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242节
上次决战黄巾投入毕竟十分巨大,而且新占领的实地也需要花费精力进行改造建设,于是现在的战争策略也就从大决战大战场转变为了缓退徐进的扎实打法。
只是即便玄夏放缓了进攻节奏,这依然让曹操觉得十分难受。
曹操毕竟是当世之枭雄,不管此前遭受什么样的种种打击而变得颓废,但终究是在立国之后振作起了精神,再度收拾起自己的雄心。
可惜局势的优劣并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纵然曹操每日忙忙碌碌,形势依然往崩坏的方向缓慢发展。
好在同样不太好过的吴国汉国并没有放弃对魏国的支持和援助,即便经过瘟疫的打击,他们提供不了太多的兵力支援,却还是挤出了不少的钱粮支援魏国。
这倒不是刘备孙权多么大公无私,纯粹是基于共同的敌人而维护联盟而已,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还是明白的,如今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容不得他们不全力援助。
若非有他们的支持,只怕魏国早就无力面对来势汹汹的玄夏了。
除了正面战场的不利局面让曹操焦头烂额之外,汝南吕蒙的叛军突然壮大的势头,更是加重了曹操的头疼。
魏国确立之后,曹操就发现,自家后方的汝南叛军突然就变得尾大不掉起来。
这支叛军的行动做法突然一变,从以前的流窜作战变成现在敌后游击。
他们扎根于农村之后,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很难花大力气和长时间的成本去全面围剿,但如果不投入足够多的精力,这支叛军凭借着灵活的指挥,却总能给后方带去极大的麻烦。
曹操现在就左右为难,管的话就意味着要长期派兵管制广大农村,这势必要牵扯正面战场的精力,可不管的话,农村地区就彻底失去控制,自己徭役粮税工作都难以展开。
经过瘟疫之后魏国人口折损严重,若是让汝南叛军再这么发展下去,魏国的钱粮状况更是难看。
管爷不是不管也不是,前者会立即要了魏国的命,而后者则是慢慢断魏国的根。
曹操每天只要一想到这等局面,那就是头皮发麻,偏偏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应对,便只能派张辽郭嘉率小部精锐于后方剿贼。
这只是曹操两难之下的无奈之举,最终能有多大的作用曹操心里却也没底。
不论如何,战争局势就这样以玄夏缓慢的推进局势而维持着,虽然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孙权都对此十分焦虑,但他们都没有什么应对之法。
实力上的绝对差距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逆转,那些锦囊妙计反败为胜终究只是演义的演绎而已。
回归到现实世界,当曹刘孙三国之主共同面对玄夏这个敌人的时候,无不是为之绝望和悲观,他们虽然没有清楚的意识到玄夏与三国实际上是先进对落后的胜利,但也能感受到无形的巨大压力。
三国成立并非是南方发起反攻的号角,更像是临死之前的一次奋力挣扎,可惜这一次挣扎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
玄夏只需要保持现在的进攻节奏,随着时间发展,胜利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罢了。
玄夏有这个耐心,许辰也有这样的耐心。
对许辰来说,自己最大的敌人早已不是曹刘孙这些时代土著了。
所谓三国豪杰终究只是受困于时代之中的困顿之人,面对更加先进的存在,什么豪情壮志英雄气慨都只是一场空而已。
许辰真正的敌人,只有时间而已。
人力有尽时,只有真的站在这个位置,才能感觉到时间的紧迫,哪怕许辰只有三十多岁可以算是相当年轻,他也觉得时间在后面紧紧追赶自己。
当一个人的意志可以影响天下的命运,他就会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
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了,可很多事情的尺度都是以几十年上半年去计量,或许慢一步,到死也不能看到结果。
如今的许辰便是如此,战争的进程根本不需要他继续操心,一切走上正轨之后,他更多的开始关注于争抢时间了。
有些事情虽然现在做也看不到多大成效,但也依然要未雨绸缪的开始布局。
在距离玄夏京都北平不远的一处地方,一个早早就建设成功的,被许辰命名为直沽港的港口里,停驻着数十艘蓄势待发的船只。
