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第243节
所以,严嵩也就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多好的好下场,他现在只想有一天过一天,给严家留个血脉就行了。
同时就在京师百官热衷于烧景王这口冷灶的时候,在山西数年的海瑞也终于回京述职了。
海瑞看着阔别多年的京师门阙,他也如之前胡宗宪在浙江回来时的感慨一样。
当海安驾马车走在京师特区的街道上时,海瑞也不时的掀开车帘看着外面的亲切又陌生的特区。
当年这一片的工程基础都是在监督施工的,现在看着当初只有一个轮廓的特区已经慢慢的充实起来,海瑞的心中也是与有荣焉。
坐在马车前面赶着马车的海安惊喜道:“老爷,京师特区真跟您说的一样,是左右分行的道路,两边互不干涉,中间还有花坛间隔,两边也有人行之道,真是太厉害了!”
海瑞呵呵笑道:“这是当年王爷想的法子,让我按照这个规划留的空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王爷真的实现了这些安排。”
海安也跟笑道:“王爷英明神武,也是咱们家的大恩人,如今老爷的几个夫人都有了孩子,这也都是王爷当年安排李太医为老爷和夫人调理而得。所以老爷你这回来肯定也会再得王爷重用,说不定还能回到特区任职。”
海瑞看着特区的街道风景,心神也不由激荡起来,“但愿如此吧。”
第458章 裕王爷的厌恶
海瑞到了京师之后就先去了都察院报道,并未直接来到裕王府上,可见在海瑞的心中某些规矩还是要比人情重要。
而对于海瑞先去都察院交职,没有到自己府上的事情,朱载坖也没有任何的在意,因为这才符合他对海瑞的认识。
如果海瑞也像其他从裕王府里出去的官员一样,从外面一回来就先到王府拜见而后才去所属衙门履行公职,那么朱载坖就得考虑这把神剑是不是被他磨坏了。
现在看着神剑依旧,朱载坖的心也放心了。
待到海瑞在都察院交完差事之后,他也终于有了机会换了一身便服来到朱载坖府上拜见。
府前的门子也早就得了吩咐,只要是海瑞来拜,那就是直接带他到书房里去。
海瑞进到裕王府内,走过了曾经走过的道路,最后到了朱载坖的书房里面。
海瑞一见朱载坖就激动一拜,“臣海瑞拜见王爷!”
朱载坖呵呵一笑起身过来扶起海瑞道,“在山西这几年辛苦你了。”
海瑞被朱载坖扶起,他也心中感动的回道:“都是臣的本分。”
朱载坖又笑道:“好好好,本王就看重你这一点,来人为海巡按上茶。”
朱载坖转身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又说道:“本王的这间新书房怎么样?”
海瑞被带进王府的时候,他就知道朱载坖的书房换位置了,不在原来的小院。
看着这间更加宽敞的书房,又看着这间书房内摆放成山的朝廷公文,海瑞的心里也是激荡的。
这说明裕王爷这些年的监国并不是徒有其名,而是真的在身体力行。
海瑞道:“王爷一如从前务实简朴。”
朱载坖笑道:“你说本王务实这点还算说的过去,但你要说本王简朴可就有些拍马屁的嫌疑了。”
海瑞尴尬的笑了一下,他也没想着恭维朱载坖,只是他这一眼乍看过去,这间书房里面确实没有他在地方上见到的那些官员们那样喜欢在书房里布置古董字画的东西。
所以,海瑞也就不由觉得朱载坖的日子是简朴的了。
朱载坖道:“这次你回京述职,也刚好满了三年考功之期。吏部和都察院那边推荐了新的山西巡按人选,而且本王也考察这人的能力,所以这次你回京之后就不用再回山西了。”
海瑞虽然心里也早就有了准备,但在一听到自己真的要离开山西,心里还是有些不舍的。
毕竟这三年山西的变化他也是亲眼看着的,也是有参与的。
可以说自从华州的大地震后,山西等地的震后重建,也是他耗尽心血监管监察起来了。
如今真的要离开了,海瑞的心里也不免有些担心自己走了之后,山西会不会继续再像自己在任的那三年高速发展。
朱载坖看着海瑞此刻的神态,也明白海瑞此刻心中的不舍和纠结。
朱载坖又说道:“一个地方的发展固然要看主事之人的能力,但是若想要长久的发展,主事之人就得有放手的勇气,把手中的交接棒给到下一任主事之人手中。如果循环不息,生生不息下去,一个地方的发展才会更有希望。”
“否则把所有的希望都系于一人之身是祸非福啊,你在地方上也算是有了几年的历练,应该很明白这个道理才对。那些长久盘踞于一地的官员胥吏们,他们的初心即便是再好,时间久也难免会滋生出一些司空见惯的腐败丑恶之事。”
“所以,朝廷为了地方上的长治久安,也只能采取流官的制度,将主要官员异地而任,不让他们在一地长久,其实也是为了他们好。”
“当然这些小胥吏们,朝廷虽然暂时没法将他们也异地调动起来,但至少他们也不会戳出多大的乱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算是朝廷的管理触手,帮助朝廷稳定住了基层的安稳。”
“因此即便是他们有些见不得的过错和龌龊,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过根据本王对你的考功调查,本王发现对你这些地方胥吏的管理和控制力,还是非常有一套。”
