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65节

  刘宏十分清楚,许辰这样的反贼,和北宫伯玉这种反贼截然不同。

  北宫伯玉这样的反贼,盯着的是天子,但下面的士族真的会害怕这种反贼吗,他们根本就不怕,如果刘家真有倒台的风险,他们摇身一变,一样可以在新的皇帝下面吃香喝辣。

  这种事,刘宏这个天子再明白不过,所谓忠君气节那只是极小一撮人的坚守,大部分人都只是利益生物而已。

  只有许辰这样的反贼,会让士族胆战心惊,会让士族应激炸毛。

  现在这样才对嘛,士族都别想给我躲在后面,全都给我刘家来分担风险,要死也是你们先死!

  只可惜,这么懂事的反贼,只有许辰这个小贼一个而已其他大贼,莫不是和士族眉来眼去,相比较之下,还是许辰更加眉清目秀啊。

  这《自然经》发下之后,卢植当即与大儒共同研究一番,不过几日时间,朝中大臣莫不是为之震动,许辰的名字,骤然跃入大汉顶层视野当中。

  本来以许辰的实力,就算现在占着渔阳一郡,那在大汉朝廷眼里,只能算是小贼。

  但是自然经一出,其中对整个贵族群体的教义显露出来,他们对这个小贼的观感登时就变了,这种思想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太可怕了,完全不能容忍,许辰这小贼更是不能放过。

  正如刘宏所料,对下面的大臣而言,许辰这小贼带来的恐惧感是任反贼都比不上的,他们害怕的不是许辰本身,而是那种思想。

  这是他们必须扑灭的东西,如果让这种思想流传出去,他们都不敢想以后要变成什么样子。

  大臣首先向刘宏提议的,倒不是立即伐灭许辰,而是把《自然经》列做禁书,随后才是许辰这个反贼头子的事情。

  短短几天,就有数个大臣向刘宏请伐许辰,而看到大臣们应激的样子,刘宏更觉美妙。

  当然,刘宏却也没有丧心病狂到真的去帮助反贼的地步,再怎么样,反贼和天子的对立立场是绝对的,只不过他不会因为所谓《自然经》就给许辰更多的额外关注而已。

  对他来说,许辰只是个反贼,和北宫伯玉这种反贼没什么区别,急的人是士族,自己犯不着应激。

  眼下许辰虽然比以往势大了些,但在刘宏眼里,威胁远不如北宫伯玉这种老贼,那自然不会在许辰这小贼身上花太多精力。

  管是要管的,但只能管一点。

  这种小贼,朝廷并不需要额外派兵应付,只需要给个名义也就够了。

  初时看到急眼的大臣们,刘宏是怀着一种看戏的心情的,只不过现在大臣们轮番进谏,却也让他有些厌烦,便召了几个重臣,却是要给此事拍板。

  “朕意于幽州任一骑都尉,节幽州军事,并就地征用乌桓骑兵三千,如此当足以伐贼定边,此奏报请援者张纯,诸卿以为可以当任否?”

  刘宏一句话,就把这事儿给安排了,对此,下面的几个大臣是有些不满的。

  按照大臣们的想法,朝廷多少要派点精锐过去镇压才是,许辰这么逆天的反贼,一天不死大家一天寝食难安啊。

  不过刘宏这么安排确实合情合理,虽然看似只是委任一个官职就地征点乌桓骑兵,但实际上能起到统合幽州兵力的作用,有了官职任命和名义了,地方上才好做事。

  几个大臣盘算了一下,这许辰虽然扎眼,但面对一州的军事压力,没道理还能挺的过去。

  如此,他们也只能接受了,毕竟他们也不太想和皇帝硬顶,便也齐声回应“陛下圣明!”

  眼看事情就要定下,下方卢植却站了出来:“陛下,张纯数次败于贼手,只怕难以当此大任,臣倒是有一人举荐,或许更能胜任!”

  刘宏闻言,只觉卢植所说有理,这张纯已经输了两次,看着能力也不怎么样,确实不太合适。

  于是他对着卢植淡淡点头:“卢尚书所荐何人?”

  卢植道:“幽州公孙瓒,曾任辽东属国长史,屡次大败北地胡人,后任涿郡县令,亦统领军民抗击黄巾,许辰此贼,当初就是公孙瓒于涿郡赶走,以公孙瓒节掌幽州军事,定不负陛下所期。”

  刘宏思索了一阵儿,慢慢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想起此人确实几次打击胡人,还是有本事的。

  两相比较之下,公孙瓒看起来就要比张纯有用的多了。

  刘宏不再多说,敲定此事:“如此,就依卢尚书所言,命公孙瓒兼领骑都尉,节掌军事,征用乌桓骑兵,尽快伐贼定边!”

