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48节

  因此为了能够更爽的享受人生,他在修炼《先天功》的时候,也自然就比原来的自己更加的有毅力和动力。

  这归根结底就是说明没有太多责任、负担和压力的人就是容易豁达,容易长久。

  而这样的人也自然就更容易成功,更容易达成普通人永远达成不了的成就。

  ————————

  明天的更新会在中午十二点左右,后天和以后的更新会继续维持在9:30。

第93章 俺达的打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塞北的苦寒是南方汉人无法想象的严寒,在还没有到达冬季的时节里,塞北的风雪就已经随着西伯利亚的寒流而至,给草原上的牧民带来了冬日的“温柔”。

  土默特,作为如今草原上最大的势力之一,其影响力包含了整个草原东部,由右翼的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等12个大部落及若干小部落组合而成,故统称十二土默特。

  最初由非黄金家族后裔的领主分别率领,因战乱而不断迁徙。满都鲁时,蒙古勒津是这一集团的代表,其首领脱罗干、火筛父子助大汗翦除权臣癿加思兰,火筛以功尚满都鲁次女伊锡克公主。

  弘治十三年(1500年)以后,火筛率部与永谢布、鄂尔多斯进入河套,从此开始真正的成为大明九边之患,使得大明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来自北方的老邻居的威胁。

  正德五年(1510年),俺达的爷爷达延汗统一蒙古,封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由四子阿尔苏博罗特接管多伦土默特等部。巴尔斯博罗特次子俺答成年后,利用济农的优势,占据十二土默特,成为万户的首领。

  嘉靖间,俺答率部参加六征兀良哈万户,以出色战功获得汗号,势力陡增,迫打来孙汗率察哈尔部东迁于辽河,遂占据其旧牧地。同期,俺答汗率本万户进入丰州滩,收纳明朝军民,兴办农业、手工业,先后修建大板升、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等城镇,致土默特于极盛时期。

  由此可见俺达此人的雄心之志,并非是一般草原大汗能够比拟的,他有意识收纳明朝这边的军民,兴办农业,手工业等产业,先后又建大板升,库库河屯等城镇,使得土默特脱离于一般非固定存在的草原部落。

  自此,丰州滩亦改称土默川。俺答汗又西征瓦剌,进兵青海,命其子丙兔留驻青海,故青海亦有土默特的分部,属于青海蒙古。

  而俺答之孙赶兔为首的一支则东迁蓟州边外,称东土默特,瓜分了部分朵颜卫的兀良哈部众,并加入喀喇沁万户。留在归化城的土默特称西土默特(归化城土默特),土默特由此一分为三。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

  如今的土默特当家人还是俺达本人,他的子孙们也还没来的登上历史的舞动搅动风云。

  “大汗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办?”

  俺达汗手下的大臣义子脱脱,面带崇敬之色的看着俺达,想要得到了俺达进一步的指示。

  俺达坐在白虎榻上了,一身华贵的蒙古大汗装扮,眼神之中的也隐藏着如狼一般的慑人之色。

  俺达淡淡道:“按照原计划行动,继续向明廷请求开市。”

  脱脱道:“大汗,要不我们直接南下吧,这些年明人越发的不识抬举。每次都是我们低三下四的求他们,而他们不理会就算了,还杀了我们的使者。”

  “而且现在明廷那边也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坐镇宣大,只要我们一鼓作气,南国则可尽入我手。到时候黄金家族的荣光也将由大汗光复!”

  脱脱是一个妥妥的好战分子,他与宣大的守军有过多次的交手和对战,也可以说早就熟悉了大明这边的战斗风格,再加上草原骑兵举世无双的来去如风的机动性。

  所以脱脱在潜意识里就以为大明是一个很好欺负的邻居,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率领万千铁骑踏碎南国!

  但是事实有那么简单吗?

