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46节

  吓得脸色煞白的张铁,连滚带爬地朝着管事的住处跑去。

  那慌乱的脚步声,在这寂静的马场中显得格外刺耳。

  惊起了几只栖息在马厩屋顶的寒鸦,“嘎嘎”的叫声划破长空。

  在这阴霾笼罩的清晨里,仿佛是厄运降临的不祥预兆,直叫人心里头越发地没底了。

  寒鸦扑腾着翅膀,黑色的羽毛在雾中飘落。

  如同一片片不祥的阴影,洒落在大同马场的各个角落。

  消息就如同那燃起的烽火一般,迅速在宫廷里炸开了锅。

  引得锦衣卫和御马监的众人,皆是一阵惊慌失措。

  彼时朱元璋正在御书房中批阅奏章,那烛火在晨曦的映照下,昏黄而摇曳不定。

  好似也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风暴,正不安地跳动着。

  御书房内四周的墙壁上挂着的字画,在光影的摇曳下,仿佛都活了过来。

  那些画上的山水人物,像是在暗自担忧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神色间透着隐隐的忧虑。

  角落里的香炉,升腾起袅袅青烟。

  本应是宁神静气的香气,此刻却也被这紧张的氛围沾染得有些刺鼻。

  在御书房内缓缓盘旋,久久挥之不去。

  “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呀!”

  锦衣卫千户王大年急匆匆闯进御书房,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

  他的身影带起一阵风,那烛火猛地晃了几下,差点就熄灭了。

  好在挣扎了几下后,又重新稳住了火苗。

  只是那光影在墙上跳动得更加剧烈,像是在表达着内心的慌乱。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心头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手中批阅奏章的朱笔也停了下来,沉声说道:“何事如此慌张,慢慢说来。”

  王大年咽了口唾沫,赶忙回道:“陛下,大同马场那边出大乱子了呀!

  好些个战马不知为何,一夜之间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死了不少。

  那场面……实在是惨不忍睹啊!

  另外奇怪的是,马场那边也瞧不见什么明显外伤。”

  “什么!”

  朱元璋听闻此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手中的朱笔,“啪”的一声断为两截。

  朱墨溅在奏章上,宛如一滩滩触目惊心的血迹。

  随即朱元璋的脸色,转为阴沉得可怕的青黑色。

  此时他的眼神中,先是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慌乱。

  那目光犹如即将陷入绝境的困兽,透着些许无助与惊恐。

第460章 皇廷诏下聚群贤,六部官员入殿前

  朱元璋端坐在御书房内,那可是历经了无数风雨,从尸山血海中一路厮杀而出的帝王。

  一身的威严仿佛是岁月用刀斧镌刻在骨子里的,任谁见了都得先矮上三分。

  可就在方才那传进来的消息,却如同平地惊雷,让朱元璋心底猛地一震。

  不过须臾之间,那初闻时眼底闪过的慌乱,便迅速被冷峻和威严取代。

  就好似那汹涌的潮水,刚要漫上岸来,便又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给硬生生压了回去。

  然而他那微微颤抖的手指,以及不自觉间紧紧攥起的拳头,却到底还是泄露了此刻内心正翻涌着的惊涛骇浪。

  朱元璋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战马对于大明军队来说意味着什么呀?

  那可绝不仅仅是四条腿能跑的畜生,那是战场上冲锋陷阵、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

  也是守护大明江山的利器,是能让大明军旗在边疆高高飘扬的底气呀!

  如今这战马出了这般天大的事儿,无疑是给大明的军事防线撕开了一道致命的口子。

  这口子就像那黑夜中张开血盆大口的猛兽,随时可能将大明的安稳吞个干净。

  这绝非一桩小事,那可是关乎着大明的国运呐!

