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72节
见朱棡兴致勃勃,陈师爷微微躬身,脸上立马变得眉飞色舞起来。
“虽说这王哈剌把都儿只是个正六品的百户,可在地方治安维护上,那真的是尽心尽力。
他时常一身利落的短打装扮,腰间别着那把佩刀。
那刀柄都被他平日里摩挲得油光发亮的,看着就精神得很呐。
王哈剌把都儿就这么走在宛平的大街小巷里,脸上总是带着和善的笑容,见着百姓那是熟络得很呐。
哪家的孩子见了他呀,都会甜甜的喊一声‘王叔叔’。
甭管哪家要是有了纠纷,只要有人喊一声‘王大哥’。
王哈剌把都儿那是二话不说,拔腿就往那儿赶,去了就耐心调解。”
陈师爷边说边比划着,那敬佩的神情都快从脸上溢出来了。
朱棡放下茶杯,又追问道:“那可有啥具体事例呀?
光听你这么说,还不过瘾啊。”
陈师爷捋了捋胡须,回忆了一下说道:“老朽记得有一回呀,两户邻居就因为一堵院墙,吵得那是不可开交。
脸红脖子粗的,眼看着都快动手了。
当时正值午后,天气那叫一个炎热啊。
街上就跟个大蒸笼似的,弥漫着燥热的气息。
一个大妈在旁边急得直跺脚,扯着嗓子喊道:‘快去喊王大哥来呀,再这么闹下去,可不得了了呀。’
有人一听,赶紧撒腿就去喊了。
没到一盏茶的时辰,王哈剌把都儿就匆匆赶来了。
只见他一个箭步冲上去,两手一伸就把那两家人给拉开了。
王哈剌把都儿边拉还边喊:‘都别冲动,有话好好说。
动手伤和气不好,都是街坊邻里的,犯得着为这点事儿闹成这样嘛。’
等把两家人拉开了,两家人还在那儿气呼呼的呢。
王哈剌把都儿见状笑着说道:‘都是街坊邻里,有啥不能好好说的呀,动手伤和气不好。
来来来,先消消气,有啥事儿跟我说一说呗。’
等两家人情绪平复了些,他就这边听听,那边问问的。
听完了来龙去脉,王哈剌把都儿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
随后他三言两语就把事儿给说清了,还给出了个让两家人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
后来两家人对王哈剌把都儿感激得不行。
一家军户家属心有余悸地说道:‘王大哥,多亏了您呀!
要不是您出面,今天这事可没法收场了,咱这邻里关系可就全毁了呀。’
另一家也赶忙附和道:‘是啊,王大哥,您可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呐。
要不是您,咱这以后还咋在这街上抬头做人呐。’
就因为他这人实在是热心肠,深受百姓赞誉,在宛平那一直都是有口皆碑的呀。”
第493章 盘点明军里面的蒙古将官翘楚(下)
神机营的帅帐内,烛火摇曳,光影在朱棡和陈师爷的脸上晃荡着。
陈师爷捋了捋颔下那几缕花白的胡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对王哈剌把都儿的赞赏。
他微微眯起眼睛,似是陷入了回忆之中,缓声说道:“殿下啊,这王哈剌把都儿,那可真是实实在在是为咱百姓做事的好官呀。”
朱棡正端着茶盏,轻轻吹着浮在水面上的茶叶。
听闻此言他放下茶盏,抬眸看向陈师爷。
只见朱棡眼中透着几分好奇,“哦?
师爷这般夸赞,想必是有不少事迹,且与孤王细细讲讲。”
陈师爷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殿下,您是有所不知啊。
那王哈剌把都儿平日里走在街头巷尾,瞧见哪家百姓有难处了。
那是必定要上前问个究竟,帮忙出谋画策的。
就说上次城里有户人家遭了火灾,烧得那是家徒四壁呀,一家人在废墟前哭得那叫一个凄惨。
王哈剌把都儿正好路过,赶忙上前去。
他一边安抚着那家人,一边指挥着手下的人帮忙清理废墟。
还从自己俸禄里拿出银子来,让那家人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去购置些必要的生活用品。
那家人感动得啊,当即就要给王哈剌把都儿跪下磕头。
他赶忙扶住说道:‘使不得,使不得呀!
