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171节

  听闻俞通源的话语,梁道明的眼底,顿时闪过一丝惊喜之色,甚至都没怎么掩饰。

  特赦,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以大明子民的身份,在大明的土地上生活,不再是没有身份的叛国之人。

  而给过去的罪行获得赦免,就是他们返回大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要是没有这一步,那么一切都是空话。

  后面具体定什么户籍身份,在哪里居住,功劳怎么算,允不允许他们买房置地,是否可以参加科举.这些一切的一切,前提都是建立在,他们是合法大明百姓的身份上的。

  “多谢侯爷,多谢陛下宽宏大量!”梁道明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和几分感激,他深深地躬下身去,仿佛要将所有的感激都凝聚在这一躬之中。

  施进卿在一旁看着,眼中也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对于梁道明这样的人来说,能够回到大明,获得合法的身份,比在南洋的繁华富贵更加重要。

  毕竟大明才是他们心中的根,是他们魂牵梦绕的故乡。

  “不必客气,大明对待自己的子民,向来是宽厚的。”俞通源的声音依旧不高,“但伱们也要明白,你们需要为大明效力,为大明的利益着想。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在大明的庇护下,继续享有富贵。”

  梁道明和施进卿都点了点头,他们明白俞通源的意思,大明需要的不是无用的人,他们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获得大明的认可和庇护。

  “我们愿意为大明效力。”施进卿的声音坚定,他看着俞通源的眼睛。

  施进卿的角色,大明舰队的高层将领其实是很清楚的。

  以后,旧港必然是由此人管理,而此人愿意配合,自然一切都好,这是最好的结果要是不配合,那就只能费点力气换个人了。

  “好,大明不会亏待有功之人,只要你们真心为大明效力,大明一定会给予你们应有的回报。”俞通源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赞赏。

  “旧港,要成立宣慰使司,大明也将派遣官员前来协助管理。”

  俞通源有些玩味地看着两人:“你们谁愿意来当这个宣慰使?”

  施进卿没说话,看着梁道明,而梁道明这时候也犹豫了。

  按理说,他这个“旧港之主”,其实是最有资格来当这个宣慰使的,但是呢,他已经厌倦了这里的争斗,这时候更想衣锦还乡.可毕竟是个宣慰使啊!

  在这种大明的正式官职面前,梁道明觉得自己唾手可得,要是不争取,实在是可惜了。

  可转念一想,这个位置,他还真不见得能坐稳。

  犹豫再三,或者说天人交战良久,梁道明最终还是放弃了。

  “施进卿更熟悉旧港的事务,若是侯爷有意,还是让施进卿来担任这个宣慰使吧。”

  “你呢?”

  “我?”梁道明笑了笑,有些释然,“愿归桑梓,做一富家翁足矣。”

  俞通源闻言,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深知,对于梁道明这样的外来者来说,能够放下对权力的渴望,选择回归故土,实属不易。

  这份豁达与明智,在众人中亦属难得。

  “梁道明,你的选择很明智。”俞通源的声音温和了许多,“大明从不勉强任何人做不愿之事,既然你心向故土,本侯自会请示朝廷,让你和家人平安返回大明,享受应有的荣宠。”

  梁道明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连日来的疲惫似乎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他再次躬身行礼,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多谢侯爷成全,梁某此生难忘大明的恩德。”

  施进卿在一旁看着,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他深知梁道明的决定意味着什么,同时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看着俞通源。

  “侯爷,施某愿担此重任,为旧港的稳定繁荣,为大明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施进卿的声音铿锵有力。

  俞通源点了点头,对施进卿的回答表示满意:“很好,施进卿本侯相信你的能力,旧港的未来就交给你了不过,你要记住,大明需要的是有用的人,而非简单的附庸。”

  施进卿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俞通源的意思,他深知要想在旧港站稳脚跟,既要依靠大明的力量,也要保证自己始终有价值。

  夜色渐深,海面上的风似乎也变得更加柔和。

  梁道明与施进卿在明军舰船的护送下,返回了旧港。

  一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回到旧港后,梁道明开始通知家人,以及各方势力,着手准备返回大明的事宜归国这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尤其是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大家子,而且在旧港的产业他也要处理好。