“改天有时间了,你把这些工作心得写成一份详尽的工作报告,将来若是有机会,本王就把你这些方法当做一般地方官员们的培训教材,让他们在上任之初好好的学习领悟,不至于到了地方上被那些刁吏蒙在鼓里,而不能真正施展治理一方之地的抱负。”
海瑞听完朱载坖的这番话,他也立刻起身一拜,“臣遵命。”
朱载坖看着海瑞这个样子又说道:“这次本王准备推荐你为京师特区长官副职,专司监察与特区道路规划和建设事宜。不知你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海瑞听到朱载坖真的打算把他放在京师特区里面,心情顿时也激动了起来,海瑞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为特区百姓和特区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载坖呵呵道:“言重了,本王就是让你啃个难啃骨头,并不是让你去累死的。而且能被累死的官员,说实话本王并不是看好,因为这在本王看来,这种官员要么是办事能力不够,要么就是权力欲望太强,不舍得分权而治,所以才会被累死。”
“因此对于这一类的官员,本王其实并不欣赏。本王欣赏的是那种既能把事情办好,又能把时间安排妥当之人。所以,以后千万不要学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了,在本王这里本王不会心疼会把自己累死的人。”
“而且本王也不需要有这样人作为榜样,因为本王不是刘禅,你们也不是诸葛亮,所以这样的话就不要挂在嘴上了。”
朱载坖话音一落,海瑞不由心中一凛,他万万没想到裕王爷居然如此直言不讳的表达了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被历代官员奉为最高理想的话。
而且在朱载坖的解释之中,他也表现出了对这句的厌恶,甚至认为这句话就是无能之人的借口。
所以此刻的海瑞内心也如惊涛骇浪一般汹涌不止,看来以后想要在这位主子下面的做事,不光要能力,还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了,不能说在说那些虚头巴脑的话了。
——————————
求月票~~下一章在码了。
第459章 支持就对了
和海瑞聊完之后,朱载坖就让他回去了,然后又过了几天的时间,朝廷对海瑞的新任命也终于下来了。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也同意了朱载坖设立顺天巡抚的请求,并将张居正任命为了新的顺天巡抚兼任刑部侍郎特区长官。
如此旨意一出,京师内外无不震动,因为这个时候的再蠢的人也看得出来皇帝陛下这是在有意提高京师特区的地位,以后顺天府尹跟京师特区长官一比,就得靠边站了,人家才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
裕王府内。
张居正,海瑞,乔万金,还有高拱他们四个人整齐的聚集在一起。
高拱依然是当仁不让的坐在距离朱载坖最近的首位上,张居正次之,海瑞再次之,乔万金再次之。
四人被朱载坖召见在一起,其实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上次朱载坖给乔万金所提出的道路收费设想。
朱载坖端起茶杯轻轻的吹了一下,微微喝了一口,然后放下杯子,“辛苦诸位了。”
高拱几人连忙回道:“王爷言重,此皆是臣等分内之事。”
朱载坖笑道:“是分内不假,但是这事做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本王在此也拜托诸位可以排除万难,把此事做好。”
“海瑞你现在是特区长官副职掌监察和特区道路规划和建设诸事,乔行长的计划书你应该也看到了吧。”
海瑞回道:“臣一早就看完了乔行长的计划书,也觉此事可行。京师特区愿意敢为天下先,首先修建一条京师到天津卫运河港口的收费硬化道路。”
朱载坖嗯了一声,“既然你们都有这样的决心,本王也放心了。张先生作为顺天巡抚和京师特区长官可要好好为海瑞的工作保驾护航,务必保证此事可以顺利完成。”
张居正立刻回道:“王爷放心,臣必竭心用力。”
朱载坖看着张居正又说道:“顺天巡抚初设,所辖之地较比原来的顺天府扩大了数倍,囊括了京师附近二十四县,以及天津卫和保定府,其范围尽北直隶半数之余。从某种意义上讲张先生此刻已经算是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了。”
“以后张先生可不要总把精力放在京师特区这边,一定要有统筹发展的发展的目光,让京畿附近的百姓们也能感受到朝廷发展带来的好处,不能让他们只觉得自己只是京师的附庸。”
“所以,你以后差事可能会艰难上几分,还望张先生能有一直如故,认真差事,锤炼心态。须知古人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张先生和高先生皆都是一时之人杰,有了这份历练,将来成就也必然不可限量!”
