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74节
朱雄英想了想,问道:“秦王府里的人平时会出王府吗?”
“按理说,王府的贵人一般是不出府的,像侧妃邓氏就几乎不出来,但正妃观音奴的话,在府里憋闷的久了,偶尔也会出来转转。”
邓氏不出来,怕是也恐惧民间有被自己害的家破人亡的人,来个匹夫一怒,做刺王杀驾之事。
朱雄英转换了一下思路:“那观音奴如果出府,行踪好探听吗?”
“好探听,衙门会提前通知沿途清道的。”
“那且暂留几日,若是观音奴在这段时间出府,有可能的话,我想与她见一面。”
“此举有些冒险,而且不见得能安排上,四海商会虽然在西安城里有很多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产业,但观音奴即便出府,目的地也不见得与我们的产业相关。”
朱雄英只道:“尽力而为吧。”
商会成员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把食水放下后离开了货栈。
朱雄英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中也有些感激,在这种危险的时候,四海商会没有出卖他,而是成为了他的帮手.虽然他现在还无法完全信任他们,而且这种无条件的帮助,一定是有更大的图谋在其中的,毕竟世界上所有的馈赠几乎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但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四海商会的帮助还是起到了雪中送炭的关键作用。
在焦急的等待了四日后,朱雄英等到了一个关键消息。
——观音奴即将出府前往城外不远处的华清池。
安史之乱后华清池被视作不祥之地,文人往往将其与奢靡、亡国等联系,从五代时期直到明代,华清池基本由骊山当地道观负责,是道观产业的一部分,直到洪武开国后,此地才被划拨到西安府地方,由官员负责管理。
骊山风景秀美,华清池更是难得的天然温泉,所以观音奴每年都会有几次前往华清池沐浴散心的行程,最近观音奴心情不好,更是不可避免地想要排遣一下。
而这次的行程安排,从王府出发后,在出城之前,会在一处酒楼用餐,这家酒楼有观音奴爱吃的北平菜。
——————
“是你。”
观音奴看着端菜上来的小厮,挥手示意身边的蒙古婢女关上包厢的门,酒楼已经被清空了,负责保护她的都是她信得过的人,说话还是相对隐秘的,只是观音奴没想到,对方竟然能够混进酒楼内部,这里面显然是有些说法。
“王妃恕罪。”戴着发的朱雄英抬起头来,看着观音奴说道。
“你却是被殃及池鱼了,有什么好怪罪的呢?心里怕是怪罪我才是吧罢了,我带你一起出城吧。”
不过,听闻此言,朱雄英却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说道。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我究竟像谁。”
观音奴微微蹙起好看的黛眉,对于对方的得寸进尺有些不耐。
她没说话,但意思已经显露无疑.我凭什么要告诉你答案,你有什么资格与我讲条件?
是的,从观音奴的角度,从始至终,她都是只是觉得这个小和尚有些像太子,不忍心这一点被邓氏发现后卷入更大的风波,所以才会帮忙遮掩。
但同样对于她来说,两人的地位明明白白地摆在这里,她既无必要告诉小和尚这个答案,也没有借由此事筹划什么更大阴谋的动机。
所以对于观音奴来讲,什么事情都不发生,才是最好的结果。
而允诺带对方出城,已经是真真正正的菩萨心肠了。
但朱雄英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观音奴改变了想法。
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
“我可以帮你处理一些事情,包括邓氏,包括你的心病。”
“她是死是活与我无关。”
观音奴直接拒绝了杀邓氏的交易,或许对于这个小和尚来说邓氏是极为紧迫的威胁,但对于观音奴来说她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却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有一种微妙的平衡在其中.观音奴对于贸然打破这种平衡并无兴趣,更何况,在观音奴看来,邓氏的种种僭越之举已经是自取灭亡了。
而朱雄英还是太过年轻,也太过莽撞,或者说,穿越以来骤然遭逢的经历,逼迫他逐渐走到了现在近乎应激的地步。
但是,关于她的心病.
