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529节

  “诺!”

  (本章完)

第655章 终不为萧何之事

  霍峻之所以这般多疑,盖是当下已经至春。根据霍峻的规划安排,他将在明年春天发起北伐。

  故霍峻需要在下半年前往金陵,一方面筹备北伐前的事宜,一方面制定相应的进军策略。

  不论诸葛蕃是否为曹叡死间,霍峻为确保中枢朝堂的稳定,他必须让人仔细调查。

  有了疑心,霍峻为保险起见,将调查范围扩大,囊括曹叡登基之后,所有主动投靠大汉的官吏。且主要调查对象以在京城任职之人为主,具体负责人由兵部曹负责人费观出面。

  待王祥离开之后,诸葛亮受邀而来拜会。

  “江陵公!”

  “葛相!”

  霍、葛二人互相致礼,继而二人隔案落座。

  霍峻为诸葛亮倒了盏茶,笑道:“今下仅孔明与孤二人,互称表字便可,无需过分多礼!”

  “谢仲邈!”

  诸葛亮也不客气,双手接过茶盏,笑道:“今君召亮至此,不知所为何事?”

  “孔明不知?”霍峻笑着反问道。

  “嗯~”

  诸葛亮抿茶而思,说道:“邓芝联结轲比能,陆逊初安陇右六郡,今西、北之事已成仲邈当下寻亮,莫非是为北伐之事?”

  “是亦不是!”

  霍峻微微颔首,说道:“明岁春汉出举国之兵北伐,轲比能袭河北,陆伯言兵关中;峻率大众伐青徐,而有劳孔明兵荆宛。故以日程观之,峻将于七月至金陵,而后京中之事,恐有劳孔明与诸君负责!”

  诸葛亮迟疑少许,说道:“亮恐要与仲邈前后出京,七月之时,亮亦要至襄阳理事。京中之事,需委他人治之。”

  “八月至襄阳?”

  霍峻略有些好奇,问道:“武汉与襄阳毗邻,不知孔明为何这般早至襄阳?”

  诸葛亮无奈笑了下,说道:“亮需至襄阳练兵,以便日后攻略荆宛。若临期而至襄阳,恐会败坏军国之大事。”

  诸葛亮虽统率了两次出征,但整体而言,他掌兵经验不算多么丰富。为了确保北伐不拉垮,或是说要帮霍峻牵制许洛兵马,诸葛亮打算早点到襄阳,而后花上半年时间练兵。

  诸葛之练兵,不仅包括熟悉大军上下将士,更包括了排练阵法,以便在野战中不弱魏军。

  “那孔明欲将京中之事交予何人?”霍峻问道。

  “蜀人张裔何如?”诸葛亮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之人,说道。

  “张裔?”

  霍峻眉头皱起,说道:“张裔虽干理敏捷,但仅为户部曹,安能代孔明之职?”

  张裔具有大才自被诸葛亮赏识以来,几年间越级升官。在实施六部曹之制之后,诸葛亮更是力排众议,推举张裔出任户部尚书。

  当下出霍峻意料的是诸葛亮打算重用张裔,让他代诸葛亮掌事。

  “张裔之才不弱承明、元叹,二者各有任职,不宜代掌台阁。今以才学而观之,张君嗣当能代亮执掌台事!”诸葛亮力荐道。

  霍峻沉吟少许,问道:“马季常掌吏部,莫不可替张裔?”

  诸葛亮抚扇而笑,说道:“亮欲让季常卸掌吏部,以射声校尉职出任参军长吏,辅亮北伐荆宛。至于吏部尚书,亮愿听仲邈举荐人选。”

  说着,诸葛亮补充说道:“若仲邈有留掌台事之人选,君可但说无妨!”

  盖是敞开心胸说话,霍峻考虑一二,说道:“孔明以为梁州刺史蒋公琰如何?”

  “蒋公琰?”

  诸葛亮蹙眉而思,点评说道:“蒋公琰为社稷之才,能治万里之土,为政以安民为先。仲邈欲以蒋琬任吏部尚书,当能合诸君之脾性。”

  推举掌事人考虑的内容太多了,诸葛亮之所以让张裔掌台事,主要是考虑到张裔无朋党,他必须依靠吴楚士人治事。

  霍峻选蒋琬出任吏部尚书,代他负责台阁之事,更多是考虑到蒋琬的能力与身份。

  蒋琬与潘浚有亲戚之关系,霍峻曾为其旧举主。而诸葛亮理政时,非常欣赏蒋琬,在蒋琬转任梁州刺史前,诸葛亮破天荒地举蒋琬为茂才。

  蒋琬在南汉朝中属于是多方面都有关系之人物,其若掌台阁之事,不管是从资历上,亦或是接受度上,明显更比张裔合适。

  诸葛亮思索少许说道:“仲邈所荐蒋公琰实为合适之人选,但承明与其有亲,令公琰代掌台事,恐会不妥!”

