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304节

  见庞统与诸葛亮在出兵方向上有纠纷,刘备望向了霍峻,问道:“仲邈有何所思?”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襄樊地域狭窄,汉水非天堑,曹操率军南征,我军与其针锋相对,两军结营而战,此非上策。”

  “江淮广袤,淮水东流,时有上千里,舟舸穿梭江水。我军以舟舸为马,转战淮河之间,易如反掌,进则能取兖、豫,退则能守淮水,此兵家用武之地。”

  你若问霍峻哪个方案最好,唯有根据曹魏的实际布置,做出针对性的布置,或许是最优解的方案。

  今下霍峻并不看好出兵襄樊,要知道曹仁在襄樊六年,依托岘山、隆中等山势地利修筑多座要塞。

  若无天时相助,南汉将会在那上百里狭窄的襄樊区域之内,与北魏抢夺那一个个襄樊防线中的营垒,陷入噩梦般的填线作战。

  相反,刘备出兵江淮,寿春虽是坚固,但至少腾挪空间较大,毕竟寿春仅是位于淮水西北角,在广袤的东北地区,有不少的发挥空间。

  且从后世成功的经验来看,不论是刘裕北伐,或是徐达伐元,大多是从青徐找到突破口。当然南汉北魏的状况与这两个案例的背景不一样,但北伐总归要努力尝试。

  顿了顿,霍峻为刘备分析,说道:“大王,寿春为中原之固,若寿春可得,大王可率舟舸入淮水,上策破寿春,兵向许昌,直指中原腹地;中策兵向徐州,舟舸入泗水,克下邳,走陆路至琅琊,越岘山,席卷青徐,连通徐淮。”

  “下策,若难胜曹贼,可借舟舸之利,撤离江淮,固守合肥、六安。如此用兵,借用舟舸,粮草转运,辎重不缺,进退有度,当从容不迫。”

  自霍峻攻略合肥之后,鲁肃、蒋济经略江淮已有五六年之久,从长江入淮水最重要的邗沟与肥水运河皆被疏通,在江北开垦的荒田早已成为熟地。加之江淮背靠荆楚、江东,舟舸运送粮草,从江淮进军已是可行。

  “霍督兵者之言实乃高见,大王当可从之。”

  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曹操暴虐,前讨徐州,屠民于泗水,家乡子弟无不念父兄之恨,亡碑孤坟尤在。而大王不畏兵寡,救民于水火,能得人心。”

  “今大王趋兵入徐淮,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献粮出力以助王师。望大王深思明理,不可草率出兵。”

  庞统叙述太过宏观,而霍峻、诸葛亮却能从战术、民心上论述二者利弊,这让刘备更倾向于从徐淮进军。

  其一,如霍峻所说,打襄樊容易陷入攻防战。三、四万的兵力,凭借地势、营垒足够榨干南汉的兵力。南汉能赢下汉中之战,便是利用自己防守方的优势。

  其二,他在徐淮奋斗几年,手下文武也多有徐淮人士,对于徐淮有不一样的感情。

  其三,诸葛亮从民心角度上的分析多有道理,攻打一个地方,当是打击敌寇的薄弱处。

  如今虽然距离曹操屠杀徐州百姓已过去二十年,但不代表徐州百姓忘记了这件事。如诸葛亮所言‘亡碑孤坟尤在,家乡子弟无不念父兄之恨。’民心不可不用。

  “大王!”

  庞统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刘备抬手打断。

  刘备可不似袁绍,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作为出身北地的他,做了决定便不后悔,大不了继续努力。

  决断一番,刘备捋着胡须,说道:“得闻诸卿高见,孤多有裨益。经略巴蜀,为长久之计,当缓缓图之;兵出襄樊,则与曹操针锋相对,狭路而争,此不利我南军。”

  “兵进淮水,地形宽阔,利于机动,淮水运粮便捷。今孤深思之后,此战可出兵徐淮,乘舟过肥水,通邗沟,北伐寿春,兵入下邳。”

  襄樊之战,注定是狭路相逢的肉搏战。南方虽被刘备整合起来,也建立起四万中军,但不代表刘备就有硬实力与曹操列阵厮杀,强啃城池营垒。彼时即便胜了,南汉军力也多半枯竭。

  “大王英明!”众人拱手应和。

  庞统见刘备已是坚定决心,情绪略有低沉,但也拱手认同刘备的决定。

  “大王既是出主力向寿春,不知江陵、汉中二部,当如何安排?”法正问道。

  刘备思虑少许,说道:“孝直言汉中可出兵关中,以惊关西兵马,孤深以为然。今且让翼德为主将,伯言为副将,兴霸留守汉中,出巴蜀之兵二万,以为佯军。何如?”

