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100节

  毕竟许辰现在也就是为祸一方,但董卓是真在掘大汉的根啊!

  其实不止刘虞,这个消息传来之后,不论公孙瓒还是齐周程绪,莫不是目瞪口呆。

  数月前刘宏驾崩已经十分突然,谁知道朝廷中枢这么不消停,最后让局势演变至此。

  “朝廷为董贼把持,某恨不得立即引兵伐之,奈何我等远在边地,又有许贼在侧,虽心有余然力不足矣。”公孙瓒叹息一声,颇为无奈的说道。

  其余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为之摇头。

  这种炸裂的消息让他们目瞪口呆,而不知不觉,大汉在他们心中的权威,就不知道消去多少。

  董卓粗鄙之徒,根本上不了士族的台面,却能暴凌刘室,所谓天子更成为玩物一般,汉室社稷如何不可笑之。

  刘虞只觉朝中一群虫豸,居然能让事情演变至此。

  但转念一想或许这就是朝中某些人推动运作的结果也说不定。

  从结果而言,朝中宦官尽除,而以刘协废刘辩,更让何太后的临朝称制成了笑话,这两件事何尝不是士族乐于见到的局面?

  董卓肆意妄为,何尝不是君弱臣强的一种表现,这不正是士族与皇权斗争渴望的一种结果?

  唯一的偏差是,本应是士族站着的位置,如今却被董卓占着,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士族玩脱了的结果。

  这些猜测刘虞无法证实,也只能权当一想了。

  事实正如公孙瓒所说,自己这些人根本插不上朝廷的手,朝廷中枢的事儿只能朝廷自己解决。

  “此真乃多事之秋也,希望朝廷能够早日安定下来才好,至于咱们,虽然扭转不了中枢大事,但只要能保我幽州一方土地,也算尽了职责。”

  刘虞看着朝廷信报久久无语,眉头锁着半天,最终才长叹一声,饱含忧虑的说出这么一句话。

  其他人也是一阵沉默,他们都不是傻子,敏锐的感觉到大汉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前夕。

  这个时候若是有人能迅速诛除董卓扶正朝纲,大汉还能续上一口气,若局势再拖延下去,那大汉就真的神仙难救了。

  那么有人能站出来迅速勘定祸乱吗?

  众人现在并不确定这个答案,他们只能强迫自己把目光拉回幽州。

  朝廷中枢很重要,但对幽州士族而言,还是眼下的威胁更加要命。

  “上次一战之后,黄巾尽取广阳辽东,大半年多来一直未有什么大动静,只是全力治理地方,而根据我们打探消息得知,如今广阳百姓对黄巾莫不是称颂赞扬,竟真有人心归附之气象。”

  程绪说起隔壁黄巾便是忧心忡忡,有黄巾在侧他们根本无法安寝。

  其余人一听到黄巾二字,也都是心情沉重,谁也想不到当初被他们视作乌合之众的黄巾,如今不说让人闻风丧胆,那至少也有避之不及的效果。

  黄巾这段时间确实安分,刘虞也能想到为什么。

  组织一次大战并非易事,只要想想官兵上次出动大军花费多少,就可以想象到黄巾的大致消耗,绝对只会比官兵更多,毕竟黄巾的战斗力相当一部分都是钱粮喂出来的。

  上次一战之后官兵要休养生息再做筹备,黄巾也好不到哪儿去,如此自然只能把精力用在治理地方之上。

  但相对安分的局势并不能让刘虞放松,反而更让他觉得危险迫近。

  黄巾的治理成效好的出奇,完成了对广阳辽东的治理之后,他们实力的扩张也必将难以想象。

  一旦黄巾再度积蓄力量向自己出击,自己还能挡得住吗?

  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刘虞心里安慰的话,大约也只有靠着自己两份脸面拉出来的外援了,只是要支使这些外援,那也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如今新军在练,我们还能请援上谷及代郡两地的乌桓鲜卑部族,只要再多些时间,必不至如上次那般毫无还手之力。”齐周想到黄巾便是冷哼一声,同样是把乌桓鲜卑当做一大助力。

  然而公孙瓒却不以为然:“鲜卑轲比能,乌桓难楼皆是贪心之辈,虽然可以驱使他们,却也不过是重金诱之,把他们视作助力可以,但不可把全部身家全都寄于外人,真要伐灭强敌终究只能靠我们自己。”