  众臣虽然对这个结果不太满意,也只能认了,便齐声高喊:“陛下圣明。”

  随着朝廷中枢做出反应,再把任命返回幽州,一来一去,却已经是数月有余了,这个结果,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喜的自然是涿郡公孙瓒,拿到任命之后,公孙瓒就知道自己真正发迹的机会来了。

  有了官职和名义,这幽州就真是自己说了算,待平了这黄巾余孽,自己这边疆大吏的前途便也稳固。

  得闻此次自己能有进身之阶,全是卢植进言的结果,公孙瓒自是大为感激。

  公孙瓒与卢植有一层便宜师徒的关系,正在此时发挥作用,所谓世家之交,便是在这种时候彼此关照,相互攀爬而已。

  公孙瓒记下这份人情,将来自己若是发达,免不了也有提携照顾卢氏之时。

  这一头是人生喜事,另一头的张纯则是难以接受和气急败坏了。

  明明是我提出的方案,最后却让别人去做,这是什么道理!

  原本指望借这个机会让张氏再翻身的,如今这个希望却也破灭,这自是让张纯对天子和朝廷心生怨愤。

第115章 钱与刀

  “这是个啥子哦?”

  渔阳城外的一个军屯之中,一个农户汉子看着手里的一张票子,有些发愣。

  这玩意儿比手掌略长,不到一指宽,捏着就是一张比较柔韧结实的纸,倒是他眼里的稀罕玩意儿。

  毕竟纸张这东西以前是极少见的,也就是黄巾义师来了之后,才渐渐多些。

  纸张之上,印着一些文字和符号,还有一些图形,看着倒是不太好看,实则在他们眼里已经算是复杂了。

  “这是十钱,上面那符号,便是十的数字符号,你且记着,以后要用的时候多得很。”

  黄巾一边给他指着上面的符号,一边解释起来,这顿时让旁边看热闹的一群村民都瞪起眼睛。

  还不等人群发问,这黄巾就再度出声:“往后你们在咱们农销社租买东西,都得用这样的纸钱,这是咱自然教发的法钱,可做真钱来使的!”

  此言一出,农销社里的这些村民都是惊呼,他们目光全都锁定在黄巾柜前摆放的那一张纸法钱上。

  这些纸钱上面的文字和符号各不相同,依次摆出有个十多来张。

  虽然百姓现在大多不懂这些符号文字,但对照着墙上挂着的一张数字表,他们也能猜到这是代表不同面额大小的意思。

  汉子却飞快把手里的法钱扔下,他有些难以理解:“这分明就是纸,怎么能当钱使?”

  黄巾呵呵一笑:“我黄巾发行的法钱,在黄巾治下就是真钱,你们凭着这法钱,就能从我农销社买盐米布肉陶罐铁器孔煤,也可以用法钱租用铁犁耕牛农具,总之伱们拿来,我们就认。”

  众人顿时觉得稀奇,汉子追问一句:“真的?”

  黄巾淡定点头:“当然是真的,此钱是我黄巾发行,我黄巾一口唾沫一个钉,乡亲们难道信不过吗?”

  听到黄巾的话,原本还没法接受的村民,这一下却都愣住。

  他们可以不相信纸,但却不能不信黄巾。

  就连汉子也是在犹豫一下之后,重新捡起了刚才那种十法钱,只是随后他就冒出来一个新的问题。

  他道:“黄巾义师,俺们自然是信的,只不过俺们就算想使这钱,又该从哪里得呢?”

  黄巾笑道:“你们想租买东西,可以先卖粮给农销社,农销社会支付给你们法钱,获得法钱之后,你们就可以在农销社租买东西了。”

  这下,大家更加迷惑了,汉子也是皱起眉来:“那何必要多弄这一步,直接用粮换东西不就行了?”

  黄巾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种问题,又道:“这和咱们用铜钱的道理是一样的,有了钱币,咱们买卖东西价格更加明确,交易也就方便了,法钱和铜钱实质上都是钱,没有区别。”

  这么一说,大家倒是明白了,毕竟以前买卖东西,也不是没用钱的。

  有人却急了:“那俺家还有些铜钱呢,黄巾不认的话,咱这些钱不就没用了?”

