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第104节
一方面堤坝材料方面,反正就是各种伸手,前前后后获利将近十万两。
一大半的钱,以田地收入名义,送到了定国公徐景昌手中。
也正因为他们有这层关系,被张白圭顶走的知府,虽然知道这其中一些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到。
这家伙也够聪明,不想后面被当做替罪羊,也没有伸手拿钱,反正就装一个庸人一个瞎子。
表达的意思就是,你们想干啥干啥,我就是一个过来镀金的,你们收钱,我回头走了,不关我的事。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明明是明升暗降,那知府也丝毫没怨言,屁颠屁颠的乐呵呵走了。
“老四他是怎么管的人,这在眼皮子底下的蛀虫他不知道吗。”
老朱气的破口大骂,恨不得现在再冲到梦里,狠狠的揍自家那四儿子一顿。
朱标摇了摇头无奈道:“其实这是没法的,官员们害怕得罪弟妹,害怕得罪定国公,这种事情自然不会上报。”
“没人上报,老四上哪知道去。”
老朱当了皇帝以后,就没有再接触过底层,很多里面的门门道道,其实根本就不清楚。
朱标虽然身为太子,但一些事情他也是有耳闻的,这已经成了权贵圈子不公开的秘密了。
正因为明白这些人对大明的腐蚀,在老朱整理那些案子的时候,朱标也丝毫没有什么不忍,甚至还有几个案子是他亲自处理的。
目的就是想要警示那些人,做事不要太过分,否则就别怪他翻脸了。
可惜他的想法,他儿子朱允炆没有继承,再加上后期靖难的战乱,自家四弟光想着对外征战开阔证明自己了,忽略了家里的一些事情。
监国的那个大胖侄子,或许发现了这其中的事情,但因为性格的仁慈,再加上权力没有达到那一步,还有母亲原因,处理这些事情上也有点掣肘。
各种事件原因加在一起,造成了新一代的勋贵集团,就有点把持不住了。
想着种种原因,朱标一声轻叹,认真的对朱瞻均道:“瞻均你可要想好了,这事一旦现在动手,跟随着伱爷爷的的勋贵集团,就会站到你的对立面了。”
将供词一一合拢,朱瞻均平静道:“大爷爷,我还是那句话。大明已经开始在腐烂了,如果不趁我爷爷在,把这些腐肉处理了,等我将来动手的时候,就要断肢求生了。”
“不但是这些勋贵的问题,还有各大藩王的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我大明就等着被活活拖死吧。”
“唉。”
老朱一声轻叹,狠狠的捶着自己的脑袋。
“朱重八,朱重八,你光想着让子孙吃饱饭,怎么就没想到,当初的决定会铸成如此大错。”
看着捶脑袋骂着自己的父亲,朱标也沉默了。
过了许久,他对着朱瞻均道:“放手去做吧,我和你大爷爷会全力帮助你的。”
朱瞻均点了点头,将这些供词装到了旁边的柜子里。
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老爷子正在北边打仗呢,把这些事情送过去,不是给他添堵吗。
至于老爹,朱瞻均连想都没想。
自家胖爹已经够难的了,没必要把这些事情,送到他那里,让自家胖爹烦心。
“先把他收押,别让他死了,回头还有用。”
等张白圭吃完饭,朱瞻均交代了一句。
随后二人又对凤阳接下来事情的安排商量了一下。
“臣今天遇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百户。”
聊完了事情,张白圭想到了还在外面等着的沈炼,便提了一嘴。
朱瞻均抬头看向张白圭,心里来了好奇,这家伙眼光可是高的很,能被张白圭提到的人,那肯定是有被其欣赏之处。
“叫什么?哪里的百户?”
“北镇抚司锦衣卫百户沈炼,人就是他亲自审的。”
“沈炼?”
朱瞻均表情古怪了一下。
张白圭点了点头:“知道张安背后的背景,他先是劝臣冷静,后来知道了您的决心,虽然嘴上对臣多有不满,但还是亲自动手审问了张安。”
“呵呵,挺有胆魄的呀。”
朱瞻均夸奖了一句,又问道:“有想法?”
张白圭点了点头:“此人细心,但又敢冒险,是个敢打敢拼的人。”
“接下来用到锦衣卫的地方还比较多,可能会遇到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臣需要一个得力干将帮忙。”
朱瞻均哈哈一笑道:“行,既然你张白圭想要当这个伯乐,我自然会全力支持。”
拿过了一张官册,朱瞻均刷刷一阵书写。
这些官册都是老爷子准备好的,上面都盖好了各部门的大印,朱瞻均只要写上需要任命的人便可。
说白了就是大明官方版的空印。
等墨迹干了,朱瞻均递给了张白圭:“你要的我都给了,他是将来他犯了错,我可就要找你麻烦了。”
离开了养心殿,找到了在中都门口等待的沈炼。
“张知府,怎么样了,殿下有没有交代什么?”
