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57节

  而现在代入张仲景的视角,黄巾只占据这四个县的地盘,在大汉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路线都把天下世家豪强得罪死了,如今还头顶着个反贼的标签。

  这情形怎么看都是一副随时要完的模样,根本看不到一丝事业成功的希望。

  许辰琢磨一下,如果自己是张仲景,大约也是不愿意跟着黄巾送死的,那些还冥顽不灵的几个俘虏不愿意归降,多半也是此理。

  知道历史走向的人,和时代中人对天下局势的看法,感受完全是两回事。

  许辰心中渐渐明了,便也不再苦恼,反而变得坦然,话也一下子跳到另一个地方:“本座若说大汉气数已尽,仲景可愿相信?”

  纠结中的张仲景,突然被打断思绪。

  只是这个问题让他有些发愣,随后他想也没想,便沉默着摇了摇头。

  如今天下局势是乱了些,但要说气数断绝,那真不至于。

  天下士人人心依旧向汉,外部虽然时刻有胡人侵扰,但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至于内部的动乱,各地地方有豪杰,中枢缓过神来也能进行镇压,远远不至于亡国地步。

  如眼下北宫伯玉和黑山贼青徐黄巾虽然闹得凶,但只怕没人觉得大汉会收拾不了他们,更不会有人觉得大汉要完。

  这实则就是张仲景和俘虏们不愿归附的最大原因,大汉朝廷还能支棱呢,谁愿意去当反贼啊。

  张仲景的反应,完全在许辰意料当中,而这一次,许辰打算做一次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说不得也得装神弄鬼一次了。

  许辰转身,来到书案,随后取下几根竹签,在上面写下一些内容。

  也不管张仲景疑惑的眼神,许辰又取来布条把竹签一一包住,然后用细绳整个缠住绑紧,花了好一阵做完这些,他才回到席上,再度与张仲景相对而坐。

  随后他取出这几根包好的竹签,放置在案桌之上,抬头看向张仲景。

  “我教俘虏之中,唯有三人合本座心意,其中仲景当先,余者则有沮授傅燮二人,今日本座取天命预言封于此签,分与伱们三人。

  只待四年之后天时变化,你们可解开绳布再看内容,若预言言中,则天命应验。

  届时你们究竟是顺应天命,还是逆天而行,皆由你等自决,如果你们还是要走,本座便不再挽留!”

  说罢之后,许辰便把三根包好的竹签推至张仲景的身前:“另外两根,仲景交由他们即可,此为君子协定,本座相信你们期间定不会私拆偷看。”

  张仲景有些发愣的看了看许辰,然后又低头看了看竹签。

  这种情况,他自然知道,这是许辰在预言四年后的事情,只是许辰这么言之凿凿的,让他难以理解。

  竹签内容提前写好,交由自己保管,那中间就没有更易的可能,四年后说中了就真的中了,那就是切切实实的预言成功。

  预言这种事情,可比什么载人登天玄幻的多,毕竟后者有道理依存,前者可就完全没法解释。

  不过预言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许辰都敢主动提出,那自己又有何不敢接受,不过是四年之后再看结果而已,如果许辰真的能做到,那自己也无话可说了。

  朝着许辰拱拱手后,张仲景便把三根竹签拿在手里。

  这个时候,他有种强烈的好奇心,想看看里面究竟写的什么,但拿下这根竹签,也就代表接受了许辰的君子协定,那自然不能违背承诺。

  张仲景把三根竹签收好:“既如此,在下这就去一次劳改营,把这其余两根竹签交由沮授傅燮。”

  许辰点点头,随后笑了笑:“本教此前所说礼物,还是作效的,过些时日做好之后,便赠予仲景。”

  张仲景闻言,眼睛顿时一亮,最后看向许辰想说些什么,但也只是惭愧的叹了口气:“在下多谢道长!”

