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02节

第268章 火速向西

  上邽城西。

  诸葛亮冷着面孔,看着被烧毁了四分之一的营寨,沉声问道:“就这般巧吗?偏偏本相在今日来、半夜你们就没防住那郭淮?”

  廖化低着头默不作声,吴懿颇为尴尬的解释道:“回禀丞相,昨夜魏军在城东、城西都遣人夜袭纵火,城东防住了,城西因昨夜风向的原因,损失了些许营房,但军士们损伤并不大。”

  诸葛亮面无表情的说道:“魏军这是在夺你们的气势!”

  “本相现在亲自至此,又给你们带来了援军。今日已是十九日,吴将军,你还有几日能拿下上邽?”

  诸葛亮一板脸,吴懿心中也慌了起来,连忙拱手道:“请丞相予末将十日,十日定会拿下上邽!”

  “十日?”诸葛亮看了吴懿一眼:“太多了,我只给你五日!”

  说罢,诸葛亮就在空地上传令起来:“传我将令,让冀县的张翼率本部五千人去攻显亲、成纪两县。如今安定郡中空虚,绕道成纪去攻安定!”

  “廖化、宗预何在?”

  廖化、宗预二将拱手出列向前。

  诸葛亮依旧面无表情的分派着:“廖将军,你部昨夜被焚了营寨,应当知耻而后勇、努力攻城才是!”

  “宗将军,率你本部午后动身、与本相一同去攻临渭!”

  廖化、宗预纷纷答应,而此时的吴懿却额头直冒冷汗。

  无他,实在是因为上邽城久攻不下、而临渭城未进攻便再度撤回。如今诸葛亮亲自率兵去攻,虽未明说,但此刻的吴懿还是有了些羞耻之意。

  ……

  且不说吴懿如何暗下决心、催促部属士卒猛攻上邽,此刻的大魏皇帝曹睿,已经离略阳越来越近了。

  十四日清晨,曹睿亲率一万六千中军精骑从长安进发。按照一日一百二十里的速度,已经行了六百里之远。

  长安到略阳的距离共有八百八十里,曹睿距离略阳也只有不到三日的路程了。在这般近的距离之下,略阳城外传来的讯息,已经越来越明确了起来。

  得益于参军陈凭的分派,张郃的使者成功绕路、联系到了后续的牵招部,略阳城的讯息也得以传到皇帝耳中。

  张郃感染风寒、高烧卧床,这种主将的身体讯息、陈凭还是不敢隐瞒的。但除了张郃本人,略阳守得倒是不错。张郃与蜀军在城外野战了数次,虽说兵力上免不了受到损伤,可整体上也没吃什么大亏。

  但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辛毗被留在了长安,负责关中事务以及后勤粮草,侍中杨阜就将原属于辛毗汇聚军情的差遣接了过来。

  杨阜骑马随在皇帝身后,缓缓说道:“禀陛下,按照张郃五日前的消息,略阳城内现在粮草倒还充沛,支撑月余倒是无妨。”

  “可牵招营中的粮草却只够五日了,大将军所部只够三日。”

  “后续军粮何时才能送到?”曹睿皱眉问道。

  杨阜想了几瞬,说道:“回陛下,牵招出兵之前、已经通知了陈仓、雍县两处沿陇山道向北运粮。”

  “榆糜、雍县的粮草运至略阳,估计还要三日。而牵招所部一万五千人,大将军有八千骑,再加上陛下军中的一万六千骑……臣认为,第一批粮草只够大军消耗之用。”

  “若后续粮草一日不差,方能勉强接应得上。”

  曹睿问道:“陈仓的督粮官是谁?”

  杨阜答道:“乃是陛下此前亲自在大司农官署内提拔的邓艾邓士载。”

  “臣才能给军报中得知,陈仓的运粮队从六日出发,乃是由邓艾亲自押运的。”

  若是旁人,曹睿或许还会担忧一二。但若是邓艾亲自督粮,此人定然晓得利害。

  曹睿转头吩咐道:“将你刚才说的日期,给邓艾在军报中写明了!有邓艾督粮,想必定不会逾期。”

  “臣知晓了。”杨阜回应道:“朱盖在陈仓发信,向陛下请战。”

  曹睿略带不解的问道:“朱盖请战?他想打哪里?”

