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第45节

  有了这个规定,朱瞻均就可以理所应当的发种子了。

  尝了一年甜头的军户,自然会乐呵呵的接受,就算不接受,强行命令,军户们也必须执行。

  这就是军户的好处。

  而且大明军户覆盖全国,只要这些军户们将高产粮食种植开。普通百姓看到了,肯定会心生好奇,并且打听其中的缘由。

  有军户这个例子,再加上他们的推广,老百姓们就会相信默认这个规则。

  有句话说的好,官府说百遍,不如八婆传一遍。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高产种子在军户中推广开,这些军户的命运和未来,就掌握在了朱瞻均的手中。

  以粮掌军,以军入民,以民控官。

  按照朱瞻均的想法,只要计划顺利,十年左右,这个天下就会握在他的手中。

  当然了,朱瞻均也明白,天下不缺聪明人。

  知道他种子特性之后,稍微有点脑子,都能猜测到以后的结果。

  朱瞻均和老朱商量了一下,决定先从这些伤残没有生产能力的军户下手。

  来个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的渗透到军户体系中。

  就算有人发现了,他也可以表示这是在为朝廷着想。

  这些伤残的士兵,为大明流血牺牲,结果日子却过得如此艰苦,他看不下去,帮帮忙为大明朝廷解忧排难,难道不行吗?

  朱瞻均和老朱的计划中,初期只把种子交给伤残的军户,而且还是要加入老兵商会的军户。

  一年两年下来,其他军户看到都是辛辛苦苦生产一年,结果人家交了一半粮食,仓库还堆等满满的,自家反而差点饿死,心里肯定会不平衡。

  不平衡之下,他们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如这些伤残军户一样,加入朱瞻均创立的老兵商会,从商会里获取拿到高产种子的机会。

  第二,让朝廷下命令,让朱瞻均给他们提供高产种子。

  可,这可能吗?

  就算朝廷下命令,朱瞻均可以用产量不足,只能提供这些伤残军户的种子为借口拒绝。

  他说没有,人家能拿他怎么办。

  朝廷要是敢强动手,那些受了恩惠的老兵商会的军户们,可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们是伤残了不假,可不代表着他们的兄弟叔伯,也跟他们一样。

  大明可是规定了,一人从军全家是军户。

  人可是世间最护食的动物,只要敢断了他的食物,绝了全家的希望,人可是真的什么疯狂事都能做出来。

  当然了,这个计划也不是没有缺陷,那就是老爷子这个皇帝直接下场。

  亦或者是卫所军官,命令这些人交出粮食或者是种粮。

  老爷子这两天的表现,朱瞻均觉得,老爷子亲自下场的可能性非常小。

  甚至还有可能,会默许他的行为,让朱瞻均加大自身的力量和威望,从而达到老爷子心目中计划的地步。

  毕竟立老二为太孙,老爷子就算是一国皇帝,想要达成这个目的,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他为这件事努力,身为主角的朱瞻均,自然也不能干闲着。

  而卫所军官那边,朱瞻均也已经有了大概的对策。

  以高产粮食试验种植为理由,把这些加入商会的军户们划出来,脱离那些卫所军官的管理。

  就算是不脱离,卫所军官也没有命令权,更不得以各种理由增派粮税,或者拿走种粮。

  朱瞻均甚至还有想法,将来这些加入商会的军户交的粮税,将由老兵商会替朝廷征收,然后统一交给朝廷。

  没有了老爷子的参与,以及卫所军官的掣肘。

  文武大臣们只能干瞪着眼,看着朱瞻均一步一步,将大明军户和天下百姓掌握在手中。

  (本章完)

第56章 掌控天下的第一步

  “殿下。”

  “参见殿下。”

  “殿下金安。”

  朱瞻均走在队伍前,伤残的军户们,用着紧张忐忑的语气打着招呼。

  他们真的不想失去这个珍贵的工作机会,所以格外的小心。

  虽然朝廷对他们这些伤残军户有补助,可在各级军官的伸手下,能落到他们手中的少之又少。

  有的是被安排到疗养地,明面上朝廷出资照顾他们,可那里所有人内心都非常抗拒不想去。

  在那里他们木偶一般,没有了生活的希望,每天两餐顿顿都是稀粥,保证他们不会饿死,别的就没了。

  他们有家人,他们有子女。

  这样只能让他们活着的生活,他们宁愿去死。

  就算留在家里,无法从事重劳作的他们,也是家里的累赘。

  百日床前无孝子,这句话不单单是针对老人,他们这些人也是如此。

  一天两天还好,时间一旦长久了。

  妻子的唠叨,儿女的嫌弃,让他们每日都生活在煎熬中。

  有的甚至承受不了,为了给家里节省粮食,选择了默默自我结束人生。

  “好。”

