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50节

  江南士族还能因为得罪的轻,从而不记胡惟庸的仇?

  别闹了,士族大家,哪个不是利欲熏心之徒?

  怎么可能会管你得罪的轻不轻,反正干死他胡惟庸就是对的。

  所以胡惟庸心中一发狠,便是决定硬刚江南士族,毕竟谁的身后没有靠山?

  而你江南的这三瓜俩枣,又岂能是淮西的对手?

  “自作聪明。”

  朱元璋冷冷的看向依旧叩首请旨的胡惟庸,心道。

  “允。”

  但瞬间,朱元璋脸上的阴郁便是一扫而空,方才看向胡惟庸点头道:“那这件差事,便交由相国办吧。”

  “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胡惟庸心中一凛,便又是连忙表忠心道。

  “以胡惟庸的性子,既然已经得罪了江南士族,就绝对不可能会让江南士族有翻身的可能。”

  “所以你们就尽情的狗咬狗吧,而也唯有这般,大明的摊丁入亩,才能更快实施。”

  念及此处,朱棡也是缓缓踏出一步,便是看向朱元璋拱手道:“陛下,儿臣有本请奏。”

  毕竟按照现阶段的剧情发展,也该由他朱棡出场了。

  “奏。”

  朱元璋仍是摆手道。

  “回禀陛下,昨夜太子皇兄查明真相,儿臣便已经带兵灭了吕家满门,而吕家上下,不论老幼,全诛。”

  朱棡又是想了想,方才看向朱元璋作揖道。

  话音落下,朱元璋便是将目光投向了朱标。

  “启奏陛下,儿臣不知。”

  对于朱元璋投来的目光,朱标心中微微一叹,便也是作揖道。

  至于朱标为何叹气?

  这是因为朱标本想自己背下,但朱棡却不同意,说是他自有主张。

  而朱标也是拗不过朱棡,便是无奈同意。

  “吕家之罪已经落实,其罪可诛,但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对此,朱元璋佯装沉思直至片刻后,方才轻轻摆手。

  “谢陛下。”

  朱棡闻言,便是先行谢恩,但却并未退回偏侧,看来还有本奏。

  “胡相,既然吕已灭,伱便不用再跑一趟了。”

  “然而,吕案虽结,背后之乱党犹存,不可小觑。”

  “所以继续深究其党,务须根除弊,以正朝纲。”

  随后,朱元璋又是看向胡惟庸轻声道。

  虽然朱元璋没弄明白,朱棡与朱标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今日胡惟庸必须与江南士族对上。

  “老臣领旨!”

  此言一出,胡惟庸眼中本来还升起的忧虑,瞬间化为一抹喜色,方才领旨道。

  毕竟刚刚朱棡开口,胡惟庸还以为无法对上江南士族了。

  而这对于已经将江南士族得罪死的胡惟庸,可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但现在好了,朱元璋果然对江南士族起了猜忌,并且将此事全权交由胡惟庸。

  那胡惟庸就可以正大光明对江南士族做文章了。

  “启奏陛下,儿臣请旨,重设检校,用以监察天下!”

  胡惟庸退回队列以后,朱棡又是看向朱元璋作揖道。

  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顺便加加群,拜谢。

  (本章完)

第60章 来自于洪武大帝的杀意(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

  “重设检校!”

  朱棡话音落下,文武百官皆是面面相觑,神色中闪过错愕与震惊之色。

  甚至有许多朝臣忍不住惊呼出声。

  检校,负责秘密监视朝廷官员的行为举止。

  尤其是监察在京大小衙门官吏的不公不法行为,以及收集各种风闻之事。

  甚至可以直接向皇帝负责。

  而当大明开国以后,检校便是被朱元璋裁撤,但群臣不知道的便是检校只是明面上被裁撤而已。

  但暗地里,朱元璋便是将检校成员完全归纳于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

  所行职责,依旧秘密的监察文武百官。

  “陛下,吕家谋害太子妃,等同于谋逆大罪。”

  “而若非太子皇兄察觉出一丝端倪,又岂能查明?”

