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285节

  再月报者,有耳目监督之效,下有民情反馈,上可监察地方,视听得正,吏治当清,可属社稷之神器也。

  而有《自然经》,重塑公德,再造良俗,百姓各安其事不亦乐乎,许辰著经立道之功,不下上古圣贤矣。”

  说到这里的时候,诸葛亮轻轻摇头,似在自言自语的感叹,又似在对徐庶说话。

  “天下格局已然重塑,这不是汉吴和玄夏的斗争,而是华夏旧秩序与新秩序的斗争,亮苦心钻研玄夏多年,心中已有结论,北边要比我们先进太多,此乃大道之行,堂堂正正,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诸葛亮话音落下,便淡淡一笑,笑容之中看不出是高兴还是难过,他只是看透了局势,也接受了局势而已。

  徐庶久久无言,只是怔怔的盯着眼前的几本书籍,对诸葛亮的言论完全提不起反驳之心。

  不论是他对诸葛亮才华的钦佩,还是他自身的判断能力,其实都知道这些话是对的,只是他一直以来不敢直面内心不敢承认而已。

  看着徐庶一脸失落的表情,诸葛亮摇了摇头:“元直何必为此着相,虽然大汉社稷已经无可挽救,我辈士人也将落入尘埃,但是能够见证这次文明变革,这何尝不是一种幸事。”

  徐庶抬起头,看向诸葛亮,眼神茫然。

  诸葛亮背手而立,站在门口望向北方:“这天下能出来一个许辰,虽然对我们士人不利,但却是苍生之大幸,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不日,我将北行求索,亲眼去看看玄夏的真面目,我要亲身去感受这难以想象的时代变革。”

  徐庶苦笑起来:“但祝孔明兄此行顺利,而我,却还是要把脚下的路走完了,若事真不可为,我也认了。”

第475章 备战

  此次前来拜会故友,但徐庶并未想到最后却是自己先给诸葛亮送行。

  诸葛亮说北行便一点也不耽搁,立即就叫唤书童背上行囊,与徐庶在山脚告别之后,便一路北去了。

  这时候,徐庶反而有些羡慕诸葛亮了,这样的洒脱,自己却已经无法做到。

  看着诸葛亮渐行渐远,直到彻底消失于眼前,徐庶这才无奈的转过身。

  他重新整理了心情,不管未来究竟是多么艰难,自己终究要把这段路走完,这既是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也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此行的结果,不论对刘备还是徐庶,都不令人高兴,但他们也没有多余的心情去计较这些。

  对刘备来说,不能招揽那所谓的卧龙固然可惜,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只是一段不愉快的小插曲,很快他就把心思全都扑在了国事之上。

  徐庶回来之后,刘备就把寻访诸葛亮的事情彻底抛之脑后,立即把徐庶召来商讨即将到来的战事,不过此次议事,不仅有汉国君臣,亦有吴国来使。

  殿堂之上,刚刚步入其中的鲁肃躬身行礼:“吴国使臣鲁肃,特代我吴皇之意,向汉皇恭表问候。”

  刘备闻言,为之颔首,头上戴着的冠冕冕珠随之碰撞响动,只是摆摆手的简单动作,也彰显着帝王威仪:“吴使不必多礼,朕亦想念吴皇,想当年在许昌之时,朕与吴皇一同陷入险境,此患难之情尤为珍重,不知何时方有机会可以再叙。”

  鲁肃又道:“或许不久之后便有机会,外臣此番来访,正是受吾主之委托,与贵国共商军事,北方玄夏蠢蠢欲动,汉吴两国唯有摒弃私见同心戮力,方有退敌之力。”

  刘备微微点头:“如此甚好,朕对玄夏亦深感忧心,吴皇若不遣使者前来,朕也当遣使过去了。”

  简单几句寒暄,话题便引入了正题,鲁肃清了清嗓子,神情一肃,便看着刘备开始陈明军情。

  “近月以来,我吴国查探得知,玄夏兵马调动愈发频繁,渤海水师更是壮大,又有粮草筹备,如此巨大动静,俨然正在备战出征,恐怕不日将往汉吴讨伐。

  汉吴修盟国之好,荣辱与共,兴衰同命,此时正当合力备战以御来犯。

  今吴国已备有陆兵十万众,水兵五万众,船只数千,上下一心,战事随时可应,唯求汉国能全力策应,双方合力共克强敌!”

