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81节

  而且他的预测肯定不是凭空胡诌,都是有史书依据的,约等于拿着资料去参加开卷考试答题,不见得百分百准确,但是对于每年发生的大事件,百分之八九十的准确率是没问题的。

  “唉”

  朱雄英莫名其妙的叹了口气,整的朱标心头一紧。

  这种感觉,就像是老中医给你号完脉叹了口气一样,总让人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救了。

  “确实有一件事情瞒着您,但是不能说啊。”

  “为何不能说?”

  朱标蹙眉问道,他显然不是一个容易糊弄的人。

  朱雄英沉吟片刻道:“不知不动方能避祸。”

  他倒是没说谎,而且也不怕朱标去找老朱对口风,但这个含糊其辞的答案朱标肯定是不满意的,想了想后说道:“莫非是血光之灾?”

  朱雄英看着他,没说话,意思很明显了,默认了。

  “是一连串的,而且最近就有。”

  这话让朱标心里有些不踏实,赶紧问道:“有没有具体范围?是东宫里的人吗?”

  “不是,是您的异母兄弟。”

  说了约等于没说,因为朱标的异母兄弟大概有二十多个

  “跟父皇说了吗?”

  “咳咳,还没有。”

  朱雄英示意他稍安勿躁,只是说道:“别急,还没预测出来,还需要点时间,一切都来得及。”

  朱标心事重重地离开了。

  显然这個恐怖的预言让朱标有些心神不宁,当然,对弟弟们很担心是真的,但他对自己更担心,因为一旦这个预言被证明是真的,那就说明他被限制在京城,也是有原因的,一旦离开或许就会有血光之灾发生。

  但朱标肯定是不想一辈子待在京城的,所以这件事情他还得搞清楚。

  朱标回到了寝殿去找太子妃吕氏,初夏的风带着些许暖意,穿过寝宫的廊檐,轻轻掀起了轻纱帘幕。

  “殿下,您怎么了?脸色这般凝重。”太子妃吕氏温柔地问道,她的眼眸中带着关切。

  朱标握住吕氏的手,低声说道:“英儿刚才跟我说了一些事情,让我心里很是不安。”

  吕氏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英儿虽然聪明,但他毕竟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有时说话未必经过深思熟虑,殿下不必太过忧虑。”

  “不,现在不同以往,他的话,我不得不重视。”朱标沉声说道。

  吕氏听后,眉头轻蹙:“那他说了些什么,让您如此担忧?”

  “他说,我最近有血光之灾,而且与我的兄弟们有关。”朱标声音低沉,每个字都透露出深深的不安。

  吕氏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殿下,或许这只是英儿的一个小小预测,未必就会成真。”

  “不。”朱标摇了摇头,“从两年前开始,父皇就不让我离开京城,这其中必定有缘由。”

  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寝宫内的烛光摇曳,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暖意。

  “那会不会是故意”

  “你想什么呢。”

  吕氏轻声问道:“那不若去问问有道行的高人,龙虎山的那位紫袍天师,或者太常寺卿丘真人,亦或者找找刘日新。”

  “嗯,也是个办法,明日再说吧。”

  另一侧的偏殿,朱雄英并未入睡。

  对于他带来的这些从秦王府随行的宦官、宫女,虽然名义上是沿路照顾他饮食起居,但留在东宫其实是不合制度的,不过稍微出乎朱雄英意料的是,并没有人对此说什么,马皇后没有异议只是给他派了几个熟悉环境的宫女,吕氏也没把这些人打散。

  但蓝玉派给他的那几十名铁册军,肯定是不能进宫的,不过这些人留驻在了京城的凉国公府上,蓝玉已经说了,只要他一句话,随时可以调动,若是有什么不方便办的事情或者打听的消息,也可以直接与那位铁册军的百户吩咐,让他们去做。

  “四海商会的那位大东家,也得找机会见一面。”

  坐在桌子前看着窗外的明月,朱雄英心中想道。

  虽然四海商会后来没起到太大作用,但一开始确实帮助了他,而且对方作为合作伙伴还算可靠,如果以后朱雄英想要在商业上有什么举动,这也是一个可靠的抓手。

  “士农工商”阶层排序不假,“重农抑商”的国策也不假,但大明的商业同样不可小视,这里面门道很多,有些事情不完全是行政力量能够左右的,而且在自己不能开府建牙的时候,合作方式也要相对隐秘一些。