  “不然!”

  霍峻解释说道:“公琰治政以公,方整威重,如以其代掌台事,岂会徇私枉法!”

  “不如这般!”

  诸葛亮说道:“仲邈举公琰为大司马长史,而后其兼侍中、吏部尚书。亮举张裔为丞相府长史,以越骑校尉、户部尚书,代理朝事。”

  说着,诸葛亮笑道:“我与仲邈二人理台事,今仅让一人代掌恐有不妥。你我共同举张裔、蒋琬,代你我二人代掌台事,亮以为可行矣!”

  “善!”

  霍峻应了下,略有犹豫,问道:“不知孔明可有思未来之事?”

  “未来之事?”

  诸葛亮抚扇而吟,问道:“不知仲邈是指何意?”

  说着,诸葛亮瞄了霍峻神色,隐约猜到什么,说道:“仲邈是为身后之忧,还是为日后持政之事而虑?”

  “亮待君为兄,兄如有疑事,但说无妨!”

  见诸葛亮神情严肃,霍峻也不隐瞒,说道:“孤自受先帝遗命,与君受领军政之大事。孤主事多年,外立不世之功,受封公爵;内治国事多年,广受诸僚所崇。孤若长久主政,恐非善事。”

  顿了顿,霍峻笑道:“此役倾国北伐,如能功成,则汉室可兴。孤欲归藩土养老,国中朝政之事全权交予孔明。若功败垂成,峻愿退领录尚书事之任,而后为国北伐而已!”

  霍峻不像刘禅单纯,他可是知道军功立多了,万一被手下来了个披龙袍,到时候恐会身不由己!

  霍峻深尝过权利的滋味,若让他常年执掌朝权,万一日后起了贪念,或是想干坏事就不好了。有些事在人能把持住的时候,最好就坚定自己选择!

  之前顾雍劝过霍峻,便是担心霍峻担任权臣太久,有些行为会变味,那之后想退就不好退了。

  毕竟世间之物皆有盛衰期间,盛极必衰,衰极反盛。有时盛衰之势,无需由天注定,可以由自己去主动打破。

  有些时候权臣不能退,则是担心被后继者清算。霍峻将军国之事交予诸葛亮,让诸葛亮独掌朝政,则是信任诸葛亮为人。

  诸葛亮会卑鄙的去清算他吗?

  不用霍峻去过多讲述诸葛亮品行,光从历史上诸葛亮所为便知。他虽以法家治世,但政治手段永远以温和为主。更别说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便以死报之。

  得闻霍峻打算,诸葛亮神情微变,说道:“先帝以托孤之任与君,君岂能半途而弃?陛下品性,亮深知矣!”

  霍峻伸手打断,笑道:“非是半途而弃!”

  “若此次北伐成功,汉室将还旧都。时峻名声之昌盛,纵陛下不忌之,恐朝中诸卿亦会多畏之。而孤彼时再领朝政,将不合时宜矣!”

  “至于北伐未成,可另外再议!”

  说着,霍峻笑了笑,开玩笑说道:“峻不愿为韩信之事,望君莫行萧何之所为!”

  诸葛亮顿感气闷,说道:“峻终不负汉,亮岂会负君。萧何之所为,亮终不为也!”

  (本章完)

第656章 汉之二代

  我本名为张蕃,但可称我为隐蕃或隐蛇,亦能以诸葛蕃称之。因父亲为曹公效力之故,我从有幼年起便成为曹氏亲随。加得武皇帝恩典,我少小便随诸公子习读,专研律法之学。

  及成长之后,我本欲出仕为先帝效力。但因身份之故,我被选任校事官,代号为隐蛇,负责为魏室探听诸卿动作,看是否有背逆魏室之举动,或是行不法之所为。

  在陛下登基之时,欲遣死间潜入南汉。我年少轻狂,更为报恩于魏室,主动请缨为死间。

  那时同期有十余人入选,经过筛选考察,我与蝮蛇入选最后名单。最终因主动请命之故,加自己善口舌,精通律法,得以被陛下看重,被委以重任。

  得知自己被选中为死间,我是兴奋之余又有些悲伤。为能为魏室效力而兴奋,为背井离乡而伤感。

  在出发之前,陛下召见我,与我交谈一番,得见我精通律法,深感大材小用,空将治国之才让与南汉。

  彼时我听陛下如此赞赏,我顿感热血沸腾。无武皇帝收留我父母,恩准我随诸公子读书,我张蕃岂会有如此之学识!

