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单机南北朝

单机南北朝 第165节

  根据之前的功绩,苏泽给侯景“授兵”二百,合计四个村,都赐姓侯。

  慕容绍宗、李存真、王惠、杨宗甲、孙大眼各“授兵”一百,合计两个村,都赐各姓。

  就在苏泽巡视乡村的时候,凉州刺史元彧的使者赶到敦煌,迫切的要求见苏泽。

  只能说制度没有万世法,军镇制度在设立初期也都是好的,变成六镇这个样子,只能说前人过分相信了后人智慧。

第194章 风起陇西

  等到苏泽巡视完毕,返回敦煌城的时候,凉州刺史元彧的使者已经等在敦煌城门前了。

  这位使者名叫贾援,是姑臧贾氏的子弟,见到苏泽后立刻迎上来说道:“苏将军,元刺史邀请您去姑臧城商议关中平叛的事情。”

  这也不是元彧第一次派遣使者来请苏泽了,但是都被苏泽用各种理由拖着不去,这次派来的贾援是凉州刺史府别驾,如果再不去姑臧,那下次来敦煌的就是元彧本人了。

  平心而论,元彧是个相当不错的上司。

  苏泽占了敦煌和玉门,元彧也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是追认了苏泽的地盘。

  元彧不算贪财,也不好色,在姑臧城也不折腾,和凉州豪强们相处融洽。

  用高徽的说法,这位元刺史的目标就是完成凉州刺史的任期,然后调回洛阳,为政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是这一次元彧是真的急了。

  以往也有造反的,但是和秦州以及南秦州那样,刺史被杀的造反还是很少的,而秦州反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彻底控制了秦州,这都让元彧感到恐惧。

  他已经认识到,朝堂的权威正在飞快的下降,仅仅靠着朝廷的任命,已经无法控制蠢蠢欲动的地方豪强了。

  凉州本地豪强势力也是相当强悍,就比如苏泽眼前这个凉州别驾贾援,他出自姑臧贾氏,祖先就是曹操的著名谋士贾诩。

  贾诩后人也都在曹魏集团取得了高位。

  不过贾家的辉煌也就到这里了。

  西晋陷入八王之乱,然后就是五胡乱华,贾家的又退回到了姑臧城,成为地方性的豪强。

  这之后孝文皇帝分别姓氏,贾家连乙等姓氏都没能挤进去,只能缩在凉州。

  和贾家一样的家族还有很多,凉州豪强当中既有贾家这种,本来就起家在凉州的世家。

  也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避祸到凉州的中原世家。

  姑臧城作为五凉时期的首都,如今凉州的治所,其中家族势力盘根错节。

  所以比起去姑臧城,苏泽更愿意留在敦煌种田。

  等种田爆兵,直接推过去不好吗?

  这可惜得了人家元刺史的好处,也要为他分忧,好歹要去一趟姑臧,让元彧安心才行。

  “贾别驾,三日后本将军就启程前往姑臧。”

  听说苏泽同意前往姑臧,贾援这才放松下来,他也说起了凉州局势。

  “苏将军,如今陇右各州都出现了‘真王使者’,他们在各地串联,响应秦州的叛乱,最近陇西郡的烽烟四起,元刺史想要请苏将军去陇西郡平叛。”

  “陇西郡?”

  苏泽疑惑的说道:“别的地方有叛乱都正常,陇西为何不安?陇西有陇山天险,陇西李氏不能镇压地方吗?”

  陇西李氏,是关西地区唯一跻身于甲姓高门的汉人门阀世家,李氏的共同祖先就是西凉的君主凉武昭王李暠。

  李氏一族位列五姓七望,而后世隋唐的皇室,也和陇西李氏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一般来说,有这种大家族坐镇的郡县,很少会卷入到侯刚这类地方性叛乱中,而他们家族在本地根深蒂固,也有大量私兵和听命于他们的坞堡主和豪帅们,至少能守住城池不投降叛军。

  贾援说道:“陇西李氏早已经衰落,虽然位列五姓,却朝中却无一重臣出自陇西李,朝廷中陇西李官位最高的,就是定州刺史李韶了。”