  宣大的明军虽然很难阻挡草原骑兵的侵袭,而这些草原骑兵也未必真的敢在大明腹地久留。

  毕竟如今的大明还是非常稳定的,只要给他们时间组织兵力,那么陷入到了大明内部的草原骑兵就会成为落入泥沼的孤狼,一不小心就会死的很惨。

  只要足够快,不给明军集合的机会,他们在山西河北等地抢完就跑,明军对待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而且他还可以利用这种时不时南下的举动,继续的威胁明廷开放互市。

  只要互市能开,土默特部就可以更上一层,这些年的草原愈发的冰寒,也已经让俺达的心中有了一丝恐惧。

  他总怕会有一天长生天会降下无尽冰寒,将草原之上的一切化为乌有。

  所以为了抵御这种来自于未知的恐惧,俺达只能硬着头皮一次一次的利用武力求开互市。

  可惜这些年随着一次次的南下侵袭,草原和大明之间的仇恨日甚,明廷这边不仅没有松动一点开互市的念头,而且还愈加的强横了起来,不仅杀了俺达派遣的使者,还将俺达的悬赏的提高到了万金。

  如此态度,摆明了就是不死不休的态度。

  所以俺达的心里也是难做。

  难道真的要围一次北京城吗?

  俺达心里也不禁忐忑了起来,毕竟北京的虚实到底如何,他心里也是没底。

  但是这狠话,他也已经撂了下去,而且在最近的南下侵袭之中,也还都是他们在占便宜。

  如果自己这个时候犹豫了,可能就会对草原军心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南下围困北京之事,也不能再拖了。

  俺达抬起眼看着脱脱,“明廷看似弱小,其实不然。我们之所以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从明廷身上占到便宜,那不过就是因为宣大之地无山川险地之隔,我们儿郎们的骏马可以一马平川的来去如风。”

  “一旦我们攻进到了大明的腹地,遇到了不利于骑兵攻袭的地形或者又被大明的城池阻挡,这时候再面临大明的火器压制,我们的优势就不复存在。”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以扰为主,将大明主力吸引在宣大一线,然后出其不意的兵临北京城下,迫使明廷开放互市,如此才符合我土默特之利益。”

  俺达的脑袋还是比较清醒的,他很清楚什么才是最适合土默特的选择,他绝不能像先前的草原霸主瓦剌那样不知死活的一边轻狂自大,一边挑衅明廷。

  最后不仅在草原内部受到排挤,而且还成为明廷近百年来一直针对的对象。这样的结果可不是俺达想要看到的,他想要的就是一个能够长久的土默特。

  ————

第94章 会试开始

  “脱脱你继续率兵骚扰宣大,将明廷的注意力吸引在宣大一些。本汗要趁着这个时机将朵颜三卫拿下。”

  脱脱听到俺达要将朵颜三卫拿下之时,眼中的激动之情再也无法抑制。

  朵颜三卫可是悬在明廷京师上方的一把利剑,只要拿下了朵颜三卫,土默特大军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从古北口南下,直插明廷京师所在!

  脱脱激动道:“遵大汗令。”

  就在俺达计划以声东击西之策拿下朵颜三卫的时候,热闹的北京城也迎来了三年一度的春闱会试大比。

  明朝时期的春闱会试比后来的满清还要严格很多。

  首先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明朝会试极少有“恩科”出现,纵观大明三百年历史,恩科出现的次数也没有超过六次。

  而在明朝之后的清朝,恩科的次数就陡然增加,比如皇帝和太后的周年大寿等等,都可能会增加恩科,以彰显朝廷的恩典。

  而满清这种增加恩科的举动,说白了其实也是一种笼络汉人士绅的一种阳谋。

  而这个阳谋的诱惑又让人无法拒绝,所以在清朝时期光是恩科就办了一共开过26次,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对恩科的利用已经到了家常便饭的地步。

  以至于历史上最后的一次科举也是恩科结束的。

  经过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在高拱的无私指导下,海瑞的八股文章也有了显著了提高,其文风虽然还保留着的其独特的“海式”风格,但在遣词造句之上也已经了极大变化,也有了几分翰林文章的真意。

  可以说就凭如今海瑞现在的文风,只要不出现意外,一甲二甲不敢说,三甲还是有点可能的。

  当然最后结果到底如何还是要看最终的考试结果。

  毕竟科举这玩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一定海瑞写的文章就能入得了考官们的眼,所以他还是有极大概率被刷下去的。