  而且朱雄英还想到了另一件事。

  在大明,封王和作为皇位继承人是不冲突的,起码在皇孙这一辈不冲突,甚至正常流程就是如此,也就是说,在太子活的好好的时候,朱雄英按照规矩,十岁就该封王,然后十八岁就藩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被册立为皇太孙,或者皇帝驾崩了太子继位后他被册立为新的太子,才会需要取消就藩。

  也就是说,在他没有成为皇太孙之前,肯定是会有一段时间的藩王生活的,而且是亲王级别的藩王生活,最快的话可能就是明年。

  朱雄英是“虞王”,虞地在古中原,也就是现在山西和河南一带,不过大明藩王普遍存在改封现象,所以最后被封到哪里是不一定的,也有可能离京城很近。

  所以,不管是为了以后就藩还是做一些其他事情,都必须有自己的一套班底。

  老朱肯定会给自己配,但自己也不能完全等分配,总该主动做些事情。

  “现在还有哪些人才尚未入仕,能收入夹袋中呢?”

  朱雄英对月思忖。

  不一会儿,一位皮肤白皙的色目侍女打断了他的思绪。

  “殿下,该就寝了,明日还得早起。”

第157章 新手引导任务:熟悉皇宫环境

  翌日。

  朱雄英从床榻上起身,推开窗,他看到外面的天空已经被染上了淡淡的金黄色。

  那是夏日特有的明亮与热烈,恍惚间他仿佛回到以前上学早起的时候,让朱雄英晃了晃神。

  他伸了个懒腰,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

  册封圣孙之前的五日,他始终在东郊大祀殿里斋戒,也就是这两天才有时间好好熟悉一下皇宫环境。

  嗯,算是个新手引导任务吧,在出新手村砍母鸡、野狼之前先跑跑腿,把周围的环境和人物都熟悉一下。

  朱雄英这几日已经大概熟悉皇宫各区域的位置和职能了,现在的皇宫里,最重要的地区就是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和乾清宫、坤宁宫这两个帝后居所,其次则是东面太子的地盘东宫是一个俗称,这座太子寝宫真正的官方称呼,其实叫做春和宫,这座宫殿如果历史线没有变化的话,将会在靖难之役中毁于大火,随着永乐迁都而彻底废弃。

  皇宫的地理位置与权力格局密不可分,春和宫的西南面就是文华殿,也就是太子日常办公的地方,文华殿最初是朱元璋的斋居和经筵听课场所,后来才让给朱标作为太子视事之所洪武十年起,朱元璋规定,大小政事,都先在文华殿禀奏太子朱标查看处理,以此锻炼太子处理政事的能力,这里有一整套东宫班底帮助朱标先行处理政务,而文华殿与春和宫的更西面,则是文楼,亦是太子在皇宫中影响范围的终点。

  简而言之,皇宫中轴线的中间部分归皇帝,东边归太子,东北部是供奉神佛的地方,而西边则不受重视,西北部是御厨和御花园,至于更大范围的皇城,也就是皇宫的南面,依次是太庙和社稷坛,以及六部、五军都督府等衙门的值房,不属于皇家的私人区域了。

  宫女给他拿来了盥洗的器具和热毛巾,朱雄英不习惯别人摆弄他,自己擦了把脸后,用青盐刷了刷牙,牙刷是不知道用什么动物的毛制成的,稍微有点硬,给他的牙龈刮出了点血。

  “呸。”

  看着盆里的血丝,朱雄英若有所思。

  ——商机!

  现在老朱没给他安排什么任务,但是朱雄英自然是志向远大想要大展拳脚一番的,所以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细节,日后能够发展的产业,他也都挨個记着,不管有没有用,先拿小本本记录了下来再说。

  而至于接下来怎么办,朱雄英还是想着要自己主动找点事情,昨天的预言可以先找找资料侧面印证一下,然后跟老朱谈谈心,争取让自己的活动范围大一些,最好可以出宫,然后或是老朱指派,或是自己寻找,培养一套班底出来好做事,进而在朝野间树立威望。

  不管怎么样,先去见老朱吧。

  随后在侍从的服侍下,他换上了一套比较轻便的常服,那是一件用金线绣着的华丽长袍,应该是用丝绸加上麻织品制成的,里面的内衬很凉爽,外面也不闷汗,既彰显了皇室的身份,又不失夏日的凉爽。

