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165节

  不过他这个写的方式和别人不太一样。

  别人写书要么是文思飞扬下笔如有神,要么就是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

  而朱载坖写的时候却是一边仰着脸空想,一边低头写写画画,不知道还真以为朱载坖这是在苦思冥想呢。

  但朱载坖心里清楚,他仰脸的时候是在回忆剧情,低头的时候是在遣词造句。

  至于其他的东西,朱载坖是压根没有的。

  弘文馆和大明书局经过了一年多的建设和运营之后,现在也隐隐有成为大明文坛重要之地的趋势。

  尤其是弘文馆对天下书社的管理,那更是一个开创性的壮举。

  使得弘文馆从一个只管修书藏书的清水衙门,摇身一变成为了掌握天下文柄之权的重要所在。

  现在只要是大明文书能送得到管理之地,只要是有制书印书资格的书商,都必须在弘文馆备案取号,要不然他们制作出来的任何书籍,都将会被当做是没有版号的盗版书籍处理。

  虽然不至于问罪,但行政处罚还是少不了的。

  因此现在只要是还在做书籍生意的人,他们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到弘文馆备案之后,才有资格承接民间作家印书的需求。

  这样一来,凡是民间出现的任何新书新录,弘文馆这边就会有相应的备案号和版号。

  所以现在如果谁要是想找一本新书的线索,弘文馆无疑就是最容易的查到信息的地方。

  而这也就是弘文馆衍生出来的管理权力,因此现在的赵贞吉也变得炙手可热,在很多立志于出名的文士骚人的眼中,赵贞吉无疑就是那位可以掌握他们名声高低的关键所在。

  但是出名这种事哪有那么简单?尤其是在这种文化还不够普及的时代,真想要利用文章出名,那文章必须得真的出彩才行。

  要不然就算是赵贞吉带着私心去推荐,最后能传播多远,能卖出几本,还是要看市场上的读书人,愿不愿意的买账。

  因此很多人对于弘文馆的权力认识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

  弘文馆现在的权力就是管理天下书社,至于这些书社能不能做出一鸣惊人的作品来,那也只有天知道。

  所以,现在围着赵贞吉转的人,其实都是拎不清状况,搞不清方向,以为门路走对了就可以飞黄腾达。

  但是做文章和做官他不是一样的。

  做官你可以靠着站队,靠着拉帮结派得到一個快速的升迁通道。

  可是文章这种东西,它得真的有料,真的有人买账才行。

  要不然,就算是严嵩亲自出马撰写一份文章投到《大明风华》里面,也顶多就是让人觉得新奇,可真想让人记住,那就难咯。

  因为除了一部分需要吹嘘和谄媚官吏可能会对这样文章大加赞歌之外,剩下的大部分人对这样的文章其实都是无感的。

  而现在朱载坖又没本事将《大明风华》这本杂志作为朝廷各个衙门必须订阅的摊派读物,所以,他还是要多从市场需求出发,多弄一些大多数人喜欢看的文章和故事,这样他的《大明风华》杂志才有希望成为一本百年杂志。

  否则的话,天天给人讲一些假大空的大道理,说一些苦大仇深的垃圾话,谁特么喜欢一直听一直看呢?

  所以,要想引起社会共鸣,要想出名,那就得有些真东西才行。

  只不过限于它们的制作水平和印刷能力,这些小杂志也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不能像《大明风华》一样,只要一出月刊,就可以通过运河,通过来往于京师的各色商队散发到大明各地。

  所以,目前要说大明文坛最火的成就是什么,那就是自己的文章被《大明风华》收录刊发。

  因此现在很多不得志的文人,以及自负才名的文人士子,他们在读书科举之余,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自己的文章可以出现在《大明风华》之上,让天下读书人一同欣赏自己的文采。

  朱载坖在书房里面斟字酌句的“抄袭”着自己脑海之中的经典故事,他的王妃李氏也在一旁为他红袖添香,准备着茶点,安安静静的看着专心致志的朱载坖。

  和朱载坖大婚一年多来,李氏的心中其实也很好奇的自己丈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有时候看着很成熟,但有时候又好像很幼稚,尤其是在对待闺房之事的时候,李氏感觉自己的丈夫总是能玩出很多她出嫁之前没见识的新花样。

