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72节
朱棡对外部势力的愤怒如熊熊烈火,燃烧着他的理智。
而对王府众人命运的担忧,则似沉重的枷锁,紧紧压在朱棡的心头。
他渴望彻底清除外部势力,维护王府的稳定。
然而朱棡也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带来难以预知的后果。
对于李奉祠,朱棡的情感更是复杂难明。
一方面,当他看到李奉祠的过错时,心中的怒火难以平息。
另一方面,当看到李奉祠努力弥补过错时,他的心中又悄然升起一丝期待。
晋王府的未来,如同被迷雾重重笼罩的道路,充满了无尽的不确定性。
王府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紧张得让人窒息的气息。
下人们走路都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仿佛轻微的脚步声,都可能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危机。
大厅里,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与不安。
大厅的地面铺着陈旧的石板,有些地方已经被磨得光滑如镜,反射着微弱的光。
石板的缝隙中,偶尔长出几缕顽强的小草,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
张长史则在努力平衡各方的利益和情感。
他既要考虑到晋王府的整体利益,又要照顾到李奉祠的感受。
同时张长史还要应对,王典膳和张医官等不同立场的属官。
压力之大,可谓是前所未有。
夜晚,张长史独自在书房中苦苦思索对策。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庭院中的一棵老树上。
那棵树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挺拔如松,犹如一位不屈的战士。
老树上的树皮粗糙而斑驳,犹如岁月雕刻的画卷。
有些地方还长出了一些绿色的青苔,青苔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树枝在风中微微晃动,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张长史心中一动,仿佛找到了灵感的火花。
第366章 如鬼魅般出现的神秘陌生人
日子如悄然流淌的溪水,看似平静,却暗藏波澜。
晋王府中的气氛,依旧如紧绷之弦,剑拔弩张。
阴沉的天空仿佛一块沉重的墨色幕布,沉沉笼罩在王府之上。
庭院中的花草似也被这凝重的氛围所压迫,花朵低垂,似在叹息。
绿叶委靡,仿佛在诉说着王府中的不安。
李奉祠如往常一般,早早来到岗位。
他的步伐坚定而沉稳,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自己的责任之上。
如今李奉祠的眼神中,闪烁着专注与坚毅的光芒,似要将过去的过错一一弥补。
他整理桌案,处理事务。
额头上的汗珠如晶莹珍珠,颗颗滚落,那是李奉祠努力的见证。
机灵的侍从王成益,时刻留意着李奉祠。
每当李奉祠在桌案前凝神工作时,王成益便在不远处静静观察。
他看到李奉祠时而蹙眉沉思,如一位陷入谜题的智者。
时而奋笔疾书,似要将心中的谋略一一书写。
那份认真与执着,让王成益心中对他多了几分认可。
一日傍晚,朱棡于书房中审阅公文,神色间略带疲倦。
书房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几缕透过窗纸的黯淡光线洒在书案上,给整个房间增添了一丝静谧。
王成益瞅准时机,悄然步入书房,恭敬地行了一礼。
“殿下,小的有些关于李奉祠大人的事儿要向您禀报。”
朱棡微微抬起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询问。
“说说怎么个情况。”
王成益微微低头,神色恭敬。
他双手交叠于身前,缓缓说道:“李奉祠大人每日皆来得甚早,先将前一日未做完之事整理妥当,各类文书也都摆放得规整有序。”
此时窗外的风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李奉祠大人的勤勉而赞叹。
朱棡点头说道:“嗯,然后呢?”
王成益抬眼观察了一下朱棡的神色,接着说道:“前几日王府账目紊乱,李奉祠大人主动请缨去梳理。
只见他听闻此事后,眉头微微一皱。
李奉祠大人的眼神中,瞬间燃起坚定的光芒,随后毫不犹豫地走到殿下您的书房外,恭敬地请求担当此任。”
朱棡问道:“哦?他为何如此?”
王成益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敬佩,微微挺直身子说道:“李奉祠大人深知此事责任重大,却毫不退缩。
他一头扎进那堆积如山的账本中,逐页翻阅,逐笔核对。
李奉祠大人时而微微眯起眼睛,仔细查看账目上的数字。
时而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地记录着什么。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
朱棡继续开口问道:“那遇到不明晰的账呢?”
王成益微微皱起眉头,认真地说道:“碰到不明晰的账,李奉祠大人就四处去问询。
他脚步匆匆,穿梭于王府的各个角落。
有一回李奉祠大人为弄明白一笔小额支出,找了好几个人。
最后知晓是修王府破旧房子所用,账也就清楚了。”
朱棡微微颔首,继续问道:“还有其他的吗?”
王成益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微微向前迈了一小步说道:“李奉祠大人做事极为节省。
王府购置日常用品,他亲自前往市场货比多家。
与价格适宜、东西优良的供应商谈价钱,为王府节省了不少银钱。
王府举办活动,李奉祠大人把费用安排得极为妥帖。
他亲自动手制作装饰,时而弯腰挑选材料,时而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工具。
饮食也安排得合理恰当,毫不浪费。
活动圆满办成,钱也省下不少。
小的至今仍记得,那一日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
阳光洒在摊位上,李奉祠大人认真地与商贩们交谈的情景。”
朱棡听着王成益的汇报,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抹思索之色。
“看来这李奉祠确有悔改之意,且在这些事务上颇为用心。
他能主动梳理账目,确保王府收支明晰。
又懂得节省开支,为王府谋利,此等作为倒是值得肯定。
若李奉祠能持之以恒,孤王自当再予他机会,让其为王府多做贡献。”
正当晋王府众人对李奉祠的转变感到欣慰和期待之时,一个神秘的陌生人如鬼魅般出现。
那是一个昏暗的傍晚,如血的残阳刚刚隐匿在天边,最后一抹余晖也被即将到来的黑暗吞噬。
王府的长廊上,灯火摇曳飘忽,投射出诡异的暗影。
神秘陌生人身披一件宽大的黑色披风,那披风仿佛能吸纳所有的光线。
在微弱的灯火下微微拂动,似有神秘的气息在周遭萦绕。
兜帽深深地遮掩住神秘陌生人的面容,
只露出一双眼眸,那眼睛恰似寒夜中的冷星。
闪烁着清冷的辉芒,却又深邃得让人难以捉摸,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的隐秘。
神秘陌生人的眼神,时而锐利如剑,令人胆寒。
时而又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戏谑,仿佛在冷眼旁观这尘世的纷纷扰扰。
神秘陌生人的步伐沉稳而无声,每一步落下都仿佛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
仿佛他不是在行走,而是在黑暗中优雅地滑行。
神秘陌生人的身姿挺拔而略显清瘦,却又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强大气场,让人不敢小觑。
他的双手始终隐匿在披风之中,不知在酝酿着怎样的神秘力量。
当神秘陌生人微微转头时,黑色的发丝从兜帽边缘滑落。
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如墨般的光泽,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危险的感觉。
只见这神秘陌生人的腰间,系着一条带有蒙古特色的彩色腰带,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
他的披风边缘处,还缀着一些蒙古风格的银饰。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