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283节

  马腾冷笑一下:“没错,我马腾与他们确有宿怨,但那又如何,终究你们才是外人,若是要某与你们共分凉州,那还不如让某和他们共分凉州,我马腾只要愿意退这一步,他们未必不愿放下旧怨。”

  沮授微微眯起眼睛:“当真会如此吗?”

  马腾淡淡道:“你们大可以试试,赌他们究竟是愿意与虎谋皮,还是与我马腾合作共同抗敌,这片土地上谁是自己人谁是外人,他们是分得清的。”

  大帐安静下去,两人目光对视,这是无声的较量。

  马腾的眼神,无疑是在询问,你真的要赌吗?

  好一会儿过后,马腾才转过头,一边饮酒一边道:“黄巾不出一兵一卒,便可得割让两郡之地,这已经是极好的条件了,阁下当慎重考虑才可。”

  沮授虽然这时候心中轻松下来,但脸上仍然是一副犹豫的表情。

  不多久,他似乎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再看向了马腾。

  “罢了,你们既然有如此诚意,老夫可代黄巾做出承诺不再进攻,自此以后,北地和安定两郡便是我玄夏之土,你们今后再也不能有丝毫侵扰。”

  听到这样的回应,马腾表情看似没怎么变,但仍然有一丝放松。

  割让两郡固然憋屈,这代价也确实大,但总归是能给自己解决一个大麻烦了。

  只要黄巾愿意休战止戈,自己也好腾出手收拾掉韩遂旧部,这个过程不会很慢,待整合了凉州力量之后,再与黄巾交手也不算迟。

  而另一边的沮授同样心中暗喜,能在实现议和的情况下,还多得两郡的地盘,此次出使已经圆满完成任务了。

  当然,仅仅只是这样口头的约定还不足够,沮授要的是更明确更正式的承诺。

  最后,他站了起来,对马氏父子道。

  “往后如何往后再说,但老夫以为既然今日双方议和,至少也该维持一定时日才行,否则此事岂不成了笑谈,不如将军在大军之前指天地立誓,今日之后两年之内,你我双方皆不可再动刀兵,如何?”

第471章 乡野村夫

  沮授此次出使的成果,远远超出了王当等将领的预期,他们并不知道沮授到底是怎么谈判的,他们只看到最终的结果是,沮授不仅完成了议和的预期目标,还生生给黄巾啃下来凉州的两个郡。

  虽然上地和安定两郡本就已经被黄巾所占,但毕竟几月之后黄巾将要南征,大军很快就会撤走。

  现在经过谈判之后双方达成和平共处的共识,那黄巾也就不必在这里大量屯兵驻防,实实在在就拿下两块实地。

  当然,马氏父子也有可能撕毁这两年休兵的承诺,但毕竟他们已经在无数人面前指天地立誓。

  这种形式说它有约束力吧,那其实也约束不了什么,但要说它没有约束力吧,却又是这个时代最有约束力的东西。

  誓约这玩意儿就是用来撕毁的,但有过天地认证之后,人们对这东西天然就会有所敬畏,要点脸的人,一般干不出违背誓约这种事。

  当然,黄巾也不会真的把局势寄托在马氏父子的道德水准上,只要这承诺能约束他们一定的时间就够了,毕竟马家整合凉州本来就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这个承诺,足够让他们安分相当一段时间,至少不至于影响玄夏的南征大计。

  至于此次顺便拿下的两郡之地,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开始经营治理,把黄巾的政策推行下去,改变百姓们对黄巾的认知,建立起群众基础,往后征伐凉州之时,这里就是前哨站了。

  至此,王当此来的任务彻底完成,虽无法强取凉州,但也暂且安定下来。

  而他很快就命令大军回返后方,开始进行休整。

  从反击魏军入侵开始到现在,黄巾士兵们已经持续作战许久,就算是铁人现在也会吃不消,必须要经过充分的休息才能恢复状态,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南征作战。

  凉州安定的信息,王当沮授也第一时间就发往北平,为北平的作战计划做补充。

  在凉州安定之时,陆平也同样在赵云太史慈两位猛将的辅佐下安定了兖州徐州两地。

  如今这黄巾已经完全实现了对这两州的掌控,内部的土豪几乎被打击一空,全境的分田分地也完全执行下去,加上各种已经在玄夏成熟运行的政策,黄巾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让兖徐两州的百姓为之归附。

  这两地的百姓,是从一个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突然进入到玄夏的治理,这种巨大的反差感,让他们幸福的几乎不敢相信。