观音奴认真地打量了一番能出现在酒楼里的小和尚,如果说此前的举动,包括给他化妆和允许他跟着混出城,不过是她作为上位者,以近乎“施舍”的态度发发善心,而现在,则是真正开始考虑后半句话的事情了。
不过作为从出生到现在都是顶级权贵的观音奴,她的思维方式与商人并不一样,对于朱雄英来讲如果没人告诉他就很难获取的答案,对于观音奴来讲,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罢了,不需要将其当做什么筹码.她之前不想告诉,纯粹是觉得这小和尚就是长得像太子,不想让这个在她看来还算顺眼的小和尚因为外貌的原因惹上大麻烦,但现在则不一样了。
很明显,这个小和尚,似乎并不仅仅是她之前认为的外貌与太子相似,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是另有隐情,否则不会这么有底气说出能解她心病的话语。
不过,观音奴也并不打算斤斤计较些什么,反而直接告诉了朱雄英。
“你想要知道的答案很简单,你的模样像极了太子。”
朱雄英的心情有些复杂,观音奴的大度出乎了他的意料,自己并不需要冒险去刺杀邓氏,就获得了他最想知道的答案,而与此同时,这個答案也终于验证了朱雄英心中的猜想,并且给了他极为准确的线索。
实际上,这也反应了两人因为目前的地位和信息差距,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
对于一个权贵来说,她拥有的权力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很多秘密对她来讲不过是随口便可揭晓,说不说只取决于她想不想;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想要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就必须冒着巨大的风险赌命才有资格跟权贵对话。
手里有一把牌和手里有一张牌,是两种打法。
观音奴拿起了手中的茶盏:“不过,就像你之前说的,这天下样貌相似的人何其之多?若是你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我劝你还是早点熄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观音奴一直在观察着这个小和尚的反应。
观音奴当然不知道圣孙即将回归大明的消息,这个消息是严格保密的,朱元璋连秦王都没告诉,更不可能告诉她,她只知道圣孙在这些年做的一些事情。
但观音奴却很清楚,这个小和尚如此急迫地想要知道这个答案,甚至不惜冒着风险出现在这里,更是想要以搏命刺杀邓氏作为交换代价,那就说明,这个小和尚一定是有某些底气的。
而朱雄英随后的反应,也印证了观音奴的猜度。
“太子的子嗣中,可是有叫朱雄英的?”
“不错。”观音奴点点头道。
按理来说,按照《皇明祖训》关于长子太子朱标一脉“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的字辈规矩,朱标的儿子,应该都是叫“朱允某”,但实际上朱雄英作为嫡长孙,出生早于《皇明祖训》的编撰,所以并未受此规矩约束,就显得极为特殊。
“朱雄英乃是太子嫡长子,不过在洪武十五年就已经早夭。”
说完这句话,观音奴有些犹疑.眼前站着的真是还阳的圣孙?还是想要冒充圣孙化贪天之功为己用?观音奴有些拿捏不定。
她常年生活在西安,距离京城发生的那些事情实在是太过遥远,没有任何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她自然是觉得还阳之事实在是太过令人难以置信。
而且,观音奴也没有收到任何有关的风声,所以虽然不排除圣孙还阳这种概率极小的可能性,但她心里还是觉得更倾向于后者。
而对于朱雄英来说,今天他所得到的信息,已经足够有分量了。
“怎么,你想冒充朱雄英?”
朱雄英摇了摇头,只道:“我不需要冒充。”
说完,朱雄英看了看观音奴身旁的侍女,观音奴犹豫了刹那,还是让几名蒙古侍女离开了房间。
随着房门被关上,朱雄英深吸了一口气,微微扯开团衫的颈,拿出了那把系在脖子上的长命锁。
“这是?”
观音奴疑惑地看着朱雄英手中的物件,那是一把精致的金质长命锁,上面清晰地刻着“朱雄英”三个字。
这一刻,她的眼神瞬间凝固,脸上微微流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观音奴缓缓地伸出手,似乎想要触摸那把长命锁,却又在半空中停住,仿佛怕这只是一个幻觉,一触即碎。
她白皙的手指微微颤抖,显示了内心的激动。
“这这真是伱的?”观音奴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她的眼神紧紧盯着朱雄英,似乎想要从他的表情中读出什么。
朱雄英点点头,神色坚定:“这是我的长命锁。”
观音奴的震惊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她曾经听说过关于圣孙早夭的传闻和后来发生的显灵之事,但眼前的这一幕却让她开始怀疑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宫闱秘史,还是说圣孙的那些事情完完全全都是真的。
一把长命锁或许不能完全证明身份,因为观音奴也没见过朱雄英小时候戴的长命锁,这东西按理来说也不是不能伪造,但如果这个小和尚真的是圣孙,那这一切就太过惊人了。
不过,长久的处于权力与阴谋的漩涡中的生活,让观音奴养成了本能的警惕。
她可以发善心,但她绝对不蠢。
如果这个小和尚真的是还阳的圣孙,那么这将是一个让整个大明都会震动的大事件,她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相信这个看起来并不平凡的小和尚,但观音奴很清楚,那就是自己绝对不能押上一起去赌一个未知。
想要让她出面去向皇帝说明并证实这个小和尚是圣孙,这里面她是承担着风险的,并不是错了什么后果都没有,这是事关国本的大事,不是过家家。
但她还有更稳妥的办法。
一个既不用自己承担太多风险,又能找到一个足够有分量且有充足动机的人来做这件事的办法。
“我们来聊聊吧.”