这些船只有大有小,其中大的六七艘船也有百米多长,不仅船体巨大,船身之上也能看到高大的木楼,这种巨大的楼船远远看着,都能给人一种震撼之感,至少直沽附近的乡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巨大的船只。
而其余的船只即便没有这么大,也有数十米长,他们的船体更加修长,似乎是拱卫于楼船一旁的侍卫一般。
如此几十艘船只停驻于直沽港,让这里显得十分拥挤,似乎整个海面都被船队给塞满了。
可以看到,这个时候港口上有许多力夫在扛着箱子从船上上上下下搬运货物,整个港口都因为船队的存在而忙碌不休。
此时船队之中最大的一艘主船,宽阔的甲板上站着诸多的水手、学生还有几个玄夏的官员,而他们此时都看着前方一个身影,那正是他们的国相和教主许辰。
站在楼船的最前方,感受着海风的吹拂,许辰的心情也跟着放松和开阔起来。
自己三十多岁,能不能剩下四五十年的寿命都难说,这点时间根本不够用的,所以必须要把能做的事情尽可能的往前推进。
而开启大航海时代,是自己绝对不能少的一项事业,这项事业,也会从今天开始。
“这一次出海只是一次积累经验的尝试,所以本座不需要你们远洋去寻找未知大陆,只要你们把我华夏近海地域探索明白也就足够了。”
第389章 开拓
周良的内心是激动的,他心心念念的理想,终于到了开始实践的地步,虽然不能远洋去寻找未知大陆的新作物有点可惜,但这并不是因为朝廷保守,而是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海洋航行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容易事情,对玄夏来说他们并没有成熟的航海经验,而且海船的研制才取得成果不久,如这样巨大的楼船也不过就是这么几艘而已。
就算加上其余的中小型船只让船队具备相当规模,但要远洋航行还是远远不够安稳。
为求保险和安全,先行在华夏周边的海域进行航行积累经验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此行出海,有大量的学宫学生和博士,更有些许朝廷官员,还有数不清的船员和物资,船队人数有近乎千人,至少对这个时候的世界来说,这或许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船队规模。
不过这也不是极限,现在的出海只是为以后远洋航行进行的一次尝试和积累经验而已。
周良知道朝廷的计划,在这一次出海期间,朝廷会花大力气开始建造更大规模的船队,只要这次出海成功,那么下一次或许就是人数万计的远洋船队了。
正在他心潮澎湃畅想未来的时候,就看到几个士兵抬着一个东西匆匆走来。
当这个东西彻底展开之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正是一副巨大的地图,周良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正是教主所绘世界地图。
虽然按照教主自己的话来说,这幅地图受天道启示而来,但人力记忆并不精准,是以不能完全无误,所以这副地图细节不能迷信,只能大体做個方位和形状参考。
即便如此,这玩意儿也一样十分珍贵,毕竟有总比没有强,如果没有这个,那外面的世界对他们而言基本都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
然后周良就看到站在船头的教主转过身来,走到了摊开的巨大地图旁边。
先是往自己所站的人群看了一眼点点头,才用一根细长的往地图上画了个圈,那里赫然是华夏大地隔海相望的一个细长的岛屿地形。
“这里是此行探索的第一个地方,此为扶桑之地,其上之民多未开化,有些许小国并立,尤以邪马台国为尊,你等若行至此地,可以闻其风俗、知其民情、探其地理,与其建立联系,宣召我玄夏之教义威信。”
许辰一说话,众人都是打起了精神,虽然他们并没有听说过什么邪马台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相信许辰所说。
不管再怎么样,自然教依然带有神教属性,许辰这个教宗起家之时更号称沟通天道应承天启,这就给了许辰许多方便,很多没法解释的东西,他说出来都天然具备合理性,也不会有人怀疑。
至少到现在为止,这位教主说过的东西都没有错过。
也不等众人回答,许辰木棍再度往下一划,这里却有一些细小的群岛,群岛左下方又是一个相对大些的岛屿。
“此两地,本座命为小琉球与大琉球,你们抵达之后,亦是探知民情风俗地理等等事宜。”
众人又是连连点头,这两个名字一下被他们记在心里。
对于这些路线,他们都不是很担心,因为明显可以看得到这些地方都不是特别遥远的地方,只要顺着走小心一些,以现在的船队规模,不至于出现什么大问题。
这个时候,许辰的木棍又是下指:“本座把这些群岛名为吕宋群岛,此地之民一样未及开化,但作物种类丰富,若认真考察或可发现新的香料、药材.”
