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54节

  此事与四名侍中、与西阁的曹真和董昭都丝毫无关。

  而东阁的两人内,卫臻不可能摆出和皇帝有异的立场,此时也拿不出理由来劝阻皇帝。毕竟,正话反话都被皇帝和高柔两人说尽了。

  司马懿是鼓动高柔上表的人,此时的皇帝正在盛怒上,没办法营救高柔。而又不可能落井下石,那样的话,高柔毫不犹豫的就会将司马懿反手卖了。

  曹睿看向高柔:“又是请罪、让朕治你的罪!不想着为朕分忧,反倒是给朕添乱、添堵!”

  “朕不相信你不明事理,但你还是如此做了。”

  “抬起头来!”

  高柔缓缓将头抬起,看了一眼曹睿,又将目光挪低了半寸。

  曹睿面无表情的缓缓说道:“不帮朕解决问题、反倒给朕添乱的人,如何做朕的九卿呢?”

  “廷尉,朕愿意给你一个体面、也再给你一次机会。不要再说什么大臣贤明、皇帝睿断这种话了。”

  “若朕不用校事,又该如何监察内外?”

  “如果说的好,朕不仅不罪你,还会褒奖你。但你若是半点说不出来,那这个廷尉也不要做了。”

  面对盛怒中的皇帝,众人都不敢有半点言语。即使与皇帝最为亲近的卫臻,也是全然闭口不言,不愿意触这个霉头。

  高柔跪在书房的正中央,感觉皇帝和众人的目光好似烈焰一般快要将他灼伤,身下冰冷的地砖又毫无顾忌的散发着寒意。

  高柔静静的跪在那里,曹睿也不说话,只是盯着他。

  就在曹睿的忍耐将要结束的时候,高柔猛地抬起头来,急切的说道:“陛下,可以修订考课之法!将内外官员的职责明确、再予以考核,加之定期巡视,则一定能起到督查的作用!”

  曹睿眉毛扬起,略带惊讶的看着高柔。

  还真让你想出来了?

  用绩效考核当成鞭子,抽着文武百官往前走是吧?

  不过不得不说,这倒是个好办法,就是不知道在当今这个时代是否适用。

  既然高柔提出来了,就让他去搞一搞试试看。

  曹睿表情复杂的盯着高柔:“廷尉要修订考课之法?多久能成?”

  高柔深知,这个时间事关自己的政治生命。若说得多了,皇帝肯定有怨。若说得少了,那么自己未必搞得出来。

  高柔答道:“还请陛下付臣期限,若臣不能完成,则治臣之罪。”

  曹睿大略想了一下:“朕最多给你一年!足够吗?”

  高柔干脆说道:“一年够了!还请陛下观臣后效。”

  曹睿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朕也愿意给你机会。一年之内,你的廷尉改成行廷尉,暂且代理此职。”

  “起来吧!不要跪着了。”

  高柔缓缓起身:“臣,谢陛下恩典。”

  ……

  高柔自回了廷尉府,书房内的臣子们也纷纷散去。

  待到傍晚之时,司马懿提前走了半个时辰,到了廷尉府中。

  关上门后,司马懿问道:“文惠兄,今日为何要提出考课之法?若此法一出,恐怕文惠兄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高柔全无刚才在书房中的畏缩之态,眼中带怒的皱眉盯着司马懿看:“若我不这般说,恐怕现在就要被陛下贬为庶人、回老家陈留耕田去了!”

  “事急从权,还能让我怎么办?”

  司马懿轻叹一声,拱手说道:“我此时到廷尉府,也是来给文惠兄谢罪的。”

  “陛下外放孙资而将校事归于侍中,我怎么想都觉得是陛下对孙资和校事不满。因而请徐景山弹劾中书,请文惠兄弹劾校事。”

  “却不料到了这般田地!”

  高柔也是智者,只不过因视角和立场不同,没有与皇帝的考虑站在一个频道上罢了。

  如今知晓了皇帝对于权力的敏感后,高柔已经打定主意,此生再不愿触这般的霉头了。这次能捡到机会,已经算是命大。

  高柔冷哼一声:“是啊!谁能料到这般田地呢?”

  “你司马仲达神机妙算,自己不去上表、反倒怂恿起我和徐景山了。”

  “还请仲达念在你我相识多年,这种事再也不要找我了,我高文惠担不起!”

  司马懿没有办法,只得向高柔躬身长拜,表情诚恳的说道:“文惠兄恕罪,是在下让文惠兄遇险了!”

  “我记得文惠兄的长子还在陈留家中、并未出仕是吧?我征辟他进司空府可好?”

  高柔上下打量了一番司马懿。

  如今竟要补偿于我?管他是怎么想的,不如落些实惠为好!

  高柔随即拱了拱手:“那我就谢过仲达了。”

第217章 回旋之箭

  就在司马懿向高柔谢罪之时,洛阳朝廷派往武昌出使的司马芝,此刻也即将到达武昌城。

  楼船行驶在广阔的江面上,船首劈开起伏的波浪,激起连续不断的水花。

  日头西落,火红的晚霞映照了半边天空,将站在楼船上眺望着的司马芝,一时间看得有些呆了。

  胡综站在司马芝身边,笑着问道:“子华兄,我听闻曹公昔日在邺城的漳水畔修建铜雀台,在铜雀台上能看到这般风景吗?”