  目送着张仲景告辞离开,许辰这才坐下自顾喝水。

  做这种事情,实属无奈而已,眼下大汉确实还没有到完全崩盘的局面,任何一个意志坚定点的士子,都不太可能投降反贼。

  所以时机未到,自己再怎么费心思,也是徒劳无功。

  旧的士人群体,自己不可能不加以利用,至少在夺取天下这个过程里,只靠自己培养的人才肯定不够用,那么今天做的事情就很有必要了。

  倒是另一头的张仲景找到沮授傅燮,交与他们竹签的时候,这二人都是有些愣神。

  他们没想到,这黄巾教主却早就注意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受宠若惊。

  至于这竹签,他们也都是收下。

  不就是对赌吗,你下预言的人都不虚,我们还用得着怕?

  再怎么样许辰也给他们四年后来去自由的承诺,没理由不接受。

第104章 标准化!

  渔阳河边一处地方,造纸工坊经大半月时间,如今终是有了模样,外边看着只是土塬围墙隔断的巨大院子,但走进去瞧的话,就能看到里边专门为造纸修建的工序构造。

  许辰此时,就在众多紧张的工匠簇拥之下,开始考察这个工坊的成效。

  造纸的工艺本身并不是很复杂,本质上就是把麻头、树皮、破布等等原料不断搅拌破碎,最后混入水池形成纸浆,再用木抄一次次的抄起纸浆晾晒,也就可以得到一张纸了。

  只不过原始的工序产出效率十分低下,这也是制约纸张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前给工匠们要求尽可能优化工艺,提高产出效率,这是许辰给工匠们的一个考题,看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可以看到,许辰走一步,工匠们的神色就紧张一下,直到看到许辰走了一圈,然后点几下头之后,众人才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他们就怕许辰不满意,返工麻烦倒是其次,若是让许辰这个大天师失望,那可不好了。

  这走下来,许辰看到土窑、浆池、水渠、陶缸、木抄这些该有的东西一个不少,自然没什么可以指责的,接下来要看的,是工匠们能在这个基础上提升多少。

  “工坊已成,可否实际运作一番,本座看看效果!”许辰看了众人一眼,笑道。

  众人连忙应声,随后就准备开始动工,有人立刻准备树皮麻头等原料,有人于沟渠上口引水入内,有人开窑起火,有人捶打破碎原料。

  看到众人熟练的动作,许辰忍不住点头。

  不管匠人们做出的成品是否优秀,至少他们这做事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些匠人原本并不熟悉造纸的工艺,现在能这么熟练,可见此前没有少费功夫钻研演练。

  只不过工艺流转起来,却也十分耗费时间,许辰这一等,便是半天过去。

  他看到通过破损捶打的原料被送进缸中蒸煮,然后不断搅拌,直至原本的树皮麻头完全化为纤维状态,然后再倾倒至浆池当中,有匠人估摸着浓度差不多的时候,便取木抄抄浆,随后进行烘干或者晾晒。

  在工匠们操作的过程里,许辰一直在旁边观察,也确实看到不少的亮点。

  比如破碎捶打原料的方式,是采用了农民常用的碓臼,而且同时做了许多个,几个匠人同时操作这一工序,让原本拖慢效率的一道工序大大提升,现在可以满足后续工序的要求。

  很明显,这个捶打破碎的效率,是工匠们根据整体工序优化过的。

  再往后看,则是最后的一道工序让许辰觉得惊喜,那就是工匠们把原本晾晒的环节,变成了烘干,这一下就让整个产出提高不知道多少量级。

  就在用来蒸煮原料的火窑旁边,工匠们在左右建造出几个烘干房。

  里面用木结构进行分层,虽然空间不算很大,但得到了极致的利用,同时可以晾晒数十个纸张。

  利用了火窑多余的热量,工匠把原本需要半个时辰或者更久的晾晒环节,变成烘干之后,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获得一张干的纸张,而且还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

  “这烘干房,是谁想出的主意?”许辰看向了一众工匠。

  工匠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目光都汇聚到一个不到三十岁的汉子身上,正是许辰所问之人。

  被许辰问到头上,这人神色还有些紧张,来到许辰跟前,连忙躬下身去:“小的胡萄,是个木匠,见过教主!”