  “混账!”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案,随后他霍然站起身来。

  身后那龙椅受了大力,在地面上磨擦出一阵令人揪心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悲鸣。

  那声音在这寂静又压抑的御书房里,显得格外刺耳。

  他几步就走到窗前,一把用力推开窗户。

  那呼啸而入的晨风,裹挟着冬日的凛冽,如刀割般刮过朱元璋的脸庞。

  可即便如此,也丝毫吹不散他心头那沉甸甸的阴霾。

  宫外的天色愈发阴沉,铅灰色的乌云沉甸甸压在皇城上空。

  仿佛是老天爷积攒了满腔的怒火,随时都会倾塌下来。

  将这世间的一切,都碾碎在这无尽的灰暗之中。

  狂风肆虐着,就像个撒泼的顽童,卷起地上的尘土与枯叶。

  在空中打着旋儿,发出“呜呜”的凄厉声响。

  好似那含冤而死的魂灵,在哭诉着什么,更给这周遭添了几分压抑与不安的氛围。

  远处的宫墙在这灰暗的天色下,显得越发高大森严。

  可那一块块冰冷的砖石,却又透着一种无力感。

  仿佛也在这未知的灾祸面前瑟瑟发抖,往日的威严都被这阴霾给压得没了踪影。

  朱元璋扯着嗓子大声喊道:“来人呐!”

  太监总管吴成赶忙一路小跑着进来,脚下的步子都有些乱了,进了屋便赶忙躬身候在一旁。

  吴成的身影在这略显昏暗的御书房中,显得格外单薄,好似一阵大风就能把他给吹跑了似的。

  只见他低着头,额头上不知何时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吴成心里头清楚得很,此刻朱元璋定是雷霆大怒。

  自己可千万不能有半点儿差池,稍有不慎,那脑袋可就没了。

  “速速传咱的旨意,召集众大臣入宫,今日务必彻查这战马出事的缘由。

  若有延误,严惩不贷!”

  朱元璋几乎是带着怒吼的声音,在御书房中回荡着,那声音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然。

  可细细听来,却也难掩其中的焦急与不安。

  就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猛虎,发着威却又满心忧虑。

  吴成赶忙应道:“是,陛下,老奴这就去办。”

  说罢他便急匆匆退了出去,一边走还一边擦了擦额头的汗,转身赶忙去传旨了。

  六部的官员们接到旨意之后,皆是心急火燎地朝着奉天殿赶来。

  一路上众人神色各异,可那凝重与忧虑,却是如出一辙地写在脸上。

  宫外的大道上,原本平整的石板路此刻也仿佛变得坎坷起来。

  狂风裹挟着沙石,不断拍打着文武百官的面庞,打得人脸生疼。

  不少人一边用袖子挡着,一边嘴里小声咒骂着这鬼天气。

  街边的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

  枯枝在风中嘎吱作响,好似不堪重负,随时都会断裂。

  那“嘎吱嘎吱”的声音,听着就让人心慌。

  一些店铺早早关上了门板,只余下几扇紧闭的窗户。

  从那缝隙里透出些许昏黄的光,在这狂风呼啸的白日里,显得格外微弱。

  仿佛是这世间仅存的一点温暖,却又随时可能被黑暗吞噬。

  就如同此刻大明面临的这战马危机一般,让人心里没底。

  不到半个时辰,大臣们便齐聚奉天殿。

  只见他们个个面色凝重如铅,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

  却无人敢抬手擦拭,都怕一个不小心触了霉头。

  整个奉天殿,笼罩在一片压抑到令人窒息的氛围之中。

  那感觉就像是有一块巨石,沉甸甸压在每个人的心口。

  殿内的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光影在众人脸上跳动,映出那或焦急、或忧虑、或惶恐的神情。

  仿佛是一群在黑暗中挣扎的困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搅得心神不宁,却又毫无头绪。

  奉天殿那高大的穹顶,在昏黄的烛光映照下,投下一片片巨大的阴影。

  笼罩在六部官员的头顶,好似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殿中的蟠龙立柱,平日里看着庄严肃穆,此刻却透着一种冷峻的压迫感。

  那雕刻的龙纹仿佛都在怒目而视,审视着下方众人,让人心生畏惧。

  好似只要一个眼神不对,那龙就会扑下来一般。

首节 上一节 446/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