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298节
“金圆券只能解一时之困,想要维持财政,还需要士绅们多多捐助啊!”严嵩小心的说道。
听完严嵩的话,朱厚熜的神色更加阴沉了
朱厚熜其实也看的很明白,他知道这些金圆券也就收割一下普通的百姓,对于消息灵通的世家大族来说,肯定是收割不到的.
而且相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说,世家大族们掌握着天下绝大部分的剩余财富和资源,而这部分资源正是现在南京政府最急需的东西.
而且南京政府就是士绅们一起合力建立起来的,按说为了维持南京政府的存续,士绅们更应该踊跃助饷了啊.
一开始确实是这样的,那时候南京政府高歌猛进,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士绅们自然卖力助饷,但是现在战事进入了相持阶段,士绅就开始不那么积极了,反而开始为了一些事情开始吵了起来,而且吵得越来越不可开交了
士绅们争吵的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首先南京政府的花费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字,因为要维持百万大军,对于而南京政府控制的省份都是以农业为主,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想要维持百万大军还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这百万大军还需要大量的训练,去追平与近卫军的差距.
总之每个月士绅们都要向南京政府捐赠大量的物资。
很快就有人受不了了,这每个月捐赠的物资也太多了,一些士绅家族有些吃不消了.
相比于这个,还有一件事更加打击士绅们的心,就是这个“助饷”、“捐赠”它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全凭自觉.
结果就是南京政府收到的士绅“助饷”越来越少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原因很简单,是就是有人每个月助饷之后发现比自己势力更大的某某人助饷的数额反而比自己更少
这就让他忍不了了,为什么大家都在助饷,都在为这个国家而奋斗,为什么到了要助饷的时却分出了三六九等,而这三六九等也划分的很粗糙,没什么切实的依据,这就给了一些人套利的空间.
既然这样的话,那每个月助饷那么多图啥呢?凭什么他交那么少,我交那么多呢?
所以他们就激烈的吵了起来,因为一直没办法去制定一个标准.
其实对于南京政府来讲,士绅们助饷的标准最好就是各个士绅家族家里的土地大小
毕竟南方以农业为主,各个家族的土地面积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其财力,也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做法
而且之前清田的黄册还在,各个家族拥有多少田地,那是一目了然,这是这可谓是一种最方便也最公平的分配“助饷”额度的办法了.
但坏就坏在现在谁都不能提这个以拥有土地面积大小为标准进行助饷。
因为这在南方这里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
事情还要从朱厚烇的一系列政策开始说起,朱厚烇的当年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发点就是以土地面积规定士绅们应尽的义务,比如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很多人视这些政策为北方政府残害南方士绅们的证据和标志性事件.
是促使士绅们发起靖难的主要理由之一
第612章 财政新法
朱厚熜更是在第一时间就下令废除了这些政策,以收拢南方士绅之心
这个命令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南方的士绅们很欣慰的发现这个兴王很懂事,也很聪明。
所以按照拥有的土地面积去征收或者缴纳任何东西就在南方成为了一件政治不正确的事情。
对于士绅们来讲,这件事也很好理解,我起来造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厚烇的各种政策都和拥有的土地面积绑定,结果我造反后建立起来的政府实施的政策还和拥有的土地面积做绑定,那我这反他不是白造了吗?
哪怕是大家都在心中认为拥有土地的面积作为划分助饷比例的标准是最合适的选择,他们也不会选择这条路,因为这等于是让他们否定了他们自己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士绅们争论不断,因为除了除此之外还真不好找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
这场争论让很多士绅开始观望起来了,准备等有结论了之后再行助饷之事,因为这关乎所有人的利益.
朱厚熜最近也在为此而头疼.