  一番侃侃而谈之后,鲁肃便看向刘备等待回应。

  而刘备的回答自然也不出乎意料之外,一口就答应全力出兵策应。

  这时候已经不是刘备愿不愿意的事情了,而是汉吴两国完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要么一起苟活要么一起完蛋。

  眼下形势,比历史吴蜀联盟共抗魏国还要严峻十倍不止,魏国的实力与玄夏的实力,已经不在一个维度。

  不多久,徐庶便率先站出:“陛下,此战之要害在于长江水道,若是汉吴水师可以封锁水道,则玄夏不能渡江,不过如今玄夏也建有水师不可轻视,如何打好此次水战,便是关键所在。”

  这一点,此前诸葛亮就已经与刘备分析过,不过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知道关键不难,怎么做好才最重要。

  殿中文武重臣,也俱是点头,他们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不过多数人还是比较安心的。

  论水军实力,汉吴两国水师那绝对算是能打的。

  吴国水师更强,有五万之众。

  而刘备占据荆州本就是本地士族鼎力相助的结果,手中一开始就握有两万的荆州水师,虽不如吴国这般规模庞大,却也够用。

  “关羽!”刘备看向下方。

  关羽应声而出,行礼道:“臣在。”

  刘备笑道:“朕命你为水陆军大将军,总览全军,掌节战事,此战务必要摒除私心全力配合吴军,两军共同奋力赢下此战!”

  “臣遵命!”关羽应声之后,便退了回去。

  刘备再看群臣,目光又落在两人身上:“张允蔡瑁。”

  张允蔡瑁同时出列。

  刘备又道:“朕命你们共执水师,务必要加紧训练,水战关乎此战胜负,你们万万不能轻忽,定要好好辅佐关羽,若能取胜,朕当犒赏水师全军,你二人亦可得以升任。”

  张允蔡瑁闻言大喜,连声应下。

  黄巾虽然可怕,但若论水战,他们还是有信心的。

  随后,刘备又是一番简单安排,各军要务均有定下,尤其是汉吴两军合作的大事定下了基调。

  两军各自由吴国大都督周瑜以及汉国大将军关羽执掌,一旦战事起,他们就将决定战事的走向。

  至于两军合作的细节,则更要好好商议了。

  鲁肃上前一步:“玄夏水师今屯于渤海之中,将来若要行动,唯可从长江出海之地驶入,水战开端也将从此处而始,时不待人,外臣以为两军当立即合流水师,以往前去,若能拒敌于出海之口,陆上黄巾则不能轻动。”

  刘备点头:“善,当依此行事。”

  徐庶也是上前一步:“臣以为,当做好最坏的打算,若不能拦住玄夏水师,则水道处处可成玄夏所攻,但其中当有敌军所图之要点,若能判断敌之所攻,我军事先多陈兵力,即使水战不利,也可以从容应对。”

  其实,徐庶所说并没有多少人担心,汉吴水师居于上游,作战本就有利,而且规模庞大,只要封锁住水道,黄巾想要冲破防线并不容易。

  逆流而上去接舷和撞击做战,那难度可想而知,按照他们的预想,此战重点其实就在出海航道。

  双方水师在此地争夺胜负,汉吴水师不必歼灭玄夏水师,只要能阻住他们,便可以断绝玄夏渡江之能,连江都跨不过来,后面的事情也就不必想了。

  江河天堑便是天然的防线,历来常有南北对峙之事,缘由正在于此,这也是汉吴两国仅剩的一点倚仗了。

  虽然如此,鲁肃却也认可徐庶的担忧,即便在水师上占据着足够优势,但想想自己的对手是黄巾,那也就没人敢轻视。

  若是真让黄巾水师冲入了水道,那黄巾会选择哪儿渡江作战呢.

第476章 情报

  国相府中,两个孩童正在院中嬉戏,其中男孩才三岁而已,另一个女孩更小一岁,走路都摇摇晃晃,只费劲跟着男孩四处走动,如同跟屁虫一般。

  好在旁边也有府中女工在一旁照看,倒也不怕他们跌倒损伤。

  当然,府中厅堂,男女主人也皆在此处,两人一边闲谈说话,一边看着自家儿女嬉闹,这安宁闲适的气氛颇为温馨。

  男女主人,自然是玄夏国相许辰,以及国相夫人蔡文姬了,而男女孩童,则是长子许玄和女儿许夏了。

  如今许辰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也算是人生圆满了,也只有在这家里,他最能感觉到自己真正属于这个时代,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过客。

