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15节

  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战役,虽得胜归来,却也耗尽了浑身的气力。

  朱棡那原本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眼神也变得柔和了些,只是那眼底的血丝,却依旧清晰可见。

  那丝丝红线,泄露了他在这城墙修复工程中所耗费的心血,让人见之不禁心生感慨。

  恰在此时,于洪武十二年由嘉兴知府擢升为工部尚书的薛祥,也迈着沉稳且有力的步伐来到了验收之地。

  薛祥身着一袭深红色的官服,那官服质地精良,手感柔软顺滑。

  袖口和领口处,用黑色的丝线绣着精美的花纹。

  花纹样式繁复,绣工精湛。

  每一针每一线,都彰显着薛祥的身份和地位,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他在官场中的不凡履历。

  只见薛祥身材中等,体态微微发福。

  然而他走起路来却虎虎生风,每一步落下都带着一种沉稳而又不失威严的气势。

  如同一座移动的小山,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与敬重感。

  此时的薛祥面色红润,犹如那熟透的苹果,透着健康与活力。

  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恰似那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透着精明与干练。

  仿佛能一眼看穿世间万物的表象,直抵其本质所在。

  他先是环顾了一下四周的城墙,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毫不掩饰的赞赏。

  那神情仿佛在轻柔地抚摸着城墙的每一寸肌肤,细细感受着这城墙所蕴含的坚韧与厚重。

  随后薛祥才将目光投向一旁的朱棡。

  他望着眼前这饱经风霜磨难,却兀自屹立不倒的城墙,又瞥了瞥一侧略显倦容但目光坚毅的朱棡。

  此时薛祥不禁面露欣悦之色,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且真挚。

  他微微张开嘴巴,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

  说话间那洪亮的声音,在城墙上空回荡。

  仿若洪钟大吕,声声震耳。

  仿佛要将这份夸赞传达到每一个人的耳中,让所有人都能知晓这其中的意义。

  “殿下呀,此次应天府城墙修复工程,着实是历经了重重艰难险阻呐。”

  薛祥的声音带着几分感慨,眼神中满是对过往艰辛的回忆。

  “然而在殿下的引领操持之下,终能顺遂完工,实乃厥功至伟之举啊!

  这城墙既是应天府的坚实屏障,亦是殿下坚韧不拔之精神的明证呐。”

  朱棡闻听此言,神情谦谨的说道:“薛尚书过誉了,此皆乃众人齐心戮力之成果。

  孤王不过是尽了些许绵薄之力罢了,实不敢当此盛赞。”

  他边说边微微低头,眼神中透着谦逊,那姿态仿若一株低头的稻谷,虽饱满却不张扬。

  可朱棡心里却也有着一丝欣慰,毕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这就如同那久旱逢甘霖的禾苗,总算盼来了滋润。

  但同时他又担心这只是场面话,工程是否真的能让各方都满意,这还得看后续的情况。

  因此朱棡内心仍有些许忐忑,犹如那在风中摇曳的烛火。

  看似平静,实则内心不定。

  薛祥摆了摆手,言辞恳切道:“殿下莫要过谦,其间的诸般艰辛,老夫亦是有所耳闻的。

  若无殿下这般的决心与毅力,这城墙又怎能如此顺遂地修复竣工呐?”

  薛祥的话语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肯定,仿佛他早已将这其中的曲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朱棡点头说道:“薛尚书,这一路走来,确是万分不易啊!

  端赖诸多能工巧匠、黎民百姓,以及各方贤达之士齐心协作,方有今日之成效。”

  在说这番话时,朱棡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些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工匠们。

  他们赤膊上身,汗水湿透了衣衫。

  却依旧挥舞着手中的工具,一下又一下敲打着砖石。

第421章 城墙修复工程即将大功告成,一道裂缝引波折

  在应天府城墙修复工程的这浩大工程之下,有那么一群百姓。

  他们虽身着粗布衣衫,面容带着劳作的疲惫,却肩负着为工程运送物资的重任。

  瞧那一辆辆沉重的车辇,在百姓们的奋力推动下,于崎岖不平的道路上缓缓前行。

  车辙深深碾入地面,仿佛在诉说着这一路的艰辛,可他们却未曾吐露过半句怨言。

  晋王朱棡站在一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心中那感激之情犹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且联绵不绝。