  “大王,上庸申氏兵马不可不用,可抽数千兵马,令其从征。”法正建议道。

  “善!”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至于江北,让云长领江陵兵马,督江夏一军,观形势而进,务必以保卫武汉为上。”

  既是北伐徐淮,中路的南郡、江夏二军则不能轻举妄动,刘备交由关羽统领,则是让关羽机动行事。

  “明岁春时,孤兴兵十万出征,孝直、士元为参,子龙、汉升、叔至督中军四万,责命江左、江淮出兵六万随征。”

  刘备从榻上起身,吩咐说道:“出征之后,由孔明留守武汉,总理国中朝政。太子监国,督促其好生学习。”

  “诺!”

  (本章完)

383.第380章 相面摸骨

  383.

  兵者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自秋时决意用兵,扬、荆二州各郡纷纷领命,将今岁所收的赋税转运至江北沿岸,水师数千艘舟舸云集而动。

  十万人军士的军需物资可非小数目,如粮草来说,以一人月食两石为均量,十万人则月食二十万石。若算上数千匹战马,以及军队里的消耗,则每月不少于二十三万石。

  按照行军计划来说,凡大军出征需储备一月左右的粮草,备三月之粮。四月之粮,则为九十二万石,且还不算油、肉、菜疏等物。

  同时南方多河流,可以凭借舟舸水流运输,一艘船可运少则可运数百石,多则可运成千上万石。而船上人手却仅需十余人,或是数十人,较北方的牛马运输便捷许多。

  以上军需辎重之物多有诸葛亮这几年以来的提前储备,不至于仓促而战,从而出现边转运,边筹粮的尴尬现象。

  整个冬季,长江水上的舟舸络绎不绝,多汇集于广陵郡的江都。而负责十万大军物资筹备之人,刘备委任顾雍出任协调,邓方率丹阳之众配合。

  江水上舟舸络绎不绝,即将出征的将士趁着这个时间,多与家人团聚,或是收拾行李。众人如此,霍峻也不例外。

  得闻霍峻出征,步练师心神不宁,问道:“夫君可是明岁出征江淮?”

  “正是!”

  霍峻放下手中的竹简,问道:“夫人何故如此神色?”

  步练师抚裙屈膝而坐,忧虑说道:“国中有术士赵述言,明岁或是大凶之年,妾因此而忧。”(注①)

  霍峻不以为然,说道:“术士之语岂能信服?自中汉末世以来,无岁可言安宁。明岁起兵戈,自是不太平之岁。”

  步练师握着霍峻的手,说道:“术士之语虽不能信,但妾不敢不为夫君而忧。”

  霍峻微微蹙眉,说道:“天下之事非术士可算,明岁大凶或在中国尔!”

  说着,霍峻紧握步练师的柔荑,笑道:“为夫征战十余年,未尝败绩。今时出征,为夫已有万全之策,即便不胜,亦不能败。”

  霍峻为徐州刺史,拜前将军,任中监军,自然要随军从征。刘备将禁军四万人,霍峻领三万军士,鲁肃、邓方等将各有统军。

  闻霍峻这般劝慰,步练师心神稍宁,说道:“夫君,武汉城中有善面相者,其为郑妪,江东菰城人,其多受江左士人推崇。妾以为可招郑妪入府,为夫君相面,以求神灵庇佑,何如?”

  霍峻多有不愿,但见步练师如此坚持,笑道:“一切以夫人所言为主。”

  “善!”

  望着步练师的背影,霍峻也不禁多疑起来。

  随着穿越多年记忆模糊,加之自己前世不细知事件详情,霍峻仅知自己中年早逝,约是在刘备打下益州,自己出任梓潼太守之时。按原历史来看,自己病逝莫非就这几年?

