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58节

  对于曹真二人,熟的不能再熟了!简直如同自家后院一般!

  八日晚,曹真一日夜行军百里、抵达沮县城外。

  沮县不过是小县,又不在蜀汉的防御重点上,如何能抵得住一万骑兵围城的威势?

  况且……

  丞相不是在赤亭与魏军对战吗?魏军的一万骑兵又是如何到的沮县?丞相又在哪里?

  沮县降的干脆。

  随着城门洞开,魏军骑兵迅速从城门涌入,把守了沮县内的各个重点之地,将城防接管了过来。

  曹真也亲自召见了沮县长傅昕。

  由于已至夜间,曹真又欲知晓阳平关的情况,因而将傅昕叫过来交谈一二。

  “降臣拜见大将军!”傅昕快步上前,竟直接跪倒在地拜了起来。

  “傅县长请起!你既已经归顺大魏,按照陛下吩咐应得重赏。同朝为臣,又如何要跪拜呢?”

  “多谢大将军!”傅昕收起了谄媚之态,起身后束手站在堂中。

  曹真看向傅昕,这名四旬的肥胖县长,竟一瞬间看起来有些顺眼了。

  “还请傅县长交待一下,汉中现在有兵力几何?”

  “有一万兵力!”傅昕声音干脆的回答道。

  曹真略有些诧异的问道:“你是如何知晓这个数字的?”

  傅昕拱了拱手:“昔日从祁山退军后,所有退回汉中的人员、军队,都是在沮县城外经过的,在下又如何不晓呢?”

  曹真捋须笑道:“那依你看,汉中这一万军队现在应该屯在何处?”

  傅昕平静答道:“阳平关两千守军,沔阳两千、南郑四千、成固两千。”

  曹真这下是真惊讶了,从席中起身、语气也变得认真了许多:“傅县长是如何得知这项军情分派的?你不过一介县长,应该无从知道这类军情吧!”

  傅昕拱手应道:“大将军,在下确实无从得知军情。但在下在大军回返之时,可是率百姓服了运输的徭役。”

  “从沮县出发的军队,到阳平关少了多少,又到沔阳少了多少。”傅昕笑了一声:“这些又如何能瞒得过负责运输之人呢?”

  曹真走近到傅昕面前,盯着这个四旬略胖的县令看了几眼,咂着嘴说道:“沮县我也来过多次了,真没料到还会出你这么一个晓事的!”

  “明日你随大军一同前往阳平关!若你所说样样不差,我自会征辟你入中军为官!”

  傅昕脸上并无惧色,依旧平静的拱手一礼:“谨遵大将军令。”

  傅昕走后,曹真独自回想此人的行为,却一时想不通他刚开始时为何那般谄媚。

  ……

  夺取赤亭,带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

  得益于故道水的漕运功能,从关中运来的粮食可以直接抵达大军身侧,减少了许多运输压力。

  曹真是六日上午、督三万军出发南下的。

  这几日内,曹睿也终于有时间、有精力开始处理些后方的政务了。

  若细细论起来,这次出兵接近半年的时间,比上次征淮南还要更久一些。皇帝久在京城洛阳之外,仅凭卫臻三日一次的通报,又如何能将政事照顾的细致呢?

  就拿几日前、青泥水河谷中交战之时来说,曹睿与曹真、司马懿、陈矫三人一起玩了一天的弹棋。

  坐于后方、等待前线决战结果的精神压力,足以令人心中焦灼。

  只能玩一玩弹棋、搞一些赌注消磨时间,哪有心力处理政事呢?

