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第5节

  邓千秋显然对这破木偶是没有多大兴趣的,幼稚。

  可是眼前这个中年书生,却是他在这个世界的父亲……邓健。

  “爹……”

  邓健和邓千秋长得极像,都是眉眼清秀,身段修长,只是邓健看着儿子的眼眸里,更多了几分柔和和暖意。

  可见儿子眼睛只是一扫木偶,目光便移开,邓健那满是憧憬的眼神里,似乎稍稍有一些低落。

  但很快的,邓健便又微笑着对儿子道:“饿不饿,为父去给你和面,今日做蒸饼吃。”

  邓千秋摇摇头,和衣而起,道:“待会儿进皇城当值,那儿有餐食供应。”

  “噢,那便好,那便好。”

  邓千秋这才发现,此时的邓健一脸疲惫之色,风尘仆仆的样子,显然是连夜赶回家的。

  邓健将木偶摆放在了邓千秋屋里的小案上,一面唏嘘着叹口气,道:“为父在外,就担心你吃不好。”

  邓千秋道:“爹,我有些想不明白,为何皇帝要赐我们家一些田地,还让我入宫去当值。”

  邓健听到皇帝二字,身躯像触电一样,动作开始变得迟缓起来,随即却又恢复如常,眼帘垂下,似乎是想要隐藏自己眼里的情绪,口里却道:“这个谁能晓得。”

  邓千秋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来了,便打量着邓健携带回来的书箱。

  这书箱是邓健的宝贝,里头都有他搜罗或者是抄写来的书,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携带。

  皇帝虽然赐了些田,不过这些田,每年所收来的租子,其实也不过勉强应付一家人的开销罢了,邓健也不是一个擅长理财的人,所以这些藏书,对他尤为珍贵。

  邓千秋此时眼前却是一亮:“有了,我终于想到目标了。”

  邓健诧异道:“千秋,有什么?”

  邓千秋趿鞋而起,兴冲冲地道:“爹,这些时日,我入宫当值,还吃了一次席,方知咱们以往的日子,过的实在清苦,所以我便暗暗立下了志向,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绝不能让我们父子再吃苦了。”

  邓健听罢,突的眼睛一红,鼻头有些酸,吸了吸鼻子,认真地看了一眼眼前的邓千秋,不可置信的样子道:“儿啊……你长大了,伱已经有志向了。”

  “爹,你先听我说完。”

  “好,好,好。”邓健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脸欣慰。

  邓千秋道:“昨天夜里,我还在默默敦促自己一定要努力奋发呢,可清早起来,便又想到,我这个人又懒又馋,脑子似也不甚灵光,就算想要努力,只怕也难有什么成就。所以我现在将我的志向,小小地修改了一二,我现在重新立志,这个志向便是,要让我爹成为有用的人,要督促他来努力,出人头地,光耀咱们邓家门楣!”

  邓健面上的欣慰,渐渐变成了稍许尴尬,他温柔的眼睛,也慢慢地开始躲闪:“……”

  邓千秋这时却已是兴高采烈,好像过年一样,乐呵呵地道:“爹,你有没有信心?”说罢,又加重语气:“告诉我,有没有信心!”

  邓健张着嘴,沉默。

  邓千秋则津津乐道地道:“爹,你不是爱读书吗?既是爱读书,可否想过……参加科举?”

  “科举?”邓健一脸诧异之色:“国朝尚未开科举吧。”

  现在是洪武三年,诚如邓健所言,科举还没有开始!

  现在的朝廷命官,都是当初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或者是前朝的旧官,不过邓千秋却知道,大明的科举,应该很快就要开始了。

  而这……也是邓千秋的杀手锏。

  这就相当于,恢复高考之前,却已有人提前得知了消息!而且邓千秋还清楚,这高考准备要考的大致是什么方向的内容。

  后世的人都知道,科举考的乃是四书五经,而且采用的是朱熹版的理学注释,要知道,即便有人觉得皇帝可能开科,其实也难以猜到这大明的科举要走什么形式的。

  譬如唐朝的时候,科举侧重诗赋。

  宋朝的时候,则花样百出,既有经史子集,也有诗词。

  即便同样的经史,实际上,里头的偏差也是极大!

