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34节

  女真人的力量并不强大,大明唯一需要顾虑的,其实是盘踞在辽东方向,以金山为核心领地(位于科尔沁草原与东北交界)的纳哈出,防止其趁火打劫破坏计划。

  所以,想要剿灭女真人,必须先把纳哈出这颗钉子给拔了,这也是大明消灭北元整体战略计划中早就有的一环,之前攻灭云南的北元梁王势力就是前奏。

  现在,就是两件事当一件事办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诸卿所言各有道理,传旨下去,立即加强辽东方向的后勤储备,同时调集精锐兵马,先解决纳哈出所部,在解除北元威胁后,彻底剿灭女真人!”

  众臣闻言,无不振奋精神,齐声应诺。

  而就在这时,阴阳炁海中又传来了声音。

  历史类最高均订作品,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书!

第61章 黑麦与木薯,神种降临!

  “我先把第四批无线电台送过去,爷爷你那边接好了。”

  这次阴阳炁海的规模,肉眼可见地比之前更大了一圈,因此,物品传输的效率也提升了,不用担心碰到边缘继而湮灭的问题。

  但第四批无线电台毕竟数量太多,有着足足二十台,所以还是输送了很久。

  可在大明这边,众人却并不嫌久。

  圣孙坛上的气氛,也从刚才得知女真人在未来会覆灭大明后的愤怒,逐渐转向轻松。

  看着这些不断掉下来,落在特制的极厚软垫上的无线电台,郑国公常茂和曹国公李文忠,嘴角都要咧到耳朵根了。

  第三批送过来的那几台无线电台,根本就不够体量足有数百万之巨的明军分的。

  当然了,洪武时期的明军,虽然数量看起来非常吓人,但这是有着卫所制的制度原因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屯垦兵,真正能够用于野战的机动部队数量没那么多,“只有”几十万人。

  可即便如此,确实需要无线电台的部队,还是太多了。

  其中优先级最高的,就是北部边境的军队(此时还没有“九边”的说法),以及京师的上十二卫亲军的也就是朱元璋从洪武十五年开始改制,划定由皇帝直属的锦衣卫、旗手卫、虎贲左卫、金吾前后卫、羽林左右卫、府军及前后左右卫。

  而有了这足足二十台无线电台,再加上之前第三批的六台,就能让几十万精锐明军的战斗力提升一个档次。

  虽然世界第一强军提升一个档次还是世界第一强军,但对于明军的野战部队来说还是有质变的。

  毕竟,通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对于战争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因素。

  有了这些电台,在防御的时候,敌人攻击任何一方重镇,行踪都能被负责指挥的将领马上知晓,继而派兵围堵;在进攻的时候,明军可以从容地分进合击,各部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只要一部受击,坚守住就可以等到各部靠拢支援,不至于被人打时间差各个击破还一无所知。

  可以说,有了这第四批的二十台无线电台,明军攻略辽东的胜算,将极大增加,只要正常发挥,就必然能够成功。

  甚至再往后说,以后远征漠北进攻北元朝廷的时候,也不用担心会有李广那种“迷路侯”的窘境了,如果奢侈一点给斥候部队单独配备电台,将很容易抓到敌人主力。

  因为在漠北作战,难的其实不是找到敌人主力的踪迹,只要斥候撒的多、撒的远,大概率是能找的难点在于,因为撒的太远,所以找到了以后,斥候必须要原路返回寻找大军主力,等寻找到了大军主力给主帅汇报完毕以后,主帅再带着大军过去,而到了这时候,敌人早就溜没影了。

  而在古代,对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抛下步兵,由主帅带着数千或上万精骑快速机动,与斥候保持一个较近的撒网距离,这也是霍去病非常喜欢亲率少量骑兵去抓敌人主力的原因。

  但现在时代变了,有了无线电台,比如明军的斥候部队,在狼居胥山、斡难河、捕鱼儿海.在漠北的任何一处发现敌人,都可以向明军主力汇报,省去了折返跑这个过程,同时远远地隐蔽监视敌人的踪迹,给明军主力实时更新敌人的移动轨迹。

  这就相当于明军扫清了战争迷雾,敌人动态一览无余,这仗打起来,可就轻松太多了。

  常茂和李文忠的眼中闪耀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军装备上这些无线电台以后,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景象。

  “太好了!这真是天助我也!”

  “什么天助,这是咱大孙送来的。”

  朱元璋不满地训斥道。

  常茂连连点头,呲着牙笑道:“多亏了大外甥(常遇春是朱雄英的外公,常茂是亲舅舅),有了这些无线电台,咱们大明的军队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可就都得心应手的多了!”

