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第195节
不过他提景王的事情,并不是真的聊闲天,而是有深意的。
黄锦说道:“王爷,如果景王爷真的要大婚了,那么他很可能就在大婚之后就藩之国,到时候京师内外所有的目光都会汇聚在王爷身上,到时候王爷可以一定要谨言慎行。”
朱载坖听到黄锦这话后,心中也不由暗自叹息一声,他是真闹不明白当初的老朱到底在怕啥?怎么就整出了一个类似西周分封制的四不像封王之制呢?
搞的不仅他的儿子们要被一一封王出去,弄的后代的每一位嗣皇帝都得如此照办。
这王一代又一代的封出去,王又有子,嫡子为继,次嫡及庶子又为郡王,而且这些王又不降爵,还要个个都修一座奢侈华丽的王府在地方上。
时间长了,不光大明的财政遭不住,就连那些被封王的过多的地方也遭不住的。
就以河南山西为例,这俩省份光是亲王郡王加起来就有好几百个,这还不算郡王之下的其他宗室成员。
而这些人除了吃朝廷的财政饭之外,地方衙门也得给他们补贴和好处,给慢了他们还闹。
这特么的算怎么回事?
而且更过分的是这些王之中大多数都是前几代皇帝的儿子,跟嘉靖皇帝和朱载坖这一脉的帝系都隔了五六代人了,即便是不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古礼,那这些已经出了五服的同宗之人,也不算是一家人了。
但是朝廷和地方衙门却都还要将他们当做是宗室来奉养著,这就是在平白无故的增加朝廷和地方负担吗?
而且朱载坖还是个穿越者,骨子里的亲情观念更是淡薄至极,所以他对这些宗王那更是没有一点好感的。
因此朱载坖最后叹息一声道:“景王弟还年幼,本王与景王弟之间来往走动又少,如果他真的去就藩,此生恐不复再有相见之日。还望公公代为转禀陛下,就说本王恳请陛下暂缓景王弟就藩之念,使其留在京师与本王一同奉于陛下膝下尽孝。”
第378章 王爷糊涂啊
朱载坖之所以会对景王如此宽容,其实也不是朱载坖真的心善,真的有什么兄友弟恭之心。
而是因为朱载坖大约记得景王是一个无后的短命鬼,试问一个无后且又短命的人,又如何跟他相争呢?
而且以当下之大势,朱载坖只要不表现出对那个位置极端渴望,就这么按部就班的当著自己的清闲王爷,这位置它就没得跑,根本就不用心急最后会不会有什么坏结果。
所以,在这里表现一下自己的友善兄弟之心,不管是虚情还是假意,但至少这也是一种态度。
而这种态度不管是真还是假,也往往又是古人们最看重几种表象之一。
当然亲近的人还是会劝朱载坖放弃这种糊涂的想法。
比如护他至深的高拱,高拱在京师特区衙门忙碌好几天,不知道从哪听到了小道消息说裕王爷心念兄弟之情,求陛下暂缓景王就藩之事。
高拱一下子就炸了。
京师特区衙门的一摊子事丢下就不管了,连忙火气冲冲的就来到了朱载坖这里。
这时候的朱载坖还跟没事人一样享受著红袖添香的悠闲日子,一边让司画揉捏著肩膀,一边又让司琴在一旁剥著今秋刚刚上市的石榴,同时手里还握著一册刚刚翻看了没几页的《永乐大典》看著。
这小日子过的简直是神仙难比。
可就是这么美丽的时刻,就在高拱火气冲冲的到来之后,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高拱急道:“王爷糊涂啊!”
朱载坖撇头看著冲进自己小院的高拱,也微微一愣,今天他好不容易想开了,没去再教朱翊釴叫爹,而是让司画司琴伺候著自己读读书养养心,没想到高拱居然来了。
朱载坖略有疑惑的看著高拱问道:“高先生何出此言?怎地如此慌乱?”
高拱本来还想再急一声,但看到朱载坖身边的女眷之时,也冷静了下来,他对著朱载坖拜道:“王爷恕罪,是臣孟浪了。”
朱载坖呵呵一笑,坐直了起来,对著司画和司琴挥挥手,让她俩退下了。
接著朱载坖就端著了司琴剥好的一盘石榴籽,“高先生尝尝,今秋刚刚送来的石榴,甜得很!”
高拱这时候哪有心思吃什么石榴籽,而且这石榴籽还是王府之中庶妃所剥,那也不是他能吃的。
所以高拱又拜道:“多谢王爷,臣不爱甜食。”
朱载坖也没在谦让,直接收了回来,“真是可惜了,这石榴可是本王命人专门培育了好几年才弄出来的,味道比市面上的好太多了。”
“将来有可能的话,本王还会命人继续培育一下新的种子,看看有没有可能将粮食的产量再提一提。”
但可惜这时候朱载坖说的这些话,高拱是一句都听不进去。
高拱急道:“王爷,您是不是向陛下请求暂缓景王就藩之事?”
