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269节

  而且朱家的信誉也早就破产了,天下人对改朝换代的事情也是早就看开,尤其是在经济富庶的江南地区甚至还出黄宗羲这样质疑皇权的大思想家。

  由此可见,这样的困局之下,神仙来都难翻盘的。

  毕竟人心都没了,还指望天下人一致景从的拥戴朱皇帝,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所以南明小朝廷不管怎么折腾都是死路一条,因为他们早已失去了民心,除了那些喜欢争权夺利的皇族和士大夫还幻想着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之外,升斗小民可不在乎皇帝是谁的。

  ————————

  求月票

第489章 廷推开始

  刚刚和海瑞谈完了收费公路的管理办法之后,朱载坖还没来得及喝口水,黄锦就到了裕王府。

  黄锦的到来,也让朱载坖不得不主动起身到前厅迎接。

  毕竟不管是私事公事,黄锦所代表的也都是嘉靖皇帝,于情于理也都得给足够的尊重。

  所以朱载坖就在黄锦到了前厅没多久的时候,他也从书房小院过来了。

  “公公今天又得闲了?”

  朱载坖见面就笑着问道。

  黄锦看到朱载坖出来,也跟着笑道:“王爷这是哪里话?今个奴婢过来是有旨意的。”

  朱载坖一听有旨意也哎呦了一声,连忙道:“公公请上座。”

  但黄锦却没有动,黄锦站在原地对着朱载坖说道:“说是旨意,其实也不算是旨意。帝君就是觉得王爷这监国的任务有点太轻松了,所以就让奴婢过来通知您一声,待会皇极殿的廷推,您得去主持一下。”

  朱载坖听到这话顿时也愣了一下神,“这廷推不都是内阁主持的吗?本王过去有何用?”

  黄锦笑道:“王爷是监国王爷,内阁能够主持廷推,那也是帝君的恩典,如今帝君想把这个担子交给王爷,自然也就用不上内阁在那里又当裁判,又当主持人了。所以,就劳烦王爷过去主持一二了。”

  朱载坖道:“可是本王对此事没有经验呀?这万一出了笑话可怎么办?”

  黄锦道:“王爷且放宽心,只管高高的站在在皇极殿的御座之下,俯视众臣即可,其他的只需听百官们的廷推理由就是了。”

  朱载坖恍然的哦了一声,原来这廷推并不是直接上来就投票的,还要掰扯一下理由啊。

  朱载坖道:“那好,待会本王换了朝服之后,就会亲自到皇极殿主持此次廷推大事。”

  黄锦听到朱载坖的这个回复之后,也嗯了一声,“那好,奴婢就先回去复旨了。”

  听到黄锦这就要走,朱载坖也连忙对着身边的孟冲吩咐道:“去送送公公。”

  孟冲回了声是,然后就殷勤的送着黄锦出了王府。

  而也在这个时候,朱载坖也回去让人将他的朝服翻找了出来。

  看着这套亲王朝服,朱载坖也是感慨,在他的记忆里这身衣服他都没穿过几次,大多数的时候,他还是以普通的常服示人。

  现在突然要穿的这么正式去皇极殿刷存在感,还真有点让朱载坖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但朱载坖很快也就适应了,虽然他猜不准嘉靖皇帝心思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很清楚自己才是嘉靖皇帝唯一可以依靠的未来。

  就算是嘉靖皇帝的帝王心术玩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也不可能整天把耍儿子吓儿子当做日常来玩,而且朱载坖在知道朱载圳是个不会下蛋的骡子之后,他也没有再担心过嘉靖皇帝任何的心思。

  只需按照正常的心态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反正绝不会因为猜不透嘉靖皇帝的心思而惴惴不安。

