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5节

  黄权下值回了家,曹睿今夜也准备在书房对付一夜,不准备回寝宫了。

  曹睿没有读书癖,也不想做个圣君。如果能放开手去享乐,他是决计不会天天泡在书房里的。

  但又能怎么办呢?身为大魏皇帝,孙权攻荆州了能不管?中军外军能不理清楚?朝堂平衡能托管吗?

  事在人为啊,人都是在事上被逼出来的。

  夜深了,书房的烛火也已经熄灭。曹睿卧在榻上,睡前又想到了毛嫔。

  可不是单纯的想女人而已。

  经过御医确认,毛嫔怀孕了,这对曹睿无疑是个喜讯。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魏之所以大权旁落,司马懿只能算外部因素。而要论内部因素的话,皇帝死的早、皇帝没继承人,这两个因素才更为重要。

  如今,毛嫔怀了曹睿的第一个孩子,足以证明大魏继承人有望。若是能三年抱俩,大魏皇室就更是人丁兴旺了。

  当然,毛嫔功劳很大,曹睿的功劳也不小,毕竟是一阴一阳相辅相成嘛。

  明天就去看看毛嫔。曹睿想着想着,也缓缓进入了梦乡。

  ……

  翌日,书房内。

  若要认真算起来,曹睿已经在书房待了超过二十四个小时了。

  刘放走了换黄权、黄权走了换曹真和司马懿。只有皇帝曹睿在书房里不动。

  睡了一夜后神清气爽。曹睿上午起床之后,就将曹真和司马懿从尚书台请了过来。

  不得不说,曹睿是真的很喜欢开会。和侍中们开会、和辅臣们开会……通过开会来获取信息,确实方便了不止一点半点。加上定期报告、写总结之类,大臣们的工作负荷上升不少。

  但这年头的臣子们,可没人嫌皇帝开会开的多。出入宫禁、面见皇帝,更是一种宠信和身份的象征。

  只能说一个愿打,一群人愿挨罢了。

  曹睿看向大将军曹真:“有劳大将军说说军情吧。”

  曹真手里拿着从襄阳和寿春发来的最新军报,展开后说道:“陛下,扬州方面,大司马称吴国鄱阳的地方豪强彭琦举事,遣人过江来报,希望大魏发兵策应。大司马认为可以试着打一下江北的皖城。”

  曹睿没作声,点了点头示意曹真继续。

  曹真继续说道:“荆州方面,陈镇军到了襄阳之后,率襄阳守军击退了诸葛瑾。对了,江夏那边有一个好消息。”

  曹睿问道:“什么消息?”

  曹真笑着说道:“陛下,您前些时候派御史出洛阳慰劳各边将士,其中有一人名叫荀禹的,您还记得吗?”

  曹睿想了想:“荀氏的荀禹是吧?他去的是荆州。”

  曹真笑着点了点头:“荀禹从快到江夏的时候,得知吴军进犯的消息,便在去江夏的途中召集沿路各县的兵马。”

  “荀禹汇集了近千人后,抵达了江夏城附近,吓退了江夏城外的吴军偏师,果然是江东鼠辈。当时文聘率军正在江夏郡的历阳县,大军不在江夏城内。”

  曹真笑着笑着,见到曹睿的脸上一直没有笑容,表情也渐渐降了下来。

  曹真试探性的问道:“陛下,可有何事出错?”

  一旁的司马懿也略显疑惑的看着曹睿。

  曹睿问道:“你觉得这是好事吗?荀禹身为御史,他的职务是替朕慰劳戍边将士,而不是领兵作战!”

  “莫非是文聘无能,将军情报告给朝廷的同时,来不及通知附近郡县?”

  曹真沉默了一下:“文聘在江夏十八年,臣以为不至于此。”

  曹睿说道:“是啊,朕也以为不至于此。既然文聘通知了,那么荀禹一介文人,分明就是路过时候,碰到了各县集结的军队而已。”

  “还有文聘。文聘身为江夏太守,荀禹不到千人就能吓退的,分明就是负责侦查的偏师,文聘还替他表功!”

  曹睿的角度实在清奇,曹真和司马懿两人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曹睿问司马懿:“司马卿,你说,文聘这是不是在讨好荀禹?”

  司马懿沉默片刻:“臣揣测了一下,荀禹臣还是认识的,他也并没有率军之能。其内实情,恐怕与陛下推测所差不多。”

  曹睿点了点头:“文聘身为后将军、新野侯,竟也需要讨好颍川人吗?”

  曹真此时反应过来:“陛下,若真如陛下所说,也不应治罪于二人。前方战事正紧,正是用人之际。”

  曹睿轻轻叹气:“是啊,正是用人之际,朕奖赏他们都来不及。朕只是有些感慨,大魏的将军现在都如此这般了吗?”

第37章 战略僵持

  江夏、文聘、荀禹、荀氏……

  先帝曹丕都已经快和颍川士族负距离了,打仗的将军们难道就不会有样学样了吗?