  要知道人们虽口称儒学,可实际上,儒学里头,不知分了多少派别,从汉代的左氏春秋与公羊学的对立,到了宋朝时又出现了道学派,数学派,气学派,理学派,心学派,事功学派以及经世致用学派等等。

  到了元朝之后,因为上层的蒙古贵族们对儒学几乎属于放养的态度,使得这天下的儒学派别更是多如繁星,大家对儒学的理解各有不同。

  可邓千秋知道最终大明的科举会采用朱熹所注释的四书,也知道科举最侧重的乃是策问。

  这就等于赶在所有人之前,得知了高考的内容,以及要考的重点,而且还比所有人提前进行复习!

  邓千秋觉得只要自己的爹够努力的话,一定很有把握。

  而一旦能够科举高中,金榜题名,毕竟那是大明第一场科举,中了进士,这朱元璋要立木为信,固然他脾气不好,只要自己的爹不作死,自己父子二人,不到处去拉帮结派,这辈子应该吃香喝辣妥妥的。

  邓千秋越想越兴奋,于是道:“就算现在不开科,可大明要收揽天下的英才,也迟早要开科,爹早做准备,又有什么不好?再者说了,读什么书不是读?爹,你放心好啦,明日我给你买书回来,你好好复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千金难买寸光阴。从今往后,这就是我邓家的祖训了,爹,你要牢记在心。哎呀,时候不早,我该上值了。”

  说罢,他匆匆穿了衣甲,急急忙忙地赶去点卯。

  只留下邓健愣在原地,目瞪口呆。

  他看着邓千秋的背影,不禁苦笑地摇摇头,轻轻叹了口气。

  似乎是在想着什么心事,又或者是邓千秋的一番话,让他想到了一些旧事,于是就这样沉吟了良久,口里不由喃喃道:“科举……科举……哎……真的可以吗?”

  …………

  两封自凤阳皇城而来的急奏,由急递铺的快马,火速送至南京通政使司。

  这是皇子的家书,通政司不敢怠慢,立即传递入宫。

  巍峨的南京紫禁城里,此时晨曦洒落在那如卧龙一般起伏的金色琉璃瓦上,散发出炫彩的光芒。

  在这光芒之下,则是一处偏殿,偏殿里,一个宦官匍匐在地,纹丝不动。

  端坐着的,却是一个面色略黑,相貌堂堂之人,他头戴着翼善冠,身披大红云龙纹理的绛纱袍,此时他的浓眉微微一凝,突然挥手:“退下。”

  “是,奴婢遵旨。”小宦官蹑手蹑脚起身,碎步退去。

  朱元璋起身,他身材魁梧,龙行两步,道:“鼎臣,现在的孩子,真是不晓事啊,朕若是不惩罚那两个小子,他们再不痛改前非,将来还不知会成什么样子!庶民之子若是顽劣,至多也不过害了他们一家。可天子的儿子,顽劣不堪,则要害死一路的百姓。”

  被朱元璋称呼为鼎臣的人,乃是中山侯汤和。

第7章 奏疏

  汤和是朱元璋最早期的伙伴,在朱元璋最落魄的时候,汤和便死心塌地地跟随朱元璋,与这大明其他的开国文武大臣们相比,汤和文不如李善长,武不及徐达、常遇春。可论起交心和朱元璋的关系,却没有人可以超越这位中山侯汤和。

  汤和笑了笑,他面相敦厚,说话也不疾不徐,只温和地道:“他们年少,还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

  朱元璋听罢,摇头:“这还年少?朕在他们这年岁的时候,便已不知干下多少大事了!可瞧一瞧他们,哎……文不成,武不就,只晓得胡闹……”

  朱元璋顿了顿,又道:“前几日,朕给他们几个出了题,询问他们,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在何处,太子答的很好,只可惜,他性情太温和了,这答案嘛,虽然没有什么过失,却也只能说是四平八稳。”

  汤和道:“太子乃是储君,自该持重,所谓老成谋国,不正是如此吗?”