  而施进卿则更加忙碌,梁道明撂挑子解放了,就意味着他不仅要处理旧港的日常事务,还要作为尚未任命的旧港宣慰使,与大明紧密合作,共同规划旧港的未来。

  随着明军舰队的入驻和旧港豪强的投诚,旧港渐渐恢复了平静,但这份平静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变革,谁都知道,南洋的格局注定将因大明的到来而改变,而旧港作为南洋最繁荣的港口之一,无疑将成为这场变革的中心。

  旧港的战略地位,或许跟淡马锡港差不多。

  但是旧港有一个天然优势,那就是它更适合作为军港!

  毕竟这里是有两个海峡作为进出口的,而大明的水师,只需要控制住海峡的两端,就能够完全控制这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明军与旧港的汉人豪强们紧密合作,共同修复了旧港的防御工事,重建了被战火摧毁的区域,同时,大明也派遣了官员前来协助管理旧港的事务,确保这里的秩序稳定。

  梁道明在离开旧港的那一天,站在码头上望着这片曾经奋斗过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不舍,有释然,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自己即将踏上新的旅程,但旧港这二十年的记忆将永远镌刻在他的心中。

  “我也算是传奇了吧?”

  海风轻轻吹过,带走了梁道明的思绪。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身踏上了归途。

  而与“我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梁道明不同,回到苦橘城的满者伯夷帝国的贵族们,马上就陷入了鸡飞狗跳的内乱。

  帝国在战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那场与大明舰队的激烈海战,不仅让帝国失去了大量的战舰与精锐水兵,更让帝国的威望遭受了沉重打击。

  BOSS,是不能露出血条的。

  战后,满者伯夷帝国的海域霸主地位开始动摇,周边的小国与部落开始蠢蠢欲动,对帝国的统治产生了质疑,帝国内部的矛盾与分裂也进一步加剧,各地贵族与部落首领纷纷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对来自苦橘城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公然反叛。

  眼看就是晚唐故事重演,新皇帝维卡拉玛瓦哈纳试图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备、安抚民心等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效果并不显著。

  帝国的经济也因战争而遭受重创,财政收入锐减,民生凋敝,民众对皇帝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更为严重的是,满者伯夷帝国的海军力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失去了对海域的控制权,意味着帝国在贸易、资源掠夺等方面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于一个以海洋扩张和贸易立国的帝国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满者伯夷帝国不得不采取更为保守和防御性的策略,他们开始加强陆地防御工事的建设,试图通过陆地上的坚固防线来抵御大明可能的入侵。

  同时,维卡拉玛瓦哈纳也加强了对内部反叛势力的镇压,试图通过铁腕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满者伯夷帝国面临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的统治力逐渐衰弱,各地的反叛势力越来越强大。

  显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满者伯夷帝国将会跟原本的历史线一样,在内外交困中走向衰落,其曾经的辉煌也将成为历史的尘埃。

第272章 未来计划

  南洋战事稍歇,而同样是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国内也发生了不少事情。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京城周边以及江南地区。

  作为生产地,京城沿着秦淮河,在上游建立起了不少的棉纺织厂,因为改进了水力大纺车,让原本并非用于棉纺织的大纺车可以适用生产,因此工厂区顺利发挥出了聚集效应,形成了江南的松江府、苏州府等棉花产地供应棉花,京城进行纺织,同时作为商品集散地向大明其他地方进行销售。

  莫愁湖的大市场上,相比于之前也出现了很多贩售棉纺织品的店铺。

  夏日的午后,朱雄英坐在马车上,与太子朱标一起行过莫愁湖市场的街道。

  因为这里的市场是朱雄英进行改造的,因此为了防止交通拥堵,考虑到肯定会有两侧小贩占道,还有双向交通的问题,所以朱雄英在规划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都安排好了,马车行驶在专门划出来的马车道上,并没有太多左右空间窘迫的感觉。

