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05节
“正是人事。”曹睿点了点头:“朕不是将原本的豫州刺史贾逵,调到皖口作为主将了吗?董公知道贾逵此番在南征中都做了什么吗?”
董昭摇了摇头:“臣只是知晓陛下大胜,具体哪个将领做了哪些事情,臣实在不知道。”
“那朕就告诉董公吧。”曹睿说道:“贾逵到了寿春后,先是即刻被大司马派到无强口,去修了二十几日、修了八万人的营寨。”
“修了营寨之后又修路、修完道路之后又修营寨。”曹睿摇了摇头:“贾逵一部自始至终,几乎都没打过什么仗。”
“董公觉得荒唐吗?”
“这……”董昭想了片刻:“军中素来主将说一不二,这种事情恐怕很难制止的了。”
曹睿点头:“这就是了。朕自己在寿春,都能遇到大司马动用公权、打压下属的情况出现。若朕不在寿春呢?真不知道这个仗会打成什么样。”“朕之前还不知道,为何武帝、先帝每逢大战都要亲自出征。”
“武帝军略过人,这个世人皆知,朕也是清楚的。但先帝并不以军略著称,却仍然随军出征。”
“原来是为了盯着臣子们不出乱子!”曹睿叹气道:“若不亲自盯着,任用私人、打压同僚、坐任友军送死,这种事信不信都不稀奇?”
董昭反倒面露笑意:“臣倒是要恭贺陛下了。陛下能有如此见识,想必军中各将也逃不出陛下掌控了。”
“不至于。”曹睿轻轻摇头:“朕虽为皇帝、虽然也打了一场胜仗,但还没自信到军中所有人都与朕一条心的程度。”
“慢慢来,慢慢来。”董昭劝道:“陛下春秋鼎盛,又有什么可急的呢?半年不行就一年,三年不行就五年。”
曹睿微微颔首:“是这个道理。”
“董公说的对啊!名实之间,只有军队才是这个实。因此,朕这回就让董公帮朕盯着军队,盯着大魏这十一州、这三十万大军。”
董昭面容也渐渐严肃起来:“臣义不容辞!臣明白了,陛下是用臣来盯住诸将之间不合理之事。”
“是啊,”曹睿说道:“人事、调度、军令……只要是和军队有关,都要从董公这里过一遍。”
“朕实在不希望大司马和贾逵的这般事情,再重演一遍。朕回程时每每在想,若是朕不在的话,是不是大司马会让贾逵去送死呢?”
“若如此这般,三番五次的几场大战下来,即使军队名义上还是大魏的,那么也会如主将私人的军队一般了。”
董昭行礼道:“臣明白了。陛下用臣,就是用臣的年老、用臣的洞察,臣也定然无所顾忌、在宫中为陛下把关。”
曹睿说道:“朕明白董公的心意了。朕记得董公只有一子是吧?现在在任何职?”
董昭答道:“臣的儿子董胄,现年四十有二,现在在青州做屯田校尉。”
“低了,这个职位低了。”曹睿问道:“董公想让儿子从军还是牧民?”
董昭心里如明镜一般,知道皇帝是在给自己好处。
但自己去年在武库中向皇帝自荐,如今等到了陛下的重托,为的不正是荫及子孙吗?
董昭缓缓答道:“臣的儿子臣清楚,实在没有领兵打仗的本领。”
曹睿说道:“这样吧,朕过些时日将颍川太守召入朝中,就让董胄去颍川做一任太守吧!”
董昭听闻皇帝此话之后,直接跪在地上行了个大礼。
两千石和两千石差别也有很多,太守与太守也不一样。
天下最顶级的太守,就是南阳、河内、魏郡、平原这种大郡的太守。
至于雍凉、幽并那些小的穷的郡,与这些大郡的美职根本没有办法比较。
颍川就在河南尹的边上,几乎是天子脚下最好的几个郡之一了。皇帝拿颍川太守的位子给自己儿子,还是值得拜上一拜的。
曹睿见状,几步走到了董昭身前将这位老人扶起:“董公请起,朕自认为与董公之间还是有几分默契的,就不必如此客套了。”
“谢陛下恩典。”董昭说道:“臣何时入宫履任?”
“明日歇息一天以做安排,就后天吧!这个西阁和东阁具体怎么弄,朕也只是有个大概的雏形而已。”
“反正都在朕的边上,至于工作流程之类的琐事,朕日后与你们慢慢调整就是了。”
“臣,遵旨。”
……
两日后,司空府中。
司马懿从宫中下值,回到家后站在院中,看着蒋济带过来的一车酒,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子通,你这是做什么?”司马懿问道。
“过来孝敬孝敬你这个司空。”蒋济笑着说道,见司马懿皱起眉头,方才解释道:“我这一去扬州不知要多久才能回来,这些酒我又带不走、家中妻儿又不喝,就先送到你这。”
“送到我这?”司马懿看向这些密封严实的酒坛子,随口回应道:“那我自己饮了或者送给别人,这可就由不得你了。”
蒋济笑着摇了摇头:“一车酒而已,都已经送到你府上了,自然是随你处置。”
两人朝着书房走去。
司马懿缓缓说道:“明日便走了?”