事情办完之后,沈炼心就砰砰直跳。
这件事可是关系到最上层,稍微有一点失误,那可就要人头落地了。
张白圭没有说话,掏出了怀中的官册递了过去。
沈炼接过打开一看,脸上瞬间露出了狂喜。
上面写着,任命他为中都锦衣卫千户所千户,负责协助凤阳知府张白圭办案。
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张白圭凑到其耳边小声交代道:“殿下还会在这里待半个月,半个月之内把所有事情摸清楚,交到殿下手中。”
“好好的干,我还是那句话,只要你忠心,只要你敢办事,将来锦衣卫指挥高层位置,必有兄弟你的一席之地。”
沈炼闻言重重的点头,转身面向皇都,跪在地上行大礼叩拜。
(本章完)
第122章 凤阳军户大改革(求订阅)
“都听清楚命令了吗?”
颍州卫所,一名中年宣读完了凤阳府的命令,平静的看着下方的军官们。
然而,回答他的是军官的沉默。
“朝廷律法规定,屯田禁止买卖,违令者军法处置。”
气氛沉默了许久,一名卫所百户开了口。
其他人没有吭声,但表明的意思都是如此。
今天早上,这个中年,代表凤阳府那边,宣布了新的屯田命令。
从今日起,凤阳府所有屯田全部收回,各地方屯田卫所,听从统一指挥。
自己的土地一下子被收走了,军官们自然不愿意。但这是凤阳府的命令,他们又不敢反抗,只能默默的做出抗拒。
中年男子看了他一眼,拿出一份官牒展开,“这是朝廷兵部,户部,五军都督府,联合签发的命令,还有传国玉玺印记。”
等在场众人看完之后,中年男子收回官牒,平静的道:“这是命令,不是与你们商量,愿意接受就执行命令。不愿意者可以直接申请调离,有一个批一个,至于会调到哪里,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此言一出,气氛更沉默了,过了许久,一名千户站了起来。
“我想知道,如果我们接受了,我们能得到什么?”
中年男子看向他,平静道:“先签后讲。”不等千户再问,就补充道:“但我可以告诉你们,绝对比伱们现在更好。”
千户点了点头,转身跟其他几个百户低声交流了一阵,去了中间的桌子上,签上了自己名字,表示愿意遵从命令。
没有一个人选择调离。
他们全家老小都在凤阳,也没有受到过上官的压迫,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让他们直接放弃,前往别的地方重新开始,还不如要了他们的命。
他们也没有想过抗拒,大明军法严厉,如果他们拒绝签字,并且不想调离,后果他们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等所有人签完,原本面无表情的中年男子,突然露出了笑容拱手道:“欢迎各位加入老兵商会。”
根据朱瞻均和张白圭的计划,整体改革等灾后再动,但凤阳府的军户改革的计划是不会变的。
凤阳府已经是自己的地盘,用张白圭的话来说,自己的地盘还温水煮青蛙,那完全就是扯淡,直接来大刀阔斧的改革才是最合适的。
颍州,高乡百户所。
作为广袤的无际平原,如果这不是属于凤阳府,恐怕有很多人都会对这里垂涎。
为了建设家乡,老朱对平原区域没有丝毫浪费,在这里建立了不少屯田卫所。
高乡就是其中之一。
天才朦朦亮,卫所的人员就爬了起来,强撑着饥饿的肚子,拿起农具就要下田梳理土地。
受灾的虽然是寿州和凤阳区,但颍州这里也受了点影响,不少低洼的土地还有水情存在。
他们需要在春耕之前,将这些水排走,然后梳理好土地,为春耕而做准备。
“咣咣咣……”
突然,卫所内响起了阵阵铜锣声。
听到这声音,不少男子脸色一变,吩咐妻儿藏好,拿起挂在墙上的兵器就冲了出去。
可等他们急急忙忙赶到校场的时候,就看到自家的头,脸色并没有什么紧张,还跟身边的几个人有说有笑。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在校场之上架了好几口大锅,浓密的饭菜香气直往他们鼻子里钻。
“好像,是米饭的味道。”
一名提着大锤的汉子,用力的吸了一下鼻子。
“还有肉,我闻到了。”旁边的一个瘦弱男子,一边喃喃着,一边咽着口水。
等人聚集的差不多了,那名与身边人说笑的百户,才转头看向手下们。
可他这一看,脸色当即一黑。
上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下一篇:我爹是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