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第83节
至于林辰的安排则是有些微妙,他被安排在了重型自走火炮营任一连连长,军衔也再次被晋升为上尉。
这种升迁速度在亚裔中已经是绝无仅有了,尽管跟他们本土的比起来确实慢了些。
林辰带着他的老部下,重新去审视了下他们的新装备。
这种SU-152重型自走火炮全重达到了45吨,乘员5人,最大的短板就是炮弹储备只有20发,不过考虑到它每分钟才2发的射速,也还勉强能接受。
集团军给这个重炮营提供了从美国援助的道奇卡车,林辰也分到了5辆,令他的自走火炮维护保障能力大大提升。
装备可以说是苏军这边能提供的绝佳配置了,唯一让他不怎么满意的就是兵员了。
这些兵员大多数都是从各地征发的青年农民,少部分是工人,战斗的热情与斗志无疑是高昂的,但这个文化水平就比较糟糕了。
之前林辰指挥的都是步兵,或者坦克兵,对文化的要求相对来说要低一点,如今指挥这种重炮部队,文化程度低的话,很多炮兵的专业术语也不明白啊,那怎么打的准?
他把这些情况向旅长帕罗索维奇上校报告(新的营长还没有到位)了,但也只是换来帕罗索维奇上校一顿吐槽。
“这种重型自走火炮我见都没怎么见过,要有经验的士兵,我去哪里给你变出来?这些装备都是最新研发投产的,一出来就给我们装备了,你还不知足?没有经验就自己摸索出来!”帕罗索维奇上校一通教育后,还不忘画个大饼,
“林,你在我们这里创造了无数奇迹,这次我依然相信伱能创造奇迹,别人不会的,你会啊!只要你能摸索出来方法,那说不定就能很快教会你的部下,让这些重家伙在接下来的反攻中大放异彩!”
林辰听后一阵苦笑,自己真的不会啊,前世虽然是特种兵,也打过炮,但那都是反坦克火箭筒,或者轻型迫击炮。
穿越过来后,也就是打了一通88毫米的高射炮,这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但SU-152这种炮车,跟传统的火炮都不大一样,如何指挥?如何配合?如何发挥出他最大的战斗力?这些都是一无所知。
最后好说歹说,帕罗索维奇上校终于从军械部门弄来了一些简要的说明书,邀请了一批实战过的家伙来给大家授课。
不过他们的态度委实不敢让人恭维,
当他们看到这里的人几乎都没有当过炮兵,立刻就断定,这支部队要形成战斗力恐怕要明年了。
当林辰看到这样粗浅的上课几乎没什么效果后,他果断的换了种思路,让这些人来教他,然后他再教给骨干,一级传一级,这样的效率不低但效果好很多。
刚开始,这些专家学者看到林辰的简历,那是颇为看不上的,
一个机械厂的学徒工?垃圾!这种高水平的炮兵技术,你能学的会?
不过当正式教授的时候,林辰的学习能力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常规的物理与数学知识根本就已经是走过场,甚至那些炮兵术语里的专业名词,林辰也能说出大部分,至于怎么精准的计算炮火密位,坐标校准等方面,林辰甚至还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些新思想新技术,让这些专家反而感觉躁得慌,如果不是觉得有些放不下身段,估计早就掏出笔记本来记录了。
特别是林辰对这种自行火炮的优缺点,那更是分析的入木三分。
直言这种火炮的优点的就是口径大,对前线的支援力度不低于传统的拖曳式火炮,如果是炮兵互轰,他们的作用会大的多,当然,前提是要集中使用。
但缺点就太过明显了,
首先,这种自行火炮没有什么近战能力,林辰拿到的这批车辆甚至还没有加装机枪,这就注定了这种车辆只能在后方使用,而无法冲到一线去,那么装备这么厚实的装甲,又有多少意义?
其次,这种火炮的精度很糟糕,必须要采取齐射的办法来弥补,这对于后勤补给来说就比较苛刻了,而苏军的后勤并不出众。那它的作用就不如喀秋莎那种火箭炮了。
那些专家显然被林辰的话惊到了,他们也发现了这批先进车辆的不足,但并没有如此透彻的加以分析。主要是这些武器都刚出来不久,实战检验的时间并不长,而一种新式武器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实战,结合装备部队的实战效果,加上大量的研究分析才能改进。
不管是飞机,还是坦克,很多都是有多种改款,即使到了现代,各国的武器装备也都是一边实战一边改进。
“那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吗?”终于,一名专家忍不住还是提出了问题,他们虽然都是专家,但在学术知识上还是比较有求知欲的,谁不希望自己研究或者参与的武器能在战场上大发神威?