  不过跟他在北方见到许多依旧遗留着草原上左衽传统的服饰不同,南方的服饰都是右衽的,实际上这也反应了明初“去胡化”运动的进程衣着、饮食等方方面面的习惯,北方自靖康以来,受到的胡人影响太深了,南北长期分裂成两部分长达数百年,可谓是形同陌路,如今大明统一后强行捏合在一起,想要让这个庞大帝国重新在文化和心理认同上融为一体,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对着镜子整理好衣冠后,朱雄英带着几名随从,穿过长廊,向着朱元璋的寝宫乾清宫走去。

  夏天的早晨,皇宫被柔和而温暖的阳光笼罩,金色的阳光洒在琉璃瓦的宫殿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从东宫到乾清宫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往南过文华门然后从左顺门进入中轴线,从内五龙桥过东角门,然后往北进入中左门、后左门,最后进入乾清宫区域;另一条则是往北途经永福宫和永寿宫,进入后宫内的奉先殿,再左转进入乾清宫。

  朱雄英走的是第二条路,距离相对近一些,而且不用穿过那么多的宫门。

  进入后宫范围,并没有见到什么嫔妃,因为后宫的东部主要是供奉神佛的地区,以大善殿和藏佛殿为核心,还有望江楼等眺望景色的地方,并不是住人的,整体景色相当优美.微风轻拂,带来了花木的清新香气,混合着清晨的露水味,令人心旷神怡,也让人鼻子有些痒痒的。

  宦官通报后,朱雄英轻轻踏入乾清宫,只见朱元璋正坐在餐桌前,享用着早餐。

  看了看桌上的菜,朱雄英有点发怵。

  ——这不三高?

  两小份主食,筭子面和米饭,这很正常;两份汤,一份撺鸡软脱汤和一份豆汤,也都很正常。

  但是不正常的是桌上的炒羊肉、猪肉炒黄菜、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炉煿肉真就无肉不欢。

  看到朱雄英到来,朱元璋的脸上立刻露出了高兴的神色。

  他放下手中的筷子,招呼朱雄英道:“英儿,你来了,正好陪咱一起用早膳。”

  朱雄英恭敬地行礼问安后,便坐在了朱元璋的身旁。

  陪皇帝一起吃早餐,显然是很高的待遇了,朱雄英也不客气,宦官给他加了碗米饭,他拿起筷子就开始吃,这个不见外的举动让朱元璋很高兴。

  “若是其他小子,都躲咱躲得远远地。”朱元璋心想道。

  如果是其他皇帝,那说话的时候肯定是不会吃饭的,毕竟“食不语”嘛,贵族上千年前就开始讲究这些了,稍有些地位的世家更是规矩森严。

  但朱元璋不一样,没蹲在凳子上吃饭已经算是板正了,少年时养成的习惯很难完全纠正过来而且老朱压根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其他倒也罢了,皇帝需要遵循礼制,但吃饭要是都不自在,也忒没意思了。

  “若是不习惯吃太油腻的东西,再让御厨去准备些清淡的小菜。”朱元璋指着桌上的菜肴说道。

  皇宫里有两个给皇帝做饭的厨房,后宫位于乾清宫西侧的御厨,是负责给皇帝准备正常早膳和晚膳的,然后武英殿西侧的太庖厨是给皇帝做工作餐和负责招待宗室的。

  不过因为老朱更喜欢在奉天殿办公,偏偏三大殿又不方便设立厨房和生火,所以太庖厨的宦官每次送餐都得多走好远一段路

  当然了,皇宫的西部现在远没有东部那么重要也是有原因的,除了老朱对住在西宫和柔仪殿的嫔妃没有太大兴趣以外,还因为名义上皇帝和太子的办公地点是对称的,一个在中轴线西面的武英殿,一个在东面的文华殿,但是老朱不喜欢往武英殿跑,所以现在武英殿沦为了朱元璋的斋戒之所,也是皇室的宴会场所,宗室入朝在武英殿是不行君臣朝礼的,而是行家礼。

  总之,这边的各项功能被削弱了,皇宫的西部也就渐渐不受重视了起来。

  “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朱雄英一边想着这几天初步了解到的宫内的情况,一边说道:“不过这肉倒是多了些,最好肉蛋奶蔬菜均衡一些。”

  “咱以前日子苦啊,过年都吃不上这么多肉。”朱元璋笑呵呵地说了一句,随后继续猛炫。

  吃完饭,上了解腻的茶汤,两人一边喝一边聊天。

首节 上一节 81/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