  想到这里,曹睿叹了口气:“朕刚刚只是忧心前方军事,是朕失言了。”

  曹真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反倒是司马懿见场面沉默下来,正欲主动开口劝解。

  显然,如人精一般的司马懿,已从皇帝的话语中发现了某些反映了皇帝真实内心的细节。

  皇帝先是提到‘文聘讨好荀禹’,又接着提到‘文聘讨好颍川人’。

  如果司马懿所料不错,皇帝只见过荀禹一次,谈不上什么个人好恶。文聘在江夏坐镇多年,身为前线统兵大将,皇帝也没有理由去厌恶。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皇帝心里不直颍川士人很久了。陈群出镇荆州,难道也有他出身颍川的缘故吗?

  皇帝似乎讨厌颍川人?司马懿在心中默默的将这件事记下。

  司马懿说道:“陛下,臣知道陛下在担忧前线将领结交权贵,但臣以为此时不需过分担忧。”

  曹睿看着司马懿,眉毛微微扬起。

  司马懿继续陈述到:“臣以为,文聘在江夏镇守十八年,实际上文聘久在边境,对朝中之事所知不多。陛下登基不久,文聘远离洛阳又对陛下不甚了解,心中定是惶恐。”

  “如今有御史前来江夏,又恰逢其会算上些许军功,文聘确实有讨好荀禹的成分,但文聘想讨好的,实际上是陛下您啊。”

  这种顺耳的话从司马懿的嘴里说出,曹睿还不太适应。可能曹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现在对前线的战事过于紧张了。

  经常穿越的朋友都知道,穿越后的第一场战争或者战斗是最关键的。

  曹睿表面上觉得此次孙权进犯,按历史走向将会无关大局。

  但其实在内心深处,担忧的不是一点半点。

  曹睿没有看档案的时候,觉得魏蜀吴三国都一样菜,守住稳稳发育静待天时,待兵精粮足一波平推,统一就是了。

  但当曹睿看了魏国军事的档案后,用四个字描述的话,真的是触目惊心。

  无他,魏国打的败仗太多了。

  更准确一些来说的话,面对蜀汉和东吴,在大的战略层面,魏国就没赢过。

  这不是危言耸听。

  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击败曹军,这个世人皆知。

  但建安十三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一年,曹操四次越过巢湖进攻东吴,却始终无功而返。

  当然不是说曹操一场仗都没赢过,只不过从战略层面,曹操一直没有达成过大的战略目标。

  那曹操打蜀汉赢过吗?抱歉,从总体的战略上来看仍然是输输输。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率军攻击汉中,夏侯渊在定军山被刘备的老将黄忠阵斩,即使后来曹操率兵亲至,也无能为力改变定局。

  同样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攻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甚至被逼出了想要迁都的想法。

  第二年曹操就去世了,随后是曹丕登场。

  曹丕的对外战争情况如何呢?很遗憾,也是没有什么进展。

  三次伐吴,第一次主动撤退,第二、第三次仗都没打。

  曹丕和蜀汉战况如何呢?基本没打过仗,就这样把曹丕在位的七年混过去了。

  试问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且不说是皇帝,看到魏国这样烂的战绩,还能产生出什么信心来吗?

  恐怕只能祈祷对手也一样烂,大家陷入战略僵持,就这样一直苟下去吧。

  魏国的任何人都可以幻想,曹真可以幻想,司马懿也可以幻想。

  偏偏曹睿不行。不仅因为曹睿作为皇帝,国家军事成败关乎他的身家性命以及威望。

  更何况他清楚的知道,诸葛亮不会安于蜀中,一定会不断的北伐,还一次比一次打的要猛。

  孙权也会持续不断的北攻,孙权还企图通过一场大胜提高威望,自己当皇帝呢。

  这就很难办,根本没办法只享乐了。这就是现在曹睿最大的感受。

  如果认真总结一下,曹睿来到三国的两个多月内,他的认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

  天下十三州,曹魏占据九州,剩下益州、荆州、扬州、交州归蜀汉东吴。九矿打四矿,优势在我。苟着防御静待花开就好。

  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

  什么叫军事啊?还不是政治的对外展现!想要搞好政治,那就要建立士族和宗室的平衡,就要整治太学,就要收拢权力减少流程。

  第三个阶段,看山还是山。

  搞什么政治改革、搞什么阶层跃迁,这些东西当然很好。但事情要分轻重缓急,看到了没,孙权已经打过来了!最迟后年,诸葛亮也第一次北伐了!

  没有谁刚当上皇帝,就能立刻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能立刻搞清楚国家大事的轻重缓急。

  曹睿也是一样。他的脑子里,可没有一个系统‘叮’的一声,来为他规划最佳路线。

  调离曹休、陈群,平衡内外并收拢权力。

  整治太学、交好钟繇,避免人才培养被士族垄断。

  处理司马孚、陈矫,保证尚书台政令畅通,避免朝廷扯皮。

  两个月完成这些事情,看起来已经不错了。但实际上,距离曹睿可以躺平享乐,距离还远的很。

  曹睿听闻司马懿的话语,一时有点搞不清楚,司马懿到底是真的以为文聘出于好心、还是让曹睿不要总防着颍川士族。

  就在几人商谈前线战况之时,钟毓捧着一张长长的卷轴,缓步走入了书房内。

  钟毓施礼道:“陛下,边防舆图已按您的要求绘制好了。”

首节 上一节 25/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