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85节

  “你倒是聪明。”

  “殿下布局之深,微臣佩服,微臣不是对手。”李文熙又是缓缓抬起头,轻声笑道。

  “嗯?”朱棡微微挑眉,将手中寒光闪烁的刀轻轻背于身后,不疾不徐地在李文熙面前屈膝蹲下后,这才道:

  “李御史,看明白了这局棋?”

  “自然。”李文熙还是笑道。

  “讲讲?”朱棡道。

  “在这?”李文熙挑眉。

  “不然?”朱棡仍道。

  李文熙又是抬起眼眸,瞥向满殿竖起耳朵的文武群臣,还有紧紧盯着他们的朱元璋,方才回头道:“君前、殿前?”

  “伱怕死?”朱棡倒是将刀放在了怀中,随性地盘腿坐到李文熙面前。

  “不怕。”李文熙摇头。

  顿了顿,李文熙也是明白了朱棡的意思,便又是看向朱棡笑着叩首道:“殿下好阳谋。”

  要是现在还不明白,李文熙才当不起江南俊杰之称。

  环上衔环,不动为谋定,局中再局。

  好一个环环相扣的局中再局。

  念及此处,李文熙缓缓起身,便是看向满殿文武,缓缓躬身行礼:

  “诸位同僚,此时站出,领罪受罚,或有一线生机。”

  此言一出,奉天殿上文武百官,眼神皆是阴晴不定的看向李文熙。

  而他们岂能不明白李文熙的意思,但他们又是悄悄瞥了一眼朱元璋,心中叹气。

  赌不起!真的赌不起!

  赌错,便是万劫不复!

  可退一步,是死!进一步,也是死!

  所以究竟是冥顽不灵,意图活路,还是于奉天殿上请罪.

  片刻后,一名御史踏出队列,抬眼看向朱元璋纳拜道:

  “臣,请罪!”

  仅三字,就已经赌上了所有。

  对此,朱元璋轻轻活动了一下手腕,方才伸出三根手指,轻声道:

  “三息。”

  朱元璋的话语虽轻,却如重锤般敲击在大殿之上,每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势。

  群臣闻声,不由得身躯一震,殿内气氛霎时凝固,连呼吸都似乎变得小心翼翼。

  在这“三息”之间,奉天殿内静得只能听见彼此的心跳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紧张与不安在每个人眼中闪烁。

  特别是那些江南文官与浙东夫子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也彼此交换着不安的眼神。

  “一息。”

  就在这窒息般的沉默中,第一息悄然而逝,仿佛带走了殿内的最后一丝温暖。

  未曾有人站出。

  李文熙更是轻声叹息。

  “二息。”

  冷冰的声音再次响起,犹如铜钟夜响。

  面对如此压抑的气氛,数位江南文官深吸一口气后,便是齐齐踏出,俯身叩拜、请罪道:

  “臣,有罪!”

  而这般的示弱,就如同打开了闸门,紧接着,又是几位江南老臣也相继出列,叩首请罪。

  “三息。”

  声音响起,三息完毕,空气紧张得几乎能擦出火花之时。

  朱元璋又是缓缓抬手,示意众臣安静,随后目光便是逐一扫过下方跪伏的群臣,轻声道:

  “传旨,凡奉天殿上,认罪伏诛者,从轻处罚,只诛首恶,亲族,不予追究。”

  “另;清丈田亩,速速实施,凡隐瞒不报者,诛斩首恶一门,亲族流放岭南,此诏,公示天下。”

  思索间,朱元璋的指关轻扣御案,又是环视群臣,道:“可有异议?”

  话罢,群臣之中,一时静默,气氛沉重。

  但叩首请罪的臣子,眼眸含泪,又是连连叩首,痛哭流涕道:“罪臣谢陛下隆恩!”

  大明律,法不容情,所以他们必须死!

  可亲族不予追究,也能让他们死而瞑目了。

  而且这比起那个冥顽不灵的江南士族,结局已经好过太多了,该知足了。

  要不然,江南士族,今日必灭!