  一场科举大约有五六千个举人同时考试,最后能取之士也不过二三百人。

  其录取率大约也就在百分之五左右徘徊。

  若是再算是之前的乡试等考试的考试的录取率,一个进士的诞生用万中无一的来形容都不为过的。

  这种万中无一的荣耀对于读书人而言可能是无比重要的,但是对于朝廷而言好像也并不是那么回事。

  毕竟朝廷每隔三年都会取二三百个进士,别的不说就翰林院里面这种往届的一甲二甲进士就有好几百,而且还这不算都察院和六道给事中的进士,以及在六部观政的进士们。

  若是要是算上他们的话,可以说这两千多的京官之中,光是七品左右的进士就有一千多号人。

  因此朝廷在对待进士的看法上,可能就只当是后世的一次例行公事的人才招聘,而且招聘的还都是“管培生”和“储备干部”。

  这些“管培生”和“储备干部”们想要出头,不仅要熬自己的资历,还要和同届以及往届,后来届的进士的相互竞争。

  否则就指望一个进士身份就想平步青云,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要知道在这么届的进士沉淀之中,有很多的倒霉进士最后可能混的还不如举人,监生出身的“低一等”读书人。

  很多的进士在没有个人能力和大佬提携的情况下,大多也都止步于五品左右,撑死也就做到一府知府。

  比如都察院中的七品御史们,他们就是几乎都是从翰林院里熬过来的狠人。

  这帮人升官的速度,简直可以用没道理来形容。

  就比如鼎鼎大名的抗倭名臣胡宗宪。

  他在接任抗倭大任之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都察院御史,因为名次的原因之前也没进过翰林院,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刑部观政,后来又被外放为一县县令,之后又因父母之丧丁忧了五年多的时间。

  再后来一经起复就被任用为了御史巡按宣大,成为了一位位卑而权重的高级御史。接着又经过了几年的打磨和个人实际能力的展现,最后一飞冲天,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在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后。

  胡宗宪也抓住了机遇与内阁首辅严嵩推荐到浙江以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的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在浙江公事,胡宗宪谨慎小心,行事圆滑,最后不仅没有受到赵文华的阻挠,还得到了后者的赞赏。

  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直接青云直上被擢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

  可以说这样的升官速度也只有这些清贵翰林和御史们才有机会获得。

  像海瑞这种仅有举人出身的低阶官员,想要在官场之中有所建树,其实很是很难的。

  毕竟在原来的历史之中海瑞的起步才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县教谕,但也就是在这么一个岗位上,海瑞愣是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从这个最底层的官职,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一路升迁到了正三品南京吏部右侍郎的任上,最后还被追封了从一品的太子太保。

  但这种传奇经历还是比较少的,不如翰林御史这样的进士清流官员升官的快。

  所以想要出人头地还是得削尖脑袋考进士,只有获得了进士了出身,以后的前途才可以说是不可限量的。

  否则就算再有本事,若是没有破例的提拔和任免,实权的正二品官职是永远不可能被进士出身之外的读书人获得的。

  为了避嫌,自从在琉璃厂遇到海瑞之后,朱载坖也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一次,哪怕是现在马上就要会试开场,朱载坖也没有再出现一次。

  只有高拱一人穿着便服来送海瑞进入考场。

  海瑞进场之前,对着高拱大礼一拜,“海瑞拜谢先生指点之恩。”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的接触,海瑞也不敢在高拱面前自称“在下”,因为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高拱就像是他的师长,不仅为他找了很多历届的进士真卷研读,还帮他批改文章,使其八股功力大进。

  所以现在海瑞在高拱面前也规规矩矩的行起了弟子礼。

  高拱看着海瑞,也满意的抚摸着胡须,经过这一个多月的相处,高拱也很喜欢海瑞嫉恶如仇的脾气,这一点跟他很是投味。

  高拱道:“汝自当勉励,此刻主考官为张阁老,他喜四平八稳清秀俊逸之文风,这段时间你的进步也是不小。希望你也莫要辜负公子期待,考出一个好成绩来。”

第95章 小黑子

  海瑞去考试了,朱载坖也没有再去关注,他的这一行为自然很快也被传递到了嘉靖皇帝这里。

  在朱载坖巧遇海瑞的当日,就已经有暗子将朱载坖当天的所有动向整理成情报呈到了黄锦处。

首节 上一节 48/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