  穿越而来,这汉末于他,其实就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这里没有任何一个血脉亲人,他就是实质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人一旦到了这个地步,最可怕的就是孤独感了,虽然身处世界之中,也会陷入自我隔离的境地。

  许辰投身黄巾掀起轰轰烈烈的时代变革,有几分被迫的无奈,更多则是冥冥中的一些使命感在促使着他做出这些事情。

  但这只是宏观上的目标,在个人情感上,他从未真正融入这个世界,毕竟他本来也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直到在这里娶妻生子,他才真正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只要看着身旁的蔡文姬,还有院中懵懂天真的儿女,许辰就不免满足幸福。

  相比较个人的荣华富贵,他更在乎眼前的安然宁静。

  倒也不是许辰性情真就多么清高淡薄,只是他的情感锚定在了这小院之中,小院之外的东西对他意义有限,一个后世人,他很难享受汉朝人的荣华富贵。

  驱使奴仆不会让他快乐,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他记忆中的东西,权力能让别人跪在自己面前,但他只会因此不适。

  许辰手持着书本,只看着儿女嬉戏,似是有些走神,直到一边的蔡文姬说话,才让他回过神来。

  “妾身适才收到信件,却是刘先生寄来,他说对周良这个学生颇为满意,所授学问周良多能领会,且往往能用另外的研究方式做出新解,很多时候连刘先生自己都能从中解惑。”

  蔡文姬一边说着,一边从旁边小炉上取下水壶,然后给许辰杯中添上热水:“先生在信中还对周良大为夸赞,说周良心思纯粹,刻苦肯学,所有时间尽用学问之上,从不见丝毫空闲,先生说照着这个劲头和进度,只怕要不了一年,他就要无所传授了。”

  许辰点了点头:“我之所以看中周良,也正是看他纯粹,如今看来还是没有看错人的。”

  刘洪的反馈,还是很让许辰满意的,若是周良一年之内可以出师,那玄夏的出海计划也就可以开始筹备了,对于大洋另一边的几样宝贝,许辰还是心心念念的。

  倒是刘洪说反而能从周良身上学到些东西,却让许辰觉得有些意思。

  不过倒也不算奇怪,刘洪和周良毕竟是两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思维方式和方法工具都不相同,研究问题时自然会相互裨益。

  蔡文姬随后又道:“刘先生在信中,欲向夫君请求一事。”

  许辰看了过去,一笑:“倒是没想到他还会求我,你说来听听。”

  蔡文姬道:“却是那出海一事,他听周良说了些出海经历,对此颇为惊奇,更相信了夫君所说的几件神物,所以也生出了出海之心,说是要与周良一起在下次远洋航行。”

  “这”许辰闻言愣了愣,随后皱起眉头:“这倒不是我不愿意,只是这远洋航行并不是什么舒坦事情,此一去一回或许就是数月数年的事情,其间更难免风暴海啸,而他年岁已经不小,万一出些事情?”

  蔡文姬闻言,也是深以为然,奈何她也只是转达这件事情而已。

  想了想后,她道:“夫君固然是好意,奈何刘先生未必领受,他性子向来执着,若是不从了他这个念想,只怕更让他心情抑郁。”

  许辰沉思一会儿,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文姬所言有理,若是他自己不介意,我自是不会拦着,你看情况回信一封吧。”

  蔡文姬点点头:“妾身知晓。”

  闲谈几句,许辰重新把注意力放回手中的书籍之上。

  只是,还不等他看多久,一个人的到来就打断了他的兴致,却是田石头求见。

  蔡文姬一看这模样,也就明白必是田石头有国事汇报,虽说一般国事都不用避着自己,但田石头的工作相关多是机密和情报,蔡文姬当然知道避讳。

  不多久,她就起身走入院中,哄走了玩的起兴的许玄许夏,府中诸多雇工,也多是走开回避。

  当田石头进来之后,院里已经完全安静下来,这样独立隔绝的环境无论是什么机密和情报,也不用担心有什么泄露的风险。

  不过田石头此次带来的,却也不是什么很敏感的消息。

  “国相,南边有新情报了,吴国和蜀汉颇有动静,就在十多天前的时候,两国水师明显调动频繁,有合兵之迹象,并且往长江下游行驶。而两国陆上大军,同样也在调动,荆州扬州在长江南侧诸地,均有布置兵力屯驻。”

  田石头说罢,便往许辰递出一封信件,这正是情报详细。

首节 上一节 285/3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下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