蒋济点头:“是啊,明天一早就要动身出发了。”
“黄初年间,官员上任还有十几天的时间可以准备。到了太和,得了任命后竟只能在京中停留三天了。”
第163章 私相授受
司马懿嗤笑一声:“三天又如何?难道你蒋子通不愿去寿春?”
“如何不愿意去?只是心中所忧之事众多,一时间不安罢了。”蒋济轻叹一声:“这不是来找你这个司空解惑来了吗?”
两人一左一右走进书房内,司马懿随手关上了门。
“有什么是你都想不明白的?”司马懿问道。
蒋济回道:“你看黄权黄公衡,打着天子亲信的旗号去豫州,豫州境内属他最大。而我去扬州,上面还顶着一个大司马。”
“我这个扬州刺史,还是陛下撤掉了大司马的扬州牧之后新设的职位。大司马权重,我估计很难做事了。”
司马懿扬眉问道:“你担心曹休打压于你?陛下和曹休说的明白,废州牧设刺史、军政分开这是国策。再说拿掉曹休的州牧之后,不是也赏了他一千户吗?”
“你不过是刺史而已,曹休气量应该没有这么狭窄。”
蒋济说道:“我与大司马之间倒没什么,但大司马的长史冯平,此人却素来与我不和。”
“冯平?”司马懿问道。
蒋济点了点头:“正是冯平。黄初五年年底回军的时候,正是冯平替水军规划的路线。”
“冬季水浅、中渎水又有许多地方结了冰。船队在中渎水中不得前行之时,上上下下对如何将船队带回一事有了争议。”
“是冯平建议大司马,留军队在当地屯田驻守,以求保全船队。”蒋济摊手说道:“后来先帝不是听了我的建议吗?冯平因此也失了功劳。”
司马懿皱眉:“冯平此人我也见过数次,当年在邺城的时候,我与他公事之间还有过交流。竟如此睚眦必报吗?”
蒋济说道:“倒也不完全是冯平的错……”
司马懿白了蒋济一眼:“是不是你对冯平使什么坏了?”
蒋济摊手,露出一副无奈的神情:“冯平如此少智,他所提的计划只会坑了数万军队,当时我就此事向先帝上表弹劾于他。”
“后来才知道,大司马当时想要调冯平入朝中为官,就差一个功劳、被我给搅黄了。我也不是刻意为之的!”
司马懿摇了摇头,起身将桌案上的几卷竹简拿起,转身放到书架之上,同时口中说道:“现在知道怕别人给你穿小鞋了?”
“子通,你且做个人吧。”
蒋济叹道:“那当如何?谁能想到现在我能去扬州当刺史?”
“大司马当扬州牧,扬州政事都是冯平帮大司马处置的。如今我去扬州夺冯平的权,冯平不搞我就怪了。”
司马懿侧过头来盯着蒋济的脸,没有说话。
蒋济低声说道:“仲达,仲达公,司空!这个忙你可务必要帮我一帮。”
司马懿捋了捋须,一时间陷入了沉默之中。
过了半晌,司马懿缓缓说道:“也就是你蒋子通,若是别人遇到这种事,我是断然不会管的。”
蒋济脸上露出笑容:“仲达有何妙计?”
司马懿道:“冯平当时是想入朝做什么官?哪里的两千石?”
“一个大郡还是要的。”蒋济说道:“我记得当时南阳太守是有空缺的,恐怕大司马是想将冯平放到南阳去。”
“南阳……”司马懿问道:“现在这种大郡肯定是不好换的。”
司马懿在书房中踱步了片刻,理清思绪之后方才说道:
“洛阳怎么样?”
“洛阳?”蒋济不解。
“我是说河南尹。”司马懿解释道:“都城洛阳所在的河南尹。”
蒋济惊呼起来:“仲达,我一个扬州刺史,当得起用河南尹来换吗?”
司马懿冷笑着说道:“如何当不起?我就问你,河南尹是好还是不好?”
“当然好了!”蒋济从坐席中站起:“河南尹负责天子脚下,乃是和先汉的京兆尹一般的职位。河南尹权责极重,怎么不如……”
蒋济此时也反应过来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蒋济说道:“如今卫臻为司隶校尉,又极受陛下信重。河南尹归属司隶校尉监察,已经完全派不上用场了。”
蒋济说着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你这个司空不在乎,但不代表大司马不在乎。”
司马懿点了点头:“如何?河南尹换扬州刺史,想必大司马定然不会拒绝,你这个扬州刺史也能坐稳了。”
“扬州用武之地,这个买卖做得!”蒋济咬了咬牙:“你那个族弟能听你的话吗?”
“如何不能?”司马懿说道:“黄初二年,正是我将司马芝从阳平太守的位子上调至河南尹的。”
“如今让他换个地方而已,又如何不能行?”
蒋济问:“调到哪去?现在可没有大郡空缺!”司马懿轻轻摇头:“这你就不用管了!既然你明早就走,那就暂且稍待,我现在就给曹休写一封私信,你一并带到扬州去。”
蒋济的神情也舒缓了许多:“那就多谢司马司空了!”
“顾好扬州!给你子孙挣个公爵出来。”
蒋济咧嘴,没有继续说话,而是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司马懿动笔。
司马懿文才极好,一封私信不到半炷香的时间就已写完。
蒋济将左伯纸拿起,放到旁边的小几上晾着。
“仲达,”蒋济说道:“如今我去扬州了,你在洛阳要多保重啊。”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