第144章 蓝玉到来(感谢‘37天下无双’的上盟)
洪武二十三年春,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从河南布政使司经由潼关进入陕西布政使司境内。
领军者,正是凉国公、大将军蓝玉。
在谋划了大半年后,五军都督府结合西北情报与现在的局势,认为现在已经到了进取河湟,打通河西走廊的时候。
大明对北元的战略从始至终都是有着完整考量的,在岭北之战大败后就从一鼓作气转为了徐徐图之,先后收取云南、辽东,剪除羽翼后发动了捕鱼儿海之战,而在北元崩溃后,包括西北地区在内残存的北元诸王,也就进入了大明的下一步战略计划里。
目前的西北局势呈现出了明显的杠铃状,也就是两头粗中间细。
一头是大明,在河西走廊的另一头,也就是传统概念上的西域,现在统治那片土地的国家则是东察合台汗国,或者叫做“亦力把里”。
相比于后来灭亡亦力把里占据此地的准噶尔部来说,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在这个时代却绝对不容忽视,该汗国由源出察合台汗后裔的秃黑鲁帖木儿家族统治,跟灭亡了西察合台汗国的帖木儿汗国里那些突厥化蒙古人不同,这里的蒙古人依旧保持着黄金家族的传统,以蒙古部落为核心,联合西域的畏吾儿人(即高昌回鹘人)、色目人共同统治。
而在亦力把里和大明这杠铃两端之间,那狭长如同杠铃中间部分的河西走廊,则由分散在其中的各族游牧部落占据着,其中大部分部落随着大明和北元之间影响力的此消彼长已经倒向了大明,成为了羁縻卫所。
然而在一个最关键的节点上,依旧还有坚持效忠元廷的存在,那就是占据着哈梅里(哈密)的兀纳失里。
因为兀纳失里极端仇视大明,所以从亦力把里方向前来大明的商队和朝贡使团经常被其所扣押,这里面甚至不乏帖木儿汗国的商队,而如果他们想要绕道,还有概率会被兀纳失里那些假扮成沙匪的部下所截杀。
可以说兀纳失里所统治下的哈密,极大地影响了大明与西域的交流,因此这次蓝玉前来西北,主要目的就是拔掉哈密这颗钉子,进而打通大明与西域的联系,而扩大明军实控区域和震慑羁縻卫所则是顺带的事情。
潼关行辕。
蓝玉并未披甲,而是身着一身锦袍,眉宇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正与几位即将出使亦力把里的文官商讨使团的具体事宜。
宽彻、韩敬、唐钲,这几人都是第一批派往亦力把里的大明使团中的主要成员,他们将会带着大明使团绕开哈密前往亦力把里,与亦力把里大汗黑的儿火者商议通好之事。
这其实也是捕鱼儿海之战的后续连锁反应,当时在捕鱼儿海,蓝玉俘获了几百个来自帖木儿汗国的撒马儿罕商人,朱元璋让他把这些人送回去。而途径亦力把里的时候,大汗黑的儿火者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派遣哈马力丁等人带了些良马前来大明朝贡表达了示好之意,此次算是礼尚往来。
朱元璋亲自手书圣旨,曰“王即遣使来贡,朕甚嘉之。王其益坚事大之诚,通好往来,使命不绝,岂不保封国于悠久乎?特遣官劳嘉,其悉朕意”云云,以笼络黑的儿火者之心。
兵部主事宽彻看着几个从其他部门的同僚首先开口,他声音沉稳:“此次出使,我们需要绕开哈密,从北边更难走的沙漠前往亦力把里,不过兵部这边路线已经规划妥当,还请诸位放心。”
御史韩敬点了点头,看着上首的蓝玉补充道:“与亦力把里大汗黑的儿火者的会面至关重要,也请大将军放心,我们一定会传达出大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