  司马芝摇了摇头,并未多说半个字。胡综也不恼,陪着司马芝站在楼船上一同眺望,江风吹得衣袍猎猎作响。

  胡综未说‘武帝’而说‘曹公’,司马芝也没兴趣纠正半分。人在吴国的楼船上,既然胡综言语间并没有不敬之意,司马芝也就随他去了。

  七日前,司马芝告别贾逵,从潜口坞出发,乘油船顺着皖水东下。

  出皖口,到了大江之上后不久,司马芝的油船便被贺齐所部的艨艟截住了。

  与司马芝同行的两名吏员、十名卫士,只有两名吏员被留了下来,十名卫士则被贺齐派船送回了皖口。

  按贺齐的话来说,不允许魏国的士卒踏入大江以南。

  贺齐派船将司马芝与吏员送到了柴桑的胡综处。早就得了接待使者命令的吴王近臣、解烦督胡综,则是亲自领着司马芝乘船沿江西上。

  数日之间,胡综与司马芝二人聊了许多。毕竟都是士人官员,当然不可能和那些纯粹的武将一般直来直往。

  但最令司马芝诧异的,还是昨日两人论及洛中名士的时候。

  司马芝当时惊讶的问道:“李安国是谁?也是大魏名士吗?”

  胡综略带诧异的问道:“子华兄竟然不知道李丰吗?”

  司马芝道:“就是故卫尉李义之子李丰?你们吴越之人是如何知晓他的?”

  胡综眼睛转了转,随即笑道:“是曹伟昔日将李丰的名声传扬过来的。”

  司马芝面色渐渐变冷,兖州山阳人曹伟,曾在黄初年间、孙权给曹丕上表称臣之后,以一介白衣单人渡江,面见孙权并向其索求贿赂,并称可以帮孙权结交洛中高官。

  孙权确实给了曹伟许多金珠宝货,当然,曹伟后来也被校事拘捕,被先帝曹丕下令直接杀了。

  胡综提这个没有好下场的曹伟,究竟是什么用意?

  司马芝一时想不通,便渐渐不再与胡综说话了,就这样大略过了一天。

  日头即将落下之时,武昌城的轮廓也出现在船上众人的眼中。

  楼船在码头停靠之后,胡综引着司马芝和两名属吏到了城外驿馆。安顿好了三人,胡综便准备告别。

  天色已暗,胡综在驿馆门口拱手道:“子华兄,天色已晚、武昌城门也已经关闭。还请子华兄在此先住下,明日再行进城。”

  司马芝没办法装哑巴了:“有劳了,多谢伟则这几日的关照。”

  “既然我已到武昌,不知何时可以见到吴王呢?”

  胡综依旧面色和蔼:“明日一早,在下就会将子华兄到来的讯息报与至尊,还请稍待。”

  司马芝除了随行的文书包裹之外,所带的大件箱子都被吴兵看管了起来。

  胡综也极为贴心的给三人安排进同一间屋内。

  这是自司马芝出了皖口,第一次与两名吏员独处的机会。吹熄了灯火后,几人卧在榻上,也轻声交谈了起来。

  刚刚年满三旬的吏员杜恕说道:“司马公,今日那胡伟则称孙权为至尊,这种称呼到底是怎么来的?”

  司马芝道:“还能怎么来的?僭越之号,定然是被吴国众臣捧起来的。”

  杜恕又说:“那属下就将此事记下了,回洛阳之后一并上报。”

  司马芝轻叹一句:“这些都是琐碎之事,左右不了大局。真正难的事情,要在见了孙权之后。”

  “也不知明日能不能得见。”

  杜恕好奇道:“那我们该用什么礼仪去见?若按礼法来说,上邦天使,如何能拜小国之主?”

  司马芝缓缓说道:“务伯说的没错,但陛下与我说的明白,出使要论实质,不能让这些虚的东西影响大局。”

  “明日你我若是见了孙权,就按面对侯爵之礼就好。若是吴国之人不愿,那便按他们的来,但不能超过对诸侯王的礼节。”

  杜恕打了个哈欠:“属下知晓了。”

  司马芝轻声道:“累了数日,都早些睡吧。”

  ……

  第二日,吴王府内。

  孙权坐在堂中,听胡综讲完了这几日魏国使者的细情之后,随即问道:“伟则,还是不知道这司马芝的来意?”

  胡综摇了摇头:“回至尊,臣的确不知。但司马芝此人一行确实古怪。”

  “贺将军在皖口处截获司马芝的油船时,从船上发现了三十余个箱子,封的严密结实。”

  “臣试探的问过司马芝几次,他也只说是魏帝曹睿要给至尊的物件,再问就不肯说了。”

  孙权点了点头:“江东国力折损,与魏国求和乃是难免之事。孤只不过试探一番曹睿,曹睿便按耐不住、直接派使者来了。”

  “以卿观之,司马芝此人气度如何?”

  胡综说道:“以臣来看,不如昔日来建业的太常邢贞。但此人乃是魏国司空司马懿的族弟,不知他得了出使的差事、与此事是否有干系。”

  孙权说道:“连邢贞都不如?那就没什么要担忧的了。”

  胡综点头道:“至尊何时有空见他?”

首节 上一节 154/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