  苏泽思考了一下,似乎真的和贾援说的一样,陇西李空有甲姓高门的空架子,子弟的官途似乎都不显赫。

  贾援说道:“其实陇西李氏能位列五姓,都是因为孝文皇帝对于李冲的喜爱。”

  李冲,苏泽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李冲,是孝文帝时期协助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的重要人物。

  这个李冲重要到什么地步,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几个主要措施,包括“三长制”、“均田制”、“实行汉化”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李冲提出来的,并且是在他主政的时候推进的。

  除此之外,迁都洛阳这件事,李冲也是孝文帝的主要参谋,重建洛阳的工作都是李冲主持的。

  而北魏的法律《魏律》,也是李冲编修的,李冲还是当时孝文帝太子元恂的老师。

  可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在孝文帝执政末期突然暴毙,从此之后陇西李氏也陷入到了长期衰退中,甚至混的不如乙姓门阀。

  而穿越后,苏泽也越想越觉得奇怪。

  李冲之于孝文帝,就是张宾之于石勒,王猛之于苻坚,崔浩之于拓跋焘,他是孝文帝改革运动的主要谋主,而以中华文明尤其钟爱改革家的传统,李冲应该被大书特书才对。

  而实际上,李冲在史书中的事迹非常简略,甚至可以说是被刻意掩盖忽略,从而让人忽视他在孝文帝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这其中必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辛。

  贾援说道:“陇西郡虽然有陇西李氏,但是陇西也是执行均田和三长制度最完善的州郡,陇西李氏也是五姓中占地最少的甲姓高门。”

  原来如此啊,这下子苏泽明白了。

  李冲所提出的诸多改革中,最掘门阀政治根基的,就是这个三长制度。

  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

  三长制度,是国家将手伸入到乡野中,以三长为毛细血管,管理到乡村这个这层级上,这是真正的断了门阀政治的庄园经济制度基础。

  三长制度在提出来的时候,就在遭到了朝堂上下的激烈反对,就连一向支持李冲改革措施的孝文帝,在面对群臣进攻下,也只能同意在部分地区试行三长制。

  只是苏泽没有想到,李冲竟然有这么崇高的改革精神,带头在自家的地盘改革三长制,还改的这么彻底,让陇西郡只剩下三长村。

  这样的好处自然是,在朝廷强势的时候,三长制的地区能够收上来更多的赋税,也能提供更多优质的良家子兵源,这也是苏泽在河湟和敦煌地区推行的。

  坏处是,三长制的村落没有领头的豪强,而三长往往也只是村里稍富一些的小农,他们还是未经训练的农民,一旦陷入到战乱中,这些三长村就很难有人带头抵抗,如同一盘散沙一样被迅速击破。

  另外一个坏处,就是这些松散的三长村,也缺乏对抗官府的能力,一旦官府开始迅速腐败,这些三长村就会被摊派到更多的徭役和赋税,也不像是地方豪强还有和官府博弈的机会,更容易被官府鱼肉。

  听说了陇西郡都是三长村,苏泽就像是看到了一块肥肉,嘴里忍不住流出口水。

  而且陇西郡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关中最重要的地区!

  所谓关中锁钥,天下之塞!

  汉光武帝在这里鏖战四年,诸葛亮出岐山,所争的都是陇西!

  风起之陇西也!

  现在陇西又完成了府兵制前置条件,三长村鱼贯其中。

  难怪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时间线上,占据关中的宇文泰最终推行了府兵制和授田制,完成了土地的再分配,最后在和北齐的对抗中占据上风。

  原来是关陇地区的底子好,本身就有府兵的基础。

  而唐代设立管理府兵的折冲校尉府,关中就有全国三分之一还多。

  既然这么大的一块肥肉放在自己面前,陇西郡那就不得不救了。

  苏泽安排好敦煌事务,就带领亲信向姑臧城而去。

  ——

  破六拔孔雀领了“真王”的命令后,从沃野镇南下,首先来到了高平郡。

  等破六拔孔雀抵达高平郡的时候,正好听到了侯刚造反的消息。

  破六拔孔雀立刻激动起来,如果关中乱了,那北魏朝堂一定会派遣大军入关中平叛,那“真王”在六镇起事就更方便了。

  于是破六拔孔雀在抵达高平后,立刻开始联系高平郡本地豪帅胡琛。

  本来破六拔孔雀要约定胡琛一起起事的,但是破六拔孔雀在高平城内一打听,却听说胡琛被高平郡守于谨囚禁了!

