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17节

  大约一炷香的工夫过后,一只矫健的信鸽突然从这座略显简陋小房子,所在的院子上空振翅高飞而去。

  它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天际,朝着远方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在应天府上元县的晋王府后宅内。

  一场热闹非凡的婚礼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美丽动人的谢钰儿,正指挥着府中的下人们精心布置着婚礼现场,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就在这时一只信鸽如同天降神兵般,从谢钰儿身旁一闪而过。

  谢钰儿心头猛地一震,敏锐的直觉告诉她,这绝非寻常之事。

  于是谢钰儿当机立断,高声呼喊起隐龙卫指挥使张龙的名字。

  听到呼唤声的张龙迅速赶来,他目光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信鸽飞去的方向。

  只见张龙嘴唇轻动,发出一声清脆而短促的口哨声。

  仿佛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一般,那只原本飞得极快的信鸽。

  竟奇迹般调转方向,径直朝张龙飞了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早有准备的张龙,眼疾手快地伸出右手。

  稳稳接住了,降落在自己肩头的信鸽。随后。

  他熟练地从信鸽腿部绑着的竹筒中,取出了那份至关重要的情报。

  然而就在这时,只见张龙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竹筒,然后轻轻将其打开。

  随着竹筒盖子的缓缓揭开,一股神秘而紧张的氛围弥漫开来。

  当张龙终于取出藏于其中的那张纸条后,仅仅只是匆匆一瞥。

  他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恐惧所笼罩。

  显然这张纸条上所记载的信息,让张龙忍不住大吃一惊。

  “‘借鸡生蛋计划’已经启动,请务必提高警惕,防范近期可能出现的刺杀行动。”

  这短短一段话,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令在场众人皆是惊愕不已。

  尤其是谢钰儿,当她听闻此消息。

  原本平静如水的眼眸中,顿时闪过一丝慌乱与惊诧之色。

  不过好在谢钰儿历经风雨,心境早已磨练得颇为沉稳。

  她没过多久便成功克制住,内心汹涌澎湃的情绪波动,重新恢复到往日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此时此刻对谢钰儿而言,最为关键之事便是,安下心来好生调养腹中胎儿。

  毕竟稍有不慎,若因情绪过度激荡引发任何不测变故,恐怕她将会抱憾终身、追悔莫及。

  “晋王此刻正与太子殿下于书房内商议要事,你可径直前往寻他们即可。”

  闻言张龙恭敬地向着谢钰儿,深深鞠了一躬。

  紧接着他便迈着矫健的步伐,迅速朝书房所在之地疾驰而去。

  此刻朱棡与朱标二人,正聚精会神地围着一个精致无比的楼船模型。

  他们仿佛置身于,那波澜壮阔的海洋之上。

  只见两人的目光如炬,透露出对这个楼船模型的浓厚兴趣。

  “若依三弟所言之比例,此艘楼船竣工之时。

  其长度必达四十四丈有余,宽度亦有十八丈之巨。

  这般规模宏大之物,实乃罕见!

  欲成此等巨舰,所需建材恐不少于五千料方可达成。”

  朱标面色凝重,声音低沉而有力。

  他虽然深知要打造出,如此庞大且坚固的楼船并非易事,但心中却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事实上朱棡如今所展示的这座楼船模型,正是郑和下西洋时所搭乘的“大宝船”。

  这艘宝船堪称海上巨兽,其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五千料的建材用量,相当于后世两千五百多吨轮船的排水量。

  如此惊人的数据,足以彰显其宏伟气魄。

  相比之下,近百年后哥伦布远渡重洋的三艘船只。

  即使是最大的圣玛利亚号,其排水量也不过区区一百吨而已。

  据史书记载:郑和每次出海,皆率领二百余艘各式船舶同行。

  以此推算平均每艘船上,都需承载上千人之众。

  可以想象当这支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驶向远方时,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震撼人心的景象?

