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03节

  港口税赋之事,孤王会与相关部门商议,尽量维持现状。

  至于贸易路线,也会在规划城墙建设时充分考虑,避免对大家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您就放心吧,孤王定不会让诸位的生意因这城墙修建而受损的。”

  陈如海听了朱棡的话,心里暗自思忖:“这殿下说得轻巧,真能做到吗?

  我可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意受损。”

  想到这里,他表面上虽不再强烈反对,但依旧心存疑虑。

  生性多疑的陈如海,准备时刻留意着局势的发展,好为自己的生意谋求出路。

  紧接着,又有一位名叫李崇义的工部保守官员,站了起来。

  只见李崇义身着一身青色官袍,那官袍的颜色略显暗沉,仿佛也映衬着他那古板守旧的性格。

  只见李崇义面容古板,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

  他的眼神里透着一股守旧的气息,仿佛对一切新事物都抱着一种排斥的态度。

  李崇义生性古板守旧,一向秉持着安稳第一、少生事端的为官理念。

  他听闻朱棡要打造铁甲船,心里便犯起了嘀咕。

  李崇义皱着眉头对朱棡说道:“殿下,这打造铁甲楼船风险太大了呀。

  万一失败的话,耗费的人力物力可就付诸东流了,这对大明可是不小的损失啊。

  您想想,咱们大明如今虽说国力还算强盛,但也禁不起这样的折腾呀。

  这铁甲船的打造,技术要求高,所需材料也稀缺。

  万一在打造过程中出现什么差错,那可就悔之晚矣。”

  朱棡目光坚定,双手抱拳,诚恳地回应道:“李大人,孤王认为开拓海外贸易对大明发展至关重要,打造铁甲楼船也是顺应时代需求。”

  李崇义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殿下,此事风险不小啊。”

  朱棡向前一步,神情激昂地说道:“李大人,虽有风险,但通过合理规划和准备,是能够降低风险并获取长远利益的。

  历史上不乏成功之例:早在唐朝时期,随着航海技术发展和经济繁荣,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广州、泉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顺势而起成为了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唐朝朝廷在这些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像征收关税、检查货物等。”

  李崇义微微仰头,追问道:“殿下,然后呢?”

第405章 过度的民主,或许就是一场灾难

  朱棡双手背负于身后,在这华丽却又透着几分凝重气氛的厅堂之中,来回不停地踱步。

  那神情间满是慷慨激昂之色,只听到他的话语滔滔不绝地流淌而出。

  “诸位可知,到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愈发繁荣昌盛。”

  李崇义微微侧身,目光中带着期待,说道:“殿下,臣愿闻其详。”

  朱棡挺直腰杆,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侃侃而谈道。

  “大宋的能工巧匠造船技术大幅提高,造出的船只坚固且航行性能出色,为海外贸易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再者,宋朝朝廷有眼光,对海外贸易采取开放鼓励政策。

  放宽商人出海限制,让他们能远航探寻,还降低关税吸引海外商人。

  那段时期华夏的丝绸、瓷器、茶叶大量出口海外,也从海外进口香料、珠宝、药材等珍稀物品。”

  李崇义捋了捋胡须,神情专注地问道:“殿下,宋朝的这些举措,又带来了哪些好处?”

  朱棡双手背在身后,来回踱步,神色激昂地说道:“海外贸易繁荣带来的可不只是经济发展,它像无形纽带联接各国文化,带动交流传播。

  唐宋时期的沿海城市,因此成为国际化商业中心。

  虽说开展海上贸易面临诸多困难,但最终凭借毅力和智慧成功走稳。

  李大人,孤王提及此事,就是希望您能以大明长远发展为重,支持孤王的计划。”

  坐在一旁的李崇义听了朱棡这番话,却是嘴角微微一撇,心中则暗自思忖着:“这晋王啊,终究还是年少气盛,整日里就想着搞些个惊天动地的大动作。

  哼,可别到时候捅出天大的娄子来,那可就要连累咱们整个朝廷喽。

  我可得好生盯着点,绝不能让他这般胡来。”

  想到这里,李崇义表面上倒也未再过多地出言阻拦,只是那神色间依旧透着几分不以为然。

  可在这背后他却已然暗自下定了决心,定要联合其他那些个思想保守的官员们,暗中精心谋划一番,琢磨着该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阻止朱棡的这一计划。