  所以,在这样的心态下,其实说严重点的话,朱载坖都有些藐视皇权的意思的。

  不过这种藐视也不会那么的轻易被人察觉。

  毕竟嘉靖皇帝又不喜欢上朝,而且还笃信“二龙不相见”之谶。

  因此就算朱载坖有藐视皇权的心思,也没有机会在嘉靖皇帝跟前显露。

  所以他这样的表现,在能见到他的人看来,也只是一种淡定自若的上位者表现,根本不会想到朱载坖已经在心里不把嘉靖皇帝当回事了。

  换好了朝服之后,朱载坖有些不适应的活动了一下身体,这种繁琐的礼仪正装确实没有常服穿着舒服。

  而且又因为现在的天气还是寒冬腊月的天,所以也难免会有一些贴身不暖的感觉。

  但这些也都是小情况,毕竟朱载坖也练了这么多年的《先天功》,虽说还没练到那种寒暑不侵的境界,但至少在抗寒抗暑这一刻上,他也要比普通人的耐力更好一些。

  所以即便是这件朝服穿着没那么的暖和贴身,朱载坖也没有觉得有任何寒冷之意。

  “王爷,车驾备好了。”

  在朱载坖准备好之后,孟冲也到了朱载坖的寝室这边提醒了一声。

  朱载坖嗯了一声,“那就出发吧。”

  朱载坖出了王府,上了车驾,按照亲王的出行礼仪朝着紫禁城浩浩荡荡而去。

  由于王府就在距离紫禁城最近的皇城里面,所以不肖一刻钟的时间,朱载坖的车驾仪仗也就到了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跟在。

  到了这里之后,朱载坖当然也是没有资格直接走正门而入的,他的车驾在这里一停,然后就带着几个侍卫从旁边的偏门进去了。

  这一路又从午门走到皇极殿前,朱载坖居然还走的有些发热,想要出汗的感觉。

  早在皇极殿前广场等待的百官看到陌生的裕王爷大驾而至,他们也不由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裕王爷怎么也来了?”

  远远的看到朱载坖朝着皇极殿而来的百官们,在看到朱载坖过来的身影,也都不由的窃窃私语起来。

  而在此刻内阁的几个阁老们和六部的尚书侍郎,以及都察院的都御史和副都御史也都出现了。

  这些大佬们的出现,同样也引起了百官们的关注。

  严嵩被徐阶搀扶着,两人走在最前面,吕本和李春芳紧随其后,六部尚书等人跟在后面。

  严嵩停住脚步抬着眼,也看到朝着皇极殿而来的朱载坖,他声音有些嘶哑的说道:“我们在这里等候王爷吧。”

  徐阶等人都没意见,所以他们也就都站在此处广场之上,并没让人去将皇极殿殿门打开,去里面等候朱载坖的到来。

  远远而来的朱载坖看着皇极殿广场上站了大约上百号人,也不由惊讶了起来。

  本来他以为有廷推资格的官员顶多也就一二十位,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好像是远远超过他的心理预计了。

  这个时候朱载坖也不由问着身边的人,“参加朝廷廷推的人都有哪些?”

  跟在朱载坖身边的人立刻回答:“参与廷议之人员,计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若遇各部各司内部事宜,各部尚书等也可以于内部自推,然后报内阁呈给陛下圈用。”

  朱载坖哦一声,怪不得会这么多人,原来六部和都察院,以及六科给事中他们全来呀。

  可见朝廷对推选新任吏部尚书的人选是何其的重视。

  朱载坖看着这么多人都在皇极殿前的广场之中的寒风等着他,他也有有点不好意思的加快了几分脚步。

  在朱载坖走到皇极殿广场上的时候,严嵩就带着头对着朱载坖拜道:“老臣严嵩拜见王爷。”

  其他的一众大臣也纷纷躬身朝着朱载坖一拜:“臣等拜见王爷。”

  朱载坖看着垂垂老矣的严嵩,这么大年纪还要顶着寒风在这里等自己,他没有因为历史的成见,觉得严嵩是一个如何如何的人,毕竟有些史实是带有一定主观性的。

  而且严嵩人家现在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嘉靖皇帝召见他的时候都会给他赐座的礼遇,朱载坖自然也可能在严嵩面前装什么大尾巴狼,所以该给的尊重还是要给的。

  毕竟朝廷这个地方可是最讲脸面和规矩的,如果一个亲王都嚣张到到朝廷大臣都可以不放在眼里了,那么这个亲王要么是造反,要么就是二笔。

  所以朱载坖立刻又快了几步,直接搀扶着严嵩的手臂,“阁老乃国之柱石,不必如此多礼。”