  李文忠也连连点头,深有感触地说道:“是啊,这无线电台可真是神器啊!之前那六台根本不够分,以前咱们在战场上,总是因为通讯不畅而错失良机,现在好了,有了这东西,咱们无论是远征辽东还是漠北,都可以实时地获取信息和操控战场,做出最正确的决策了。”

  “若是没有圣孙殿下,我们哪有这个福分?”

  “是啊,多亏了圣孙殿下!”

  众人纷纷赞叹,对朱雄英的感激完全就是溢于言表,怎么表现都不过分。

  紧接着,朱雄英又把第二批的过期种子送了过去。

  除了土豆玉米红薯这老三样,还有新增的黑麦和木薯的种子。

  看着这些新的种子,朱元璋连忙问道:“大孙,这两种新种子是什么?”

  “爷爷,前面送过来的是黑麦种子,黑麦抗寒能力强,可以在北方种,甚至在漠北以北都能种,而且不仅能当粮食,还能当饲料用,不挑土壤。”

  “后面送来的是木薯种子,木薯比土豆和红薯的适应性更强,耐旱、耐瘠、少病虫害,同样不挑土壤,山区都能种,但是想要木薯高产的话,还是要用土层深厚疏松的土壤种植,如果土壤不行,产量就相对低一些,唯一的限制就是这个得在南方种,比如福建、两广、云贵等地。”

  听闻此言,朱标和李善长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一大堆看似寻常,却蕴藏着巨大力量的种子上。

  朱标率先回过神来,他颤声道:“这么说,这黑麦种子能在北方严寒之地生长,那就是在小冰河期也能存活?这岂不是北方的百姓,同样有活路了。”

  李善长也激动得胡须乱颤,他连连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

  “而且,这木薯种子,竟能在南方那些贫瘠的山地生长,耐旱、耐瘠、少病虫害,这……这简直是神种啊!”

  朱元璋看着两人激动的样子,心中也是一阵欣喜,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这些新奇的种子,仿佛能感受到它们潜藏的生命力。

  这两种新种子的出现,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之前朱元璋已经做好了实在不行就向南拓展,用南方的粮食去赈济北方的计划,而现在既然有了这黑麦,北方百姓最基本的生存就能够得到保障了,在实际上增强了北地汉人对大明的归属感。

  而北方的稳定,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由于历史因素,幽燕之地从五代十国以来,就脱离了汉人政权的控制,而两河之地(河北与山西,山西古称“河东”),也自靖康以后,沦陷于胡人之手数百年了。

  所以,北方不仅胡化严重,而且人口非常稀少,粮食产量也较低,可偏偏北方承担着防御蒙古人的重任,又不能不屯驻大量军队并进行移民,为了这些军队和移民,大明朝廷就必须每年给北方运粮。

  这也是从洪武三年开始实行“开中法”的根源所在,如果不需要给北方运粮,大明朝廷干嘛要给商人们发代表着财富的盐引?

  历史类最高均订作品,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书!

第62章 迈不过去的槛,王朝周期律!

  而北方的粮食问题,一直是朱元璋心头的一块大石,现在有了这黑麦种子,至少可以让北方的百姓在严寒和饥荒中极大地增加活下去的希望。

  同时,也会为朱元璋给北方“去胡化”的长远计划,增加一枚分量十足的筹码。

  而木薯更是意外之喜,福建、两广、云贵等地山区众多,这些山区虽然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但始终不富裕,如今有了这木薯种子的出现,正好可以增加这些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了粮食,能吃饱饭,那些土人就不会起来造反,大明的统治就会稳固得多。

  这就相当于,一南一北,都增加了稳定度。

  “好!好!好!”

  朱元璋连声赞叹:“大孙真是咱的福星啊!”

  周围的众人亦是分分赞叹,朱标抚掌而笑,他的眼眸中闪烁着对未来大明再无饥荒的憧憬:“英儿此举,当真是利国利民。这黑麦种子,无疑是北方百姓的福音,木薯种子更是南方山区的宝藏,百姓们这下不用担心土地贫瘠种不出粮食了。”

  李善长捋着胡须,点头赞同道:“太子所言极是,这黑麦与木薯,一南一北,正如同大明的双翼,这就叫——如虎添翼!”

  常茂性格直爽,喜怒哀乐都形于色,此刻的喜悦更是溢于言表,他拍着大腿,豪气干云地说道:“此等好事,当浮一大白!雄英这小子,真是给咱们送来了大福气啊!”

