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42节
“正是。”夏侯献出言问道:“周长史来寻本将,是有何事要说?”
“今日我听陛下圣意,似乎是说让夏侯将军慢些行军?以稳妥为要?”周铎试探性的问道:
“但正如将军方才分划营寨的方案一般,一万骑军也可遣一部出来先行,为大军预警开路之时、也好早些与陆校尉联络得上。”
夏侯献盯着周铎:“你想早些与陆将军联系上?”
“正是如此!”
周铎毫不隐瞒自己的意图,对于这样一位的统军大将也没什么好遮掩的,直接说道:“当下之势,乃是陛下遣将军与陆将军东西合流占据武街。”
“此策将军知晓,但陆将军并不知晓。”周铎一一分析道:“如果能使陆将军早一日、两日得知将军讯息,想必也能更好完成陛下的分派了。”
夏侯献盯着周铎看了半晌,哈哈大笑道:“右将军也是不晓事,如何将你这种人材放给陆将军了呢?”
“周兄,你我年纪相仿、我就这样称呼了吧。”夏侯献轻咳一声后说道:“大魏军中如何形势,你久随右将军军中、定然也是知晓的。”
“按照陛下的分划,秦州已经是守边之地了、陆将军又在秦州西侧统率羌人,乃是边军中的边军。”
周铎静静听着夏侯献所言。
说了几句之后,夏侯献自己也轻笑了一声:“若你有想来中军、想到洛阳为官之意,我愿亲自向陛下保举你!做个两千石的校尉不成问题!”
“多谢夏侯将军抬举,属下真是五内俱感。”周铎低头笑了一声,但抬头再次看向夏侯献之时,面上一丝表情都没有。
“夏侯将军是宗亲贵胄,可属下只是凉州金城郡这种荒僻之地出身罢了。凉州那种地方,将军也定然知晓,羌乱、匪祸、反叛,实在不成个样子。”
“嗯,你说。”夏侯献听出了周铎的拒绝之意,却并未打断他。
“在淮南之时,朝廷初次将我调任凉州,我也曾一度以为只是让我这个凉州人去做凉州事。”
“但到了凉州之后,平了麴英祸乱、归化了州中郡中的羌民,短短一年之间,不仅是西平郡、就连在下家中的金城郡,面貌都几乎一新。”
说着说着,周铎躬身施了一礼:“凉州已经乱了百年了,如今刚刚见到一丝向好的势头,我又如何能舍边地、而去洛阳呢?”
“还望夏侯将军体恤一二。”
周铎的言辞已经低到了极点,甚至神态也是、丝毫不敢触怒这位姓夏侯的将军。他心中明白,自己上面的护羌将军陆逊,也不过是个得了陛下青眼的降人罢了。
真与这些大魏贵戚相比,并无太多可恃之处。吴侯的封号又能怎样?去年韩综不也是在皖城外匆匆战死了吗?
夏侯献默然几瞬,随即用力捶了周铎胸口一拳,将周铎惊得退后了两步。
“你可知我这一拳为何打你?”夏侯献嗤笑着看向周铎,用力踢出了脚边的一块碎石:“你品行才干俱佳,唯独眼光不行!将我看成什么人了?”
说罢,夏侯献仰头昂然看向惊讶中的周铎:“明日我从本部予你五百骑、命你为先锋先行前往武街!每日上午遣二十骑向后与我传讯,能否做到?”
