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25节

  毕竟即便是放到后世的八、九十年代,涉及到女性私密物品的话题,都是一种令人难以启齿的禁忌。

  况且如今还是在处于封建王朝时期的大明,和晋王正妃谈论这种事情,搞不好就会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谢钰儿听到钱宁私底下,还和朱棡谈论这种事情,眼眸中的目光顿时变得有些深邃起来。

  “夫君,既然大婚后你就要去征讨北元了,军中肯定少不了有经验的医者。

  依妾身之见,钱郎中足可以担当这方面的重任。”

  朱棡一眼就看穿了谢钰儿的心思,他挥手将那些侍女打发走。

  随即朱棡低声说道:“等到‘海外就蕃计划’成功之后,你基本上就是母仪天下的六宫之主了,朱济熺也会成为未来的晋明太子。

  在这种情况下,你以后在气度和手段各方面,都要多向母后学习。

  如果连一个未来的太医院院使都容不下的话,我就只能让妙云帮你协力后宫了。”

  根据历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十二日,晋王朱棡便已经英年早逝了,享年只有41岁。

  如果刨除朱棡停留在大明筹备出海的这10年,可以为晋明开创基业的时间,便只剩下了十一年。

  想要用21年的时间,将大明打造成“日不落帝国”,并非是难以实现的事情。

  然而想要仅凭11年,为晋明开创百年基业,听起来就非常有难度了。

  后室曾经有史学家说过,“如果后周世宗柴荣不早逝的话,他很有可能会缔造出,一个包含燕云十六州的帝国。

  毕竟倘若柴荣没有英年早逝,他必定会继续推进北伐计划,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燕云十六州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

  假如柴荣能够成功收复燕云十六州,将极大地增强后周的国防实力,为统一中原乃至更广阔的领土奠定基础。”

  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开始,朱棡便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原有的历史轨迹已经证明:一旦错过大航海时代这个风口,华夏大地势必会遭受列强的蹂躏。

  况且如果朱标和朱雄英,依然像历史上那样英年早逝,那么朱棡就不得不担心朱济熺未来的发展问题了。

  如果再加上“靖难之役”的发生,朱济熺被朱棣联手朱济熿这几个弟弟害死的悲惨结局,恐怕还会如期上演。

  因此朱棡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杀伐果断的性格,就是为了确保晋王府的话语权。

  他千方百计推动大明军队改革和海外就蕃计划,背后的用意和朱元璋一样,不想等将来自己死后出现骨肉相残的事情。

  就在朱棡心中思绪乱飞时,朱标和朱元璋两父子戴着同款熊猫眼,从门外迈步走了进来。

  “一碟鼓蓬蓬白面蒸饼,一碗韮菜酸笋蛤蜊汤。

  一盘子肥肥的大片水晶鹅,一碟香喷喷晒干的巴子肉。

  一碟子柳蒸的勒养鱼,一碟奶罐子酪酥伴的鸽子雏儿。

  老三,你这晋王府的伙食,比咱皇宫里的御膳还要丰盛啊!”

  听到朱元璋将餐桌上的膳食如数家珍般道出,朱棡立刻便猜出老爹最近肯定偷偷去过御景阁。

  他一边让人在餐桌旁加几个椅子,一边笑着解释道:“之前那些午膳基本上都是高糖食物,对孕妇的身体不太好。

  儿臣特地让人从御景阁叫了外卖,想不到一眼就被咱爹给认出来了。”

  站在一旁的朱标,有些好奇的问道:“什么是外卖?”

  看着大快朵颐的朱元璋,朱棡稍微活动了一下自己昨晚有些落枕的脖颈。

  “其实早在宋朝时期,外卖服务便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

  据史书记载:宋孝宗经常派人到街上叫外卖,包括甜点、胡饼、张家圆子、杂菜羹等美食。

  有些生意火爆的饭店,在高峰时间段内人手不够,甚至逐渐出现了‘外卖员’的职业。

  《东京梦华录》一书中,就记载了当时的生活情况。

  里面提到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在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这说明当时的外卖服务,已经相当普及了。”

  因为来之前朱元璋已经在坤宁宫用过膳了,所以只是每一道菜品尝了几口,他便放下了筷子。

  “这些食物竟然还是热的,咱有些好奇御景阁是如何做到保温的呢?”

