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5节

  曹真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反倒是司马懿见场面沉默下来,正欲主动开口劝解。

  显然,如人精一般的司马懿,已从皇帝的话语中发现了某些反映了皇帝真实内心的细节。

  皇帝先是提到‘文聘讨好荀禹’,又接着提到‘文聘讨好颍川人’。

  如果司马懿所料不错,皇帝只见过荀禹一次,谈不上什么个人好恶。文聘在江夏坐镇多年,身为前线统兵大将,皇帝也没有理由去厌恶。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皇帝心里不直颍川士人很久了。陈群出镇荆州,难道也有他出身颍川的缘故吗?

  皇帝似乎讨厌颍川人?司马懿在心中默默的将这件事记下。

  司马懿说道:“陛下,臣知道陛下在担忧前线将领结交权贵,但臣以为此时不需过分担忧。”

  曹睿看着司马懿,眉毛微微扬起。

  司马懿继续陈述到:“臣以为,文聘在江夏镇守十八年,实际上文聘久在边境,对朝中之事所知不多。陛下登基不久,文聘远离洛阳又对陛下不甚了解,心中定是惶恐。”

  “如今有御史前来江夏,又恰逢其会算上些许军功,文聘确实有讨好荀禹的成分,但文聘想讨好的,实际上是陛下您啊。”

  这种顺耳的话从司马懿的嘴里说出,曹睿还不太适应。可能曹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现在对前线的战事过于紧张了。

  经常穿越的朋友都知道,穿越后的第一场战争或者战斗是最关键的。

  曹睿表面上觉得此次孙权进犯,按历史走向将会无关大局。

  但其实在内心深处,担忧的不是一点半点。

  曹睿没有看档案的时候,觉得魏蜀吴三国都一样菜,守住稳稳发育静待天时,待兵精粮足一波平推,统一就是了。

  但当曹睿看了魏国军事的档案后,用四个字描述的话,真的是触目惊心。

  无他,魏国打的败仗太多了。

  更准确一些来说的话,面对蜀汉和东吴,在大的战略层面,魏国就没赢过。

  这不是危言耸听。

  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击败曹军,这个世人皆知。

  但建安十三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一年,曹操四次越过巢湖进攻东吴,却始终无功而返。

  当然不是说曹操一场仗都没赢过,只不过从战略层面,曹操一直没有达成过大的战略目标。

  那曹操打蜀汉赢过吗?抱歉,从总体的战略上来看仍然是输输输。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率军攻击汉中,夏侯渊在定军山被刘备的老将黄忠阵斩,即使后来曹操率兵亲至,也无能为力改变定局。

  同样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攻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甚至被逼出了想要迁都的想法。

  第二年曹操就去世了,随后是曹丕登场。

  曹丕的对外战争情况如何呢?很遗憾,也是没有什么进展。

  三次伐吴,第一次主动撤退,第二、第三次仗都没打。

  曹丕和蜀汉战况如何呢?基本没打过仗,就这样把曹丕在位的七年混过去了。

  试问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且不说是皇帝,看到魏国这样烂的战绩,还能产生出什么信心来吗?

  恐怕只能祈祷对手也一样烂,大家陷入战略僵持,就这样一直苟下去吧。

  魏国的任何人都可以幻想,曹真可以幻想,司马懿也可以幻想。

  偏偏曹睿不行。不仅因为曹睿作为皇帝,国家军事成败关乎他的身家性命以及威望。

  更何况他清楚的知道,诸葛亮不会安于蜀中,一定会不断的北伐,还一次比一次打的要猛。

  孙权也会持续不断的北攻,孙权还企图通过一场大胜提高威望,自己当皇帝呢。

  这就很难办,根本没办法只享乐了。这就是现在曹睿最大的感受。

  如果认真总结一下,曹睿来到三国的两个多月内,他的认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

  天下十三州,曹魏占据九州,剩下益州、荆州、扬州、交州归蜀汉东吴。九矿打四矿,优势在我。苟着防御静待花开就好。

  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

  什么叫军事啊?还不是政治的对外展现!想要搞好政治,那就要建立士族和宗室的平衡,就要整治太学,就要收拢权力减少流程。

  第三个阶段,看山还是山。

  搞什么政治改革、搞什么阶层跃迁,这些东西当然很好。但事情要分轻重缓急,看到了没,孙权已经打过来了!最迟后年,诸葛亮也第一次北伐了!