“孤自然知道需要士绅们多多捐助,但此时朝堂上的争论你也是知道的,难道你有什么好法子?”朱厚熜说道。
“其实江南的士绅们还是很乐意助饷的,毕竟他们深受那奸王之苦.”严嵩说道。
严嵩这倒是没说瞎话,没造反之前,士绅们都不愿意多缴税,造反之后他们反而变得积极起来了,毕竟南京政府是在他们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是代表着他们利益的政府,要是就这样倒了受损最大的还是他们
“乐于助饷就应当放下成见,不应该在那争论不休!”朱厚熜没好气的说道。
“臣听闻武昌那边为了筹饷已经开始买卖爵位了”严嵩低着头轻声说道。
“买卖爵位?”朱厚熜惊讶的说道,然后渐渐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个倒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法子.”朱厚熜缓缓的说道。
朱厚熜还是很清楚士绅们的心思的,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按照拥有土地面积进行划分份额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就是没人想去点破这一点。
士绅们其实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一直坚持这种行为是“助饷”,就是怕以后南京政府击败了北京政府,这种“助饷”会被当成赋税保留下来,所以他们才如此斤斤计较这些事情
哪怕他们这种行为已经有些影响到南京政府的正常运转了。
朱厚熜清楚他们的心态,但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而现在他似乎得到了一个破局之法。
他完全可以把“助饷”这件事和爵位绑到一起啊!
捐的越多,那封的爵位就越高。
总有人愿意为这个花钱的,不限于读书人,商人们肯定很喜欢这个政策,因为
就算不为自己买个爵位,也可以为家里的长辈们,买一个嘛,这样可以提升坟墓的各种配置,这个也算是向长辈们的尽孝了
朱厚熜越想这法子越是适合当下的场景,你们不是怕“助饷”以后会变为赋税嘛?那现在助饷行为就是一个“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投资行为了。
就是名声有点不太好听,无论在那个朝代,卖官鬻爵都是国家要灭亡的时候开始出现的。
但是现在也顾不那么多了,因为南京政府现在的状态就是非常之时,非常之时就应该行非常之法
朱厚熜很快就在心中做出了决定,这个事得这么办,但是这名声就有点太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严嵩身上,忽然笑了起来:“严卿你既然提议此法,那你就写个奏疏呈上来吧”
“遵命!”严嵩有些无奈的说道,他明白朱厚熜这是顾忌名声,让他一起跟着分担骂名呢.
不过严嵩对此倒是看的开,他早就决心投靠朱厚熜了,分担点骂名有什么,别人想分担还没这资格呢.
“好好干!孤是不会吝啬赏赐的”朱厚熜看着严嵩和郭勋说道。
“多谢殿下!”严嵩和郭勋一起跪倒在地说道。
严嵩的奏疏很快就递了上去,朱厚熜在严嵩的建议下开始了爵位买卖。
一开始的时候爵位买卖还是比较有操守的,被摆上台面上的是一个不入流的勋爵。这是一个专门为这次爵位买卖定制的爵位,要想获得这个爵位需要付出五万石粮食或者等同于此的物资。
五万石粮食在平时的丰年,也就价值两万五千两银子,但是现在这种情况,这五万石价值可就值钱了,价格至少比以前要掌上上几倍。
朱厚熜明白南京政府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不是金银,而是金银都不太好买到的物资。
而这些物资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而且以他们的消息灵通程度,想用货币去收割他们无异于是天方夜谭。,
但就这么一个爵位也引得人们趋之若鹜,士绅们已经读懂了朱厚熜的意思,都踊跃报名去获取这个勋爵
但是这个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了,随着战事的推进,和财政的吃紧,朱厚熜肯定会放开在“卖官鬻爵”方面的限制,到那个时候就有意思了
严嵩制作的两亿元金圆券很快就要投入市场了,就在投入市场的前几天,各个大族已经提前收到了消息,疯狂的抛售手中的金圆券,去购买各种物资和不动产。
这让金圆券的价值猛掉了一截.
魏大河感觉自己最近的运气一直很差,一直在走被字.
他本来也是家境比较殷实的,原本家中有四十亩地,结果几个月前见地价高涨,就生出了投机的心思.
于是他卖掉了家中的田地的一半——二十亩。
买家非常的痛快,给的是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气的银圆券
这些银圆券新的魏大河都不敢花,藏在了床底下,结果没过多久,风云突变,南北战争爆发,南方彻底没了兑换银圆券的机构,他手中的银圆券彻底变成了废纸
第613章 一团乱象
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南直隶却没遭什么战火,基本上就是一觉醒来就发现城头变换了大王旗。
但让魏大河发愁的是各种物价飞涨,粮食就不用说了,布匹、食盐等等生活物品的价格也都猛涨。
物价飞涨的原因一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物资短缺,二是皇家集团的商船全部退出了长江,南方一时间竟然缺船了,导致运输成本大大上升了.