  那些英勇无畏的航海者,必将在茫茫大海中,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第291章 大明要在10年内,完成200艘大型楼船的建造

  朱棡小心翼翼地捧着手中精致无比的楼船模型,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自豪。

  他指着模型滔滔不绝地介绍道:“大哥请看,此艘楼船规模宏大,其船身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其中位于主甲板中央位置处,设有一处独特的甲板室,名曰‘舯楼’。

  在那船艉部位,则耸立着一座高达三层之高的雄伟艉楼,这里便是整个船队指挥者们的栖息之所。

  再观船头部份,亦建有一栋两层楼阁。

  自船舱底部延伸至甲板之上,共计五层之多。

  虽说此船相较之下并非巨无霸般庞大,但已然足矣!

  照这般情形推测,未来仅需一支船队,便可轻松容纳两万余人啊!”

  听闻此言一旁的朱标,不禁面露惊诧之色。

  他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以我大明现今之技术水准而言,欲打造出如此一艘庞然大物般的楼船,恐怕耗时良久。

  据我估算少说也得耗费,整整两年光阴方能竣工。

  倘若想要完成,上百艘此类楼船的建造任务。

  即便出动十个实力强劲的造船团队,齐头并进、共同施为。

  恐怕至少也得历经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漫长岁月,方有可能圆满收官此项浩大工程。”

  朱棡面色凝重地抬起手来,慢慢地伸出一根手指。

  仿佛那根手指,承载着千斤重担一般。

  他语气坚定地说道:“我在此前便已向大哥言明,十年之后晋王府中的所有人等,定然会远离大明这片故土。

  故而我们务必要在这短短十年之内,全力以赴完成两百艘巨型楼船的建造任务!”

  朱标听闻此言,不禁眉头紧蹙。

  他忧心忡忡地回应道:“楼船的营造,实乃关乎海外分封大计之关键所在。

  确保其质量上乘且按时竣工,方才是重中之重。

  倘若一味贪图速成,从而急于求成。

  万一在茫茫大海之上突遇不测风云,届时所引发的恶果,恐怕难以估量。”

  然而面对兄长的忧虑,朱棡却显得信心满满、成竹在胸。

  他宽慰道:“大哥无需多虑,请放宽心便是。

  之前小弟我曾亲身参与,苏、松、嘉、湖四府的赈济灾民行动,于其间积累下极为丰厚的阅历与经验。

  如今只需依样画葫芦,将过往之成功法门,运用至督造楼船这一浩大工程之中。

  必能如期甚至提前圆满达成,此项艰巨使命。”

  朱棡言语之间,透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自信与果敢。

  恰在此刻面容憔悴、仿佛被病魔缠身般的朱元璋,在太监总管王景弘小心翼翼地搀扶下,缓缓地从门外踱了进来。

  只见他脚步虚浮,每一步都似有千斤重,仿佛随时可能倒下。

  “老三,咱这辈子最见不得,那些光会耍嘴皮子却不干实事的家伙。

  你可别给爹放空炮!”

  朱元璋的声音虽有些虚弱,但其中蕴含的威严,依旧不减分毫。

  就在不久前朱棡亲率南雄侯赵庸,以及其他一群被判死刑的囚犯们,全身心投入到了牛痘接种临床试验工作之中。

  他敏锐地察觉到,朱元璋之所以呈现出这般病怏怏的模样。

  正是因为接种了所谓的“大明版牛痘疫苗”,引发了不良反应所致。

  “老爹,儿臣先前就曾言明,此次主要针对即将参与征讨北元之战的将士们进行牛痘接种。

  毕竟他们将要奔赴前线浴血奋战,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

  您身为堂堂一国之主,身份尊贵无比。

  如果在朝堂之上被文武百官瞧出端倪来,恐怕难免会引发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朱棡一脸恳切地望着朱元璋,言辞间充满了担忧之意。

  朱元璋面色凝重地轻咳了两声,声音略微低沉地说道:“老三,咱这身子骨,可不像你想象得那般羸弱不堪!

  再者说连咱家那柔弱的妹子,都挺过了这般不良反应。

  难不成老爹我的身体素质,反倒比不上你们那位整日深居简出的娘亲吗?”

  说话间朱元璋目光如炬,直直投向了朱标。

  朱标见状心中瞬间明悟,赶忙颔首应道:“三弟,咱爹早已将监国大权,交付于我这个太子之手。

  更何况朝中尚有像韩国公李善长,这般德高望重、忠心耿耿的肱股老臣全力辅佐。

首节 上一节 317/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