  新的玄夏官府,不仅不会给他们强征粮食,反而给他们分田地分房屋分物资,也再没有什么兵役劳役。

  官府动用劳力只会采取雇佣的形式,不仅有足够的劳工保障,还全是百姓自愿参与。

  即便是征兵带有一定强制,那也只存在于自愿的军户之中,而且从军待遇之忧,百姓只有抢着去的份,根本没人会不满意。

  黄巾作风之好,与此前魏军横征暴敛的做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于百姓都有些受宠若惊。

  这官府和军队不来抢,他们还真不太习惯。

  突然之间从水深火热之中获得解放,不仅实现了基本的安稳,各种政策也好的让他们不敢相信,黄巾几乎就成了百姓们眼里救苦救难的天兵一样。

  兖徐两州民心尽附,也为此次黄巾的南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南征发起之时,这里就会是黄巾军的后方。

  一切准备都已经妥当,虽然玄夏的南征计划属于机密,但随着时间临近,神州大地上还是不知不觉凝结起紧张和躁动的气息。

  这种南征级别的战争,即便具体计划可以保密,但是并不能做到完全不为所知,要筹备这样的决战,庞大的战前筹备再怎么隐秘,也终究会被外人感觉到。

  南方刚刚拿下蜀中的刘备,以及吴国的孙权,都能感觉到危险的临近。

  两国的臣子通过情报可以轻易的判断出玄夏正在准备发起大战,他们只是不知道这个具体的发起时间而已,但这对他们也是一种折磨,就像是头上悬着一把随时会落下的刀一样。

  玄夏的兵马调动粮草筹备船只建造,这种庞大的动静瞒不住人,蜀汉和吴国皆知此战的规模必将是十分庞大,甚至是决战的级别。

  他们当然也不敢放松,即便他们不知道此战会在什么时候开始,但也只能被动开始筹备大战。

  这种时候,两国之间的来往也愈发密切。

  玄夏雄霸天下不可一世,蜀汉和吴国两个小国唯有抱团取暖方有一线生机,这种关头双方都在尽可能的寻求团结合作,以应对玄夏即将到来的威胁。

  吴国深知玄夏已经在训练水师,他们虽然忧心忡忡,但也没有阻拦的手段,唯一能做的就是更用力的训练自己的水师,尽可能在将来的水战中最大程度发挥出本身的优势。

  而孙权也正式册封周瑜为吴军的大都督,自此之后全军皆为周瑜所节制,这份信任和重视自不必多言。

  周瑜也是深感责任深重,连家门也不怎么回了,每日皆居于军营之中与士兵同食同睡,操练士兵更是日日不歇。

  虽然这样会冷落了家中的娇妻,但周瑜也没有选择,玄夏是他这一生中面临最可怕的敌人,若这一关过不去,那一切皆休,他只能把全部的精力扑在军事之中。

  只是连他自己也不确定这么做究竟有没有用,虽然很不想这么说,但他内心深处不得不承认,这一战别说赢了,就连想打个平手或者输的不那么难看,都很难。

  而此时此刻,觉得难的人,其实远不止是周瑜而已。

  此时荆州的一处山林乡野之地,刘备关羽徐庶三人结伴而行,最终止步于一处茅庐,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来到这个地方了。

  徐庶对这里还是不陌生的,想当初,自己也曾在这里隐居修习,只是眼见天下不平,这才选择下山入局。

  奈何今天的局面让他对自己也不那么有信心了,所以又想起了这个地方。

  行至茅庐之前,还不及敲门,徐庶先是对身边的刘备说话起来:“主公,事不过三,今日我们必能见到他,若论天下英才,为首者当卧龙也,相比较之下,臣徐庶也不过是腐草萤虫而已,若他愿意襄助主公的话,必能助我蜀汉逆转局势!”

  此时,还不待刘备反应,却见茅庐的木门被缓缓推开,随后一位面容俊朗的文士走了出来。

  只见他轻摇羽扇,面含微笑,先是看了众人一眼,随后把目光落在徐庶身上。

  “当年元直下山求作为,今日果然如愿,如今掌国事谋天下,不可谓不意气,相较之下,我诸葛亮却仍是一乡野村夫,真是羞煞人了。”

第472章 隆中对

  茅屋居室之内,诸葛亮与刘备席地而坐,此时徐庶与关羽皆在屋外守候,毕竟此来是刘备招揽诸葛亮,究竟能否成功,还需看刘备是否有足够的魅力令诸葛亮愿意跟随,这种事即便是徐庶在一旁促成,也起不到太多作用。

