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第321节
朝廷和天下人,是不可能为了朱载坖的一句话,就赌上大明无数的钱粮和资源去搞那些下西洋的巨舰大船。
万一赌输了,到时候要亏的可就不是几条船的事情了。
而是难以计数的钱粮和资源。
所以要想这件事没有阻碍的推行下去,朱载坖就必须有点真东西才行。
毕竟现在的嘉靖皇帝和朱载坖,他俩就算是绑在一起,也没有当初永乐大帝的权威和地位。
永乐大帝能用一道旨意办成的事情,并不代表嘉靖皇帝和朱载坖也能如此。
所以,像嘉靖皇帝和朱载坖这样的后嗣之君,他们要想做有些事情,除了要有足够的魄力之外,还得有足够的好运才行。
否则的话,别说事情能不能办,他俩会不会成为正德第二都难说。
要知道当初的正德皇帝就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会儿封自己镇国公,一边封自己朱寿大将军,也没见他真的掌握了全局。
下面的大臣们该反对还是反对,该不给面子还是不给面子。
哪怕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都不行。
可见政治系统发展到了这个时候,那些官僚们能发挥出来的力量是何等的恐怖!
皇帝在这种力量面前,即便是能赢一时,也不见得他能赢一辈子。
因此在很多的时候,皇帝或者说朝廷要想做成事情,就必须有所妥协。
如果不想妥协的话,那么该找的理由和道理,就必须足够充分才行。
要不然,就算是皇帝想要一意孤行,下面的人只要不积极,只要不配合,就算皇帝把嗓子喊破了,也不见得能把事情推进一步。
朱载坖道:“公公放心,也请公公转告陛下,这件事孤有思虑的。孤准备先让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汪直他们打着操练东洋水师的名义,先对倭国和吕宋那边做一些小小的试验。”
“等这些试验,取得了足够的战果和利益之后,孤就会再请示陛下,重新考虑下西洋的重要意义。”
黄锦听着朱载坖的这番话,也点点了头,这个法子确实不错。
现在朝廷在浙江外海组建东洋水师,不就为了彻底荡平倭寇吗。
如果能在荡平倭寇的同时,还能获得足够的利益,这下西洋的事情,不就可以拿出来讨论了吗?
——————
求月票~~
第542章 天朝上国的正义
黄锦在朱载坖这里饱餐了一顿,也听完朱载坖的解释,最后他也酒足饭饱的回去了。
当他回去的时候,陈洪还在精舍门前眼扒眼望的瞅着精舍里面,嘉靖皇帝闭关的地方。
但可惜这么久的时间,嘉靖皇帝愣是没叫一次人,这可把陈洪给急坏了。
他多想到嘉靖皇帝面前刷一刷存在感。
可是嘉靖皇帝这次修炼起来,仿佛都忘了时间,这可真是急死人了。
陈洪有心想进去瞅瞅是咋回事,但又没那个胆子。
毕竟现在的嘉靖皇帝可是闭关状态,谁敢在这个时候去打扰他的修炼,那肯定是也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所以,陈洪就算是再着急,心里再委屈和不甘,他也只能在精舍门口守着,不敢越过雷霆一步。
黄锦回来看到陈洪还在精舍门口守着的时候,眼中也露出一抹欣赏的目光。
黄锦微微的勾勾手,陈洪看到动作之后,心里就算是再不甘和不舍,他还是一脸殷勤的小步走到了黄锦跟前。
“老祖宗。”
陈洪恭敬的一拜,向黄锦问好。
黄锦立刻嘘了一声,“小声点,打扰到了帝君闭关修炼可怎么了得?”
陈洪被这句话也吓得脖子一缩,连忙声音更小了几分,并求饶道:“老祖宗恕罪,老祖宗恕罪。”
黄锦看着态度还不错的陈洪,又是一个赞许的目光。
黄锦问道:“帝君这段时间可有吩咐叫你?”
陈洪听到这句话心里就塞的慌,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
“帝君没有叫我。”
黄锦哦了一声,又对着陈洪说道:“辛苦你了,你先下去歇息着吧,这边交给我就行了。”
陈洪不舍的对着黄锦拜了一声,“儿子告退。”
看着陈洪虽然不甘,但还是乖乖听话退下的背影。
黄锦心里也不禁在想要不要多给陈洪点机会,让他也去裕王跟前刷刷脸熟,毕竟他当初也是从裕王府里出来的。
这些年一直伺候在西苑这边,对于裕王府那边都生疏了很多。
万一将来某一天嘉靖皇帝修仙飞升,只留下他们这一班凡夫俗子在西苑宫中,又失去了裕王的庇护和信任,晚景势必也会非常凄凉的。
而黄锦也知道自己的年纪也不小了,即便是他还能再熬,但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也只是一个老朽而已。
裕王能念着旧情,给他一个体面的晚年,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赏了。
所以,有时候黄锦也总是会忍不住为现在身边的一同伺候嘉靖皇帝的人着想一二。
毕竟在黄锦看来,他们都是残缺之人,若是他们之间都不能相互的体贴和相互的帮衬一二,那么还有会有谁会管他们呢?
