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206节

  听到刘备把府中的对话一一说来,关羽的眉头也跟着皱起来,眼神更是微微泛出寒意。

  “曹操说的如此大义凛然,说到底也不过就是要赶大哥走罢了,没想到天子视为忠臣的曹孟德,却也是如此小气和猜忌之辈。”

  关羽实际上也是聪明人,只听这么一说,就明白是怎么个事儿了。

  只是自家兄长被曹操如此驱赶,这自然引得关羽十分不忿,更为天子对曹操的信重而不值,所谓忠臣,看起来似乎也只是一个自私自利之辈。

  连只有区区千余兵力的一个天子近臣都要排挤出去,这很难谈得上有多么忠义。

  刘备闻言,也只能叹气摇头,在府中听闻曹操细数天下英雄,倒是不免感觉大汉到处都是妖魔鬼怪没一个中用的,但其实他曹操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曹操终究不过董卓袁绍之辈,所谓奉天子以讨不臣,实则还是视天子为工具,而且还是不容分享的工具,如此自然会视我等为眼中钉,恨不能早日拔除。”

  刘备却看得更加精准,这事无关乎自己手里兵力多少,而是天子已经被曹操视为私器,根本不容其他人染指靠近。

  曹操可以拿天子号令别人,比如这次他打的如意算盘便是用更听天子话的刘备,去替换不怎么听话的刘表,往后就可以以天子号令来驱策刘备了。

  曹操要的是以天子驱使他人,而不是让他人真的待在天子身边效命。

  关羽冷哼一声:“赶人也就罢了,这是他曹操的地盘,这里容不下咱们,天地广阔咱们大有去处,只是曹操要大哥往荆州发展,却只送大哥兵力数千,这般小气还不如不送,端的令人小看!”

  “有总比没有强,那幽州许辰能以几千残兵创下大业,那孙策也能以几千兵力于江东崛起,我刘备缘何不能以这数千兵力创建事业!”

  刘备对此倒是不以为意,反而心中生出一股豪情:“曹操此举虽然出于私心,但对你我兄弟未必不是好事,留在天子身边你我注定无所作为,外面的广阔天地才是大丈夫的归属,待我刘备立下功业,再不迟为天子效命!”

  关羽听闻此言,眼睛顿时一亮,心中郁气也跟着驱散不少。

  大哥之所以能让自己甘心追随,除了兄弟之间的忠肝义胆之外,更令自己折服的,便是大哥这份不屈不挠的坚毅之心。

  只有真正兄弟交心才能知道,大哥表面上看似忠厚沉闷,实际上也是豪情万丈的大丈夫!

  “大哥必能成事,关羽誓死相随!”

  虽然此来曹府的结果,并不是那么令人开心,但是刘备关羽并未只顾着抱怨和愤懑,反而重振心态规划未来,竟是一扫郁气相互执手大笑起来。

  此事也就如此定下,虽然刘备的去留按理来说,轮不到曹操这個臣子来决定,只有天子才有发言权。

  然而,理想与现实毕竟有极大的距离,兖州乃曹操的地盘,这里发生的一切事情,只有曹操才能做主,所谓天子不过就是曹操手里的一个工具而已。

  曹操当然是忠臣,他必须是忠臣,如此才能假天子名义为自己做事,如此才能驱使朝廷班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但这种忠臣注定只能浮于表面,结果是曹操并非刘协所以为的那种忠臣。

  当曹操向天子请命下诏征伐吕布,并请派遣刘备遣兵入荆州的时候,刘协看到曹操强硬的姿态,还有诸多大臣臣工迫于压力不得不随之附议的状况,终于猛地醒悟过来。

  原来,这个忠心耿耿的曹将军和董卓袁绍之流,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个曾经对曹操倾注极大信任的少年天子在醒悟过来之后,究竟是如何的愤怒与憋屈,究竟有多么伤心和失望,那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但不管天子是如何心情会如何反应,这都不是曹操所关心的事情,天子只是自己手里的一个工具,而工具的想法并不重要,所以曹操根本就不在乎这些。

  或许是玄夏的影响之下,又或者是历史的强大惯性,天下局势在向着一个熟悉的方向开始演化,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都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基业而奋斗。

  而萦绕在他们头上的,始终有一个身处北方的男人施加的巨大压力。

  这一次,那个男人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不出意外,很快北方会出现一个盘踞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四州之地的可怕存在,那是一个名为玄夏,却没有皇帝的全新国度。

  站在玄夏最高处的那个男人,只需要往南方凝视一眼,整个天下都要抖一抖。

  站在玄夏最高处的那个男人,只需要一个态度,整个天下的士族都要瑟瑟发抖。

  而一个更大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天下人已经无法再以反贼的目光去看待了,因为这样的敌人,已经不是轻易可以消灭的存在。

