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48节
一个月直接发7斗到1石的粮食,由于私自倒卖军粮是违法行为,因此士兵们可谓是怨声载道。
第335章 教你鉴别一下,倭国女子和大明百姓有何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于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钞,起初还是非常受人欢迎的。
之所以民间会产生抵触情绪,主要还是因为朱元璋为了推行大明宝钞,实施了“银禁”政策。
不仅禁止使用白银和铜钱,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连以物易物都给禁止了。
国家?
什么是国家?
在朱棡看来,国家是无数个大明家庭组合汇聚而来。
没有这万千家庭,何来国家?
他始终认为,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一起组成的国家。
然而朱元璋显然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听说孟子居然敢说“民贵君轻”,一怒之下就把对方从“圣人”的名单里给剔除了。
用老朱的话来讲:“如果民为重的话,那么百姓就大明是主人,他们就应该有选举官员的权力。
如果认同这种政策作为立国之本,豪强士绅都将会成为大明的敌人。
在外患未平的情况下,内部必须统一思想才行,适当的妥协也是无奈之举。”
对此朱棡只有一句话表达,“爹,论治国,你是真不行啊!”
对于在洪武十八年,朱元璋颁布的首部《大诰》,他也没有给予特别高的认同。
毕竟让百姓去监督一个有权力的人,这不就是地狱级笑话吗?
不少人看到衙门里面的胥吏,大腿都会不由自主地弯曲,还怎么去监督?
如果不是《大明九律》短时间内无法制定出来,朱棡并不愿意采用《大诰》,作为国家的过渡性法规。
他之前那么重视“宜兴案”,就是为了借此推行《大诰》,让老百姓看到自己可以去监督一个有权力的人。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胥吏制度是大明的一大毒瘤。
然而朱元璋的杀性太重,如果各地官府没有大量的胥吏默默奉献,恐怕早就已经运行不下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什么例子可以作为借鉴,根本就无法改革这种痹症。
好在朱棡可以凭借穿越者的优势,肆无忌惮地去抄“后世作业”,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咳,咳……”
看着不知道在想什么的三哥,燕王朱棣连忙清咳了两声,将对方重新拉回到现实。
就当他看到祝建同和周浩邈,从麻袋里面拖出一个五花大绑的矮个子女人时,同样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毕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藩王送女人,多少还是有点过分了!
“这个女人到底是谁,你们把她绑到这里来做什么?”
此时的中里和纱嘴里被塞了布块,手脚也被绑了起来。
然而由于她除了身高矮一些,与普通的明朝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朱棡一时间也没有识破对方的身份。
根据历史记载:从南宋时期开始,倭国就派出大量的女性来到华夏,主动向南宋男子献身。
其目的就是为了生下后代带回国内,帮助日本改良人种。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南宋,主要是因为南宋的海贸发达。
再加上倭国和南宋之间,有长崎-宁波-福州的贸易路线,来往比较方便。
当然相比于后世的便利交通条件,从倭国到南宋的海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一点在相关史籍中,已经得到验证。
根据日本学者龟井明德统计:在整个遣唐使时期,官方记载的倭国渡唐人员为4525人。
其中遭遇海难身亡的遣唐使,高达900多人。
虽然南宋时期这个数字已经得到了一些降低,想要从倭国千里迢迢来到华夏,也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极限玩命运动”。
况且海上的情况凶险万分,带一个女人在船上,会给旅途增加很多变数。
这就导致古代的国际海运,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船上不允许携带女眷。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大部分明朝人都没有见过倭国女人长什么样子。
好在朱棡后世在网上,看到过不少倭国女人。
回过神来之后,他很快便发现了中里和纱与大明女子的不同之处。
“四弟,我今天教你鉴别一下,倭国女子和咱们大明百姓有什么不同。
在场的其他人也都听一下,避免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不小心在阴沟里翻船!”