周铎脸上的神态从惊讶转为惊喜,拱手谢道:“多谢夏侯将军成全!属下定为大军探路。”
“明早渡河后便去吧,替本将向陆将军问好。”夏侯献瞥了周铎一眼,随即转身便走。
周铎如愿以偿,欣喜之余、看着不远处滔滔流动着的西汉水,竟也一时看得呆了。
淮南、凉州、陆逊、夏侯献、陛下……
当今陛下即位尚且不到两年。不知日后的秦州、凉州甚至大魏,又会是什么模样呢?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曹睿率军来到下辨之后,已经过去五日了。
武都郡并非蜀军主场,多年前攻伐张鲁、刘备之时,曹操就曾亲率大军来此作战。
更别说现在随在曹睿身侧的杨阜、昔日更是武都郡太守。曹真、曹休、曹洪、张郃等将昔日都在武都作战过。
若要细细论起来,大魏军队在下辨左右作战,比在陇右作战甚至更为熟悉些。
“夏侯儒现在应该快到河池了吧?”曹睿坐在城中刚被修筑好的府衙内,看向身侧的臣子们问道。
“按时日计算的话,夏侯儒应该到了。”曹真出言答道:“夏侯儒的一万五千兵到达河池,不仅为大军补充了兵力,还将粮草从陈仓直接运到下辨、河池一带了。”
“臣以为,可以下令祁山、上邽两处,不再向下辨方向转运粮草了。从陈仓向陇山道运粮也终于可以结束了。”
曹睿说道:“朕看下辨此地、离汉中倒也不远了。这几日与蜀军交战几次了?”
“禀陛下,”张郃拱手答道:“从抵达下辨开始、到现在的五日内,第一日、第二日与魏延在谷口试探性的交战了两次,总计损失步卒约四百多人。”
“第三日魏延开始大幅度后撤,骑军追击之时小败了一场,折损了三百多骑。”
曹睿扫视了一圈身边众人:“看来诸葛亮这是要和朕对耗!”
“你们觉得朕该什么时候进军?”
司马懿第一个拱手进言:“若按照陛下与臣等此前的分派,似乎是要在下辨与诸葛亮相持些时日再论的。”
“但现在既然知道护羌将军陆逊、与中坚将军夏侯献一并攻往武街,那此处的军情并非首要之事,武街、阴平一带才是对蜀军兵力调度更为重要之事。”
曹睿轻轻点头:“简单来说,陆逊和夏侯献那边是可以打开局面的。而朕率大军在下辨与蜀军对峙,却极易陷入僵持是不是?”
司马懿颔首。
“那就好办了。”曹睿笑道:“既然诸葛亮要与朕僵持,那朕就与他僵持好了。”
“他有西汉水转运粮草之利,朕亦可以经渭水、故道水为下辨、河池转运粮草。”
“且待陆逊那边打开局面,朕这里就可以从容进军了。朕就不信了,若是大魏军队到了阴平、到了白水,诸葛亮还能不撤?”
“陛下圣明。两军相持,正好可以完善下辨周边的防御,为日后大军屯驻下辨做些准备。”张郃坐在一边从容说道。
曹睿看了一眼张郃,又看了眼司马懿,出言说道:“既然朕本人都在这里了,能不能做些什么事情,乱一乱诸葛亮的心?”
“陛下打算如何去做?”司马懿好奇道。
“你们都不熟悉诸葛亮此人。”曹睿笑道:“与诸葛亮为敌,对他劝降也好、拉拢也罢,一定没有任何用处。”
“朕真正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诸葛亮明白朕在大魏所做之事。”
“伯约,你来朕这里!”曹睿朝着堂中角落里的姜维招了招手。
姜维得令后上前几步,拱手说道:“陛下有何事吩咐臣做?”
“伯约也在太学中学了许久。这样吧,今日就由伯约代笔,为朕给诸葛亮写封信!”