  没有谁刚当上皇帝,就能立刻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能立刻搞清楚国家大事的轻重缓急。

  曹睿也是一样。他的脑子里,可没有一个系统‘叮’的一声,来为他规划最佳路线。

  调离曹休、陈群,平衡内外并收拢权力。

  整治太学、交好钟繇,避免人才培养被士族垄断。

  处理司马孚、陈矫,保证尚书台政令畅通,避免朝廷扯皮。

  两个月完成这些事情,看起来已经不错了。但实际上,距离曹睿可以躺平享乐,距离还远的很。

  曹睿听闻司马懿的话语,一时有点搞不清楚,司马懿到底是真的以为文聘出于好心、还是让曹睿不要总防着颍川士族。

  就在几人商谈前线战况之时,钟毓捧着一张长长的卷轴,缓步走入了书房内。

  钟毓施礼道:“陛下,边防舆图已按您的要求绘制好了。”

  曹睿点点头,在桌案上将这张长长的卷轴展开。卷轴长宽约有一人双手展开的长度,平摊在桌面上,魏国山川地理边防要塞,皆显现在其中。

  钟毓在问候了曹真和司马懿后,退步站在了书房的角落里候着。

  曹睿摆了摆手,示意曹真和司马懿两人上前来。这两人一文一武,更别说司马懿在军事策略上还别有造诣。

  “大将军、司马卿,这是朕命侍中和散骑们新制的大魏边防舆图。”

  “两位不妨上前一观。”

第38章 述说志向

  舆图缓缓展开,白色的左伯纸上勾勒出魏国的郡县、山川、河流。

  曹真和司马懿,一人都督中外诸军事,另一人掌握兵马粮草后勤,两人不是没见过军事舆图,只不过曹睿的这张图,与他们之前所见的舆图大不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这张边防舆图竟画出了历次魏吴、魏蜀战争的进军路线。近二十年来的进攻、交战、撤退路线,都在如此大的一张图中显示的明明白白。

  曹睿见两人目不转睛盯着这张舆图来看,内心还是颇为自得的。

  曹真惊讶的看着这副舆图,边看边用手指着这副图上用不同颜色箭头标出的一次次行军路线。

  曹真用手轻敲着地图上的城池,自言自语道:“这是洛阳,南边这是南阳,这里是襄阳。”

  “洛阳距南阳三百里、南阳距襄阳二百六十里……确实如此,这条路线,臣随武帝征讨刘备的时候走过、第一次伐吴的时候也走过。”

  曹真将目光移至东面:“这条路线是……从许昌出发、沿着蔡水颍水直到淮河,经过寿春到达广陵。这是黄初五年伐吴的路线。”

  曹真不由自主的感慨起来:“陛下这张图当真精妙,历次攻伐路线和交战地,臣在这种舆图上看得一清二楚。”

  曹真心直口快:“但臣也想知道,陛下想从此舆图里看出来什么呢?”

  司马懿也在认真看着这张边防舆图。听闻曹真的问题后,也看向了皇帝。

  并没有什么证据来证明曹睿的军略过人。不懂军略,那就不能研究战争了?