  只见朱棡微微眯起双眼,眼神渐渐变得有些迷离起来。

  仿佛透过眼前这忙碌的景象,看到了那些百姓们一个个鲜活的身影。

  他们或弯腰用力推车,或在旁呼喊着号子助力。

  那些身影在朱棡的眼中逐渐模糊,却又无比清晰地镌刻在了他的心底深处。

  朱棡嘴唇微微颤抖着,声音也不自觉地略微低沉了几分。

  言语间满是对众人的深深敬意,那话语仿佛是从心底最深处发出的低吟,饱含着真挚而浓烈的情感。

  “这些百姓,实乃我大明之根基啊。

  若无他们这等倾力相助,这工程焉能进展至此!”

  工部尚书薛祥在一旁,亦是深有感触。

  他不禁点头称是,喟叹道:“是啊,殿下所言极是。

  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又何尝不是靠着这众人一心。

  方能稳如泰山,固若金汤呐!

  这每一块砖石,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啊。”

  薛祥的这声喟叹,如同参透了这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一般。

  带着一种对世事的通透与无尽的感慨,在空气中悠悠回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众人皆以为此事就此顺遂圆满,工程即将大功告成之时。

  一名工部小吏,如热锅上的蚂蚁般匆匆跑来。

  只见那小吏跑得气喘吁吁,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顺着脸颊啪嗒啪嗒地砸在地上。

  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时速的奔跑,整个人狼狈不堪。

  他神色慌张地凑到薛祥耳边,压低声音急切地低语了几句。

  薛祥原本和悦的面容,瞬间像是被一层寒霜笼罩,变得无比凝重起来。

  那凝重之色仿若一片乌云,刹那间便将他原本晴朗的脸庞,遮了个严严实实。

  薛祥缓缓转头看向朱棡,眉头紧锁,缓缓开口道:“殿下,方才小吏来报,说在城墙一处极为隐蔽的角落,竟然发现了些许裂缝。

  虽目前看上去似乎暂无大碍,但恐日后会对城墙的稳固性产生极大影响,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薛祥的声音中透着一丝忧虑,那忧虑如同一条无形的绳索。

  紧紧缠绕在众人的心间,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禁心头一紧。

  朱棡闻言只觉心猛地一沉,刚刚才放下的心,瞬间又高高悬了起来。

  他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如纸,仿佛那冬日里初降的新雪,毫无一丝血色。

  只见朱棡下意识握紧了拳头,指关节因用力而发出“咔咔”的声响。

  那声响在这突然安静下来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厄运敲响的警钟。

  朱棡心中暗忖:“这怎么可能?

  孤王明明每一步都盯得那么紧,从物料的选取到施工的监督,无一处不尽心。

  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他的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有疑惑、有自责、有担忧,恰似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但朱棡毕竟是历经风浪之人,他很快便稳住了心神,深知此刻绝非慌乱之时。

  于是朱棡强作镇定地对薛祥说道:“薛尚书,这可如何是好?

  此前查验之时,明明并未发现此等情况啊,莫不是有何隐情?”

  尽管他努力保持着镇定,可微微颤抖的声音,还是泄露了内心的慌乱。

  那声音就像那在风中瑟瑟发抖的树叶,虽努力维持着姿态,却依旧难掩其脆弱。

  此时朱棡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紧地盯着薛祥。

  他的眼神中,透着焦急与疑惑。

  好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野兽,急于寻找出路,挣脱这突如其来的困境。

  众人听闻此言,也都纷纷围拢过来,脸上皆是担忧之色。

  原本轻松愉悦的氛围,顿时变得紧张压抑起来。

  那紧张的气氛,如同一层厚厚的浓雾。

  弥漫在众人之间,让人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时,一位老工匠站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415/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