“其实也简单,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弱装甲,增加保卫部队,参照德军的胡蜂自走炮,这样的话,我们的这辆优势就很大。毕竟他的口径很大,如果产量上去了,就会形成强大的机动远程火力。”
通过教学,林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让这些家伙受益匪浅,作为交换,他们也毫无保留的传授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让林辰彻底搞清楚了怎么指挥炮兵怎么操作这种自行火炮,发挥出它们的极致性能。
帕罗索维奇上校自然也非常满意,甚至他故意没有往林辰所在的重炮营安置营长,其实就是想让林辰以一连长的身份暂代营长之职,因为他觉得没有比林辰更适合指挥这支精锐部队了。
同时对于林辰提出来需要护卫力量的要求,他也充分予以满足,答应等部队的装备齐全后,就开始给他调拨1个坦克连,确保它的安全问题。
但这些可不是白给的,要求林辰去帮他训练坦克兵,作为旅里的资深坦克指挥官,林辰不仅要抓重型自行火炮营的军事训练,同时还要抓全旅的军事训练,
坦克不足?就用木头搭制的模型先搞起来,熟悉怎么操作,怎么配合,这些都非常关键。
到了后期,甚至一些从别的装甲部队调过来的老兵也主动向他请教起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过对付虎式和豹式坦克的作战经验。
林辰也愿意跟他们分享自己在实战中的所思所得所悟。
特别是他能通过一些典型的实战经历,非常详细和直观的描述出苏德双方主流坦克的优缺点,并谈了如何克服,如何改进,这些都令在座的人员大开眼界。
最起码仅仅依靠原来的闭门造车,或者接触到的冰山一角,是根本无法全面了解这些情况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交流与学习,林辰总算是掌握了如何使用和指挥这些“大家伙”了。
他在自己的营内开始了练兵大比武,通过比学赶超,让大家的技能提升的飞快,特别是假象前方的德军防御非常坚固,自己如何利用炮兵迅速为突击部队扫清障碍,都进行了反复推演。
不过令旅内其他团营部队不解的是,林辰对自行火炮炮兵的体能要求极高,日常坚持越野跑步的基础上,还要求人人都会游泳,至少能保证武装泅渡五公里。
这些让不少地方上的部队哈哈大笑,甚至有人调侃,这是林辰想让炮兵部队在打了败仗后还能游泳逃回来。
对于这些质疑,林辰也不多做解释,只是反复强调让自己的部下必须要争分夺秒的进行练习。
帕罗索维奇上校对林辰的这些做法不仅不制止,反而要求各团营纷纷效仿,甚至还要组织人员来学习经验。
他通过实战算是学乖了,林辰这么做绝对不可能是无的放矢,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
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不要别出心裁了,跟着好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也许做不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最起码肯定有些效果。
在帕罗索维奇上校的大力支持下,这支部队的作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求战欲望也是空前高涨。
这一切在坦克装备到达后,更是掀起了新一轮高潮。
装备到这个旅的坦克竟然大部分都是KV85坦克,外加一部分T34/76坦克,还有一部分的T60侦查坦克,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反坦克突击炮。
英美援助的卡车更是弄了不少过来,让这支部队称得上是一支准机械化部队了,
不过林辰和帕罗索维奇上校都明白,装备的这么好,给的这么多,意味着在未来作战中必定要领受更艰巨的作战任务。
既然未来的作战定位明确了,这支部队就要开始紧急演练了。
林辰建议主要学习德军的闪击战术,以长距离机动穿插,来突破德军的漫长防线。
“我们缺乏这种经验,如果突进去后,攻不下来,就很容易被德军切断后续补给线,从而被分割包围吃掉。你要知道,我们这个旅不仅是整个第五集团军装备最好的,恐怕也是整个东线最强的装甲部队了。”
帕罗索维奇上校还是有些担心的,德军取得卫国战争初期的伟大胜利不假,但人家在西欧都反复的试验过了,积累了大量坦克部队穿插作战的经验。
而自己的部队里面很多都是新兵,也没有相关的经验,这样贸然投入作战,万一要是折戟沙场,自己就成了卫国战争的罪人了。
“旅长同志,我们可以先练起来,万一需要呢?那我们就能大发神威!这种作战方法能极大的减少部队的伤亡,德军第七装甲师当年用这个办法横扫西欧,自己的损失却微乎其微。”
林辰极力说服帕罗索维奇上校,“当然,我们也要具备攻坚作战的能力,哪怕打消耗战,我们的这支部队也将会是砸碎德军防线的一支铁拳!”
