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第148节

  “诶。”

  李季本能反驳道:“兄长,这话不是你昨晚说的嘛,还说…还…说……”

  后面的话,无需谁来打断,李广利狠厉的目光已经瞪得李季支支吾吾,眼神躲闪。

  这一次。

  殿内气氛是真的冷了下来。

  就连先前笑的阳光明媚的李夫人,此刻也沉了脸,自从入宫之后,她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别人提自己的出身!

  李广利盯着自己弟弟,看了片刻,冷声道:

  “你先去偏殿。”

  有些话,他感觉还是得避一避自家这个蠢弟弟,以前也就罢了,现在妹妹显贵,来往的不是皇帝便是皇后。

  再如此口无遮拦,迟早招来横祸!

  “去就去。”李季嘟囔一声,翻身爬起,临走前,还不忘顺走案上的美酒。

  等他走后。

  李夫人才温吞着道:“四弟顽劣,兄长还是多加管教为好。”

  如今李家四兄妹,两个在宫中,两个在宫外,也只有李广利能管一管李季,李夫人可不想出什么岔子。

  “为兄晓得厉害。”

  李广利应了一声,随即将话题拉回,直言不讳道:“皇后势大,朝中站着两位大司马,还有一个太子。”

  “妹妹现如今受陛下独宠,谨小慎微是对的,不能落了把柄。”

  两位大司马的威风,李广利还没领教过,可太子的尊位,他入宫时感受的真切。

  当下。

  李家荣宠集于李夫人一身,就怕皇后借机打压!

  “不过先前四弟有句话也没说错。”见另外两人点头,李广利又道:“趁着有人巴结,我们合该往上走一走。”

  “以后妹妹在朝中,也能有个倚仗。”

  大兄的话,总能说到李夫人的心坎里,她召兄弟几人过来,正是为了此事。

  这时。

  沉默少言的李延年开口道:“这事小妹不要插手,也不要央求陛下,时常遣宫人到兄长府上,送些物品即可。”

  “朝堂上的官员得知后,自然知道怎么做。”

  怎么做?

  争相巴结呗!

  连李季那么个狂狷的性子,在得知他有个‘贵妃’姐姐后,上赶着给他送钱、送女人的都一大堆,由此可见一斑。

  近些日子,向李广利示好的官员也不少。

  不过。

  他全都没有应。

  李广利如今的官职是法曹,职位低不说,还是虚衔,身边接触的都是一些百石小官。

  正因为小,才会巴结李广利,像九卿三公一类的,纵使有个‘贵妃’姐姐,人家也不会拉下身段搭理他……

  但李广利心很大。

  百石小官的提拔他看不上,三公九卿又够不着,那把宫中贵人的恩泽积攒下来,够一个仅次公卿的总行吧?

  多半行。

  可能性还不小!

  大汉的外戚就这么不讲道理,从吕氏到薄氏,从窦氏到王氏,再到今朝的卫氏。

  他们的成功与辉煌,历历在目。

  有一个受宠的李夫人打底,好好运作一番,足以让朝中某些官员暗中下一注……

  要论天底下哪里的阴谋诡计、权力挣扎最多,皇宫能排第二,没地儿敢称第一。

  今天。

  猗兰殿的几人又为这个地方添了一笔战绩。

  但归根结底,皇宫里的无数算计与被算计,都是围绕着权力中心的那寥寥几人,皇帝,太子,顶多再加一个皇后。

  等范围扩大一些。

  以天下为棋局,身处算计与被算计风暴中心的,便只剩下君主与储君两人。

  长安城,西郊。

  简简单单的庭院内,有着两个简简单单装束的人,一老一青年。

  “唉,平曲侯周建德成为了太子太傅,看来陛下是真的不想让我教导储君。”老者言语惆怅,说话间满是遗憾。

  坐在对面的青年面露疑惑,持弟子礼,请教道:“老师为何执着于入太子宫?”

  闻言。

  董仲舒苦笑摇头,“子长,你不懂……”

  司马迁,字子长。

第140章 太子是个妙人

  2024-08-08

  司马迁曾经跟随董仲舒学《春秋》,所以当下持弟子礼,他的确不懂对方执着于太子太傅的心理。

  赋闲在家,著书立说也挺好。

  可惜。

  司马迁不是董仲舒,作为帮派大哥,董仲舒有自己的忧虑。

  数日前,皇帝下诏,册封义妁为——女国医!

  并且亲自题写了一副匾额,【医家之典范】,此时这块匾正挂在博望苑西侧的殿宇上。

  是的。

  即使几位名医都拒绝了皇帝的征辟,皇帝还是展示了极大的胸怀。

  ‘女国医’与‘医家典范’一出,义妁、唐安等人名望剧增,一跃成为医学界泰斗级存在!

  这是医者内部的影响,如果从外界来看,比如让董仲舒来解读此事,他的认知是——

  医家名声大噪!

  他会这么想,因为他是儒家的,独尊的那个儒家。

  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陛下也采纳了这个国策,已经施行了许多年。

  然而。

  最近几年,董仲舒越来越觉得儒家独尊的地位在受到挑战,证据很明显。

  以前那些销声匿迹的百家,眼下冒头的次数格外多!

  倘若仔细深究下去,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因为谁,才屡屡冒头。

  ‘博望苑里的医家能起来,究其原因还是在太子身上,再者,太子宫内还有墨家、道家、法家的影子。’

  ‘我儒家独尊,子弟众多。’

  ‘可太子宫内,偏偏没有一个儒生,一个都没有!’

  太子如此厚待其他学派,却不亲近儒家,亲疏对比显著。

  着实令人不安。

  董仲舒心中的忧虑,无人能懂,如果说医家的崛起,是近忧,那么其他诸家的存在,便是远患。

  让他们围在太子身边,就成了大患!

  董仲舒多次谋求太子太傅一职,便是想从根源上,把太子的思想搬回来。

  然而。

  陛下不给机会……

  “唉!”

  庭院内,董仲舒深深叹了口气,见司马迁凝神望着自己,他哂笑一声,收回思绪。

  此类学派争斗的事情,不便与司马迁说,董仲舒推给对方一本刊印的《公羊春秋》,捻着胡须道:

  “太子年少聪慧,常有惊人之举,老夫不免动了惜才之心,想教导一二。”

  一句话轻飘飘揭过先前的问题,他朝石桌上的书册示意了一下,“这造纸、印刷之术便是太子所造。”

  “你近些年不在京城,不知当初‘长安纸贵’的盛况,太子创造的这两件机巧之物,对儒家有大用。”

  “对天下读书人,更有大好处!”

  司马迁听罢,拿起那本书册,心中略微惊讶。

  他刚刚返回长安,之前数年,一直都在游历天下,在地方郡县上,司马迁不是没见过印刷的纸质经义。

  途径弘农郡郡治时,曾有书生抢购纸质书籍。

  只是。

  在南阳郡一座偏僻的村落中,司马迁也曾看见纸质书籍被当作某种不祥之物,撕毁、焚烧……

  民间关于太子造出纸张的评价,好坏参半。

  完全是两个极端。

  有人感恩,乃至痛哭流涕,也有人明着不敢骂,但一问起,对方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仿佛避如蛇蝎。

  期间利益纠葛,错综复杂。

首节 上一节 148/1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季汉大司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