  不过话说回来,经此一役后,江南士族,还能称为江南士族么?

  声望一跌再跌,为谋私利,更是不惜损害国之根本,还有对于江南吕家的落井下石,都足以说明江南士族的丑恶。

  哪还能指望读书人以江南士族为榜样?

  别想了,青史,浩如烟海,就必有人青史留名,万古流芳,也必会有人遗臭万年,遭人唾弃。

  从此以后,江南士族,这四个大字,就是亘古不移的贼子。

  “倒是有点可惜,未曾早点认识你。”朱棡抬起头,又是看向李文熙道。

  李文熙闻言,躬身一礼。

  “请殿下送微臣上路。”

  笑容温和如初,似解脱。

  朱棡缓缓起身,手中刀扬起。

  “好。”

  声音落下,冷光一闪,瞬间划过李文熙的脖颈。

  血色绽放,李文熙的身体便轰然倒塌,顷刻间,又是重归寂静。

  至于朱棡仍是站于原处,手中刀轻抖,刀尖几滴鲜红轻轻坠地,溅起细小血花。

  朱标见状,便是转身看向朱元璋躬身道:

  “陛下,微臣请旨,厚葬。”

  “准。”朱元璋点头。

  李文熙,的确是个才子,只是可惜出自江南,不能为大明所用。

  便是此时,胡惟庸又是一步踏出,看向朱元璋上奏道:“陛下,老臣仍有本奏。”

  “自淮西侵占百姓田亩、及今日侵害国之根本,动摇社稷神器。”

  “老臣认为,古法难议今日,需创新、改革,以稳社稷,以安民心,以定乾坤。”

  “所以老臣今日斗胆请旨,革弊政,重议天下田亩,为国为民,求以福祉。”

  话罢,胡惟庸俯身叩首。

  只是这一席话,却未曾引起文武百官丝毫的震动,毕竟今日输得太惨,甚至已经输了话语权。

  所以这一切,反驳也好、不反驳也罢,都将水到渠成,难撼大明。

  对此,朱元璋思索片刻后,方才看向叩首的胡惟庸,道:

  “胡相,可有什么主意?”

  而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此时,就连朱棡都望向了胡惟庸,眼中泛起深邃。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出,胡惟庸就真是名义上的孤臣了。

  胡惟庸想了想,便是抬起头,看向太子朱标拱了拱手后,再次对着朱元璋叩首道:

  “老臣愚钝,改制不易,幸得陛下与太子殿下指点,老臣方才草创良策: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今日厚颜,呈于陛下。”

  说话间,胡惟庸又是从身上取出一份奏章,双手呈上。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虽然朱元璋下旨,凡在京官员都可以参议早朝,但能来者,皆有自知之明,而且都是绝顶聪明。

  这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字面意思,也就是其核心意思。

  可现在在场的文武臣子,除获罪臣子与冥顽不灵,自谋生路的臣子。

  便是淮西勋贵与一些刚正不阿的臣子。

  而对于淮西勋贵来说,朱元璋的意思,就是他们的意思,朱元璋认同,他们便拥护,朱元璋反对,他们坚决抵制。

  所以淮西勋贵就算是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也不会站出来反对。

  至于剩下的臣子,他们更不会出言反驳,毕竟这对于百姓有益无害。

  这般说吧,世上有忠奸,难辨其真伪,可真正能心系百姓者,奉天殿上寥寥几人也。

  随后,朱元璋看完奏章以后,脸上顿时露出一抹笑容,更是看向胡惟庸赞叹道:“胡相,果然大才。”

  “陛下谬赞了,这非臣一人之功,而若无陛下与太子殿下,老臣悟不出来。”胡惟庸依旧谦逊。

  朱元璋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便是扬了扬手中的奏章,笑道:

  “胡相国,咱明白,但这满殿文武,还不明白,讲讲吧。”

  “遵旨。”胡惟庸领旨起身,便是转向殿中文武,高声道:

首节 上一节 85/1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