第302章 利用人的贪心设局,入局者倾家荡产

  面对眼神中带着好奇的朱标和朱元璋,朱棡命身旁的侍女,拿来一种名为“温盘”的保温器皿。

  “为了方便保温和携带,宋朝时的人们还发明了各种保温和包装措施。

  例如这种名为‘温盘’的器皿,只要在使用时向盘内夹层注入热水,就可以做到在保温菜品的同时,保证食物的口感。

  只不过那时的人们管‘点外卖’叫做‘索唤’,‘外卖小哥’则被称为‘闲汉’。

  一般‘闲汉’就站在街头、饭店门口等,只要你一声吆喝。

  他们就会上前询问你要点什么,或者是送什么物件,乃至是帮你找歌舞陪侍。

  通常‘闲汉’们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板凳,在取外卖时就坐在饭店门口取之即走。

  在宋朝的小康家庭,有点经济条件的都不自己在家做饭,只点外卖。

  在当时苏州女子懒惰不下厨,饿了就在二楼开窗大声吆喝索唤。

  完成点菜之后,她们将篮子系绳放下,再把菜品吊上去。”

  已经升任“钦差总督西厂官校办事太监”的王景弘,闻言顿时夸赞道:“就连近百年前宋朝的事情都记忆犹新,晋王殿下真不愧博学多才之名啊!”

  可惜老朱对王景弘这个捧哏演员的表演视而不见,他呷了一口茶之后说道:“我和你大哥这次就是来听王员外故事的,顺便还想知道你到底在里面卖了什么关子。”

  刚吃了两口玫瑰元宵饼的朱棡,连忙拍了拍手上的食物残渣。

  他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便开口说道:“上回说到其他三人面面相觑,只有一个叫秦山的年轻人跃跃欲试。

  他知道眼下是个机会,所以当别人大气不敢出时,他便立刻站了出来。

  随即秦山带人来到王员外指定的荒山后,在得出此处是个种植茶叶的极佳之地后,他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便是开垦种植,首先便是要找到工人。

  秦山发现山脚处有个叫靠山村的村落,这里的百姓以打猎为生。

  由于村里人几乎一辈子都没出去过,因此已经养出了一身‘懒骨’,根本不愿干活。

  纵然秦山开出了远超寻常的工钱,也只有寥寥几人报名。

  当然这几个干活的人根本不走心,一天下来也开垦不了多少土地,这可把秦山给气坏了。

  走投无路的秦山,忽然想到自己曾在王员外书房里看到一本书。

  其中有个‘戏猴局”,此时用出来正好可以解燃眉之急。

  于是回到住处的秦山,叫来下人吩咐了一番。

  随后他便躺在床上,进入了梦乡。”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等待,朱标和朱元璋总算听到了关键内容。

  两人都恨不得竖起耳朵,惟恐错过一点重要的信息。

  连早餐都没怎么吃的朱棡,心里清楚如果不满足大哥和老爹的好奇心,估计他们还得来晋王府折腾。

  于是他只能在两人的注视下,口若悬河地说道:“第二天早上,秦山正用着早膳,突然就听到门外一阵嘈杂声。

  原来在开垦的工人里面,突然有人从土中挖出了金子。

  随后其他几人,也陆续挖出金子。

  这下他们可激动坏了,使出浑身力气挖土,不一会便收获颇多。

  这些人立马赶回家,诉说这个好消息。

  不一会此消息便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见状一窝蜂冲到荒山上挖地。

  然而不久之后,得知荒山挖出黄金的秦山,立马带人上山阻拦村民。

  他表示这座山是王家的,不允许村民们挖掘。

  不知是谁推了一把,摔倒在地的秦山晕了过去。

  在他被下人抬回住处之后,荒山上的村民们,则开始疯狂挖掘。

  挖到黄金的人满面红光,毫无收获的村民则是骂骂咧咧。”

  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只是他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反而转头看向朱标,见自己的儿子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这才点了点头。

  朱棡趁着这个机会,迅速将一块涂有馅料的搽穰卷儿,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在喝了两口茶水之后,他这才慢条斯理的说道:“在秦山苏醒过来之后,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县衙。

  随即秦山一纸状书,将靠山村的村民告上了衙门。

  知县对此极为愤怒,命人前去村子搜黄金交还给秦山。

  靠山村的村民们还没把黄金捂热,就被官差们给搜走了。

  谁料这还不是最令他们绝望的,随后县衙又传来消息。

  从村民们家中搜出的黄金,居然是假的!

  闻讯赶来的秦山,却口口声声表示,山上的黄金绝对是真的。

  这下村民们更是罪加一等,即使表示自己并不知情,他们依然被知县勒令赔偿秦山的损失。

  对于靠山吃山的村民们来说,那个数目就是他们下辈子也赔不起啊!

  于是‘铁面无私’的知县便决定,将这些‘刁民’关入牢房。

  就在这时秦山出来说话了,他表示可以让村民为自己打工还债。

  当然这一还肯定就是一辈子了,已经走投无路的村民们别无选择,只能签订卖身契答应下来。”

  义愤填膺的朱标,忽然拍案而起。

  “按照你刚才所言,这一切必定都是秦山蓄谋已久的计划。

  他事先派人在荒山上的土地里面埋了假黄金,设计引得村民们争相挖掘。

首节 上一节 325/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