  杨阜解释道:“回陛下,朱盖想要沿着陈仓道进兵、挠蜀军之背,试着攻入武都郡中。”

  曹睿扭头看向司马懿:“此事司空怎么看?”

  司马懿说话倒是直接:“依臣看,陛下还是让朱盖安分些吧!如今略阳大军对峙,正是需要粮草之时,哪里还有多余的粮草给他进军、就算有粮草也没牲畜人力!”

  “再者说,就算他领着本部攻入武都又能怎样,难道还能打穿汉中吗?如今战机不在别处,只在上邽、略阳两地!还望陛下对朱盖晓以利害。”

  曹睿轻声叹道:“这就是朕为何让牵招统军、朱盖为副的原因了。”

  “朱盖枯坐陈仓,他想求战朕能理解。但从大局来说,他与牵招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杨卿,”曹睿勒住缰绳,停在路边对着杨阜说道:“替朕拟信给朱盖。”

  杨阜也停了下来,下马后、从马鞍侧边的袋子中拿出写字用的小几、以及笔墨之后,看向皇帝问道:“陛下欲说何事?”

  曹睿说道:“以朕的名义来说,就说朕留着朱盖所部有大用,让他现在安安稳稳的给朕盯住陈仓,同时养精蓄锐。等陇右形势好些,朕会亲自调他来陇右作战的。”

  司马懿闻得此言,微微抬眉看向皇帝。他本以为皇帝会下旨斥责朱盖一番,却没想到竟然是用旨意安抚。

  “陛下如此爱将、惜将,看来颇有武帝的风范啊。”司马懿在心中这般想道。

  杨阜飞快的拟好了旨意,给曹睿看过点头后,盖好印绶便随即发出了。

  而此时随在军中的,还有近五十名尚未授官的太学郎。

  这些去年九月入学、今年八月毕业的第一批大魏太学学子,一半随在皇帝军中,另一半随在后面许褚的一万六千步兵中。

  从洛阳出发,已经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了。这个年代的士子虽然人人都会骑马,但是这种长距离的骑兵行军,对于那些文弱的太学郎们来说,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不过,能在大魏太学第一期毕业的学子,都非等闲之辈。这些三百石的太学郎们心中明白,这次行军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考验。

  皇帝都亲自在队伍前面行着呢,又有哪个学子真敢掉队叫苦?即使大腿被磨破了也要忍着。坐不稳了,被捆在马上也要随在军中跟过来。

  若是真掉队了,恐怕就与做官无缘了,不知还要在现在三百石的太学郎官阶上蹉跎多久。

  姜维因为年纪最大、又是陇右天水郡人,加之自身才华与学识气度,此番行军下来、俨然成了太学郎中的领袖之人。

  在好生安抚了一遍那些被捆在马上、最为不堪的同僚后,姜维策马回到队伍前面,与傅嘏交谈了起来。

  在荀粲被流放凉州后,一向开朗的傅嘏在太学中也渐渐变得沉默起来。不过此番行军过后,或许是离开洛阳、心情变得开阔了些,最近变得越来越喜欢说话了。

  出身于北地郡的傅嘏,虽然年纪小了姜维许多、但骑术也是极好的,因而可以在马上与姜维谈笑风生。

  “伯约兄,以你看来陇右这仗好打吗?”傅嘏问道。

  毕竟是书生,再怎么‘神童’之人,对于军略也是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姜维面色平静的说道:“兰石,你看到那些磨破了腿的郎官们吗?”

  傅嘏点了点头。

  姜维继续说道:“陛下万乘之尊,亲自统一万六千骑兵西进,与大将军前后只差一日。”

  “你说,若不是局势危殆到了极点,陛下又何必与大将军分开领兵呢?”

  傅嘏回应道:“伯约兄所言有理,那伯约兄的本郡现在应该不容乐观吧?”