  李文忠则相对沉稳一些,他微微笑着说道:“圣孙此举,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更是为陛下的去胡计划增添了重要的一环。北方稳定了,南方富足了,大明的江山自然也就更加稳固了,此等功绩,当真是非凡之极。”

  朱元璋听闻四人的议论后哈哈大笑:“咱的大孙真是有能耐!得让各地官员好好利用这些种子为百姓造福!”

  气氛一片轻松。

  毕竟现在看起来,不管是明面上的问题,比如空印案之类的,亦或是暗处潜藏未被发现的问题,比如女真人、小冰河期等,都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法。

  所以,完全没什么可担忧的事情了。

  至于未来会建立“清朝”的女真人,虽然朱元璋很愤怒胡虏会再次入侵中原,但归根结底,这时候的女真人实力还不值一提,连十三副铠甲怕是都凑不出来,所以并不是一个很令人担忧的敌人,明军轻易即可剿灭,所需担忧的甚至不是女真人本身,而是盘踞在辽东的北元纳哈出所部。

  实际上,纳哈出确实是一个不好对付的敌人。

  纳哈出是成吉思汗麾下名将木华黎的后裔子孙,木华黎受封太师后掌管左手万户,统辖兴安岭左右地区,此后他的子孙世袭,成为辽东方面的地方实力派。

  而纳哈出本人曾为太平路万户,至正十五年被朱元璋俘虏过,朱元璋当时出于种种考虑,把他给放了,而这个决定令朱元璋非常后悔,完全可以说是放虎归山。

  因为纳哈出返回辽阳行省后,积极参与了北伐红巾军的镇压,因此升任辽阳行省平章正事,元顺帝跑路到鸡鸣山的时候,纳哈出前往觐见,元顺帝将纳哈出升为辽阳行省左丞相、太尉、开元王。

  从此以后,纳哈出逐渐壮大,以金山为大本营,以东西辽河为屏障,而自关内溃退自东北地区的故元官吏、将领及军队,不断聚集在纳哈出麾下,纳哈出的实力逐渐强大,并且频繁地驱兵南下骚扰大明控制的辽西平原,此时的辽东,唯一坚持与明军相抗的只有纳哈出。

  不过,现在的大明完全有底气说出那句话——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而今天阴阳炁海的开启已经非常久了,前后送物资和对话,消耗掉了相当长的时间,估计也即将关闭,剩下的时间,应该就是聊聊家常,没什么重要事情了。

  而就在这种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阴阳炁海的那头,传来了朱雄英的声音。

  “对了爷爷,上次只来得及跟你说伱问的第一个问题(相权为何无法消灭)的答案,后来岔到别的问题上了,你问的第二个问题,如果大明不亡于小冰河期,会灭亡在什么,这个我也找到答案了。”

  大明亡于流寇之手,继而被女真人篡夺,归根结底,还是小冰河期导致的天灾人祸,所以这个答案,在第二个问题的假设中就被跳过了。

  听到这句话,朱元璋这才想起来,很久之前,自己问过大孙这两个困扰。

  是的,因为时间流速不同,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不过这茬事情,他当然没忘。

  此时,朱元璋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些好奇。

  大明会灭亡,这是一个注定的答案,因为经历过严重超标的社会毒打,所以朱元璋是个很实际的人,他对未来从来不会抱有太多的幻想,起码没幻想过大明能千秋万代的永远存在下去。

  但是,大明未来到底会因为什么而灭亡呢?

  这就是他这个开国之君,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毕竟,如果李世民知道大唐是怎么灭亡的,那他肯定会严禁搞藩镇这套,而如果赵匡胤知道自己建立的大宋是怎么灭亡的,那么他肯定不会把重文轻武、强干弱枝搞的这么厉害。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所有人都没有设想过,也只有朱元璋在得知小冰河期的消息以后,某一天睡不着,在乾清宫躺着的时候思考过,但朱元璋对此并没有思考出任何可能性较大的结果。

  毕竟,别说畅想几百年后了,几十年后的事情,都没人说得准。

  朱元璋肯定就没想到朱棣在他死后,就被逼得奉天靖难了.

  但这并不妨碍,朱元璋去设想这些事情,从而规划好大明未来的道路,虽然他规划的道路后来大部分也都走歪了

  胡思乱想也好,杞人忧天也罢,至少这件事情对于朱元璋来说,还是挺有意义的。

  而大孙,竟然说他知道了这个答案,这不由地让朱元璋有些惊讶。

  因此,不光是朱元璋,包括朱标、李善长等人在内,都升起了浓重的好奇心。

  ——大明如果不灭亡在小冰河期,会灭亡在什么?

首节 上一节 34/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