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44节
“太妃何出此言,太妃与荆王殿下纯孝之心让人赞叹。”张永连忙说道。
刘太妃情绪平静了下来,然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一把抓住了朱厚烇。
“烇儿,走!去宗庙,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列祖列宗,让列祖列宗们也看看陛下召你上京的圣旨!”刘太妃又一次激动了起来。
朱厚烇只好有些无奈的被刘太妃拉着走,而刘太妃走了两步就停了下来。
“派人去把荆藩一支的宗亲们都叫来,咱们一起去宗庙祭拜!”刘太妃无比亢奋的说道。
朱厚烇说不出拒绝的话来,就派人把宗亲们全都喊来,荆藩一支人丁不旺,很快就聚齐了。
宗亲们听闻此事之后都十分的振奋,一起去宗庙把此事告知列祖列宗。
一番祭拜之后,圣旨被平铺的供桌上供列祖列宗观看。
站在朱厚烇的角度来看,他被召上京城一事对荆藩来说确实是一件天大的事,而宗亲们也在趁机宣泄自己被困于蕲州城的苦闷。
朱厚烇花了半天时间才忙完此事,并把刘太妃送回了长春宫。
而这时张永单独找了过来,告诉朱厚烇正德皇帝召他进京的全部经过。
“张太后还嘱咐咱家让殿下你带着秦月兰秦姑娘”张永说道。
朱厚烇听完有点崩溃了,他当初的一步闲棋竟然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现在远在京城的张太后,竟然连秦月兰是谁都知道了。
最主要的是《白娘子传奇》他还真没怎么写。
第79章 最重要的事
聊完新荆剧的事,张永竟然又掏出了一个木盒递给了朱厚烇。
“张公公这是何意?”朱厚烇惊讶的说道。
“咱家想让殿下上京之前没有后顾之忧,这是在我们进行调查的三天里,我们收到的举报荆王府的材料和举报人的信息,希望这些能对殿下有用.”张永目光炯炯的看着朱厚烇,这几天相处下来,他对朱厚烇印象很好,决定提前投资一下朱厚烇。
“多谢张公公!这太有用了。”朱厚烇连忙接过木盒,惊喜的说道,“荆藩之事让张公公见笑了。”
“只是随手之劳罢了,殿下也不必因此事介怀。”张永笑呵呵的说道。
“本王定谨记张公公今日之恩惠。”朱厚烇意味深长的说道,他是要维护少年意气的人设,但是并不意味着他要表现的冲动无脑,这样是没人愿意结交的。
两人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
朱厚烇也很想和张永搞好关系,因为他前世的记忆里恰好有张永的资料。
只能说,整个正德朝的无数太监,只有张永是最牛逼的。捞权、捞钱、捞功一样不少,还能获得文官认可,长久得到皇帝信赖,甚至在史书上都留下美名。
他现在也就是被刘瑾给压制了,等刘瑾倒台之后,他才会一飞冲天,所以提前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实张永给的这些材料里并没有什么严重的事,但朱厚烇却能从中看出府内府外的人心向背,提前把这些隐患给清除掉。
存心殿。
“奴婢拜见殿下!”
“侯伴伴,你来了,最近差事干的不错.”朱厚烇赞许的看着他最得力最信重的人。
“多谢王爷夸赞。”侯森露出开心的笑容,这将近一年的锻炼让他有了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气质。
“听说王爷这几天就要启程去京城了?”侯森犹豫了一下问道。
“是的,三天之后启程。”朱厚烇一眼就看穿了侯森的心思,“不过我这次上京不能带你,你要帮我在蕲州守好我们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产业,伱的担子还是很重的。”
侯森虽然已经预料这个结果,但还是有一丝失望,“侯森定不负王爷所托。”
朱厚烇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他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伴读太监还是很放心的。
他拿起桌上的一叠纸递给侯森,“我走之后把这些人都给处理一下,不要留情,该赶的都赶出去。”
侯森接过纸张快速的看了起来,“这些人平时也没薄待他们啊,他们怎么能做出如此悖逆之事!”侯森恨恨的说道。
“你也不用太气愤,他们只是我们队伍里掉队的人,这一次只是个开始,以后这样的人会一直都会有,就像脓疮一样及时割除就行了我已经和太妃说了此事,你要有不好搞定的事,可以找太妃出面。”朱厚烇淡淡的说道。
“遵命,侯森定不负殿下所托!”侯森把名单小心的收好,坚定的说道。
“我这一去也不知道要去多长时间,但是王府的产业还是要发展下去”朱厚烇又拿出一份厚厚的产业发展规划书。
在京城发生那么多事的同时,朱厚烇在蕲州也没闲着,他继续推进平炉炼钢的研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出钢的成功率不高,很大程度上还要看运气,但是已经比这个时代的炼钢效率高太多了,所以他准备让罗大匠去在大冶铁矿建上几座一次能处理上百吨生铁的平炉,在生产中不断地去积累经验,去改进平炉炼钢技术。
第二就是朱厚烇还根据记忆里的化学知识制造出了一些化学染料,此时大明各个染坊所用的还大多都是天然染料,一般都比较贵,然后性质还不太稳定,很容易就褪色了,化学染料就能很大程度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现在能大规模制造的化学染料颜色比较单调,但相关的产业已经可以建立起来了,他既然要弄纺织产业,就要弄纺织产业的全产业链,这让才能让利润最大化。
第三就是趁着冬季枯水期选合适的地方开始建立利用水力的装置,他现在还没开始尝试制造蒸汽机,就算制造出来了估计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改进才能大规模的投入生产之中,所以还是需要用各种水力装置进行过渡的,最主要的还是积累各种传动装置的设计和使用经验,为蒸汽时代的来临做准备。
为侯森讲解完这三点之后,朱厚烇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起来:“接下来我要说的最后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三件事你可以做不好,但这件事你必须做好!”