朱载坖看著高拱这么认真著急的样子,他顿时也笑了,满不在乎的说道:“确有此事。”
高拱听到朱载坖亲口承认了之后,更是急不可耐,他恨铁不成钢的说道:“王爷糊涂啊!怎么可以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呢?只要景王去就藩,王爷的大位可定,可如果景王一直在京师不走,这变量就会无穷大。万一有个意外,这可怎么了得?”
朱载坖明白高拱的心情,这些话让别人说,别人可能会冠名堂皇直捡好听说裕王有友爱兄弟之心云云,但绝不会像高拱这样如此直白的说出景王的威胁。
而这也正是高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也是朱载坖一直会信任高拱的原因。
因为高拱为了他,是真没有任何私心的。
朱载坖安抚著高拱,“高先生勿急勿急,先坐下吃一杯茶。”
说罢朱载坖就将自己那杯还没喝过一口的凉茶递给了高拱,高拱这时候即便心里很急,但还是谨守著礼仪,起身接过了朱载坖递过来的茶盏。
高拱稳了稳情绪,但还是很急切的看著朱载坖问道:“王爷为什么要这样?”
朱载坖也坐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将刚刚没来得及放好的《永乐大典》合上放好,然后说道:“当然是不忍景王爷在大婚之后就要跋涉千里去外地就藩。陛下如今也仅有本王与景王弟两个孩子,如果景王弟去就了藩,那不就只剩下本王一个人在陛下膝前承孝了吗?”
高拱听著朱载坖这么不靠谱的说辞,他觉得自己这几年的教育可能是失败的。
忠孝礼义,那是普通人才要遵守的行为守则,但像朱载坖这种生来便就有可能问鼎至尊之人,是决不能被这四个字裹挟的。
他只能利用这四个字去做事情,但决不能将这四个字当做是自己的行为准则。
因此在这一刻,高拱的心都痛了,这几年他一直以为朱载坖早慧聪明,什么都懂,所以就很少再教导朱载坖一些为人为君的帝王之术。
可是现在朱载坖居然给他来了一个这么大的“惊喜”,他岂能不惊?
高拱心痛道:“王爷天下人都可以有如此之心,但您不可有。自古以来大位之争,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从来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王爷肩负社稷未来,切不可为如此之私情,置社稷国家于不顾。”
“景王虽是王爷亲弟,但他也是您的竞争对手。如果有朝一日他赢了您,您觉得他会不会也像您今天这般仁慈?”
“退一万步讲,就算景王也如王爷这般仁慈友爱,但景王身边的人呢?他们肯定也会像臣这般为了王爷,不惜代价的去做一些王爷不忍心做的事情。”
“到时候,王爷就算是要后悔,也不会再有机会了。”
朱载坖看著如此痛心疾首,剖心以对的高拱心里也是感动。
现在他身边的人也不算少数了,但能做到这一步的也仅有高拱一人而已。
朱载坖安慰著高拱说道:“高先生说的道理本王都懂,本王也都知道。只不过本王心中也有本王自己的考虑,景王弟看似与本王同岁,但他的阅历和能力都差了本王一截,虽然这样的情况也会使他更容易受人蛊惑,但他终究还只是个年少无知的少年而已。”
“本王请求陛下暂缓景王弟留京,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深意。如今我大明宗藩亲王郡王数以千计,有册可查之宗室亦有十万之巨,而且这还不算宗室子弟们的亲属家眷。”
“如果算上了这些,这个数字都是不敢想像的。所以,本王就在思考,要不要换个方式对待宗室?当然本王也可以推给下一代人,可是下一代人万一也推给下一代人,那么高先生以为照此下去,大明还能推几代人呢?”
“因此,不管此事之后的风浪到底会有多高,本王都决意要在本王这一代完成一次宗室弊病之大革!而景王弟就是本王要做的这场大革的一个开端而已。”
“所以,一切风险和一切后果,只要能为大明的将来好,本王都愿意一力承当!”