说到这里的时候,周良顿时精神一振,说到作物他可就不困了。
出海航行探索外部有诸多意义,探明物产可以为以后移民开发做准备,而搜寻作物更可以丰富大明的物种品类,如各类香料、甘蔗、矿产、树木之物产都是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东西,完全值得大明进军开发。
对农业文明来说,若是一块土地不能产生足够多的价值,或者地域太过遥远超过的农业文明统治范围的边界,那即便开疆拓土也没有太多的意义,那只是帝国的负担而已。
但现在的玄夏已经开始往工业文明进发,即便这个进程才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但它对原材料的渴求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这将会驱动着玄夏向外部开拓。
这个时代,玄夏之外其实多半都是茹毛饮血的蛮荒原始状态,只要玄夏愿意,向外占领土地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可以说,周良他们的就是未来玄夏对外开拓的先驱,这种开拓的起点,便是许辰所指的这些地方。
许辰还是稳重的,对外开拓也要由近及远,扶桑吕宋大小琉球这些地方,自己这辈子能够开发成熟的话,就已经算是大成功了。
至于更远的美洲大洋洲,死之前能开个头就已经是令人满意了。
把这些事情全都做完,就已经给华夏文明留下了足够发展千年的家底,若是这样的话后人还不争气,那也怨不得别人。
“你们就是我玄夏的张骞,你们所开拓的事业,是有益于整个华夏文明的大功绩,等到你们回来之时,本座会亲自前来迎接,会给你们最高的荣誉!”
许辰的一番话语落下,直让甲板上的人心潮澎湃,这一刻他们心中充满了无穷的激情和动力。
相比较之下,以往的什么大帝圣王实在是格局太小,纵然秦皇汉武所追求的,也不过就是自身之统治,唯有今天的国相,看的却是整个宏观的文明,是外面无限大的广阔世界。
“所以,去开拓吧,我华夏文明注定要走向星辰大海,而这一切都将从现在的你们开始!”
听到许辰这最后一句激励的话语,周良只觉得浑身热血翻涌,他恨不得立刻走遍全世界。
当许辰走下船只,很快船队就开始了最后的准备工作,随着一个个船只用望远镜和旗语完成沟通,各个船只的桅杆便升起了风帆。
华夏文明从海洋往外的第一次开拓探索,由此而开始。
第390章 人间
朝阳升起,北平的街面早早就开始展现活力,小商小贩、早市茶铺都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生计,这个时候正是城里工人出门赶赴工场工作的时间。
道路之上的马车货车渐渐多些,道路两侧的行人也一样越发密集。
人们着急赶路的,咬咬牙也舍得叫喊一边的黄包车坐上去,若是不着急的,则都是悠闲的找个食谱叫上吃食美滋滋的吃上,再不济也能叫住小贩掏出一两张小额法钱来个饼子或是包子啃起来。
随着石磨技术的改进,还有国相大人喜好面食的影响,百姓们普遍开始接受麦子制作的食物。
麦子经过更细腻的磨制之后制作成的面粉,不论是制作成面条还是包子饼子,吃起来都不令人反感,反而令多数人都喜爱起来。
到如今面食也逐渐成为幽州的主流吃食之一,并且这种饮食习惯变化还在向外面扩散。
不知道是不是爱屋及乌的原因,通常国相带起来的风气,总能受到玄夏百姓的欢迎。
诸如此前百姓从没有见过的肥皂,也是从国相这里开始慢慢普及,如今已经变成北平百姓们家具必备的物品。
茶饮面食也是如此,百姓们跟风效仿来的极快,而且很快就融入到生活习惯当中。
百姓们自己也没有发觉到,这些新的生活习惯就像是没有任何滞涩的被接纳,明明是新生事物,却好像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一样那么恰如其分的合适。
如第一次吃上包子这种食物的刘协和伏寿,很快便感受到其中妙处,纵然他们享尽荣华富贵,但第一次吃上面食依然十分喜爱,当然也有可能是长时间的改造生活太过艰苦,降低了他们的愉悦阈值。
相比于劳改时千篇一律的粗陋食物,眼下这热气腾腾的包子就已经算是绝佳的美食。
才刚刚改造完成被放出来的刘协和伏寿吃完包子依然意犹未尽,随后刘协又从怀里抽出几张钱来,又是捧着几个包子回来了。
找了個僻静地方,两人再度吃的时候就十分端庄了,一点一点把这些都慢慢吃完,他们才堪堪满足。
夫妻两人相视一眼,眼睛都有些泛红,但很快也都是笑了起来。
改造的生涯并不轻松,他们不仅要接受玄夏的思想改造,还有躲避不掉的劳动改造,这对他们这样养尊处优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好在历时数月,他们最终还是渡过了这段难熬的时日。
上一篇: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下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