  即便大汉能支棱起来,能做到的最好地步,大约也就是与对方长久共处。

  天命是不是真的从大汉转移到了玄夏身上,或许天下人不敢完全确定,但他们至少能确定一半。

  按照最好的预想,大汉也不过就是能与与玄夏南北分治,变为一个南北朝的局面,那天命至少也是二者共分。

  玄夏的檄文真正有了支撑,而天下士人之中的聪明者,已经有把玄夏视作北朝的觉悟。

  毕竟玄夏不是简单的一方诸侯,而是真正改易制度有完整建制的国家,其治下之民基本已经忘却汉民之身份,皆以玄夏子民而自居,这与历史上占据同样位置的袁绍大有不同。

  袁绍再怎么样,也依然是尊奉大汉,名为汉臣,本身只能是地方割据的军阀,远远不及如今重新建制的玄夏。

  袁绍往大了算,只能是大汉的逆臣,而玄夏完成了这一次实力的跨越之后,便名副其实成为大汉的敌国,双方的关系不存在任何继承,而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完全消灭和覆盖,是地位平等的两个实体。

  走到这一步之后,天下士人不得不开始正视玄夏,他们会随着时间慢慢适应这个“北朝”的存在,甚至他们还会不自觉的思考,“北朝”有朝一日挥师南下一统江山的可能性。

  其实,这在世人眼里已经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毕竟相比于如今气势如虹的“北朝”,大汉这个“南朝”反而显得人心离散风雨飘零。

  天下人精英士人,纵观天下大势,皆能看出北强南弱之现状。

  而基于士人立场,不论是出身上的士族视角,还是学术上的儒家视角,他们都很难对玄夏这个“北朝”有什么好感,眼下的局面,自然也就会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

  “北方有强人崛起,那玄夏民富国强,且内外安稳民心依附,如今正值鼎盛发展之势。

  而反观我大汉,正是帝制崩塌、民生凋敝、战乱不止、人心不复的危难时刻。

  如此势头下去,南北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吾唯恐天下真有易主之事,而玄夏革新制度虽一时可行,但长久未见好坏,若天命真有移居,也不知此究竟是福是祸。”

  荆州山林之间的草庐小院里,几个年轻士子着一身粗衣围石桌而坐,桌上摆放诸多书籍纸物,而他们就此相互高谈阔论。

  他们或是拿起书籍争论,总能吵得面红耳赤。

  又或者是相互附和,彼此赞扬,一片其乐融融。

  而现在,他们其中一人拿起报纸看完之后,又是一脸的忧心忡忡,说话之后,其余几人也同样神情低沉。

  这说话之人面目俊朗身形高大,且双目之中蕴有灵光,隐隐是众人之首。

  而他的身份,很快就被同坐一桌的徐庶叫了出来。

  “孔明所言极是,如今大汉局势正是危如累卵,而各路诸侯勇于内斗却怯于黄巾,长久如此必是北风压倒南风。”

  说到这里的时候,徐庶忍不住站了起来,语气是强烈的恨其不争:“我观天下英雄,竟无一可以托付之辈,我辈士人虽有心奋力,却也投效无门人微言轻。”

  这名为孔明之人摇动羽扇,放下手里玄夏庆贺胜利的报纸,只是抬眼望天:“天时有变,时不我待啊,我们未有出头之时,虽有心,但也不足撼动大局。”

  徐庶似乎想到一事,眼神渐渐坚定下来:“吾虽年轻,却不能坐视天下糜烂,既然天下诸侯皆不足托付,那吾不如另扶可供托付之人,哪怕势力弱小些也没有关系,听闻荆州新野如今有刘备携军进驻,或许我可以前往一观,诸位以为如何?”

  诸葛亮听闻刘备二字,略作思量,最后微微点头。

第329章 野生教徒

  天时有变,许多时代英杰尚不及出世,时局就已经紧迫而来,连孙策听闻北方战事结果,都有时不我待之感,此时仍隐居山林钻研学问的诸葛亮与徐庶更是如此。

  太过年轻的他们,还没有任何能影响时代的能力,只能静静关注着时局发展。

  北方那个异军突起的男人一步步前进的步伐,让天下无数人都喘不过气来,按照这样的势头下去,天下人不知道怎么才能阻挡得住那个家伙。

  徐庶虽然年轻,却已经坐不住了。

  他纵观天下英雄,也找不到几个让他看得上眼的家伙,看来看去,最终还是选择下山前往新野,去亲眼看看近来受天子信重的名为刘备的家伙。

  对此,好友诸葛亮也予以支持。

  徐庶也没有再过犹豫,第二天便背负行囊一身白衣入刘营。

  大势之下,每个人都要开始思考自己的命运和抉择,诸葛亮虽然有心出山,但自己声名尚且不显,若是不能得到重用,反而容易虚耗光阴。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还没有看到属于自己的明主。