第317章 得见孔明
姜维并未多言,而是拱手一礼,随即转身走向堂内侧边的桌案处。
“伯约,将桌案搬到堂中,朕与诸卿一并看着你写。”曹睿嘴角略微扬起,指了指自己面前的空地。
“遵旨。”姜维虽然诧异,但还是按照近臣体统、叫来一名虎卫将桌案安放在众人中间。
左手边是曹真、张郃、郭淮,右边是司马懿、杨阜、陈矫。被众人目光所围,姜维却依然从容。
曹睿一边用手指轻敲桌案,一边说道:“伯约,朕开始了。”
姜维用笔尖沾满墨汁,提笔悬在了一匹洁白的绢帛之上。
“朕为大魏天子,上承父祖之德、下应万民之请。虽然卿为小国丞相,但仍是大魏子民。”
“朕不能不教而诛,因此遣散骑侍郎天水姜伯约面呈尺素、晓喻与卿。”
姜维执笔不停,虽在听闻自己名字的时候顿了一顿,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将皇帝之语用草书记录了下来。
堂内的臣子们虽然不知晓皇帝想如何‘晓喻’,但左右都与战事、军情无碍,伸出耳朵听着就好。
曹睿继续说道:“先帝的皇位是从汉帝刘协手中禅让而来,一如尧舜之事,且封刘协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朝代更替、继承绍命之美德,无盛于此。”
“而反观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就无诏而自立为汉中王。甚至自立为帝,行昔日公孙述之事。”
“山阳公刘协尚在山阳,体魄康健、悠然自乐,你们就谥其为‘孝愍皇帝’。天下之大不敬,莫过于此了!”
由于要姜维记录,因而曹睿说话的速度也并不快,几乎每句一顿。
曹真在一旁认真听后,也笑了起来:“这刘备一党打着山阳公的旗号,在他活着之时就把人说死了,实在是有些过份!”
“蜀地百姓受其蛊惑太久了。”
曹睿瞥了一眼曹真,并未搭话。
与诸葛亮的第一封信,乃是要正本清源、表明立场态度的,自然是要说大道理的。
但若真以为大道理可以在现实中有什么作用,那就真是幼稚之举了。
曹睿接着说道:“朕知晓尔等在益州偏僻之地,将刘备、刘禅二人比作高祖再世、光武重生一般。”
“汉高祖得天下用了七年,汉光武三年而帝、十二年统一南北。反观刘备、刘禅二人,流离南北跻身边地,哪有一丝一毫的帝王气象?”
“刘备自洛阳求学之后,直到丧身在白帝城中,恐怕四十年没见过洛阳了吧?”
“卿上次光武昆阳一战来与朕解释,但昆阳一战乃是光武亲身征伐。卿这个蜀地丞相,又如何能借的上伪光武的气运呢?”
“蜀地并无气运,卿等还是勿要损耗百姓生命、省些力气为好。”
司马懿听着皇帝之语,心中不由得起了一丝异样之感。
先帝曹丕在尚未当上魏国太子之时,与曹植争位、乃是由司马懿全程襄助。
四百年前的刘邦、两百年前的刘秀,这两人究竟是如何圣君、司马懿并不知晓。
可对于大魏的第一任皇帝曹丕,司马懿极其明确的清楚,曹丕虽然远非常人可比,但并未到什么经天纬地之才、治世济民之德的程度。
生得一处好人家、又有众臣鼎立援助,从而代汉称帝。
但当今陛下继位两载,至淮南而孙权丧失、赴陇右而蜀贼败退。虽然称不上光武那般神异,但以十分而论,总能有其一、二分气象了吧?
曹睿一声轻咳,打断了司马懿的思索。
清了清嗓子后继续说道:“朕知刘禅乃是庸碌之人,但卿却是个有才能品行的。”
“若卿愿举国来投,朕愿以关中之地册封刘禅为王,位阶尚在山阳公之上。卿本人亦可为三公,为尚书令执掌天下政事。”
“卿且虑之!”
在注意到姜维终于落笔之后,曹睿拍了拍手,笑道:“既然朕要在下辨分一分诸葛亮的心神,拖延一些时日,那毕竟是要先礼后兵的。”
“朕给他们第一次开的条件,就是最好的条件。”
曹睿看向姜维:“伯约可有胆量为朕使节,走一遭蜀军大营,将信当面交给那诸葛孔明?”
姜维从小几后起身,躬身一礼:“臣定不辱使命!”
“那好,去吧。”曹睿看向司马懿:“至于出使的其余琐碎之事,司空帮伯约去弄一下。”
“臣知晓了。”司马懿拱手答道。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