朱载坖将话都挑明到了这个份上,高拱自然也是动容的。
他万万没想到朱载坖都已经开始为大明的“万世”考虑了。
所以在这一刻高拱也觉得自己有些羞愧了,高拱对著朱载坖一拜道:“臣愿为王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载坖看著高拱如此认真的样子,也笑道:“高先生是牛刀,焉能用于如此之小处?此事,本王心中已经有点谱了,到时候自有能充此任者冒头。高先生还是想想怎么为京师特区培养下一代人才吧。”
“如果本王没记错的话,下一次京察应该就在明年了吧。到时候,以高先生的考功,是极有可能升任他处。如果在此之后我们还没有一个可持续的管理团队继续为京师特区保驾护航,让别人钻了空子,那么这两年的努力,可能就要付诸东流。”
————————
求月票~~~
第379章 拜山头
本来朱载坖以为李春芳升职去了太常寺之后,大明书局的总编辑可能要赵贞吉兼任一段时间之后,嘉靖皇帝才有可能找到一位合适的人选顶替过去。
但事实上这件事情很快就被嘉靖皇帝给落实了。
嘉靖皇帝诏令翰林院修撰陈以勤为裕王府讲官,掌大明书局总编辑事。
就这样以往都没被朱载坖在意过的陈以勤就这么的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之中。
说到这个陈以勤,其实他和朱载坖之间的渊源还是挺深厚的。
只不过一些小小的历史变动,就使得陈以勤和朱载坖之间总是擦肩而过,没有真正的相遇。
在原来的历史之中,陈以勤在嘉靖三十一年的时候,刚刚丁完母忧就被任命为了裕王府讲官,而且这一任就是九年,在这九年里陈以勤对朱载坖也是倍加羽护,甚至几次为了裕王的利益,不惜跟严世蕃义正言辞的对著干。
所以,当时的裕王对陈以勤也是倍加感激,不仅亲自手书“忠贞”二字赐了他,还写过“启发宏多”这样的词褒扬陈以勤对自己的教导之情。
由此可见,陈以勤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之中,对裕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赶上了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样悍臣辈出的时代,所以,在这一对比下,就把他给比的黯淡无光,以至于后来人聊起“嘉隆”这段历史,经常将他忽略不提。
这一次嘉靖皇帝的谕旨就像是历史修复器一样,一下子就把陈以勤给拉回到了原来的历史轨迹之中,使他也成为裕王府中的属官之一。
当然这可能也是一个巧合,因为人家陈以勤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嘉靖二十年的时候陈以勤就已经高中进士,并被选庶吉士,二十四年就充任为《大明会典》纂修官,二十六年监考会试,就凭这份履历和学识,人家来到大明书局担任个总编辑,那也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嘉靖皇帝为了强化朱载坖对弘文馆和大明书局的绝对领导权,也在陈以勤的正式任命之前,先给加了一个裕王府讲官的身份,将其彻底烙印上了裕王印记,才派过来让他担任大明书局总编辑。
可见嘉靖皇帝对朱载坖的关心和看重也是没得说,他就是想明明白白的告诉陈以勤到了大明书局之后,应该听谁的话。
否则的话,嘉靖皇帝干嘛非要这么曲折的搞一个这样的任命呢?
陈以勤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谕旨任命之后,立刻就到了裕王府这边拜山头。
朱载坖在王府见到陈以勤的时候,也好奇的打量了一下陈以勤。
陈以勤见到朱载坖之后,就态度认真的一拜:“臣陈以勤拜见王爷。”
朱载坖听著陈以勤的口音,觉得有点耳熟,朱载坖说道:“陈先生可是蜀中人士?”
陈以勤回道:“臣是顺庆府南充县人。”
朱载坖笑道:“怪不得本王觉得你的口音和赵贞吉很像,原来你俩是老乡呀。”
此刻也在裕王府中一同候著赵贞吉跟著笑道:“王爷当真厉害,臣以为这些年在京师的雅言薰陶下早就没了家乡口音,没想到王爷竟然一下子就听出了臣和陈讲官的来历。”
朱载坖笑道:“这不算是本事,主要是你们四川人的口音太独特了,本王听过几遍就能记住了。不过话说回来,你们四川是真的出人才,西汉的司马相如、卓文君、扬雄以及北宋的三苏等,这些人都是你们川中大才。现在陛下又将你们二位蜀中大儒都送到了本王这里,本王真是受宠若惊!”
陈以勤和赵贞吉听到朱载坖这么夸他们,两人的心情一下就更明朗了起来,觉得跟著朱载坖的前途也更加光明了。
热场的话说完了,朱载坖又对著陈以勤说道:“陈先生,大明书局的工作和你之前在翰林院做的事情不太一样。在翰林院的时候,陈先生可能是要负责一些重要的具体的典章史料编辑,这种工作需要的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
“但是大明书局有些不同,大明书局的理念开拓新风。那么既然是新风肯定也就会有一些不是那么严肃的要求,有些地方甚至还会有些‘出格’。所以,本王希望陈先生到任大明书局之后,能够尽快熟悉大明书局内的工作内容,了解大明书局工作方向。”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