本将军身为这一方官员,本就是要为你们排忧解难的,这都是我该做的事儿。’
殿下,您瞧瞧,这般好官,可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朱棡微微点头,面露赞许之色,接口道:“确实是难得,这才是为官者该有的样子啊。
师爷,那辽阳的严宣,您之前也说那是个人物,又是怎么个情况呀?”
陈师爷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他的身子往前倾了倾,口若悬河地说道:“殿下,这严宣啊,原名火里歹,依靠袭父职做了正五品的新安卫千户。
他自幼受家族熏陶,对咱大明的归属感那可是极强的呀。”
朱棡追问道:“哦?那这严宣平日里行事作风如何呀?”
陈师爷点头说道:“这严宣身上啊,既有草原儿女的豪爽劲儿,又有对大明忠诚的那种内敛。
每次有任务呀,他总是天还没亮,就早早地跑去兵器库了。
一到那儿,严宣就开始仔仔细细检查那些兵器装备。
那认真劲儿,就怕出啥差错似的。
一边检查,他还一边叮嘱手下的士兵:‘兄弟们呐,兵器那就是咱的命根子啊,可得仔细着点儿!
上了战场要是出问题可不得了,那咱这命可就没了呀,大家都小心点儿啊。’
那模样,别提多严肃认真了。”
朱棡又继续问道:“那到了真正要行动的时候呢?”
陈师爷笑着说道:“等准备妥当了,一到要行动时,严宣总是一马当先冲在前头。
那勇往直前的背影,让士兵们看着就备受鼓舞呐。”
他说得绘声绘色,仿佛那场景就在眼前一般。
朱棡面色严肃了起来,“那有什么具体事例吗?”
陈师爷赶忙一拍大腿,“有啊,殿下。
有次打仗啊,那局势可不利了。
敌方的攻势那叫一个猛啊,咱们这边的士兵们心里都直打鼓,甚至都有点害怕了。
这严宣见状一拍马,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兄弟们,别怕,跟我冲!
咱新安卫的儿郎,可没有孬种,冲过去就是胜利!
咱可不能丢了咱新安卫的脸面呐!’
说完他就跟那下山的猛虎似的,嗷的一嗓子就冲出去了。
那马蹄扬起的尘土,在严宣身后都形成了一道烟呐。
士兵们见状士气大振啊,纷纷喊着‘冲啊’。
他们跟着严宣就往前冲,那气势一下子就起来了,最后还真就打了胜仗呢。
现在徽州府新安卫的士兵们,那可都是心甘情愿追随严宣呐。
依老朽之见,此人颇有古之名将风范呐。”
朱棡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还有那苏火耳灰呀,带着两千多人归附后,先是担任燕王麾下胡骑指挥,后来被父皇征调入京。
他那骑术精湛得很呐,坐在马背上就如同与马融为一体似的,旁人见了都得惊叹不已。”
陈师爷好奇地问道:“殿下,这苏火耳灰的骑术真有这般厉害?”
朱棡站起身来,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说道:“孤王有次见他在校场上骑马操练,好家伙,那马在他胯下就跟长了翅膀似的,飞奔起来那叫一个快呀。
苏火耳灰在马背上身姿矫健,稳如泰山,各种高难度的动作那是信手拈来。
仿佛那马就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呀,看着就厉害得很呐。
苏火耳灰率领着麾下那训练有素的骑兵,那场面宛如一股黑色的旋风。
所到之处,气势惊人呐。
那些骑兵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马上功夫那可是了得,在军中那可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哩。
甭管是日常巡逻还是应对突发战事,这些骑兵那都能出色完成任务,厉害着呢。”
陈师爷听完,不禁感慨道:“殿下,这一个个蒙古出身的官员和将领,各有千秋呀。
也难怪这马政推行起来会这般复杂咯,牵扯的事儿可太多了呀。”
朱棡微微皱眉,似是想起了马政推行的诸多难处。
他轻轻叹了口气,不过很快又舒展开来。
“师爷啊,其实除了这些已经崭露头角的蒙古将官之外,军中还有一些尚未被发掘出来的蒙古人军官呢。”
陈师爷一脸好奇,忙问道:“哦?殿下快讲讲,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啊?”
朱棡缓缓走到营帐门口,望着外面的夜色。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