  扶起了严嵩的身体之后,朱载坖又看着其他的众人,“诸位请起,是本王来迟了,让你们受冻了。”

  接着朱载坖就立刻吩咐侍卫,将皇极殿的殿门打开。

  然后朱载坖就带着众人一起到了殿内。

  进到皇极殿这座空旷的大殿之内,虽然在温度上和外面没有多少的变化,但是已经没有冷风在吹了。

  而且又因为进殿的人多,不一会儿的时间,这座大殿内的温度,也明显比之刚刚进来的时候升温了几度。

  朱载坖看着按照顺序和部门站好的廷推官员们,他也转身从丹陛一旁的小阶上走到了距离正殿御座最近的右边一侧。

  当朱载坖站在御座下右边的一侧上后,百官再次对着朱载坖行礼一拜:“臣等拜见监国王爷!”

  朱载坖道:“诸位免礼,本王初次参加廷推,有些流程也不太熟,所以还请内阁暂代主持,本王先听听你们的廷推意见和廷推人选。”

  殿内的百官听到朱载坖的话,也都又还了一礼。

  然后徐阶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下,对着身前的严嵩微微欠了一下身子,然后就站出来了。

  徐阶对着朱载坖一拜:“请王爷示下,臣先将此次廷推议程公布。”

  朱载坖道:“可!”

  徐阶得到了朱载坖的这声“可”之后,也从自己的袖子里面将内阁早就准备的廷推议程文书拿了出去。

  徐阶念道:“兹嘉靖三十九年腊月二十五日,内阁率百官奉皇命廷推吏部尚书之人选,参与廷推者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共计一百三十一人。”

  “内阁拟推新任吏部尚书人选,其一为刑部尚书欧阳必进,其二为户部侍郎兼大明联储主席高拱。此二人经内阁六部商讨,符合廷推之资格。”

  “望诸位臣工能明选贤荐能之理,慎重推荐,以为国用,以期贤人在位,能者在职,相与共谋国事之兴隆,而杜佞幸之窃位。”

  徐阶这一段话念完之后,就退到了一旁。

  接着欧阳必进和高拱两人又出列对着御座之下朱载坖躬身一拜,而后又对内阁及殿中其他大臣等一拜。

  官职低于二人的官吏,也在他们二人这一拜后,微微还礼,显得很有礼貌,也很懂尊卑。

  朱载坖看着这一幕也觉得很是新奇。

  他还是头一次见到大明朝廷推的场景,不过在好奇之余,朱载坖也注意到了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这样廷推好像没有选票,难道他们也玩举手表决这一套?

  要知道举手表决可是一种带有心理暗示的效忠行为,在大家都举手的时候或有重要之人举手的时候,剩下的人即便是不情愿也得被迫跟着举手,要不然就会显得特别突出,很容易被针对的。

  所以一般而言这种举手表决的推荐形式,多多少少都带着一定胁迫性,并没有多少的个人表达空间。

  不过现在廷推还没正式开始,朱载坖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用这样的方式,所以现在就静观其变吧。

  而且就算是这种方式,朱载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至少这种方式可以在处理大事的时候,用最少的成本做出最直接的决策,免得因为内部意见的不统一,从而导致长时间的扯皮和内耗。

  因此不管最后的形式如何,朱载坖都不会太自以为是他的办法有多“先进”和“公平”。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是这些人一致推荐了欧阳必进或高拱为新任吏部尚书,那也得看嘉靖皇帝最后的御笔圈定。

  如果最后的结果送到嘉靖皇帝那里,嘉靖皇帝看都不看,圈都不圈,那么就等于是宣布这次的廷推结果是作废的。

  当然这种情况也是极少发生的,除非是遇到万历皇帝那样的消极怠工皇帝,要不然的话这样的廷推结果,大多数还都是可以获得皇帝御准的。

  在欧阳必进和高拱站出来一拜之后。

  徐阶又出来说道:“因欧阳尚书参与推荐之原因,可能使刑部尚书之职空缺,所以此次廷推亦会根据吏部尚书廷推之结果,复推刑部尚书之人选。”

首节 上一节 269/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