  其余几人都不是蠢人,当然明白公孙瓒的道理。

  只不过长久以来他们在黄巾的打击之下,早就没了信心,反而开始幻想着依靠乌桓鲜卑的力量去逆转局势,仿佛真的把轲比能与难楼当做救命稻草。

  这两部力量虽然是刘虞召来,但刘虞反而却对此有清醒认识:“伯圭所言有理,我等真正能倚仗的还是新军,若非必要情况下,还是不去驱动外力。”

  上次轲比能难楼两人率万骑支援,确实是救了官兵一命,但让他们来这一趟也是真的贵。

  刘虞还不能不给,毕竟人家出动兵力也有消耗,若是不给下次人家就不会再来,以长久计刘虞还是在元气大伤的境地之下挤出钱粮犒赏了他们。

  只是看到黄巾对待士兵的方式,刘虞如何能不急,黄巾都知道提高士兵待遇增强战斗力,官兵还能不学?

  有钱请乌桓鲜卑,不如花在新军建设上面,哪怕是多打几套甲胄呢。

  考虑到驱策乌桓鲜卑的巨大代价,刘虞觉得没有十分必要的情况,还是不去麻烦别人了。

  齐周叹了口气:“话虽如此,咱们丢了广阳郡,这养起新军来更加费劲,原定五万不用想了,如今能有个三万大军就谢天谢地了,加上公孙校尉的剩余兵力,倒是勉强可以凑够五万。”

  众人一阵沉默,如今的现状他们只要想想就觉得难受。

  上谷代郡两地也是贫瘠之地,那里是鲜卑乌桓在幽州西部的主要活动区域,相当于官兵现在主要能调动的多半只有涿郡一地的资源。

  然而早在自然道黄巾最早进入幽州的时候,就已经把涿郡洗劫了一番,本就让这里元气大伤,更不要说还要用这里的资源支撑新军的建设。

  眼下他们筹备军队,已经完全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方式,饶是刘虞体恤小民,也不得不无奈为之。

  不能平贼的话,幽州迟早都要丢出去,在存亡问题面前,已经顾不得什么民生事情。

  刘虞沉吟道:“现在不是我们讨伐贼人的事情,而是贼人势大可能侵扰我们的事情,新军训练筹备需要时间,在此之前要做好涿郡防务,打造兵甲、加固城墙、守城物资这些事情都要一件件做好。”

  说到这里,刘虞似乎想起了什么:“尤其是贼人那破门之法实在厉害,此事不得不防,若有战事,往后要第一时间把城门砌石垒砖堵死才行!”

  众人一听都是深以为然,上次若不是因为在此事上吃大亏,怎么也不至于一下就丢了城池。

  虽然现在他们已经打听清楚,所谓黄巾教主的雷法实际上是火药所为,但手段不重要结果才重要,他们必须要防备这一招。

  齐周连忙拱手:“防务事情州牧交给属下就好,属下定会确保万无一失。”

  刘虞欣然点头:“这些事情你做的极好,交给伱我是放心的。”

  眼见这场小会说的差不多了,公孙瓒便是叹息一声:“幽州巨寇肆虐,朝廷又乱象纷呈,值此动荡之时,惟愿大家都能精诚合作,至少也要除掉许贼还我幽州安宁才好。”

  连一向与众人不太对付的公孙瓒都如此表态,众人都是心情沉重。

  都是许光头干的好事啊,不然大家何至于承受如此压力。

第166章 事办的太糙

  “从事,涿郡防备事务属下从不敢放松,本地几县的城墙加固修缮都已经完成的差不多,各处城门也都置备有大石砖土,随时都可以进行封堵,至于各类守城物资属下也在役使民夫加紧制备,断然不会误了大事。”

  听到李正的话,齐周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手下做事从来都是干净利落,不必自己操心。

  自己身为州牧的从事为州牧做事,但从事也得有自己的手下才行,不然具体事务岂不还得自己亲自去做?

  而李正便是自己偶然找到一个极好的人才,如今做自己手下的簿曹。

  手下做事麻利,这给齐周省了许多精力,更重要的是给他挣了不少面子。

  此前与黄巾的大战虽然败了,但是城防防务做的极好却也是众人看在眼里,即便州牧刘虞也对自己多有赞赏,对自己更是逐步重视,这便是李正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不错不错,接下来的事情也好好做,你李家被黄巾所害,将来好好做事帮助刘州牧灭了黄巾,我也少不了替你请功,将来你也有重新起家的机会。”

  齐周随口便是给李正许诺,倒也不是画大饼,只要自己以后跟着刘虞发达了,自是不介意提点一下李正。

  李正闻言便是精神一振,随后就咬牙切齿起来。

  “从事放心,黄巾屠我李家上下,此仇不共戴天,只要是有助于伐贼的事情,属下一定拿出十倍的力气去做,只愿州牧能早日砍了那许光头为我等受害之人报仇雪恨!”