侯森的神情也严肃起来,他还是第一次见朱厚烇这么郑重的和他说话,“请殿下示下!”
“王府的产业用人最多的地方一是佃耕王府土地的庄户人家,二是纺织厂的工人,三是王府召集的各种工匠,四是大冶铁矿上的矿工和炼铁工。我要你在我走后把这些地方工人的七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孩子们都组织起来上课,就用府中孤儿学的那套教材。”
侯森呆住了,犹豫的说:“王府刚被调查,其中收养孤儿就是其中一项,现在又要组织那么多孩童上课,恐怕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施鲁的下场那么多人都看到了,我又要上京了,陛下信重我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湖广,这个时候有哪个不长眼的敢举报荆王府?就算举报了还有我在京城呢!你就放心大胆的干吧!”
朱厚烇这么苦心孤诣的和正德皇帝搞好关系不就是为了这个吗?和皇帝关系好了,才能利用皇帝的影响力给他撑开一个保护伞,给他争取更多的活动空间。
“那用来授课的老师们怎么解决”侯森还是感觉朱厚烇的提议太离谱了。
“把王府里培养好的内使都派出去,给他们提高月俸和补贴,离王府越远补贴越高,不要怕花钱。”荆王府内使的识字率还是很高的,这一年时间朱厚烇还是抽时间把其中一百多个内使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他们本身就识字,对小学程度知识的学习速度自然很快,派出去当个老师还是够的。
“还有,府内的工人夜校也要推广出去,让派出去的内使白天教授孩子,晚上教授工人们。”朱厚烇又兴奋的补充道,他是拿内使们当牲口用了。
侯森的眉头依然紧皱,“这些家庭也不愿意让孩子来上课吧,这么大的孩子已经可以干很多活了还有那些工人们,做一天工就够累的了,谁愿意来上课啊!”
“那就以利诱之,只要完成相关课程通过考试的孩童就给奖金,来上课的孩子免费提供课本不收学费,还要管上一顿午饭。工人涨工钱的机会也要和在夜校的学习情况挂钩,学的越好,工钱就涨的越高!”
侯森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这涉及的得有几千人了吧,要提供那么多的课本和供那么多人吃饭,还有各种奖金和涨工钱,这得花多少银子啊!”
“花!不要心疼银子,只要能把银子花到我说的地方,把府里刚收到的三四十万两白银花光我都不心疼!只要你能把事情给办好了!”朱厚烇直直的看着侯森。
“殿下,我还有一事不明,为何要在此事上投入那么多的银子啊?”
“侯森,你要记住,现在我们投资的产业也许能带来几倍十几倍的收益,但是这世上能给我们带来上百倍乃至上千倍收益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教育!”
侯森走后,朱厚烇拿出一张纸看了很久,然后扔到炭盆里烧成了灰烬.