  屋中一片安静,两人各自从之间的小桌上端起茶杯,然后微笑饮下。

  如此之后,他们也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彼此观察起来。

  诸葛亮心如明镜,自然知道刘备来意,不管最终是否要跟随刘备,他都会好好观察一下这天下间为数不多的英雄人物。

  而刘备也同样审视着诸葛亮,他很好奇如此受徐庶推崇的,究竟是怎样一个大才。

  在刘备看来,徐庶已经是当今天下不世之英杰了,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号为卧龙的人,还要比徐庶更加优秀厉害。

  这一看之下,两人不约而同的点起头来,观相识人虽不能深入,却也可以浅知。

  诸葛亮只见刘备面目宽厚,目光沉稳,隐隐能感受到仁义气度,又隐隐透出包容和坚强的特性,这第一印象,就已经让诸葛亮颇有好感。

  而刘备更是越看越喜,他只觉得诸葛亮此人眼神锐利,但一举一动却又云淡风轻,偶尔轻摇羽扇更是彰显从容自得,好似天下事物尽在掌握。

  且不必试探真才实学,光是诸葛亮这卖相,就已经让刘备为之心动了。

  许久之后,刘备才放下茶杯,面色也缓缓严肃起来,先是朝着诸葛亮拱手行礼,随后才出声说话:“元直常说卧龙之才为当世之首,朕难耐心中渴求特来拜会,惟愿阁下能解朕心中困惑。”

  诸葛亮呵呵一笑,再度给刘备添置茶水,这才慢悠悠点头:“亮不过乡野村夫而已,实在担不起元直抬举,不过陛下若不介意在下一点拙见,亦可问之。”

  刘备闻言,忍不住先发出一声叹息,语气也尽显忧虑:“今汉室倾颓,逆贼窃命,社稷蒙尘。朕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此问一出,诸葛亮并不急于应答,只是慢慢收起了笑容,随后站起身来在屋中摇着羽扇来回踱步。

  这一问,却是刘备为蜀国问前途战略,这既是表明自己之志向,也是考验诸葛亮的本事。

  题目太大,自不是一下就能给出答案,刘备却也不做打扰,静静坐在一旁看着诸葛亮沉思。

  只是让他有所忧心的是,他分明看到诸葛亮眉头锁住,面呈难色久久不散。

  难道,今日之危急局面,连眼前这“卧龙”也不能做解吗?

  这个题有解吗?

  诸葛亮摇了摇头,神色之中是一种无奈。

  其实不用刘备来问,他早就对天下局势了然于胸,也十分明白蜀汉和吴国所图之事,早已不可为了。

  蜀汉和吴国局面虽然差,但也不算太差,两国各据两州之地,划江而据,事实上完全可以满足小国安身立命的需求,若是好好经营,将来图谋北伐也未必不行。

  可问题就出在对手的身上。

  如果现在他们面临的对手是任何一个如袁绍曹操这般诸侯,哪怕现在蜀国局面再差一半,诸葛亮也有信心助刘备兴旺事业图谋大事。

  在诸葛亮眼中,这样的天命是可以逆转的,这样局势是可以挽回的,因为桌子另一头的对手,拿着的是和自己手里一样的棋子,只是棋面上的局势自己更加劣势而已,只要对自己的棋力有自信,翻盘取胜完全是可以期待的事情。

  然而,现在自己桌前对面的对手,却是不对等的,那是另一种层面的强大,一种超越现有游戏体系的强大,强大的令人绝望。

  诸葛亮推演过无数次局势,但每一次推演,都让他感觉有种自己刚刚落下黑棋,然后对面下了一枚“車”直接吃掉自己黑棋的美。

  这他娘要怎么玩?

  诸葛亮在这儿来回踱步,并不是在思考怎么破局,而是在思考怎么应付刘备,正因为他智慧超凡胸有大局,才更明白事情不可为。

  如果可以,他很愿意扶助刘备做一番事业,可惜他实在是看不到一点希望。

  黄巾的路线天然就是无敌的,当玄夏国成立,自然教成为玄夏国教,并且依照自然教的理念摸索出现实可行的治理体系的时候,桌对面的那个人就已经终结了游戏。

  如何优雅体面的婉拒别人,这也是个技术活。

  走了好一阵之后,诸葛亮才脚步一顿,随后回到座位看向刘备:“亮有一言,或可助陛下一二而已。”

  刘备眼睛一亮,忍不住往前倾了倾身体:“阁下有何高见,朕洗耳恭听。”

  诸葛亮停下正在摇的羽扇,也从容坐下,微笑道:“玄夏若起大战,水战尤重,陛下或可提升张允蔡瑁,力赏水兵,以使水师奋勇抗敌,再联合东吴封锁水道,或有五成机会可以退敌于北,此战若成,则吴蜀可暂且安定。”

首节 上一节 283/3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下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