朱载坖现在在对待张居正和高拱的时候,大饼也是手到擒来,说画就画。
而且这大饼画了下去之后,不管是高拱,还是张居正,他们也都心神激动,忍不住摇曳起来。
毕竟能考上进士入了翰林的人,又岂能没点高级的追求?
况且这些清贵翰林们还有一个“储相”的别称雅号,虽然到最后真正能入阁为相,也是凤毛麟角。
但这架不住自堡宗第二任期之后形成的入阁潜规则,所以只要是能进翰林者,几乎都可以说是半只脚踩在内阁的门槛上,至于谁能真正迈过这半步,其实也都要看命了。
但从目前这种情况去看,只要朱载坖没有任何意外,高拱和张居正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未来内阁大员。
现在又有了朱载坖的这句话,他们肯定是更加心神激动,因为这句话对于他们而言,也不吝算是一个保证。
张居正激动的起身一拜,“臣必不负王爷所望。”
朱载坖摆摆手让张居正继续坐下,接着又对高拱和乔万金说道,“这次京师特区修建收费道路,其实也是一次勇于探索的尝试。大明联储和北方建设银行也一定要做好后续的资金支持。”
“一旦此事成功,且成定例,那么以后民间的力量自然也会集中爆发,主动承担起修桥铺路的责任,到时候他们也必然会从银行贷款,加速各自的修路进程。”
“所以,本王希望不管是大明联储,还是北方建设银行,都要做好相应的资质审核以及相应的贷款及回款计划。”
“到时候,这事真的全铺开了,说不定朝廷还会专门成立一个全新的衙门,专门管理全国各地的道路交通事宜。”
朱载坖这话一落,在座的人也都不由随之一震。
是啊,这些年来他们跟在朱载坖的身后,也发现一个新规律。
那就是他们现在伺候的这位王爷很喜欢发明新衙门去承担新出现的职能。
就比如京师特区,按理说京师特区在顺天府辖内,完全可以由顺天府代管。
但是为了适应京师外城修城的新需要,朱载坖硬生生的就弄出了一个特区衙门,而且现在这个特区衙门还压过了顺天府一头。
后来又为了适应京师特区内的治安管理,朱载坖又主张设立新的巡捕司衙门,用于取代原来的衙门捕快等职能。
而且后续的大明联储也是这般套路,虽然大明联储看似是一个由民间资本发起的一个联盟性质的金融机构。
可是在朱载坖的一番运作之下,也在朝廷的积极争取之下,大明联储现在也有了比拟户部之权。
现在只要是嘉靖皇帝召开关于朝廷花销预算的御前会议,高拱必然都会列席其中。
而且他在御前会议之中受到的关注也是最多的一个,原来很多属于户部的风光现在也都被大明联储夺走了。
好像大明联储才是大明朝的钱罐子,户部只能算是个账房出纳先生。
而对于这些职能上的变化,户部虽然也有心雄起,想要仗着衙门之势,强行管理大明联储事宜。
但可惜大明联储内部的势力也是盘根错节,根本不是户部能动得了的,而且嘉靖皇帝的内帑在大明联储也是有暗股的,怎么可能会让户部轻易去拿捏大明联储的命门?
所以现在的大明朝也就形成了户部和大明联储的双强局面,但这其实也都没有算是完事,因为随着朱载坖监国日久,他弄出来的新衙门也渐渐更多了起来。
照理说这种方式肯定会引起一部分人不满的,可是每当朱载坖提出这样的建议之后,不仅嘉靖皇帝不会拒绝,就连京师百官也都翘首以盼。
毕竟这在很多生活清贫困苦的京师百官眼里,也都是机会啊。谁原来一直在清水衙门一直坐冷板凳熬资料呢?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