  如此一来,这宴会之上的气氛依旧显得有些沉闷压抑,仿佛是一片乌云笼罩在了众人的心头之上。

  朱棡心中自是清楚得很,这些个反对的声浪若是不能妥善地加以处理。

  那自己心中所谋划的这一宏伟计划,恐怕是难以顺利推行下去了。

  于是朱棡趁着众人交谈的间隙,不动声色地将几位平日里颇为倚重的心腹谋士唤到了一旁的偏厅之中,准备和他们好生深入地探讨一番这其中的门道。

  这几位被唤来的谋士,那可都是各有各的本事,皆是朱棡平日里极为信赖之人。

  其中有一位名叫赵轩的年轻人,瞧着便是眉清目秀的模样。

  气质儒雅不凡,仿佛是那从书卷之中走出来的谦谦君子一般。

  他自幼便饱读诗书,才思那叫一个敏捷。

  对这世间的局势,更是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

  往往能一眼看穿,许多旁人所忽视的关键之处。

  还有一位乃是名为孙伯达的老者,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却也沉淀下了无比丰富的经验。

  孙伯达这一生啊曾辅佐过数位朝中重臣,对官场之中的那些个弯弯绕绕以及世间诸事的运行之道,那可都是深谙于心呐。

  另一位则是年轻有为的张启文,此人擅长谋略规划之事,对军事和经济方面那都是颇有研究。

  他脑袋里装着的那些个新奇点子与独到见解,常常能让人眼前一亮。

  众人纷纷到齐之后,朱棡微微皱着眉头。

  那神色间透着些许忧虑之色,只见他缓缓开口说道:“诸位先生呐,今日宴会上的那番情形,你们也都是瞧得真真的了。

  孤王所谋划的这修建城墙与打造铁甲船之事,所遇到的阻力那可真是不小啊。

  虽说孤王已经是尽力地去解释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了,可瞧着众人心中的那些个疑虑,似乎依旧是未能彻底地消除呐。

  你们且说说看,这件事情到底该当如何是好呀?”

  赵轩率先恭敬地躬身行了一礼,随后微微抬起头来,神色认真且诚恳地说道:“殿下,此事依在下之见呐,着实是急不得呀,需得徐徐图之方可。

  您瞧那些个从事海贸的商人们,他们所担心的无非就是港口税赋会不会因为这城墙的修建而有所上涨,以及那贸易路线是否会因此而发生变更呀。

  而工部的那些官员们呢,则是忧虑打造铁甲船这事儿所存在的诸多风险呐。

  他们各有各的顾虑,咱们若是想要化解这些疑虑。

  那就得对症下药,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去化解才行。”

  朱棡微微点了点头,神色间透着一丝无奈地说道:“赵先生,你说的这些道理,孤王自然是明白的。

  只是这计划可关系着我大明的未来,实在是等不及呀。

  但既然大家都有这些个疑虑,那也只能按照你说的,慢慢地来了。

  可具体该如何去做,还得听听你们几位的高见呐。”

  孙伯达不慌不忙地抚了抚自己那长长的胡须,眼神中透着几分深邃。

  “殿下,老臣以为对于那些海贸商人的担忧,倒还真可以采取一些实际的举措来加以安抚。

  比如说可以专门设立一个专项基金。

  若是日后因为这城墙的修建,导致港口税赋有所波动。

  那么便从这基金当中拨出相应的款项,来补偿那些商人可能会遭受的损失。

  至于那贸易路线嘛,不妨在这城墙规划之初,便邀请那些熟知航海之事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商讨当中来,务必确保最大程度上不会影响到贸易的正常进行。”

  朱棡听了孙伯达这番话之后,眼中顿时闪过一丝亮光。

  他脸上也泛起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孙先生此计甚好呀,如此一来,或许真的可以让那些海贸商人安心不少呐。

  那对于工部官员所担忧的打造铁甲船风险一事,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张启文上前一步,神色间透着几分自信,大声说道:“殿下,打造铁甲船风险不小,但也不是没法控制。”

  朱棡眉头微皱,目光急切地问道:“哦?如何控制?”

  张启文微微躬身,神色自信地说道:“首先,咱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招募能工巧匠,把各方技艺精湛的人集中起来。

  大家一起研究铁甲船的打造工艺,这样一来便能大幅提高成功率。”

第406章

  应天府内,晋王府巍峨矗立。

  宛如一座城中之城,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踏入王府大门,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庭院。

  青石板铺就的地面平整光洁,缝隙间偶有几株顽强的小草探出嫩绿的脑袋。

  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是在向来客点头致意。

  庭院两侧,摆放着数尊形态各异的石兽。

  有的张牙舞爪,作势欲扑,仿佛在守护着王府的安宁。

  有的昂首挺胸,神态安详,透着一股古朴庄重的气息。

  沿着庭院中间的碎石小径前行,便能看到一座气势恢宏的殿堂,那便是王府平日里商议要事之处。

  殿堂的飞檐上,雕饰着精美的瑞兽图案。

  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栩栩如生。

首节 上一节 403/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