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194节

  但关键的问题是,明军营寨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佛郎机炮。

  很快,他们就发现炮火是从哪来的了。

  是鸭绿江上!

  明军停止了在南北两侧用船只运输伤员和运送援军,而是把佛郎机炮和炮组摆上了小船。

  虽然只要一开炮,小船就能被火炮的后坐力给推着位移好远,也根本没法锚定射击诸元。

  但是这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高丽军为了围攻明军的营寨,阵型太密集了!

  密集到随便开炮,一炮下去开花弹就能炸死一片!

  炮声隆隆,震颤着天地间每一寸空气,仿佛是天神降临,为这残酷战场带来了一抹不可抗拒的威压。

  高丽军的阵型在炮火之下显得如此脆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散,试图躲避那从天而降的毁灭之火。

  李和的脸色在这一刻变得异常难看,他万万没想到,明军竟会有如此奇招,将火炮置于江上,利用船只的机动性,对岸上密集的敌军进行轰击。

  这一招,无疑打破了战场的平衡,也让高丽军的优势瞬间化为乌有。

  “命令我们的船快点从上游下来,冲击那些船只!”李和急声下令,他深知,若不能迅速摧毁那些火炮,那他们进攻的大阵根本就是活靶子了。

  但问题是,哪有那么容易?

  要知道,此时此刻,高丽军留在北岸的尾巴,也在顶着另一路明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在苦苦支撑着,同时绝大多数的船只,都在上游运输着这些部队。

  即便调了一部分船只跟着南下,可这些渔船,根本就不是拿来打水战的,只是用来帮忙运输辎重的,免得辎重跟着走陆路。

  毕竟顺流而下的话,用船只携带辎重的性价比,相较于在陆地上行进,要高得多。

  所以,命令虽下,执行却难。

  这时候临时调集船只,然后把辎重卸下来,再改装成火船亦或者是什么船只.哪怕仅仅是塞上去一些擅长水战的士兵,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高丽军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或者说,明军的火炮可不会停下来等。

  与此同时,张玉带领着剩余的重甲步兵,趁着高丽军阵脚大乱之际,发起了猛烈的反扑,他们汇聚在一起如同出鞘的利剑,锐不可当,所过之处,高丽军纷纷倒下,血染战袍。

  “为了大明!为了殿下!”张玉高声呐喊,他的声音穿透了战场的喧嚣,激励着每一个明军士兵。

  所有士兵都是知道,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唯有拼尽全力,方能有一线生机。

  在火炮与步兵的双重反击下,高丽军的攻势终于被遏制住了。

  他们开始后退,试图重新组织阵型,但明军明明是人少的一方,却咬着牙追击,如影随形,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这就是张玉的战场嗅觉了.这时候对方一心想退,只有咬着对方才能占据主动,如果同样撤回去休整,那等对方喘过气来,下一波次的进攻,基本上就防御不了。

  朱雄英站在营寨的高台上,望着战场上的局势变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一战,明军虽然处于劣势,但凭借着将士们的英勇,以及事先制定好的计划,他们正一步步扭转战局。

  然而,就在这时,只听见一阵激昂的号角声从西侧传来,紧接着,大量骑兵从西边涌出,向着营寨猛冲而来。

  为首的那名将领,披挂着银甲,骑乘着白马,俨然就像是从话本里走出来的战将,他浑身浴血,身上的盔甲早已是血迹斑斑,但却毫不减他的威风凛凛之势,相反,他给人一种霸烈肃杀之感,仿若战场中的战神。

  “王旗!”

  高丽军里有见识的将领不禁骇然。

  这么小的战场上,怎么会出现两位大明的亲王?

  此人非是旁人,正是率领北平军前锋,抵达辽阳后顺着山路来到丹东,然后得知了蓝玉已经率军西进后,一刻不停地利用仅剩的渡船,带领三千多燕山左卫骑兵渡过了鸭绿江的燕王朱棣!

  不得不说,作为顶级肉侦,朱棣的战场嗅觉,是真的敏锐。

  他本来想按照自己的作战风格,渡江以后侦查情报,但是在占领了兴化镇以后,很快他就通过电台,得知了蓝玉大胆的作战计划。

  所以,朱棣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带领燕山左卫的骑兵一路疾驰,从高丽的兴化镇,一路跑了一百五十多里,赶到了朔州西面的这个位置。

  “明军万胜!”明军将士纷纷欢呼雀跃起来。

  “杀呀!”

  伴随着朱棣的怒喝,他胯下的战马奋力奔腾,如同旋转狂飙的利剑一般,直刺高丽军的阵列!

  与他配合行动的,还有三千燕山左卫铁骑,他们也都如同猛虎下山似的,疯狂地冲锋着!

  朱棣的突然出现,如同风暴中的一道闪电,瞬间点燃了明军将士心中的希望之火。

  而这三千骑兵的到来,不仅增强了南岸明军的士气,更在战术上给予了高丽军致命的打击。

  高丽将领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不可置信或惊恐。

  他们万万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大明竟还有如此精锐的骑兵部队杀到。

  李和的脸色更是阴沉到了极点,他知道,这一战,局势已急转直下,对高丽军极为不利。

  “挡住他们!快!”李和当机立断,发出命令。

  然而,高丽军的变阵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顺利。

  朱棣率领的燕山左卫骑兵如同狂风巨浪,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高丽军在西面的阵型,将其冲得七零八落。

  毕竟,西面的这些高丽军,都是一门心思往前进攻的,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背后会被捅刀子!