但对于魏大河这样的小民来说,日子就更加的艰难起来了,物价飞涨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在于南京朝廷加了很重的“北饷”,用于北伐靖难,像他这样一直在黄册上的自耕农这种赋税肯定是逃不了的。
而且因为此时市面上没有流通的货币,导致赋税的征收还是以实物税的形式,这引起了巨大的混乱,课税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了,无论官府还是百姓都习惯了征收和缴纳货币,而不是实物,无论官府和民间都已经忘了实物税是怎么个征收和缴纳法了
不过对于官府来说,这个事还是好解决的,用一个原则去征税就行了,就是宁可多征也不能少征,一定要满足上级政府的征税需求.
而且实物税的征收本身就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不少征收赋税的衙役们又拿出了老本行,大斗小斗,淋尖踢斛,这些都不会,那也可以来点更简单粗暴的,直接说粮食质量不好,水分太大之类的
这让民间的负担又加重了几分,很多百姓去缴税的时候都是提前称好的重量,但经过衙役们这一折腾,普遍都要多交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另外还得去向衙役们说好话或者给贿赂,人家才收你的粮食,这给百姓们带来很大的痛苦
魏大河很快就开始怀念起以前用银圆券缴税的日子了,说是交多少就是交多少,顶多也就是挑点钱币新旧的毛病,哪像这实物税没完没了的挑毛病.
为了交齐官府的征税,魏大河咬牙又卖了五亩地,才把家里的税交上
很快官府就发行了一种叫金圆券新钱,并且官府要求民间不得私藏黄金白银,都要换成金圆券,民间的黄金白银本来就不多,自然不会有人去换,结果有的地方开始强制百姓兑换.
魏大河家没有金银,但是也没逃过金圆券的荼毒,他去县城去卖粮食,想去换点油和食盐,结果带过去的粮食被官府强行用金圆券给购买了,当魏大河拿着金圆券去买油盐的时候,发现金圆券的实际价值远比它的面值要低,根本买不了多少油盐,这让他很是犹豫.
而就在他犹豫的功夫里,店家竟然把用金圆券买油盐的价格给调高了
面对魏大河的质问,店家很淡定的表示,金圆券贬值的速度很快,他每隔几天都要调整一下价格.
这让魏大河不敢再犹豫了,他感觉手中的金圆券十分的烫手,他不敢再把金圆券留在手中了
而这对魏大河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苦难才刚刚开始.
越来越多的军队在南直隶集结,然后北上打仗,一开始还好,北上的军队都是南直隶和浙江的军队,都算是本省军队,这些本省军队对当地还算是秋毫无犯,毕竟这里的百姓也都算是自己的父老乡亲。
但接下来的军队就没那么好的军纪了,从福建来的闽军装备比较差,开始对沿途的村庄进行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了,不过百姓们也敢怒不敢言,家里被偷个鸡摸个狗也都忍了下来,毕竟形势比人强,人家手里是有着能杀人的家伙来着,而且官府也不会因为这些事而给他们做主
广东军的装备要好上不少,但是他们明显没有得到很好的补给,所以会要求附近的村庄提供食物。
不过让百姓们最讨厌的还是广西的狼兵和云南的土司兵,这两个地方此时还是一片蛮荒,士兵们作战勇敢,但是军纪不敢恭维。
他们开始肆意践踏和破坏农田。他们的马匹、车辆和人员的行动会毁坏庄稼,使百姓一年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百姓望之痛哭。
之前的军队干一些事情还遮掩一下,弄得不是那么难看,他们则是无所顾忌的开始抢掠一些村庄,会抢占百姓的房屋进行休息。
“兵至则驱民出屋,占为营垒,百姓哭声震天。”百姓失去了自己的住所,在严寒或酷暑中无处安身,不少人因此患病甚至死亡。
甚至闹到后来,他们还是堵在县城之外,向县城的官员讨要军粮补给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三国:绝命毒士,老曹劝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