  “天水郡吗?”姜维轻叹一声:“军中都传,蜀军或许有七八万人之多。以天水一郡之力,如何能挡得住?恐怕现在早已陷入敌手了。”

  傅嘏自知失言,随即补充道:“那冀县想必是郡治,定然会有兵守住的。”

  前线军情的细节,并未有人与太学郎们通知。而姜维凭借着自己对郡中的了解,分析道:“若说天水一郡,最重要之地只有西县、冀县、上邽三地。”

  “既然诸葛亮七、八万大军,西县又在必经之地、定然已经无救。”

  “而冀县位置过西,若从全局来看,上邽城比冀县重要许多。天水郡中若是守备,定然守得是上邽、而非冀县。”

  傅嘏此时更尴尬了,有些后悔当着姜维的面提及此事,只得随意说道:“此番朝廷大军到来,定会将蜀军击败击退的。”

  姜维点头,回应道:“就看族中会怎么想办法保全了,希望他们还是能为大魏守节。”

  傅嘏想到了些什么,也是一声长叹道:“伯约兄可知傅燮傅南容?南容公是我族中叔祖。”

  姜维正色道:“如何不知傅南容大名?昔日王国、韩遂作乱,傅南容坚守冀县不退,出城临阵战死,我这个冀县人如何能不知呢?”

  “兰石,不如等朝廷大军收复冀县,你我一同去祭拜南容公!”

  傅嘏点了点头:“定随伯约兄同至!”

第269章 天下大患

  曹真的八千骑兵再过一日就要到达略阳了,曹睿的一万六千骑兵也只剩不过三日。

  正如牵招、曹真、杨阜等人都在担忧的一般,魏军在略阳缺乏粮草,正需速战速决。被皇帝寄与厚望的邓艾,此刻正在统领着数以千计的粮车在陇山道上前行。

  “邓御史,邓御史,且等一等。”邓艾骑马行在车队前列,身后一名中年吏员快步跑来,喘着粗气招呼道。

  邓艾勒马停住:“何事唤我?”

  吏员上前行了一礼:“禀邓御史,还是快来后面看看吧,后队今日死了一人。”

  邓艾所辖的运粮队里,一小半是扶风郡的郡卒、另外一多半则是陈仓、郿县服徭役的民夫。只是运粮而已,平白无故死了人也是要问责的。

  邓艾行事颇为尽责,对这种事不可能视若无睹。

  “给你匹马,你且在前带路,速速带我过去。”邓艾不敢耽搁,火速前往死了人的后队去看。

  一具五旬出头的汉子的尸首、佝偻着蜷缩在粮车上,一旁的队监正愁眉苦脸的蹲在路旁。

  邓艾上下打量了几眼后,将队监唤过来问道:“此人是如何死的?你是此队的队监,应该有个说法才是。”

  队监躬身行了一礼,然后才用极重的关中口音解释起来:“邓御史,张六和我住在同一里,也算是个近邻。八年前朝廷在汉中打仗,撤军后大约有数百人被安放在我们里中,张六就是一个。”

  “粮队出发时,各乡各里早就通知过要多带些衣服。而这张六不声不响,看着衣服挺厚实的,谁知道里面塞得都是芦花柳絮之类的?”

  队监在那边絮絮叨叨个不停,而邓艾已经搞明白来龙去脉了。这张六本是汉中南郑人。汉末乱世中张鲁占据汉中,汉中之地的百姓也少有饥馑之灾。

  建安二十四年,武帝曹操攻汉中。

  在与刘备交战失利后,后撤关中的曹操、命杜袭将汉中当地大约八万民众迁至关中、河南等地。这个原籍南郑的张六,显然就属于当初被迁徙的民众里了。

  邓艾轻声问道:“是太穷了?”

  队监还在说着话,努力的撇清着自己的责任,听闻邓艾发问,队监连忙答应道:“御史说的对!张六就是太穷了,缺少冬衣、又不肯与别人说或者借,这才冻死的,这确实是个意外啊……”

  邓艾不愿计较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指了指队监:“既然你与他有同乡之谊,领十个人在路边寻一处明显之地、将这个张六先葬了,等回程之时再将他迁回陈仓去。”

  “哎,哎,就按御史说的办。”队监见邓艾未计较什么,喜上眉梢,急忙招呼起同行之人到路旁挖土去了。

  邓艾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默默的翻身上马,驰回队伍前面去了。

  出身贫寒的邓艾,最能了解这些乡里农夫们的心思。这个张六冻累而死,或许是因为穿得少、或许是外乡人被本地人所排挤、或许是自身本就有什么疾病、又或许是好面子以及没有朋友,没办法向别人张口……

首节 上一节 202/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