  朱棣身先士卒,他的每一次挥刀,都伴随着敌人的倒下。

  而西面的高丽军则逐渐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他们开始四散奔逃,企图逃离这片死亡之地。

  然而,朱棣并没有打算轻易放过他们,他继续率领燕山左卫骑兵追击,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刃,切割着高丽军的防线。

  在他的带领下,骑兵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高丽军则节节败退,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朱雄英站在高台之上,看着西面战局的骤然逆转,心中也不禁感叹。

  “天下名将,敏锐如斯。”

  没办法,朱棣这种战场嗅觉,放到整个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上,都能算是顶级的战争天赋,羡慕不来。

  不过朱雄英也没有什么嫉妒心,四叔能打这是事实,对于他来讲,完全可以变成好事。

  虽然朱雄英有志于通过这场战争树立自己的威望,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的需求.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不需要成为最优秀的将领,只要有这份军功加身,他的地位基本上就已经是稳中稳了。

  “传令下去,全军准备反击!我们要让高丽人知道,大明的军队,永远不会被轻易击败!”朱雄英的声音很坚定,他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让疲惫的明军士兵们重新燃起了斗志。

  随着命令的下达,营寨中的明军也开始调整阵型,准备发起最后的反击。

  很快,南面的压力也开始缓解,朱雄英抽出手来,把绝大部分的部队,都押到了北面。

  而李和,望着战场上逐渐逆转的局势,心中充满了不甘。

  这一战,高丽军已经失去了先机,想要再攻破明军的营寨,已是难上加难。

  仗已经打烂了,再坚持下去没意义了。

  这时候李和需要考虑的是,尽可能地保存这些高丽精锐的力量,先撤回朔州,然后把江北的高丽军平安撤回来,后面的事,后面再说。

  当最后一缕硝烟散去,战场上只剩下明军的欢呼声。

  朱雄英站在战场中央,望着满地的敌尸和残破的旗帜,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这一战虽然艰难,但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第286章 平壤

  随着战场的硝烟逐渐散去,明军将士们开始忙碌起来,清理战场、救治伤员、收缴战利品,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朱雄英站在战场中,目光深邃,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深思。

  很快,在北岸指挥大军的蓝玉就渡河过来了。

  蓝玉重重地锤了朱雄英一拳。

  这一仗,朱雄英立下了实打实的大功,而且是开门红。

  《孙子兵法》虽然有“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说法,但在现在这个时代的战场上,面对基本孤立的营寨,对面其实两倍人数就已经能够形成三面包围了。

  所以,面对三倍敌人,尤其是高丽最精锐的部队,朱雄英能够正面坚持下来,并击退敌人,功劳是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地方的。

  当然,燕王朱棣在最后时刻的长途奔袭支援,作为压倒天平两端的筹码,功劳同样不小。

  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彼此都明白这场胜利的意义所在。

  “不过,此战我军虽胜,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蓝玉沉声道,语气中透着一丝凝重。

  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蓝玉不想让朱雄英沾沾自喜,要说真有多大问题,那也没有。

  不过出乎蓝玉的预料,朱雄英很沉稳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开战前,我们的行军速度和补给线都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女真人的袭扰更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开战后打的也不顺利,还是存在轻敌的心理,小觑了高丽最精锐的部队。”

  蓝玉微微颔首,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平壤,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解决鸭绿江北岸的高丽军队,确保我们的补给线畅通无阻,同时,也要防备兀良哈部南下搅局。”

  朱雄英沉吟片刻,继续说道,“如果高丽军南下,我们可以分兵两路,一路主力部队继续向南推进,直取平壤;另一路留守,确保后方的安全,防止对方杀个回马枪。”

  蓝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除此之外,还需要水师的支援,如果水师有余力,还是要争取一些船只过来,若是有战舰,这一仗不会打的这么费力。”

  “水师怕是忙不过来了。”

  这是实话,大明的远洋舰队,这时候都在南洋和南方沿海呢,经历了一场大海战,急需休整。

  而北方仅有的,之前为了维持从宁波到济州岛航线补给的水师,也全力运转去支援釜山了。

  渤海湾里,比如辽东、山东之类的地方,倒是确实有一些船,但大多数都是小船,这些船过来沉没的概率很高,黄海这个时节正是暴风巨浪不断的时候,跟渤海湾里面的风平浪静根本比不了。

  说实话,也就是事发突然,不然就东北亚秋冬这个海况,真就不该出兵。

  济州岛的那支水师,现在也是硬着头皮在运物资,幸好之前囤积的足够,所以仅仅在济州岛和釜山之间全力转运,还忙得过来。

  但饶是如此,也沉没或触礁了不少了。

  至于为什么蓝玉和朱雄英谈话,朱棣没来,原因也简单,朱棣连喝口水都不肯,追着撤退的高丽军去继续肉侦了。

  朔州,战后的高丽军中,气氛沉重的跟丧了娘一样。

  被朱棣带领燕山左卫的骑兵撕咬了一路,狼狈丢下了数百具尸体,还有同样数量的伤员,高丽军才好不容易向东撤回了朔州城。

  高丽军虽然后撤到了朔州城,但并没有马上转移,一方面是因为有着城池可以依托,另一方面则是需要等待后续北岸的队伍撤回来。

  而明军虽然坚守住了,但损失同样不小,再加上明军渡江速度慢,所以短时间内,这支李成桂的精锐亲军,暂时没有覆灭的担忧,反而可以撤到朔州城从容休整。

  甚至,高丽军虽然没达到战役目的,但从人员伤亡方面,也没有到伤筋动骨无力再战的程度,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可即便如此,这一仗还是挫伤了他们的锐气。

  在高丽国内已经自觉无敌的他们,以三倍人数优势,进攻明军临江匆忙立下的营寨,竟然被击退,这里面固然有其他因素,但从结果论上,还是太让人沮丧了。

首节 上一节 194/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