  听到这个消息,破六拔孔雀惊骇不已,他连忙又试图联络胡琛的两个手下,匈奴豪帅万俟丑奴和羌人豪帅宿勤明达,可他打听到这两人也都被于谨囚禁,破六拔孔雀立刻意识到不妙,他正准备离开高平城的时候,被发现整个高平城已经戒严,他已经没办法出城了。

  破六拔孔雀只能在高平城内潜伏下来,寻找出城的机会。

  年轻的于谨坐在公堂上,自从秦州掀起叛乱后,高平镇的局势也在飞快的恶化。

  如果不是苏泽提醒于谨,他果断的将本地豪帅首领胡琛下狱,控制住胡琛在高平城中的亲信,此时于谨怕是和李彦一样,脑袋被挂在高平城上了。

  在胡琛府上搜查中,于谨发现了他和本地豪帅们勾结的证据,胡琛和在秦州造反的莫折大堤也有往来,更让于谨感到背后发寒的,是一个名为“真王”幕后黑手,已经渗透到了整个关中。

  于谨感觉到了一张看不见的网,正在关中地区迅速蔓延,这张网内包含了在秦州叛乱的莫折一家,也包含了高平城内的胡琛等豪帅,甚至和整个关中的地方豪强都有关联。

  于谨更是感觉到整个高平的地方豪强都不可信,他下令亲信封锁高平城,然后派出两拨人出城,一拨人向朝堂请求支援,报告真王的情况,一拨人则向凉州而去,于谨记着苏泽的话,向苏泽讨要救兵!

  也不知道为什么,在于谨心中隐约觉得,向苏泽求助比向朝堂求助更靠谱,也许是因为苏泽从没有让他失望过。

  ——

  岐州城外。

  在控制了秦州后,莫折大堤“推举”侯刚为秦王,莫折大提为大将军兼国相。

  而莫折大堤的几个儿子,也都被封为将军,他的长子莫折天生被封为卫将军,领兵出秦州攻打岐州。

  莫折天生自幼在父亲的身边学习兵法,这次攻打岐州莫折天生带出来的是莫折家这些年来积攒的精锐部曲,目标是一举夺下岐州。

  只要攻下岐州,长安就无险可守,只要占领长安就可以出兵潼关,那就真的有了割据一方的基础了。

  原本莫折天生觉得小小的岐州,自己可以轻松拿下。

  事实上在起兵前期,岐州本地豪强也纷纷响应“侯刚”的檄文,杀官占领郡县,起兵响应“秦王军”。

  但是这岐州刺史崔延伯,却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在岐州郡县都叛乱后,崔延伯依然控制着岐州治所雍城。

  如果崔延伯只是控制岐州治所雍城这座孤城也就罢了。

  这崔延伯在稳定了雍城局势后,还身先士卒带兵出雍城,攻打周围的郡县,将雍城附近几个豪强大族全家屠戮干净,家产也都被崔延伯带领的士兵劫掠一空。

  而靠着这个方法,崔延伯麾下的士卒越打越来劲,而崔延伯也一改之前贪鄙的样子,将抢来的财物全部分给雍城的士兵,这也让士兵更加用命,几次出击都收获颇丰,吓得雍城附近的叛军都跑的远远的。

  莫折天生实在想不通,这崔延伯可是和杨大眼一样,是孝文帝时期的老将了,怎么每次打仗还都能带头冲锋?

  “秦王军”要攻打长安,那雍城就不能绕过,莫折天生就是被父亲派来控制岐州的。

  见到崔延伯这个硬骨头,莫折天生以秦王的名义,召集岐州的叛军在雍城下会盟,共同围攻雍城。

  有了领头的之后,岐州本地豪强纷纷带兵前往雍城,怪就怪崔延伯上任岐州之后,对岐州上下盘剥得太狠了,岐州的豪强都恨不得将他食肉寝皮,仇恨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

  一时之间整个雍城附近营寨相连,雍城内的守军士气低落。

首节 上一节 165/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梁赘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