说话间他指着中里和纱的那两条小短腿说道:“相信如果你们仔细观察就可以注意到,这个矮个子女人是个罗圈腿。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倭国并不少见,主要是因为他们学习了咱们国家的跪坐。
从生理的角度上来看,长期跪坐的话,确实会让一个人的腿型发生变化。
比如说对其的肌肉和骨骼,造成一些弯曲,最终还会影响到走路的习惯。
表现出来的最显著特点,也就是你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罗圈腿了。”
尽管中里和纱只能听懂一些日常用语,但是从周围人“怜悯”的目光中,她可以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侮辱。
在将嘴里的布块吐掉之后,中里和纱大喊道:“くそったれ、お前らは死ぬべきだ。”
面对态度强硬的中里和纱,朱棡转头对隐龙卫指挥使张龙说道:“刚才这个倭国女人说,她要把我们所有人都杀掉。
看来对方应该还有其他手段,先检查一下她的头发里有没有藏暗器。
另外找人掐住她的嘴,避免这个倭国女人给可能存在的同伙通风报信!”
自从搭档赵虎在潜伏行动中送命之后,张龙心里就憋了一肚子火。
一听到中里和纱到了这个时候,还想给同伙通风报信,顿时就气不打一出来。
“李猛,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千万不要让晋王殿下失望!”
对于李猛这个人,朱棡并不陌生。
他曾协助大明钱庄山西分部的高级管理人员马辉,处理过一些商业事务。
此外也有过向朱棡汇报的经历,在隐龙卫中颇受张龙重视。
只可惜由于李猛在帮马辉传达工作时,正好赶上朱棡心情不好,因此没能引起对方的重视。
再加上负责传达工作期间,似乎有其他势力试图干扰李猛,阻止他顺利完成使命。
于是马辉又找了隐龙卫的王彪,作为备用的传达途径。
他不仅为人机灵,而且善于察言观色,在隐龙卫里面也有一定地位。
只可惜王彪和李猛之间有嫌隙,为了避免影响工作,朱棡只能让马辉将李猛暂时留在山西。
如今对方忽然来到应天府参与“请君入瓮”行动,这让朱棡不禁感到有些意外。
第336章 大家想骂却不敢骂的人,才是真正的恶人
当然朱棡也知道眼下的这种情况,实在不适合刨根问底。
似乎顾及到晋王在场,王彪和李猛并没有像传闻中那样,出现任何不和睦的状况。
一个人负责搜中里和纱的头发,另一个人则负责捏住她的嘴巴。
不到半盏茶的时间,完成搜查工作的王彪,便走过来复命了。
“殿下,属下并没有发现隐藏的暗器,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看着躬身行礼的王彪,站在不远处的朱棣连忙提醒道:“三哥,我们是不是得抓紧时间采取行动,免得那些突围出去的残余刺客跑掉?”
朱棡胸有成竹的说道:“如果有一处的刺客发现行动,并选择分散突围。
虽然这会给板甲部队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我仍有应对的策略。
首先板甲部队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原本负责此处的 200名士兵,会立即分成多个小队进行围追堵截。
弓弩手也要迅速占据有利位置,对突围的刺客进行射击,尽量减缓他们的速度和造成杀伤。
近战板甲士兵则会快速组成防线,阻止刺客冲破包围圈。
另外热气球部队要密切关注刺客的分散方向,为地面部队提供准确的追踪信息。
八牛弩此时也可以调整方向,对突围的刺客群进行射击。
同时其他几处还未被攻击的刺客落脚点,同样有严阵以待的板甲部队,在那里做好防御。
他们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部份突围的刺客,与其他据点的死士会合。
根据我和师父最终推演的结果,即便有部分刺客成功突围,但在板甲部队的围追堵截下,大部分突围的刺客都会被消灭或抓捕。”
这原本是常遇春给板甲部队制定的备用方案,朱棡按照其中的要求进行部署,不过是为了有备无患。
然而赵虎的死让他明白,小瞧敌人乃是兵家大忌。
在太原就蕃的那几年,过得实在是太顺利了。
再加上朱棡从来就没有,亲自莅临前线进行指挥的作战经验。
如今既然想亡羊补牢,就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迫切想要戴罪立功的祝建同,迅速意识到眼下是自己最佳的表现机会。
于是他连忙快步走过来,躬身下拜道:“草民愿为殿下效死,还请您给草民一个机会!”
朱棡面色凝重的说道:“现在有两处刺客已经剿灭,第三处也会在板甲部队的围追堵截下死伤殆尽。
如今还有两处的死士,仍然是孤王的心腹大患。
本来这应该是赵虎的职责,只可惜他出师未捷身先死。
不管你想什么办法,一定要诱导那些人交出武器。
随后将他们带出城去,国王已经给那些刺客,选择了一个风水宝地。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