  要知道像她这样的女子,在大婚之前,家里的女性长辈和宫里的女官都会给她传授很多伺候男人的手段,还会给她看很多压箱底的春宫,让她有意识的熟悉男女之事。

  可是她被传授的这些经验和她看到的那些春宫,虽然在这新婚一年的时光里也都一一实践过了,但是一对比朱载坖做出来的新花样,她还是觉得自己很羞涩,很懵懂。

  不过这些也都是不足为人道的闺房之乐,李氏的心里自然也是一边害羞一边期待的。

  现在她看着朱载坖在书案在一会抬头冥想,一会奋笔疾书,她也好奇极了。

  待到朱载坖好不容易写完了一段之后,李氏悄悄的问道:“王爷你写的是什么文章?”

  朱载坖看着身边端庄俏丽的美娇娘,呵呵一笑的将其揽在怀中,说道:“为夫写的是一个新故事,名字叫做《射雕英雄传》。”

  李氏害羞在朱载坖怀里象征性的挣扎了一下,微红着的脸,努力的正色道:“是不是像水浒一样的故事?”

  朱载坖摇摇头道:“不一样不一样,不是一回事。不过也差不多,都是宋朝的故事。”

  李氏轻轻的嗯了一声,“奴家可以看看吗?”

  朱载坖笑道:“可以呀。不过在看之前,为夫要帮你检查一下身体,看看这一年多来你发育的怎么样了,为夫再也不想用鱼泡了。”

  李氏听到朱载坖这样的话后,她的脸唰的一下更红了。

  李氏小声道:“王爷,这是白天”

  朱载坖理所当然的说道:“白天怎么了?谁还敢闯本王的书房?本王早就让孟冲守住了外面的院子,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不敢进来打扰你我夫妻之间的乐事。”

  说罢之后,朱载坖的动作就熟练了起来,一时间书房之中尽是春色!

  ————————

  求月票~~~~明天争取三更!!!

第330章 送礼求官

  到了内城之后,胡宗宪也并未第一时间去吏部报道,而是去了赵文华的府上。

  赵文华是嘉靖八年的进士,初在国学时,严嵩为祭酒,当时的他好像就看到了严嵩的未来,毫不犹豫的就拜了严嵩为义父,从而获得了严嵩的信任和倚重。

  后来严嵩在老乡夏言的推荐和帮助之下,渐渐的崭露头角,成为当时朝野新贵。

  而这个时候已经起飞的严嵩,也没忘了自己的这位义子,于是乎就推荐了赵文华任职通政司。

  通政司乃是朝廷九卿衙门之一,虽然在衙门品级上低于六部和都察院一头,但是这个衙门掌握的权力却是至关重要的。

  凡是朝廷要发出的诏令,亦或是内外臣属要上的正式奏疏,都是要经过通政司的。

  因此,通政司看着品级不如六部,都察院,但人家的手里却攥着最关键的信息渠道。

  一旦有弹劾严嵩的奏疏被送到了通政司中,赵文华都会提前得知,然后报告给严嵩之后,再呈给皇帝。

  如此一来,凡是弹劾严嵩的奏疏内容,严嵩都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应对策论。

  可以说就凭这一点,赵文华简直要比严世蕃这个亲儿子还要亲。

  所以,严嵩有时候对赵文华的看重和信任也是极高。

  而胡宗宪之所以会找赵文华,其实也是一种官场生涯的无奈。

  胡宗宪虽有良才抱负,但他说白了也不过就是一个连翰林院都没进去过的平常进士,而像他这样的进士每隔三年就会有几百個。

  而大明朝的官制结构又不像宋朝和后世某个时代那么臃肿冗余,所以,很多进士如果没有大腿可抱,没有大佬的赏识看重,可能一辈子最高的成就顶了天也就五品知府。

  所以,要想进步,就必须放下身段,就必须敢于站队,并善于攀附高门之人。

  因此就算是胡宗宪他也不能例外,他若是想要再进一步,他就得放下自己的身段,去积极的投靠和攀附,愿意接纳他的朝廷势力。

  “汝贞,来坐坐坐。”

  便服居家的赵文华看着胡宗宪来,他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热情,不过他的这个热情,也不过就是一种表情的热情,一种高高在上的热情。

