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第177节

  贾蓉吃了一只,又喝了两口果酒,正色道:“今晚大概就在这微山湖码头过夜,咱们少喝点,以防万一。”

  “大公子说的是。”

  “我们听大公子的!”

  “白莲若敢露头,我们的火炮可不是吃素的!”

  “狗蛋,吃了酒还能打准吗?”

  “就是吃了酒才打的准呢。”

  众人一阵嘻嘻哈哈。

  这些天朝夕相处,京津水师的这两艘战船基本上已经姓贾名蓉了。

  哪怕现在贾蓉要去大街上强抢民女,他们也绝不含糊的跟着,甚至帮忙把人送到家里。

  这在众人看来毫无问题。

  他们这一群大头兵官职最高的不过百户,效忠兵部阁老的大孙子,有错吗?

  当然没有!

  而且是求都都不来的机会。

  毕竟,哪怕是他们最顶上的上司,京津水师都统见了大公子,都得点头哈腰的。

  又跟兄弟们闲聊了一会儿,眼看到了掌灯时分,贾蓉才下了战船,从连板回到自己的楼船上。

  贾敬身穿大氅站在阁楼前的甲板上,目光眺望着远处芦苇荡,也不知想些什么。

  “蓉哥儿,你可知今日我为什么选在此地停船歇息?”

  贾蓉想了想:“因为白莲?”

  “不错。”贾敬点点头:“以往不曾来过,只从描绘的地图上看微山湖,今日方知白莲因何难灭,只说这方圆百里的微山湖水域,连接着四面的大山,随便往里面一躲,朝廷就是十万大军来攻,也无从下手。”

  贾蓉并没有顺着贾敬的话说,而是笑道:“真要灭还是能灭的,只是朝廷出不起军费。”

  贾敬微微一愣,然后笑了。

  “你说的不错,朝廷没钱。”

  紧接着,贾敬话锋一转:“左侍郎何远秋去陕西招安乱民,立了不小的功勋,过不了多久就要回京受封赏了。”

  “这次尝到了甜头,可能会有人打招安白莲的主意。”

  贾蓉:“……”

  想法确实很好,只是……

  白莲反贼跟乱民有本质的区别。

  当然,世事无绝对,说不准就成了呢?

  毕竟前宋的宋江都能被招安了。

  二人正说着话,戴权身边的小太监急匆匆跑了来,气喘吁吁:“贾阁老,戴公公有急事请您过去一趟。”

  “哦?什么事?”

  

  “奴婢也不清楚。”

  “知道了,一会儿过去。”

  待贾敬到时,林如海恰巧也是刚到门口。

  “敬……阁老。”

  林如海感觉自己有些不会称呼了。

  贾敬微笑:“如海。”

  林如海:“……”

  这时,戴权从里面快步走出,焦急道:“哎呦,贾阁老,林大人,伱们可算来了,出大事了!两淮乱了!”

  “两淮乱了?”

  贾敬不动声色:“戴公公不是提前派人去了吗?怎么还会乱?”

  两淮乱不是小事,他可不打算背黑锅。

  林如海一语不发,冷笑。

  你这老东西,不是喜欢拖吗?

  以为派几个人去抄家就万事大吉了?江南的水有多深岂是你一个久居深宫只会逢迎太上皇的太监能清楚的!

  戴权脸上有些苍白了,讪讪道:“咱家也没想到会成这样子。”

  “具体怎么样了?还请戴公公说清楚一些。”

  戴权指了指桌上的一封信笺,道:“这是锦衣卫刚刚传来的消息,两淮六大盐商离奇死了,家产不翼而飞,连带着两淮盐价也升了两三倍,民怨四起啊!”

  “两位大人,我看咱们歇息不得了,连夜行船吧!”

  戴权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原本在他心里只是一件小事。

  抄家的圣旨下来,谁敢阻挠?

  谁曾想……

  贾敬想了想,果断摇头道:“不可。”

  “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自乱阵脚。我怀疑这是有人暗中操控,这一路上怕是也难保太平。”

  林如海点头:“不错!夜间行船万万要不得,宁可晚几天到。”

  戴权心里一惊。

  “二位大人的意思是……”

  贾敬道:“很明显,画舫走水是假,六大盐商是被人谋杀了!”

  “为的就是引起两淮盐价飙升,从而激起民怨,甚至引发民乱,届时咱们三人都难辞其咎!”

  “敌人肯定会想方设法拖住我们,晚一些去两淮。”

  戴权面色变了变,想说什么,终究是叹了口气。

  “那就依两位大人所言。”

  “出了事,咱们一起担着。”

  谁跟你一起担着!

  贾敬微笑道:“有戴公公的人在那边能出什么事?我相信戴公公的人能把事情办好。”

  戴权快哭了。

  “哎呦,我的贾大人,先前是咱家不对,这次两淮之事咱家绝不胡乱掺合了,您说什么就是什么,成吧?”

第147章 贾敬野心膨胀了

  ……

  不多时,二人回了楼船。

  也没有心情吃饭,甚至喝茶的心情都没有了。

  “你说的不错,果然有人在那边搞事情了。”贾敬叹了口气,神色凝重的说道。

  林如海摇头道:“我还是没想到他们会提前对六大盐商动手,如此一来怕是整个江南都要动荡了。”

  金陵省,浙江省,湖广,福建都是两淮盐商销售的地区,干系十分重大。

  贾敬安慰道:“如海不用太过担心,比起粮食来说盐终究差一些,不至于闹出民乱,等咱们到了两淮,事情不难解决。”

  “至于六大盐商的家产不翼而飞,自然有老戴兜底,谁让他跟着来抢功呢?”

  “哎!”

  林如海叹气。

  “怕是也没那么好解决,六大盐商掌握两淮五成的盐引,一下子都没了,盐价怕是很难回落。”

  “哈哈。”

  贾敬一笑。

  “是盐引没了,但你们盐政衙门是做什么的?一天印十万份出去,你看看盐价怎么涨起来。”

  林如海忙道:“万万不可。”

  “前些年为了弥补朝廷亏空,也曾过渡分发盐引,虽说一时盐税高了不少,但差点导致整个盐政崩坏,从那以后朝廷下了禁令,禁止过渡印发盐引!”

  “六大盐商所持盐引明面上是没了,暗中肯定是一份不少,若我们把十万盐引散播出去,隐藏在暗中的那些盐引忽然冒出……后果不堪设想!”

  贾敬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盐引在一定程度上就像宝钞。

  代表的是朝廷信誉。

  一旦随意印制,崩坏是必然的。

  正在二人愁眉不展之时,站在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贾蓉忽然开口了。

  “我想说句话。”

  林如海看向贾蓉,微笑道:“蓉哥儿是秀才,可以说朝堂事了,有什么见解说吧。”

  贾敬道:“想说就说。”

  其实他们俩并未抱有多大期望,毕竟贾蓉再怎么聪慧,也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官场甚至还没开始接触。

  能有什么见解呢?

  贾蓉笑道:“那我就不客气的班门弄斧了。”

  “盐引制度始于宋,至今也有几百年了,弊端甚多,太爷,林姑老爷没想过改一改吗?”

首节 上一节 177/4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我偷写日记,嬴政搞出了仙秦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