  所以,他需要继续等下去,等到一個真正属于自己值得托付的英雄,并且等到他看到自己。

  诸葛亮还是耐得住寂寞的,日常在山野耕作土地做一个山野村夫也完全没什么不能适应,只是偶尔看到北方流出来的报纸,他也会担忧。

  那个男人太过紧迫的脚步,还会给自己留多少时间呢。

  种地种个五年十年也不是不行,但种一辈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个时代车马遥远信息闭塞,北方遥远的距离其实会让许多人对玄夏的情况所知有限,但毕竟如今玄夏发行报纸,这东西实则也大大方便了玄夏之外的大汉士人。

  作为玄夏用以宣传的工具,玄夏朝廷对报纸的发行和流通完全没有任何限制,虽然玄夏没办法把报纸卖到大汉的地盘里去,但天下士人自己也会主动寻求渠道和办法获取报纸。

  这种事,对于诸葛亮他们并不算是太困难,通过《玄夏月报》他们能很快了解到玄夏内部正在发生的许多事情。

  最近的报纸的内容,自然少不了对北方决战的报道。

  按照报纸所说,此战一胜之后,玄夏几乎是举国欢腾,百姓无不是奔走游行祝贺,胜利瞬间成为了玄夏举国上下最为炽热的话题。

  这一点,从报纸本身就能直接感觉到,因为这一期的报纸关于此次决战的报道含量实在是太高。

  不论是对战争的实时报道,还是对战争带来的影响进行的讨论文章,报纸里面几乎都是一篇接着一篇刊登。

  玄夏自己内部的有识之士,也同样意识到了玄夏此战之后确立北朝的地位,并且直接在报纸上旗帜鲜明的声明出来。

  诸葛亮等人甚至看到,那原本是冀州名士的沮授更是直接发文,预言北朝不出十年时间,必能挥师南下横扫天下,实现对整个神州大地彻底的统治。

  这种狂妄的预言,若是以前一定会被大汉士人嗤之以鼻,但是现在他们再看,却没人能笑得出来了,因为人家许辰是真的很有这个势头。

  诸葛亮等青年才俊,当然也看得出来,沮授如此口出狂言,实际上就是一种宣传上的攻势。

  这样的言论不仅能给所谓南朝的大汉带去巨大压力,同样也能动摇诸多大汉人的信心。

  不论是大汉诸侯,还是士人百姓,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玄夏,他们都不得不认真思考玄夏最终取胜的可能性。

  天下人当中,有多少人已经为玄夏将来可能的通知做心理建设,这也是个说不清的问题。

  与此同时,从玄夏流出的报纸,同样也来到汝南一个名为吕家岗的小地方,当商客把手里的报纸交出去,并且从对方手里接过钱财,他分明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眼里闪过一丝肉疼的情绪。

  商客顿时都做好了对方讨价还价的准备,虽然自己要价足够高,但对此也绝不可能有丝毫松口。

  他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拿捏这个年轻人,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商人,他当然明白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商品本身,也取决于顾客对他的渴求程度,只要别人迫切需求,那就是一块破石头都可以当做宝贝卖。

  显然,眼前这个年轻人就十分渴求自己手里的东西。

  只不过让他意外的是年轻人虽然肉疼,却并没有讨价还价,而是扔下钱之后就拿着报纸转身离开,一刻也不停留没有丝毫的犹豫。

  整个过程干脆爽快,反而让商人有些发愣。

  “这报纸还真是个好东西啊,拿在手里根本就不愁卖不出去,价格也是随自己定,看来以后可以多弄些.”

  商人嘀咕一声,便摇摇头转身离开。

  这个新的生意也是最近才兴起,最初还没有商人专门做这个,都是士人们相互找渠道求购,最后找到商人专门做这个事情,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对应产业。

  这生意自然是好做的,能买这玩意儿都是不缺钱的主,一卖一个准。

  只不过商人自己却不太明白,只是这么个简单粗陋的纸质东西,为什么会引起士人如此追捧,自己看的时候,也没看有什么特殊的呀。

  商人常年行商,在信息上反而没有那么匮乏,倒是不能理解士人信息闭塞的苦。

  再看着年轻人,拿着报纸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一处树下找块石头坐下,就这么捧着报纸慢慢看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206/3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下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