这次召见来的太突然了,直接打乱了他的计划,一些事情也必须得提前了
这本书竟然冲到了第三轮推荐了!这本书可是连第一轮推荐都没过,靠着智能推推了一周多才复活获得第二轮推荐,在第二轮推荐里的22本书中的收藏增量也是垫底的存在,没想到昨天竟然接到获得第三轮推荐的通知,仔细想想唯一的解释就是最近大家的追读太猛了,在收藏数据如此差的情况下把我送到三轮。在此多谢大家了,我也会再挤挤故事里的水分,写出更精彩的故事。在此感谢各位书友。
第80章 北上
正德四年十二月十五日,荆王府外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朱厚照当时下旨的时候根本没想那么多,朱厚烇接到旨意的时候就已经是十二月初九了,在蕲州过完年再走也不合适,走大运河的话在过年之前根本走不到北京,所以正德五年的新年就只能在路上过了。
朱厚烇依依拜别了张太妃,登上了象辂,象辂就是用象牙装饰的马车。
亲王象辂,其高视金辂减六寸,其广减一尺。辕长视大辂减一尺。辂座高三尺有奇,馀饰同金辂。
明代亲王的规格很高,和东宫太子是同一个档次,比着皇帝的规格差点但差的也不多。
就以这象辂而言,长宽高也就比着皇帝的金辂少上一尺,对此不熟悉的人还真看不出差别。
出行的仪仗有59种之多,带上整套仪仗得三百多人,之所以需要这么多人因为其中还有“戟一十对、矟一十对、弓箭二十副、刀盾一十对”这种存在。
正德皇帝虽然召他去京城,但是也没说不用带仪仗,而宗藩制度中有规定藩王出行要带全套仪仗,所以朱厚烇就得老老实实带上所有的仪仗出发。
讲道理,全套仪仗摆开之后还挺有排场的,但也仅仅是比较排场,整体仪仗都不太豪华,甚至可以说有点朴素。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朱元璋,因为大明的各个等级的仪仗于是他定的。
其实在明代之前皇帝出行的仪仗还是很豪华的,到了宋代的时候达到了巅峰,宋代皇帝出行的玉辂被装饰的特别豪华,重的连车子的底盘都承受不住了。
到明代,朱元璋崇尚节俭,不喜欢宋代玉辂豪华繁杂的风格,直接把玉辂改成了金辂,甚至连上面的装饰用的金子都换成了黄铜。
朱元璋设计的这一套简约朴素的仪仗一直用到了明朝灭亡,被带清继承了过去,顺治、康熙、雍正都是用的这套,直到乾隆的时候,乾隆实在是无法忍受皇帝的车驾这么朴素了,就亲自进行改造,至于乾隆的审美懂的都懂。
张永、崔元和礼部郎中各自登上了仪仗里的一辆马车,秦月兰和刘有容也登上了最末尾的马车。
至于刘有容为什么会跟着,那是因为刘太妃得知朱厚烇要带着秦月兰去京城,就把刘有容塞了过来,说是不放心他的身体,让刘有容跟着照顾他。
对此朱厚烇还能说什么呢,只能从善如流了。
朱厚烇的仪仗缓缓的走出了荆王府,外面依旧是黄土垫道,清水洒街,只不过这次朱厚烇有了经验,提前三天通知蕲州城的百姓,对于经过路段旁的各家各户都提前送去了一份小礼物,以示对打扰他们的补偿。
这个操作赢得了蕲州城百姓的赞颂,也让京城来的三人对朱厚烇的看法又产生了一些改变。
荆王府的南门外有着六柱五间和四柱三间汉白玉牌坊3座,呈品字型排列,牌坊主柱上祥云盘龙,浮雕工艺精湛。坊上横额为“屏藩帝室”四个大字。
在六柱牌坊的前面,一块高近2米、宽近1米的“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巨碑耸立。
朱厚烇还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荆王府,只觉着熟悉又陌生。
队伍在蕲州城外的码头上登船了,全套仪仗加随行人员一共装满了七八艘船,还有几艘武昌卫的战船护送。
朱厚烇站在船头,身后的蕲州城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视野中,冬日的寒风吹拂着他的脸庞,他深吸了一口气,自由的味道真好!
在古代旅行是一件非常考验人耐性的事,他们要到达京城估计要耗时40天。
经过几天之后,旅途的新鲜感就褪去了,朱厚烇每天还坚持着锻炼身体,但除此之外的时间只能找张永、崔元聊天去打发时间了,至于那个礼部郎中则躲到其他船上去了。
要是传出和朱厚烇这位藩王来往亲密的传言,那他的仕途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在大明官场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朱厚烇很快就和他们混熟了,相处的挺融洽的。
驸马都尉崔元按照辈分来讲是朱厚烇的姑父,朱厚烇已经一口一个姑父叫上了。
他们顺长江而下,很快就来到了南京城,南京守备太监刘玻还亲自带着南京的官员登船拜访朱厚烇。
按理说朱厚烇经过南京城应该去孝陵去祭拜一下朱元璋的,但是祭拜孝陵的政治意味太过浓厚了,所以他刚提了一嘴,就被刘玻给婉言拒绝了。
朱厚烇也没继续要求去孝陵祭拜,他需要的是做出这种姿态,不被人给挑毛病,最后他还是在船上摆上了香案和祭品对着孝陵的方向遥祭了一下朱元璋。
然后他们就继续顺流而下,来到了镇江,在这里他们将向北走京杭大运河。
“姑父,世人都说南船北马,姑父是北方人,那定会骑马了?”在进入大运河几日后,朱厚烇问道。
“那是当然,我的骑术很好的。”崔元微笑着说道。
“那还请姑父教我骑马吧!”朱厚烇请求道。
“此事易尔,我也在船上呆烦了,只是船上也没有马匹啊?”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三国:绝命毒士,老曹劝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