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第134节

  霍光忽然压低声音,对自己兄长的姨娘恳切道:“兄长有今日,全赖陛下圣眷,但人是会变的,一旦失了圣眷…”

  “谁敢保证陛下不会对封禅之事介怀?”

  “到那时,悔之晚矣!”

  最后一句落下时,卫子夫姣好的面容也失了血色,手脚一阵冰凉,她的丈夫,她最了解。

  宠幸时,千好万好,恨不得把所有的荣宠都加之一身,可一旦翻脸,半点情面不留。

  昔日一年四次升迁的主父偃,在朝堂上呼风唤雨、与皇帝默契无双的张汤。

  他们都在哪?

  正所谓: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更何况去病年纪轻轻,已经战功赫赫,将来皇帝老去,看待这位曾经僭越的将领,手握大军又正值壮年的将领。

  是何感想?

  “这……”

  卫子夫不敢赌,她一时乱了方寸,眼神慌乱间,抓住霍光的手臂,“事已至此,如何相帮?”

  霍光早有腹稿,封禅一事已经做下,无可挽回,但仍有抢救的余地。

  他微微躬身,急道:“陛下如今不在长安,请皇后下旨,着重赞扬此战军功,引导百姓不再推崇封禅一事。”

  “此时对兄长的赞扬越多,将来贻害越甚,万不可让陛下回京时,灌入耳朵的都是封禅!”

  “其二。”

  霍光缓了口气,再道:“臣随后会去太子宫,请太子出一出手,待大军班师回朝,立刻发动御史弹劾兄长!”

  此举,是想趁着大胜的余威尚在,主动揭开百官乃至陛下‘忽略’的僭越之举。

  封禅之事就像一个埋在体表之下的烂疮,不趁着‘年轻力壮’的时候挖出来,放任不管,视而不见……

  终有一天会要人命!

  卫子夫对霍去病的关心是切实的,所以一份懿旨很快传出未央宫。

  与此同时,太子宫。

  正殿。

  刘据听完霍光的请求,蹙眉道:“孤确实有些人手,想隐秘的弹劾表兄,不难,只不过……”

  张汤留下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张贺昔日暗中联络他们时,有几个在御史体系中的官员,也是给予了承诺的。

  让他们弹劾霍去病,不是不行,一般人也不会知道是太子宫在推动,苦肉计演的下去。

  只是……

  有那个必要吗?

  “殿下!”霍光关心则乱,以为太子担心付出的代价太大,不愿出手,脸色又惶急又惊愕,太子居然不愿帮兄长?

  目光短浅之徒啊!

  霍光心中气急,但眼下没有他法,只能快速分析利弊:“兄长是太子臂膀,将来有大用!”

  “臣也可为殿下臂膀,还请殿下……”

  “嗐!”

  刘据斜了对方一眼,“你说什么胡话呢,孤像是薄情寡义的人吗。”

  “不是,殿下绝不……”

  霍光脸色坚毅,断然摇头,刘据看出他还在搞那套虚的,气不打一处来,索性打断道:

  “找御史弹劾,顶多在群臣那里将封禅一事揭过,可父皇如果要有芥蒂,日后照样会有。”

  “你的方法治标不治本!”

  刘据的神情忽然深沉起来,“临出征时,孤把自己的佩剑给了表兄,还说过‘以剑代孤’。”

  “封禅确实有隐患,相比伱那个弹劾的法子,孤有个更好的……”

  说话间。

  刘据点了点自己,“储君也是君,到时把表兄封禅一事,推到孤身上,就说是以孤的名义封禅!”

  嘶!

  霍光顿时瞪大眼睛,追问道:“此言当真?”

  他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问太子果真给了一把自己的佩剑?

  二,则是在确定,殿下你真的要替兄长扛事?

  刘据深吸一口气,以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口吻,义正词严道:“岂能有假?”

  “日后父皇有芥蒂,让他冲孤来!”

  闻听此言。

  霍光大受震撼,心中一时间五味杂陈。

  看着太子庄重的神情,霍侍中拱手作揖,深深一拜,“殿下目光深远、深明大义,臣不及也!”