  “什么大的小的,我黄巾不讲大小,往后好生说话,莫轻贱了自己。”许辰皱了皱眉,先是提醒了一句,这才认真打量对方一眼。

  这胡萄看起来也不过就是普通汉子,一张老实巴交的脸,不过眼睛里倒是有股精神头,或许那就是所谓的匠气吧。

  “这烘干房里的木件,是你制作的?”许辰指了指里面的木架。

  胡萄连忙点头,小心翼翼的回答起来:“是的。”

  许辰随后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很不错的想法和手艺,本座记住伱了,往后好好学习,若是能通过工事院的考核,前途不会差。”

  这烘干房里的木架多是导轨样式,能与木抄拆卸的构件嵌合。

  从工艺上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很厉害复杂的技艺,但胜在对于充分利用空间提升产出的心思精巧,与其他匠人相比,显然此人是最能领会自己要求的。

  许辰又问:“照这般流程,造纸作坊一日能产纸多少?”

  胡萄回道:“若是全力做工,一日可产纸千余张。”

  千余张.

  这烘干的纸张,实则面积不小,至少可以裁剪成六页纸张,若是按照这么算的话,实际上一日产纸就是六千页。

  这个效率,在许辰这个后世人眼里自然不值一提,较之往后造纸产业成熟的朝代,恐怕也不能比,但比当下汉朝的造纸作坊肯定要高出一大截。

  毕竟是一百多号工匠共同挖空心思造出来的工坊,每个环节都有他们智慧,小到一个碓臼石槽的坑洼纹路,那都是石匠的经验成果,可以加快捶打破碎原料的效率。

  一个个细节累积,整体的效率自然就极大的累积,单纯的手工工坊还真没法做到这种地步。

  这个效率,已经足够满足黄巾现在的需求。

  很快,就有人把成品的纸张送来,只不过许辰一看之下,就发现了问题,这些纸张质感其实很差,而且彼此之间差异很大,很多究竟能不能用作写字都是个问题。

  “本座需求纸张多是用于成书写字,这就要求质地柔韧结实,且纸面能做到光洁最好,若是让你们研发此类优质纸张,而且要稳定的产出,你们可能做到?。”

  许辰放下手里的成纸,转头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这也让在场匠人都有些不敢回答,这种事情没人敢拍板,万一以后做不到,那可就尴尬了。

  毕竟纸张这玩意儿对大汉匠人来说,也算是稀罕玩意儿,他们没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

  最后还是胡萄咬了咬牙,给了一句话:“只要大天师您给咱们时间,让咱们积累经验,咱们一定给大天师一个满意的成果!”

  许辰看他一眼,闪过一丝满意之色,有胆子有拼劲,这胡萄确实比其他匠人要多几分心性。

  只不过胡萄所说经验,许辰却不以为然。

  “靠经验做事,或许可以做到,但效率太低了,而且光你有经验也不够本座用的,本座需求你们用更加标准和精确的法子,去钻研生产工艺!”

  许辰话说完,众人都是愣神,他们不太理解这所谓标准和精确是什么意思。

  直到许辰接下来的解释说出来,他们才渐渐醒悟,大天师似乎是在给自己上课来着。

  工匠们不会去想大天师外行指导内行,他们只会觉得大天师是神仙般的人物,全知全能那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本座不需你们的经验,而是需要你们把一切工艺都数据化。

  要做出好纸,原料配比是多少,需要破碎捶打到什么状态,蒸煮多久多大火力,纸浆和水比例多少。

  这一切环节,不应靠你们的经验把握,只有数字才能精准表达,也唯有把这些工艺都用参数数据表达,产品质量才能稳定,差异才会无限缩小,才能得到本座所需的标准化产品!”

  许辰话音停顿,众人都是若有所思。

  匠人常年做工,虽说行业不同,但手工生产有其共同性,不管生产什么东西都需要工艺流程,而许辰这用参数数据表达工艺的说法,他们不说一下就懂,但也感受到其中些许妙处。

  经验这玩意儿确实难说,一个人做事是一种感受,另一个做事就是另一种感受,他们不是没有做过学徒,自然明白其中的问题。

  “今日本座与你们说的是造纸,但不仅仅只是造纸,这玩意儿用不了你们这么多人,如今造纸作坊成了,本座还要你们去做冶铁、陶器、玻璃、食盐、养殖、粮食的一切研究。

首节 上一节 57/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下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