  他们乘坐的是普通马车,因此并没有向内开的窗户,而是窗帘,朱雄英稍微掀开马车的窗帘,微风拂过,带来一丝丝若有若无的凉意,却也夹杂着市井的喧嚣热闹之声。

  京城在这个时节,温度还是相当高的,而再过一段日子,就要进入连绵不休的梅雨季节了,到了那个时候,可就真是在屋子里待着也不是,出去也不是,人都要长毛了。

  朱雄英出神地看了看外面,琢磨着,是不是要趁着就藩之前,先出去一趟,把五京的巡视工作做完。

  不过巡视五京,并非是他一个人的工作,实际上,一旦真的决定成形,那么他作为代天子巡视的“天使”,是需要全套仪仗的,会有一大群人跟随他一起。

  因为作为“天使”,无论是朱标担任这个职责,还是朱雄英,在本质上都是没区别的,所以按照国朝制度“择文武之臣扈从,皆给道里费”是应该的。

  而有一個冷知识,所谓的“巡抚”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只是尚未成为官名。

  朱雄英这一年多来,在中枢也算是通过这些事情初步建立了一些威望,而目前对于他来讲,在地方上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毕竟如果想要成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那就不能像是空中楼阁一样,只在最上头有自己的影响力,而是要下面也能撑得住。

  但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关键人物,就是秦王。

  身为天下藩王之首,秦王是不可能长久地被软禁在京城里的,哪怕没有宗人令的身份,这也不像话.从朱元璋的性格角度出发,朱元璋也不会这么做。

  而西安又注定要成为西京,毕竟从端平入洛时起,洛阳就已经衰败的不成样子了,或者说,这几百年来,洛阳都是在持续衰败的。

  隋唐的时候,洛阳是全国或是第一或是第二的大城,只有长安能与之媲美。

  而经历了唐末战乱,到了五代十国以后,虽然都在衰败,但长安的地位还能勉力维持,洛阳就几乎是断崖式下滑了。

  宋朝的时候,因为开封的虹吸效应,洛阳更是被吸走了大量的富户、百姓,而长安反倒是因为离得远,而且又是宋朝对抗西夏的核心后勤基地,一度繁荣了起来,直到女真人崛起方才渐渐衰退。

  所以这个时候,洛阳是怎么都竞争不过西安的,洛阳离东京开封又太近,西安就是西京的不二之选。

  而西安,就绕不开秦王。

  怎么都得给个说法,不能把堂堂天下藩王之首,一直关在封地外面。

  这一点,陕西布政使司,有很多官员都是上书了的。

  当然,他们上书不是为了给秦王求情,而是想确认,这混世魔王是不是真的能别回来折腾他们了.

  从国朝法理上来讲,藩王跟地方官员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地方官员,在法理上不接受藩王的指挥或管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协助王府的属官体系去办事。同时,藩王的钱,有一部分是来自地方划拨的,也就是说哪怕赏赐给藩王一些土地,这些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百姓,也跟藩王没有半文钱关系,但是地方官府得给钱。

  谁愿意给钱呢?

  秦王又是格外能花钱的主,动不动就要官府掏钱,花光了赏赐土地的田赋不算,还要搞苛捐杂税的摊派。

  “这莫愁湖市场,如今可比以往热闹多了。”

  朱标的话语,打断了朱雄英的思绪。

  朱标目光温和地扫过街边的每一处景象,尤其是那些贩售棉纺织品的店铺,顾客更是络绎不绝,确是呈现出一派繁荣之景。

  这里面最受欢迎的,就是棉汗巾。

  呃,之所以不用下去看也知道,是因为门口的木牌子上直接写了“棉汗巾已售罄”的字样。

  江南的夏天,实在是太过湿热,爱出汗的人只要走出屋檐,往街上一站,不消多时便会额头和后背见汗,再过一会儿,则是辣眼睛般的大汗淋漓。

  因此,在肩膀上搭一条吸水性极佳的棉汗巾,就成了很多京城市井百姓的最佳选择。

  毕竟都要讨生活的嘛,也不可能因为天热了就不出来。

首节 上一节 171/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