  面对这些为大明付出过一切的军士,朱瞻均用最温和的语气,回应着每一次的招呼。

  等把所有人扫视一遍,朱瞻均站到了一个树墩上,向着所有人朗声道:

  “我是谁,想必大家都清楚了,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想必招你们来的人,也已经说明了原因。”

  “你们能来到这里,就证明你们自愿加入了老兵商会。”

  “咱们的老兵商会创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伱们这些为了大明付出鲜血汗水的兄弟们,有一个归宿。有一份养家糊口的收入,有以个安全的保障。”

  所有人沉默的听着,心里满是复杂的情绪。

  原来朝廷还记得他们,大明还记着他们。

  看着沉默的士兵们,朱瞻均心中一声轻叹。

  对于这些伤残的士兵,大明的后续方面还是太差。

  虽然这些军户们,一开始都分到了五十亩土地,按道理说这五十亩足够养活他们。

  可账不是这样算的。

  得到五十亩土地的,是一开始刚设立时的军户,后续加入的军户,能拿到二十亩甚至十亩就不错了。

  而且他们不是不会生孩子的太监。

  他们的身份注定了,不会有太多的娱乐,每天除了劳作,也就是晚上两口子那点事。

  在这少有避孕措施的年代,一家两三口孩子已经算少的了,多的三四口,五六口,甚至七八口都有。哪怕就算夭折率高,一家有个四五口孩子都很正常

  古人讲究多子多福,讲究的是人多力量大。

  在各大农村军户所里,谁家的男丁多,谁就有话语权,就没人敢欺负。

  男丁多是好事,但同样也带来了弊端。

  家里就这么多田,儿子娶妻生子重新立家,肯定要有生活的保障。

  指望朝廷去新发田,那纯属是做梦。

  那些大佬们的地自己都不够分了,还分给这些臭泥腿子,完全就是想多了。

  从洪武年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速度快的军户们已经是三代同堂了。

  五十亩地分给几个儿子,每人能拿到十亩地就不错了。

  老朱制定的养百万雄兵,不消耗百姓一粒米的计划,到这里,其实已经有开始崩盘的征兆了。

  如果后续帝王不经过改变,随着时间的长久,军户体系就会彻底的崩溃。

  空间中,和朱祁镇并排坐,看着外面场景的老朱,听着朱瞻均给他的分析,整个人愣愣的坐在了椅子上。

  他没想到在他心目中完美的军户体系,竟然被朱瞻均查的到处都是漏洞。

  他心中有些不服气,可随即想了想,又贴合朱瞻均与士兵的谈话,好像他制定的卫所体系,真的已经走向崩盘了。

  其实在洪武年间,就有逃役的现象,那时就已经显现出了卫所制度的问题。

  但老朱等人,不知道是没重视还是怎么回事。就惩罚了管理的军官,以为来个杀鸡儆猴就有用。

  但从现在来看,当年的杀鸡儆猴,似乎并没有起到作用。

  朱瞻均站在木墩子上,和士兵们聊了许久许久。

  他离家两年,又长期处在皇宫,所得到的一切知识,大部分都是来自历史。

  可历史终究是上位者和文人记录的,其中有多少真有多少假,恐怕那些记录者都不清楚。

  消息闭塞的古代,信息大部分都是靠传信以及流传,其中能有一半的真实度,就已经算不错了。

  当前军户体系到底是怎么个情况,没有人比这些军户自己更清楚。

  了解完以后,朱瞻均和老朱的心情同样沉重。

  京畿所在的区域还好一点,有几个从西北边来的伤残军户,说出了那里的情况。

  比想象中的更糟糕。

  老朱制定的父死子继的制度,让那些偏远的卫所几乎成了军官的私有地。

  因为制定的这些规则,让绝大部分军官们缺少了上升路,所以他们便渐渐的把对权力的追求,改变到了钱上。

首节 上一节 45/2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下一篇:我爹是嘉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