  可自己如今身体健壮,按常理而言,除非隐藏先天性疾病,或是恶性肿瘤,自己不太可能早逝。

  唯一的可能多半是患病,又因汉代落后的医疗技术导致自己去世。

  “多喝热水,不吃生鱼片,注意卫生,应该是无事。”

  霍峻念叨几下,自我排解不安的感觉。

  为了以防寄生虫病,霍峻不仅不吃生鱼片,也少吃野味,强身健体,生怕这些病毒传染到自己身上。

  自我排解少顷,霍峻则投入撰写兵书上。

  经过多年的撰写,霍峻的兵书已写到第一卷《军国》的末篇。军国的末篇以南北地理版图为基准,引用春秋自秦汉以来的战例,从宏观角度去阐述地理区域的战略意义。

  这个的工程量不可谓不大,不仅要讲述战事经过,还要从讲述地理单元的重要性。然若是能成,霍峻必在兵家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根据《史记》上的内容,霍峻正在论述东三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东三郡较其余地理单元而言,并没那么重要,且多是山地,寡有人居住,以至于少有史书谈论,甚至爆发的战事也少。

  霍峻唯有引用秦与楚之间爆发的汉中之战,而这个汉中非是汉中盆地的汉中,而是上庸、西城东三郡之地。从秦夺东三郡,到结合白起发动的鄢郢之战,去洋洋洒洒论述东三郡之于襄樊的重要性。

  当霍峻论述完东三郡,时间已到下午,步练师口中的善相面的郑妪拄着拐杖,在侍女的搀扶下,已至府上。

  为了让步练师安心,同时霍峻也抱着好奇心,放下手中的事务去见郑妪。

  郑妪,年有七旬左右,双目失明,身形削瘦,拄着拐杖,在侍女的搀扶下行入大堂,进而坐在席上。

  “夫君!”

  步练师坐到霍峻身侧,低声说道:“这便是郑相师,糜王后曾携太子暗中见之,郑相师相太子有帝王之像。”

  郑妪虽双目失明,但耳朵甚是灵敏,笑道:“夫人过誉了,老妪仅知点相面之学,不敢自称相师。”

  霍峻上扬嘴角,说道:“郑相师,可有面过我家夫人?”

  “君侯夫人?”

  郑妪脸上的笑容停滞了下,沉吟说道:“夫人面相贵不可言。”

  “贵不可言?”

  闻言,霍峻微微凝眉,这贵不可言,其中含义甚多。莫非是指步练师……

  沉默良久,霍峻问道:“相师何以为峻相面?”

  “摸骨即可!”

  郑妪拄着拐杖试图起身,说道:“君侯若是不弃,妪可用手为君侯摸骨。”

  “善!”

  侍女端过温水,郑妪双手洗洁一番,后用麻巾擦了擦手。遂在侍女的引领下,走到霍峻身前。

  “恕妪斗胆了!”

  “相师请!”

  郑妪满脸笑容,伸手去触碰霍峻的脸庞,松弛的手抚摸着脸骨,眉骨、上颌骨、颧骨、鼻骨等骨肉无不被郑妪所抚。而那郑妪的神情多有变化,在霍峻的脸上摸了许久。

  步练师满脸的好奇,问道:“相师,骨相如何?夫君此次出征,可保无忧否?”

  郑妪停下手中的动作,笑道:“君侯骨相,妙不可言。君侯有福祚绵延之貌,今后可位极人臣。夫妻伉俪情深,君侯娶得贤妻,当大利门楣。”

  接着,话锋一转,郑妪说道:“话虽如此,但人有旦夕祸福,非人力能定。君侯之名含有山,与生辰、骨相皆为土像。按五行之说,木克土,火生土,土克水等三者之语,君侯宜当注意。”

  “此为何解?”步练师问道。

  “木克土,君侯近木则伤身,遇水则大顺,腾达于火。”郑妪拄着拐杖,笑道:“然水又生木,凡遇水木相合之事物,当多加小心,可保无忧。”

  霍峻露出震惊的神情,不由认真地打量这位平平无奇的郑妪。

  半响之后,霍峻试探问道:“梓潼之地如何?葭萌之地何如?”

  郑妪停下脚步,思虑良久,笑道:“梓木遇水,木德大兴,此地大不利与君侯。至于葭萌,葭萌为水名,又是关卡之地,为水土之汇。将军为土德,此地当利于将军。”

首节 上一节 304/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偷写日记,嬴政搞出了仙秦帝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