  “那若是太子妃因此身死,岂不是让我大明皇室蒙羞也!”

  “所以儿臣请陛下重设检校,用以监察天下,从而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朱棡的面色依旧如常,但话音中的寒意,任谁都能听得明白。

  但此时,谁又能挺身而出,阻止晋王朱棡重设检校?

  别忘了,重设检校的导火索,便是因为江南吕家谋害太子妃。

  而太子妃常清韵,乃太子朱标正妃,乃嫡皇长孙朱雄英之母,可却因为江南吕家差点殒命。

  那这对于大明皇室,可谓是充满了挑衅,所以即便是有心阻止朱棡,也是无能为力。

  毕竟这个时间,天命归晋,而不管朝臣说的如何天花乱坠,朱棡都能将其驳回。

  甚至龙椅上的朱元璋,眼眸中都是泛起一抹意动之色。

  因为此时,的确是个重设检校的好时机。

  那若是错过今日,便是只有动了胡惟庸以后,方才能重设检校。

  “陛下,臣以为,重设检校之举,需慎之又慎。”

  “只因昔日检校之制,固然有助于整肃朝纲,然其密探遍布,朝臣心存戒惧。”

  “况且,检校之权虽然不大,但却可以直接向陛下负责。”

  “而昔年不乏有小人借检校之名,构陷忠良,酿成诸多冤假错案。”

  可不待朱元璋开口,右丞相胡惟庸又是一步踏出,便是看向朱元璋作揖道。

  而胡惟庸的一席话落下,就连朱棡都是微微侧目。

  这便是因为这番话,几乎挑不出一点毛病。

  胡惟庸并未说重设检校不对,只是告诫朱元璋当慎之又慎。

  特别是隐藏在其中暗意,便是一旦重设检校,必使君臣离心离德。

  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昔年检校欺上瞒下,构陷忠良之事的发生。

  而这看起来似乎是胡惟庸在为朱元璋着想,但话语下的锋芒,又何尝不是一种告诫?

  所以胡惟庸不可谓不聪明,只是这份聪明却是用错了地方。

  果不其然,龙椅上的朱元璋面色又是一沉,但却未曾发作,只是冷眼看向胡惟庸。

  那藏在袖口下的双拳,更是微微一攥。

  毕竟当年的李善长都不敢这么对朱元璋说话,可今日的胡惟庸却是办到了。

  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呐。

  难不成,真觉得他朱元璋没读过几年书,就听不明白胡惟庸隐喻的告诫之意?

  思索间,朱元璋又是微微低下头,眼中更是闪烁起疯狂的杀意。

  “胡相国,此言差矣,而今日之大明已非往日可比。”

  “特别是江南吕家之事,犹如芒刺在背,更是在告诫孤王,朝中隐患,不可不察。”

  “所以重设检校,旨在防微杜渐,至于昔日之弊病,并非制度之过,只需严明法度。”

  “至于胡相国口中的慎之又慎,朝臣心存戒惧?”

  “孤王有些想不明白,为何慎之又慎,为何心存戒惧?”

  “难不成,这满殿的文武朝臣,皆有不法?”

  话罢,朱棡又是冷冷的看向胡惟庸。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皆是一惊,旋即齐齐躬身,声如潮涌,恭敬而急切道:“陛下,臣等绝无不轨之心,还望陛下明鉴!”

  同时,群臣心中更是暗骂朱棡多事!

  胡惟庸的话,近乎完美,似乎根本察觉不到漏洞,但朱棡还是能以极其刁钻的反击。

  甚至将慎之又慎,心存戒惧,完全解读为奉天殿中的文武百官,都在害怕检校重设。

  因为他们自身,本来就不干净,而一旦查出,便是死罪。

  所以自然会千方百计的阻挠重设检校一事。

  但是群臣没有想明白,重设检校,这与朱棡有什么关系?

首节 上一节 50/1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