  “谢殿下!”

  刘据盯着霍光,脸颊抽动,艰难维持着正义凛然的表情,心里话却说:‘别,你别谢我,我得谢你。’

  ‘感谢你又给我一个蹭上去的机会……’

第126章 以为朕是昏君吗

  2024-08-08

  长安城收到捷报欢天喜地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第二手消息,真正从北方直达的第一手捷报,并不是到长安城。

  而是去了长安城以北数百里的甘泉宫。

  皇帝就在此处。

  甘泉宫是当今天子登基后,在前朝宫殿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避暑行宫。

  刘彻移驾此地,不仅仅是为了避暑,更重要的是为了离北面近一些,更早得知前线战报。

  “漠北战事疏:卫青部出定襄郡一千七百里,遇匈奴九万骑兵,厮杀至日暮,恰逢狂风起,从两翼破之!”

  “后,李广、赵食其迂回赶至,再歼其敌,伊稚斜中箭逃窜,北追二百余里,至赵信城,焚城中余粟方还!”

  “此战,斩首匈奴四万六千级!”

  大殿内,群臣分列两侧,聚精会神,刘彻则双手叉腰,在殿中央快速踱步。

  御史大夫石庆亢奋的声音仍在继续,“霍去病部出代郡二千里,遇匈奴左贤王八万人,破之!”

  “追至单于庭,遇左贤王、右谷蠡王合兵,复破之,骠骑封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

  “此战,斩匈奴七万八千级!”

  话罢。

  大殿内的气氛十分怪异,好似暴风雨前的宁静,谁都没说话,但急促的呼吸又清晰可闻。

  有兴奋,有激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但切切实实存在的怪异!

  “好!打得好!”

  臣子不敢开口,皇帝却失态大喝,右手握拳用力的挥舞,举止尽显狂态。

  “这就是朕的大将军,朕的骠骑将军!”

  “哈哈哈,打得好!”

  刘彻也确实该放纵一二,他等了太久,也盼了太久!

  举国之力北征,臣子有压力,百姓有压力,谁都有压力,而他这个拍板、孤注一掷的皇帝,压力最大!

  此战若败。

  一旦全大汉的精锐,以及数十万郡兵交待在北方,他屁股下面那张皇位,转瞬间就会岌岌可危。

  如今听闻大胜,还是阵斩十数万匈奴的大胜,怎么失态都不为过!

  刘彻疾步走向主位,手指下首,“御史大夫,尽快拟出章程,朕要重赏两位将军!”

  “重赏!”

  命令下达了,也指定了特定的人负责,御史大夫石庆就避不开。

  他神情微微收敛,将先前的兴奋压下,略微一拱手,眼帘低垂,平静道:“陛下,此战大胜,确实该赏。”

  “但对两位主将要不要重赏,臣以为有待商榷。”

  “嗯!?”

  正在大喜的皇帝当即拉下脸,“何意?”

  石庆不慌不忙,正色道:“此战耗费不计其数,开战前,我军目标明确,必须拿下匈奴大单于,重创匈奴。”

  “陛下当时也强调过此事,然,大将军遇伊稚斜,却让其逃脱,未尽全功,遂不应重赏。”

  石庆微顿片刻,心中叹息一声,又捎带上另一位,“骠骑将军擅自封禅,有僭越之嫌。”

  “臣以为,同样不应重赏。”

  御史大夫说的话,看似很离谱,大胜之际,本应论功行赏,他却打压?

  皇帝明明说了要重赏,他却公然唱反调?

  更不可思议的是。

  御史大夫说完,立马便有数人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臣附议!”

  “大将军放任伊稚斜逃脱,其部斩首虽多,但难以掩盖功败垂成的事实,不应赏赐!”

  “伊稚斜逃脱,卫青难逃其咎,臣以为,理当申斥,而非赏赐!”

  “臣附议!”

  这一刻,平常惯会看皇帝眼色的公卿们,仿佛齐齐化身睁眼瞎和奸佞之臣,逮住卫青就是一顿喷。

首节 上一节 134/1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季汉大司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