  “会有那一天的,黄巾欠了太多血债,迟早要还回去。”

  齐周摇了摇头,深感同情的安慰了一句。

  这种场面他见得并不少。

  黄巾经略幽州屠了世家豪强无数,不知道多少人对许辰恨之入骨。

  上到朝廷的尚书卢植,下到一般豪强的幸存者,多的是欲除黄巾而后快的人。

  交代一番事情之后,齐周便背着手摇头叹息着离开此地。

  而李正这才站直了身体,看了一眼齐周之后,便是掏出一本儒家经典边啃边走。

  学这些东西让李正觉得很费劲,这和他现在思维方式格格不入,而且其中的许多旧思想更让他难以认同,但为了更好的在这里待下去,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学。

  他记得很清楚,自己是渔阳一户李姓豪强出身的人。

  虽然地方豪强不太上得了台面,但儒家基本知识还是要懂的,如今却要补上这块短板,不好让人看出不对。

  就这么一边看一边走着,很快他就来到了一片工地。

  这里是一片林子,此时正有许多民夫正在费力的砍伐树木,这些树木不是用来当做城防滚木,便是用来建造各种器械的,要加强涿郡的防务,树木的需求极其巨大。

  走过来的时候,看管民夫的小吏见到李正,都是笑呵呵的打起招呼。

  在州牧官署里李正连站在刘虞面前的资格都没有,可在下面他又是小吏需要好生伺候的人物,如今涿郡防务多是李正管着,只要他一句话,随便就能让下面小吏不好过。

  大致走了一圈之后,李正见一切都很正常,也就没有多花心思,准备找一处安静地方继续啃自己的书籍。

  不过还没走出几步,就看到一个小吏走了过来,小心翼翼的向李正一行礼,然后便说起一事:“李簿曹,近来民夫之中多有些乱七八糟的传闻,似乎不太对劲的样子。”

  李正闻言便道:“何如传闻,说来听听。”

  这小吏连忙道:“似乎有人传闻说些黄巾中的事情,多是吹捧黄巾的话语,现在民夫一有闲时,便经常聚集谈论,小的觉着这定是有人在刻意传播蛊惑人心,只是不知具体源头,您看是否要好生查问一番?”

  “竟有此事?”李正愣了愣,随后略作沉吟的看了一眼正在忙活的民夫们,目光微微一闪之后,他向这小吏道:“此事我知道了,如今城防事务紧张,大张旗鼓查问奸细只会拖延工期进度,我亲自打探就行。”

  小吏闻言呵呵笑起来:“李簿曹亲自查探,想来很快就能揪出奸细来了。”

  李正淡淡的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了这个小吏:“伱是个机灵人,在这儿看管民夫浪费了,我把你调去县中看管府库如何?”

  小吏闻言顿时大喜,看管府库可是个肥缺,事少钱多,还容易捞油水:“多谢簿曹提点,小的感激不尽!”

  李正道:“你收拾一下今天就去府库当值,往后好好干便是,至于这里的事情你便不必再管了,我亲自盯着。”

  小吏千恩万谢,真恨不得立刻给李正跪下来才好。

  不过就在他欢天喜地准备走的时候,李正又一把把他抓住,然后凑过来压低声音开始说话,神态也十分严肃,

  “纠察奸细我要暗中调查,说不定后面还有一串勾连,此事不容打草惊蛇,有关的情况你要闭好嘴巴,不可与任何人透露,明白吗?”

  “明白明白,小的明白,李簿曹放心,小的绝不会乱说话。”

  小吏见李正这般严肃的样子,也是吓了一跳,连忙答应下来。

  受了人家的好处遵从人家的要求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而且自己这种小吏也确实得罪不起对方,万一坏了人家的好事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小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很快就心满意足的离开。

  李正则是背着双手,目光盯着劳动的民夫们若有所思起来,虽然不知道这背后是谁在做事,但这种做法未免做的太糙了一些。

首节 上一节 100/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下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