  当然不是。如果说曹睿这个穿越者有什么最有用的长处,显然最有用的就是后世的思维方式。

  曹睿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查找档案、研究历次出兵及前线将领。又在黄权和其他侍中的帮助下,分门别类的将其整理完毕。

  曹睿见曹真向自己提问,清了清嗓子回答道:“朕虽不懂军事,但如果将历次战争的路线整理成图,还是能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曹睿从笔架上抽出一支微干的毛笔,用笔尖在地图上敲着。

  “你们看,先帝在时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在东、南、西三个方向的战略要地修筑要塞。”

  “朕也疑惑,为什么是合肥,为什么是襄阳和祁山。直到朕翻阅档案查看了历次路线之后才略有所得。”

  曹睿用笔尖指着襄阳:“从宛洛向南,到樊城直面汉水。汉水不及江水广阔,而襄阳在汉水之南,守襄阳可以使吴兵不得过汉水、从而保存南阳。”

  随着曹睿的介绍,笔尖直指的地方又挪到了合肥:“在淮南用兵,辎重给养是最大的难题。先帝每次伐吴,都是通过水道聚集兵力、运送辎重。”

  “伐吴的初级目标,是占据江北、让我大魏水军可以从容过江。那么水军从哪里走呢?”

  “武帝在时,水军每次都是出谯县,从涡水进入淮河,从肥水进入合肥,然后再攻濡须口,若攻下濡须口水军就可进入大江。”

  “总而言之,合肥就卡在了大魏南下或者吴贼北上的要道。你们看孙权攻合肥多少次了?”

  司马懿点了点头:“陛下所言极是,合肥不仅为江淮水陆要道,还是淮南众多道路的汇集之处。若控制住合肥,吴国将再难北上。”

  曹睿看着司马懿:“朕说的道理和你说的道理一样。大将军、司马卿,朕不是在和你们重复之前的战况,这些战况你们比朕要熟的多。”

  “朕是想说,若要巩固目前的疆界,合肥、襄阳、祁山这些卡在要道的城池至关重要。”

  “朕之所求,不过是吴蜀两国,举数州之力,聚十万之众来攻合肥、来攻襄阳和祁山的时候,这些城能给朕稳稳的守住了!”

  “这几个城守住了,吴国蜀国也就再难北上,我大魏便可休养生息积攒国力,静待天时后便可收复失地!两位,朕的想法如何啊?”

  曹真和司马懿陷入了思考中。诚然,曹睿说的想法很对,但也仅限于很对,类似于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曹真想了想说道:“陛下,就拿江东孙权来说。若孙权举国来攻,十万之众齐出,又当如何?合肥的张文远已经不在了。”

  曹睿没有半点迟疑的说道:“朕就是此意!若孙权十万之众来攻,朕需要合肥城、或者襄阳城、或者江夏这些地方,修坚城、备足粮秣,能在不需要中军的条件下,凭借当地的边军和州郡兵就守住。”

  曹真微微惊讶:“陛下,每次孙权来攻,中军都必会从邺城或者洛阳南下,单凭边军,如何守得住十万之众呢?”

  曹睿点了点头:“大将军说到问题的关键了。朕问你,黄初三年攻江陵的时候,你们多少人、江陵城内有多少人,你们又攻了多久?”

  曹真微微沉思片刻:“臣督五万人,臣自引兵三万攻江陵、夏侯尚引兵两万防备吴军增援。江陵城内,守军应在五千到一万之间,足足守了半年之久。”

  曹睿说道:“江陵城守得住,合肥城如何不能也守得住呢?朕就希望,把合肥、襄阳、祁山,都修得似江陵一般。”

  “边军守得住,能吸引得住兵力。让中军有足够的时间从容进军,不管是江北决战或者是另选一路进军江南,都比中军疲于奔命要好得多。”

  “具体如何去做,还请大将军和司马卿,你们二人再研究研究。”

  曹真和司马懿两人纷纷领命。两人现在心里的想法是一样的,若是真能守得如此之好,是曹操不愿意守、还是曹丕不愿意守呢?

  曹睿看了领命的两人,心里好多话其实还没有说,现在也没有说。能增加边军战斗力的事情,除了直观的增加人数,还可以通过更好的城防、更精良的军械、更靠前的屯田等等来解决。

  此后慢慢与他们分说吧。

  依曹睿的意思,魏国最致命的问题,就是边军守城的能力太烂,每次必须从朝廷调配中军前往救火。

首节 上一节 25/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