  临别时,陛下语重心长交代我,让我南下之后,务必要离间霍峻、诸葛亮、刘禅三人之间的关系。魏能否兴盛,皆系于我一人之身上。

  我深重任,遂以性命发誓,不引起南汉政坛动荡,则宁可亡于武汉。陛下得见我有如此志向,遂封赏官爵与我,望我早日安然北归。

  南下武汉之际,我本欲以隐蕃为名潜入南汉,以归义人身份得到诸葛亮的欣赏。但考虑前后之事,在组织的建议、帮助下,我获取到大佬琅琊诸葛氏的资料。

  为快速进入武汉中枢圈,引起南汉内部政斗,我决定化名为诸葛蕃,以汉末战乱为由头,逃难至青州临淄为遮掩,与琅琊诸葛氏攀附关系。

  我入了南汉以后,因归义人身份,在江淮得到热情接待。而后入了武汉,以诸葛族人为名,我去寻找诸葛诞。

  率兵背叛魏室的诸葛诞,我本是深恶痛绝。但与之交流一番,却不得不承认诸葛诞为人慷慨豪气,恩济礼遇宾客。正是因诸葛诞接济之故,我方能结识不少大臣。

  有了诸葛诞的引荐,我不仅在武汉混开,甚至上疏策对,见到了诸葛亮,得其赏识,迁入刑部任职。

  诸葛亮能受诸人推崇,果非徒有虚名。其不仅诸事躬亲,更是稳重行事,强调律法规矩,少有讲理论情。若非我斗胆上疏论见,并靠自身出众的才识,仅凭诸葛氏之名不足以入刑部任官。

  六部改制人事变化多,因我有善交际之能,近日可谓不断赴宴。如诸葛恪以内官受命升迁至江夏太守,其宴请左右友人,我因与其交好,得以受邀。

  宴上,觥筹交错,吟诗诵赋,谈论国事。

  “恭贺元逊迁任江夏太守,日后当能承葛益州之后,为汉牧民一方,治理千里之疆!”诸葛诞敬酒恭喜,说道。

  诸葛恪略有叹气,说道:“明岁举国北伐,大丈夫不能持剑领军,驰骋沙场。反镇治江夏,代天牧民,操劳案牍,岂不有虚度年华之感。”

  随着内庭侍郎、侍中逐渐岁长,以关兴、诸葛恪为首的二代们逐渐要离开刘禅左右任职。

  关兴因父关羽在久镇江汉,诸葛亮又欣赏关兴的之才,让关兴以侍中之职,出任前监军,负责军中军纪,不日将随诸葛亮出征。

  诸葛恪本欲借平山越之功,出任为将,跟随诸葛亮北伐。但诸葛亮认为诸葛恪为人疏忽,难以受领将职,特委诸葛恪出任江夏太守。

  “君为葛相之侄,亦不能改葛相之令?”诸葛蕃问道。

  诸葛恪无奈摇头,说道:“伯繁初至大汉不久,不知汉魏之不同。魏或许能因姻亲之故,登阶而授官。但我大汉不同,葛、霍二君主政以来,非才德不能进职。”

  “霍公昔委侄霍攸之为将,时人不少言语非议。但下邳一役,足以明霍攸之之能。我之三叔,因才弱而德著,二叔为恐非议,从无举荐我三叔任职。若非先帝下诏,今三叔恐仍在田亩耕作守业。”

  官与职需分开来看,官为领俸禄,有品级之官;而职务却是具体之职能,需要有相应官吏负责职务。

  诸葛亮在成为丞相之后,顾忌有人非议他任人以亲,压制诸葛瑾、诸葛均二人。直到刘备看不下去,插手去干预,诸葛瑾、诸葛均二人才得以升迁。

首节 上一节 529/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偷写日记,嬴政搞出了仙秦帝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