帕罗索维奇上校思索再三,勉强同意。
“好吧,那我们就以攻坚为主,长距离奔袭穿插为辅,抓紧训练,提升部队战斗力。”
(本章完)
第124章 “鲁缅采夫”行动开始了
8月1日夜,苏军机动部队(第一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开始进入出发阵地,即离德军前沿3-4公里处。2号,作战地图开始下发到排一级,前线指战员抓紧时间熟悉进攻路线。
“林辰上尉,我们取得巨大的胜利,所以南线的反击也迫在眉睫,反击行动代号‘鲁缅采夫’(彼得.鲁缅采夫,拳打腓特烈大帝,脚踢奥斯曼土耳其,16世纪沙俄名将),战役目的是粉碎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为解放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创造条件。
战役企图是:以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的相邻翼侧,自别尔哥罗德西北地域,对第4装甲集团军与肯普夫集群接合部实施正面突击。
突击总方向为博戈杜霍夫、瓦尔基、新沃多拉格,以便把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一分为二,尔后在哈尔科夫地域围歼该敌。”
“旅长同志,我们旅的任务是什么?”林辰在帕罗索维奇上校的口中得知,库尔斯克战役的反击终于要开始了。
“目前还不知道,这要战役开始前才会下发任务,我们只要准备好即可。”
德军的谍战力量十分强大,为了最大限度的达成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尽可能的延后命令下发时间是个很不错的好办法。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清楚吗?”林辰这段时间主抓军事训练,对南线的总态势不是非常清楚。
“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共有98万人、近3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此外还有第二和第五航空集团军支援,以及储备了大量的炮兵!”帕罗索维奇上校说的兴高采烈。
同时他又补充了一番对德军的判断,“在这个方向上进行防御的德军集团已经削弱,因为德军指挥部在7月下半月被迫从该集团抽出部分兵力调往顿巴斯和奥廖尔方向。
目前,德军在这一带只有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战斗群约21万人、250辆坦克和突击炮。唯一的坏消息是德军有纵深达90公里的、预先建立的完备防御。”
(8月初在别尔哥罗德地区的德军,只能用“虚弱”这个词来形容。很难想象,这个集群在1个月前,曾拥有德军在东线历史上最强大的装甲突击集群。
曾经这个地区云集了德军5个装甲师,1个装甲掷弹兵师,3个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师和13个步兵师,此外还有1个装甲师,1个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师和1个步兵师作为预备队,而现在,这个大集群名义上只有15个步兵师和4个装甲师而已。)
听完帕罗索维奇上校的介绍,林辰大致就有数了,德军绝对守不住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
敌我兵力与装甲力量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悬殊程度,可以这么说,打赢毫无压力,唯一的悬念就是能不能围歼或者重创德军。
林辰甚至在想,其实德军现在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大踏步的后撤,尽可能的保存元气,缩短战线。如果一味的命令部队寸土必争,只会在今非昔比的强大苏军面前被一点点消灭掉。
8月2日夜,部队终于接到了进攻的命令。别尔哥罗德一线,百万苏军已经枕戈待旦,就等着进攻的出发信号了。
罗特米斯特罗夫的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被设定突破深度为100公里,即越过Valki后,继续在哈尔科夫西面通过,向南进攻。
在大输血后,罗特米斯特罗夫的集团军麾下坦克数量恢复到了近500辆,此外还补充了大量的自行火炮,林辰他们的坦克旅作为尖刀部队,需要随集团军主力前出到别索诺夫卡。
1943年8月3日凌晨5点,万众瞩目的“鲁缅采夫”行动正式开始。
进攻暗语“uregan“(匈牙利人)通过无线电被发送给苏军前线单位。苏军的大炮开始轰鸣。
担任主攻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战前炮火准备进行了极为讲究,先是5分钟的急速射,然后30分钟间隙留给工兵排障,并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德军重新进入一线阵地,然后是长达60分钟的全面火力覆盖(2-3公里纵深),由轰炸机,重型迫击炮和火箭炮担任主角。
接着是70分钟的精准打击,由迫近的重型榴弹炮根据前期侦察兵提供的炮击坐标,准确的敲掉德军前沿残存的据点。
最后再进行5分钟火箭炮齐射,确保德军的前沿阵地不可能有什么活物。
在如此猛烈而充满艺术性的炮击准备下,德军那些碉堡暗堡统统被炸飞上了天,甚至连地雷区都被地毯式的犁了一遍,精心构筑的防御阵地基本都被夷为平地。
当最后一波拖着长长尾焰的火箭弹落地后,紧随而来的就是苏军出发阵地一侧不计其数的坦克轰鸣声。
当第一批突击队跟随T34坦克冲入德军几乎已经被炸平的战壕后,发现少数幸存的德军已经被炸傻,要么木讷的受死,要么变得歇斯底里,当然,最后都会被冲锋枪打成一具具尸体。
苏军第一天的进攻顺利的出乎所有人意料,日终前,第一坦克集团军切断了托马罗夫卡—别尔哥罗德公路,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则前出到别索诺夫卡,经过一天的进攻,各集团军平均推进了30公里。
别尔哥罗德的外围防线已经被苏军的钢铁洪流扯成了一块块烂布。
令帕罗索维奇上校郁闷的是,这一天里,他的部队几乎都没怎么捞到仗打。
8月4日早上8点整,苏军故技重施,依然是强大的炮兵开路,德军本就松动的防线更是一触即溃,然后步兵开始对托马洛夫卡的德军进行强攻。
不过由于德军连夜抽调了第255步兵师和第19装甲师过来,加强了整个防线的强度,所以苏军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的先锋部队仅仅在西北处取得了微乎其微的进展。
罗特米斯特罗夫中将亲自把电话打给了帕罗索维奇上校指挥部,帕罗索维奇上校接到电话后,当然兴奋莫名,连忙带领旅主力奔赴前沿阵地。
通过和林辰前往一线观察,结合之前打的十分艰苦的部队指挥官给出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