  胡宗宪客气谦逊的对着赵文华回道:“多谢中丞,卑职在湖广给您带了一点土特产,不成敬意。还请中丞莫要推辞。”

  胡宗宪的一句“中丞”,让赵文华的脸上都笑开了花,他现在和严世蕃一样都是挂着工部侍郎的职务,不过明眼人也都看得出,他很快就会取代欧阳必进成为正式的工部尚书。

  至于严世蕃,虽然近期之内也会被恩旨加工部尚书衔,那不过就是一种荣誉恩赏罢了。

  毕竟严世蕃只是一个国子监的监生出身,还特么是靠着老子的福荫才进的国子监,所以不管他的权势再高,为人再嚣张跋扈,正式的六部堂官还是轮不到严世蕃来做的。

  因此胡宗宪这才毫无犹豫的称呼赵文华为“中丞”。

  赵文华谦虚的摆摆手道:“汝贞啊,我现在不过就是一个侍郎而已,怎么能称得上中丞?以后不要这么叫了。”

  胡宗宪道:“中丞不要妄自菲薄,如今的工部尚书任职已久,按照本朝惯例,他极有可能在半年之内调任他部,到时候工部之中也唯有中丞最有资格担起工部的重担。”

  “而且,严阁老对中丞也多有倚重,所以,卑职认为中丞必然也会在将来的不久正式成为朝廷六部堂官,享朝廷追赠三代之荣也不是不可能。”

  胡宗宪说的追赠三代之荣,也是大明朝的一个亮眼恩宠。

  在大明朝做官只要是有机会做到实职的六部尚书或内阁大学士,就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机会被皇帝恩赏追赠三代尚书的荣誉。

  这样的荣誉对于这些追求光宗耀祖的儒家文官而言,无疑就是最致命的吸引力。

  要知道古人当官,讲究的就是一个光耀门楣,光荣耀祖!

  若是自己有能力让皇帝赏赐一个追赠三代祖先的荣誉,那简直就是将光宗耀祖这四个字给具象化了,将来在百年之后到了地下,那些被追赠的祖先们还不夸死他?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追赠三代的荣誉,这可以荫一子孙为什么锦衣卫百户千户要荣耀的多。

  因此胡宗宪用这句话去拍赵文华的马屁,赵文华不乐的把牙花子呲开,那才是他真谦虚。

  赵文华的笑容隐藏不住的看着胡宗宪,这浓眉大眼的人看着就是顺眼。

  赵文华道:“我知道你这次是在湖广的任上干的不错,所以,这次就算是你不来,我也会向阁老推荐你。”

  胡宗宪等的就是赵文华的这句话,有了赵文华的这句话,胡宗宪的心里才能踏实。

  要不然他真的不敢想象自己这次在京师述职完了之后,又将何去何从?

  说实话,以他的能力和抱负,他是决计不愿意成为一个名义上主管一省的布政使的。

  因为现在的大明朝,布政使这个职务就像是个后娘养的小妾一样,看似是一省的行政之首,但若是其主管的身份有朝廷派下来的巡抚或总督,那还不如干个书吏痛快。

  所以,为了避免自己下一步的升迁掉进布政使这个大坑里面,胡宗宪也是豁出去了,低声下气的去送礼,去给人当小弟也认了。

  胡宗宪激动的对着赵文华一拜,“中丞大恩,宗宪没齿难忘!以后中丞但有驱使,宗宪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文华听着胡宗宪的忠心之言,心里也是乐开了花,同时也在想着到底该给胡宗宪安排个什么位置好呢?

  好像现在也没什么肥缺可以安排,所以一时间赵文华也有点头疼了。

  不过这些也都不重要,反正大明朝的疆域那么大,一时想不到合适的位置,那就多想一会儿,反正机会是大把大把的,根本就不缺人,缺的只是懂事能办事的人。

第331章 干个事就这么难?

  顺天府伊王有兆这段日子可谓是焦头烂额。

  他做梦都没想到城建司这个他认为是肥差的新衙门,竟然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本来王有兆以为有了城建司衙门之后,他就可以直接越过工部,跟户部要银子搞京师的建设。

首节 上一节 165/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