  其他人这时候都是醒悟过来,也是一起跟着附和。

  黄巾则是答道:“铜钱或者金银,咱们当然也是收的,铜钱一钱就是法钱一钱,铜钱百钱就是法钱百钱,两个完全等值,你们手里拿着法钱,也可以去屯子里的神教钱庄换成铜钱,所以这法钱你们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它就是真正的钱。”

  听到这法钱,可以自由兑换成铜钱,这时候众人又是放心许多。

  在他们的概念里,金属货币才算是真正的货币,这法钱若是不能和金属货币挂钩,他们总归心里不踏实。

  而且对话进行到这里,村民们也大多明白过来,或许以后自己不得不用这法钱了。

  这新开的什么农联社,里面许多东西,都是他们日常生产生活不能脱离的,如布匹孔煤铁件这些东西就不提了,至少光是盐这一项,就把他们吃的死死。

  目前除了这农销社,他们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获得盐,只能来这里购买。

  而且其他的耕牛铁犁农具铁件这些东西,除了农销社这里能提供,他们也很难找到第二家,这也意味着以后农销社会深度参与到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

  这样的农销社如果只收法钱的话,那么自己还真的没办法不用。

  见村民们慢慢理解了法钱的存在,黄巾这才继续说话:“以后不论是我黄巾发饷钱、工钱,还是你们交税,就都不用实物了,我们发法钱,你们也交法钱。”

  村民们又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话来,只是多半人的神色比较疑虑。

  黄巾却也不着急,毕竟教主培训的时候说过,新东西接受起来需要时间和过程,慢慢用的人多了,大家也就能彻底接受了。

  这样的场景,实则在上次大战之后,就陆续在黄巾治下各个县乡开始出现。

  设立农销社之后,通过统销统购,黄巾便控制着治下近乎所有的商业行为,而这也给黄巾带来了新的财政收入。

  治下百姓每一次与农销社的交易,都可以让黄巾获得一份收益,一次次累计下来,便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充入黄巾府库。

  黄巾制税税率相对不高,但百姓多余的粮食,最终还是能通过商业行为来到黄巾手里。

  至于更隐晦的一份收入,则是发行法钱的铸币税,百姓只要普遍接受了法钱的存在,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黄巾天然就获得了铸币税。

  支撑这一套系统的,不仅仅是黄巾的声望,还有黄巾对治下手工业的完全控制。

  整个渔阳郡的工匠都已经被许辰搜刮一空,他们从原本的家庭式手工作坊生产,一下被集中起来,在更大更高效的场所进行生产,那个场所就是介于手工工坊和工厂之间的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虽然没有工厂的高度机械生产,但却能通过集中人力,实现在生产规模和技术分工上比手工工坊大得多的进步,这带来的也是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

  于是黄巾才能获得更多的盐、铁制品,孔煤等等产物,这些产物从百姓手里换取多余的粮食,又能反过来再扩大规模。

  同样,这些工场工业产物,同样也能更加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百姓可以越来越多的扔掉木制锄头,用上铁制农具,等以后犁具多了,他们生产过程会更加高效,精耕细作的田地,也能有更多的产出。

  即便是耕牛这种重要资源,许辰一样设立专门的养殖农场进行集中培育,从而增加耕牛产出,更多的满足百姓租用需求。

  如今的基层经济模式和产业布置已经开始脚步,虽然现在只是刚刚开始,但是未来可期。

  渔阳郡之外,朝廷的动静许辰并不知晓,他只是在此期间闷着头发展,随着这些事情的铺开,黄巾的府库肉眼可见的开始充盈起来,手里有钱了,那自然就要想着往外花了。

  于是这钱,就花在了当下对黄巾最为重要的军事之上。

  不知不觉,时间进入第二个年头,这也宣告着黄巾在渔阳这片土地,已经安稳的渡过了一年时间,这也是他们真正站稳脚跟的表现。

  这一年,黄巾的大天师,依然还是那个短发模样,并不是他的头发长不起来,而是他自己选择维持短发状态,即便现在有条件了,打理长发依然是异常麻烦的事情。

  在仪表这个事情上,虽然许辰对下面的人没有明确要求,但黄巾几乎也全部都是一样的短发,模仿偶像的心理,足以让黄巾放弃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执念。

  所有黄巾都觉得,大天师这样的仪表,一定有他的深意,跟着学就是了。

首节 上一节 65/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下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