  朱元璋只笑了笑,说到太子朱标的时候,他脸色浮上来了难有的温情。

  朱元璋又道:“还有燕王朱棣,朕的这个老四,则回答说我大明的腹心之患在于漠北的敌人,除此之外,他还上了一道应对漠北胡人残党的奏疏,朕看了他的方略,这小子应该是下了一些功夫。”

  汤和微笑道:“燕王勇武,坚韧不拔,乃是帅才。”

  朱元璋颔首,似乎也表示了对燕王的认可,随即又道:“至于其他几个小子的回答,就乏善可陈了……”

  “他们毕竟还未成年,陛下,不可责之太过。”

  朱元璋眯着眼,重新坐回了龙椅,这才道:“这些答案,各有千秋,可朕却总觉得,像是隔靴搔痒,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其实朕这些时日苦思冥想,也在寻求答案……”

  朱元璋皱着眉,似乎已陷入了思考,又好像在比对着几个皇子们的答案。

  就在此时,一个通政司的小宦官匆匆而来,拜下道:“陛下,秦王、晋王两位殿下的奏疏到了。”

  朱元璋闻言,只眉梢微微一动,不过面上却并没有太多期待的样子,只是沉声道:“取来。”

  汤和笑着道:“两位殿下的答案只怕也已到了。”

  朱元璋颔首,却道:“这两个小子,狗嘴里必吐不出象牙。这一次,还不知他们又打算怎么蒙混过关呢!上一次必定是打的轻了,到现在才上奏。”

  汤和也不由得无奈一笑,他对秦王和晋王是最清楚的,这两个家伙,和太子、燕王都是马皇后所生,却最是顽皮,没少挨揍。

  宦官小心翼翼地将两份奏疏送到了案头。

  朱元璋只随手取了一份,打开,眼睛飞速地扫了一眼,而后,他的脸突然僵住了。

  汤和看着朱元璋的神色,疑惑道:“陛下……”

  这各叫唤才落下,朱元璋便粗声粗气地道:“果然不出所料,你看看,你看看吧,秦王这个混账,竟敢说我大明腹心之患在于父子总被奸人离间,使父子失和,恐要祸起萧墙之内,还要朕做表率,绝不再痛打自己的儿子,家和才可万事兴,这个孽畜!”

  汤和张大了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停顿了片刻才合拢了下巴:“咳咳咳……咳咳咳……百姓人家……嗯,百姓人家确实是讲究家和万事兴的。”

  朱元璋满面怒容:“他屡尝教责,终不省悟,现在却还敢强词夺理,真是岂有此理。”

  说罢,他恶狠狠地将奏疏摔下。

  汤和忙道:“陛下,还是看看晋王的奏疏吧。”

  朱元璋道:“晋王也必定好不到哪里去,这二人一丘之貉,朕此番将他们打发去凤阳,本意是教他们尝一尝民生的艰难,知道他们现在的不易,谁晓得他们反是觉得山高皇帝远了,以为朕离他们有数百里的路程,不能现在就收拾他们,才敢如此胆大妄为。”

  口里虽骂骂咧咧,却还是被汤和转移了话题。

  朱元璋取了另一份奏疏,打开。

  汤和脸色尴尬,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元璋的表情,他有点后悔,为啥自己这个时候入宫,自讨没趣。

  随即,汤和的心又提了起来。

  因为他察觉到,朱元璋此时的表情,开始变得更加的凝重,汤和心里嘀咕,不会吧,秦王无状,难道晋王还能更加没有下限?

  此时的朱元璋,魁梧的身躯似已僵硬,他双手托着奏疏,一双虎目,纹丝不动,死死地定格在这奏疏上。

  汤和只觉得度日如年,连呼吸都下意识的变得微不可闻,仿佛下一刻,随时一场暴风骤雨即将袭来。

  “嗯?”

  朱元璋从鼻里发出一个音节。

  他的目光终于有了神采,却开始疑虑不定。

  汤和咳嗽一声,道:“殿下……小孩子……嘛……大人不记小人过……”

  这时,一个洪钟一般的声音自朱元璋口里发出来:“艰难时代造就坚韧不拔的勇者,勇者开太平盛世……”

  汤和一愣,随即开始侧耳倾听。

  朱元璋接着道:“而太平盛世使人好逸恶劳,好逸恶劳的弱者又使天下重返艰难时代!”

  朱元璋长长地呼了口气,道:“不错,不错,这才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好,好,好的很!”

首节 上一节 5/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我扶苏会召唤亡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