想完这些之后,黄锦也是微微的叹息了一声,然后也收住了这些感慨的思绪,最后轻步轻脚的进到了精舍里面。
而就在他刚刚进入的时候,打坐已久的嘉靖皇帝也突然张开了眼睛。
嘉靖皇帝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并挥了一下衣袖,声音淡淡的响起了起来。
“回来了?”
黄锦听到嘉靖皇帝的声音突兀响起,也连忙停住脚步,转身对着嘉靖皇帝一拜:“帝君真是神了,奴婢这么轻的脚步您都能听到。本来奴婢还想着帮您铺好床,再过来伺候您的。”
嘉靖皇帝呵呵道:“你没有仙气,脚步太重了,从你一进来的时候,朕就感觉到你了。”
黄锦又赔笑道:“是啊,奴婢真是太蠢笨了,跟着帝君身边伺候了这么久,还是没点仙气,看来奴婢是没福气和灵根了。”
嘉靖皇帝又笑道:“无妨无妨,有朕在能。等朕成了仙,就把你也点化了。到时候我们主仆二人一起登仙飞升,也是一段传奇佳话。”
黄锦立刻又激动一拜:“多谢帝君点化,奴婢愿意永生永世伺候在您身边。”
和黄锦说完了这些话后,嘉靖皇帝心情也舒爽了起来。
他又问起黄锦其他事情。
嘉靖皇帝道:“三儿那边怎么说的?”
嘉靖皇帝虽然也坚信修仙能够得道,但是对于现实的问题,他还是不会避讳的,还是会分出心思去思考分析,要不然这手中的权力,还怎么牢牢把握?
黄锦道:“奴婢跟裕王爷提了这事,王爷说现在可以先借东洋水师之手去做一下试验尝试。”
嘉靖皇帝嗯了一声,东洋水师虽然成立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也是现在迄今为止大明朝惟一能拿的出手的水师力量了。
而且当初成立东洋水师的时候,就有利用它控制大明沿岸数千里海疆安宁的心思。
现在既然这个东洋水师都已经成立有一段时间,那肯定也得拉出来溜溜了。
要不然,一直让他们靠在海上吃空饷,这也很难让信服的。
嘉靖皇帝道:“三儿这个想法不错,可是他准备怎么试验呢?如果只是单纯的打一两场相互消耗的胜仗,而没有切实有利的好处拿回来,只是一些嘴上说的战略好处,这也很难说服人的。”
“毕竟我大明的根基可是在两京一十三省之上,海上的好处如果不能自给自足,不能反哺两京一十三省,反而还要消耗两京一十三省的财力物力人力,那么就算是朕也没法交代的。”
嘉靖皇帝的这些话说的也现实。
现在的大明,一切赋税和开销问题,都要靠着两京一十三省这个基本盘去获取。
而且又因为这两京一十三省庞大无比,总有一些地方不是闹了旱灾,就是水灾,又或是瘟疫什么的灾祸。
而这些灾祸对于朝廷而言,也是要花钱用物去解决的。
所以,即便是这些年的大明朝财政赋税,因为京师特区和大明联储的原因有所好转。
但是这个好转的幅度也是有限的。
如果这时候整一个出力不讨好,一直跟个吞金兽一样的庞大水师停靠在了外海上,这对于朝廷而言也是不可接受的。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还不是后世那种商贸发达的工业化社会。
轮船在海上飘个把月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来往运回数以万吨为计的货物或其他自然资源。
现在的大船就算是开足了马力,再顺风顺水,也要花费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勉勉强强的东西贸易。
而且这一船能运送的物资和货物,撑死可能也就是十几二十吨,连后世一个六十吨的集中箱都不如。
所以,如果真的没有可以动人心魄的好处弄出来,就整了一点华而不实的香料,象牙,宝石等奢侈消费品回来,这肯定是要把底裤都赔掉的。
毕竟消费的起这些玩意的人,放眼整个大明朝也不会有太多人的。
而且,这玩意儿还不保值,弄回来的越多就越贱。
万一到时候再随船回来了一大票要朝贡的小国使节,朝廷看着这些蛮夷们,是赏赐还是赏赐呢?
毕竟作为天朝上国,在这种面子活上,肯定是不能丢份的。
但是不丢份,就得丢里子。
而里子可就让人肉疼了。
所以,如果真的没有靠谱实在的好处能从海上获得过来,就只能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奢侈品,别说那些大臣们会反对了。
就连皇帝本身也是招架不住的。
所以在古代的朝贡体系里面,中央王朝为了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利益,它们也都是严格限制朝贡国来朝贡的次数和朝贡使团规模的。
而这么做的目的和原因,就是为了防止有些小国天天打着来朝贡上国的旗号,来到中原王朝打秋风。
毕竟地主家也没有存粮啊!
黄锦看着面色认真的嘉靖皇帝,他也回道:“奴婢也和王爷说了这些问题和顾虑。王爷他也很认真的听了进去。”
“所以在最后的时候,王爷他的意思就是让东洋水师先去吕宋那边打打前站,看看那帮不远万里漂洋过海的红毛夷人们有没有在海上得到好处。”
“如果查实了他们确实在海上得到了我们大明从未见识过的好处,我们就和他们交涉一番,看看他们愿不愿意上贡天朝。”
“如果他们想独吞好处,我天朝天兵,也可以代天罚罪,让这些不知天朝威严为何物的红毛夷人明白什么叫做天威难测!”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