  司马懿本就是录尚书事、又是东阁重臣,梳理朝政本就是他的分内之事。

  “陛下,辛侍中处有许多积压未决的事项。”司马懿在帐中拱手说道:“臣选了其中最重要的三项,还请陛下示下。”

  “司空请说。”曹睿点头。

  “第一件是临晋、万年两县百姓逃役一案。”

  司马懿抬眼看了眼皇帝,继续说道:“二月底之时,临晋、万年两县百姓第二次被征发、前往陇右运粮。”

  “行至雍县之时,三千余百姓在为首之人陈大、胡宁的带领下,弃辎重而逃、欲要返回本县,杀了监督运粮的县吏。”

  “辛侍中遣人将陈大、胡宁抓获,三千百姓也发回本县、着各乡各里看管起来。”

  司马懿将辛毗原本的文书递给皇帝:“辛侍中建议将陈、胡二人夷三族,三千百姓皆流一千里。”

  曹睿翻看了几眼文书,叹道:“冬日运粮不易啊!走了一遭、还要走第二遭!”

  “司空,辛侍中处有没有统计过,各地运粮百姓死了多少?”

  司马懿答道:“近半年来,雍州和河东、平阳二郡服徭役的百姓死了两千余。或是因寒冷、或是因疾病、或是因意外。”

  “辛侍中只负责关中和河东、平阳,其余各州督运粮草由尚书台负责,辛侍中并不清楚。”

  “卫师傅也没给朕说。”曹睿轻声道:“十二月至三月底,就按四个月、一百二十天来算,光运粮每日就死二十多人。”

  “朕已经令各郡各县悉加防护了,却还是难免这种事情。”

  司马懿拱手道:“陛下勿要心忧,这也是难免之事。历来大军出征都要征发徭役,冬日死伤根本就是难以避免的。”

  “即使陛下不发徭役,冬日该死人还是要死人的。”

  曹睿瞥了司马懿一眼:“虽说是这个道理,但朕还是不能这般处置。”

  “告诉辛侍中,为首两名杀官造反之人夷三族,手中沾过血的斩首,其余百姓就不要流千里了,免其他罪行,但要人人抽十鞭子以作警戒!”

  “若是流千里,不知还要死多少人?诛首恶也就够了。”

  “遵旨。”司马懿毫不经意般的领命,接着说起第二件事来。

  “第二件事,三月初、迁至关中的陇右羌人陆续抵达,辛侍中遣人将其屯在池阳、武功、蓝田、雍县、郑县五地。”

  “但新迁入关中的羌人普遍有些不稳的倾向。虽然在迁入羌人之时,已经将其原本的种落尽量打乱,还是在各屯田处所内、时有争斗甚至死伤之事发生。”

  “辛侍中向陛下请示,该用什么标准处理。”

  曹睿抬眼看向司马懿:“司空以为该用什么方法处置?”

  司马懿拱手答道:“臣以为应该从严、从重处理!”

  “羌人不服王化,虽然种落首领领了大魏好处,但大多羌人百姓却还是积习难返。”

  “若争斗致人死伤,首恶判斩,其余皆应严惩!”

  “司空的意思朕听明白了。”曹睿点头:“对待这些羌人百姓应该恩威并施,但是朕的‘恩’,他们一时半会也感受不到、也体会不到朕的深意。”

  “但是论‘威’,来的更快也更管用,是也不是?”

  “陛下圣明。”司马懿拱手道。

  “那就告诉辛侍中吧,”曹睿吩咐道:“虽然是朕将他们迁来的,但羌人犯法并无特权,该杀就杀、该惩罚就惩罚,且要从重!”

  “威慑他们几年,习性也能渐渐改过来了。”

  “还有第三件事……”

  ……

  政事处理起来千头万绪,但曹睿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爱惜民力、尽快恢复生产。

  而曹真八日到的沮县,九日下午便进发到了阳平关外,从容扎下营来。

  张郃抛下步军由郭淮在后统领,亲自向前与曹真汇合,商量起进军的军略来。

  “张将军,这两日发生的事情都上表陛下了吗?”

  张郃点头应道:“已经悉数禀报过了。不过从沮县来的仓促,还未收到陛下的回信。”

  曹真点了点头:“不过你说,我们从汉中退走这么些年,阳平关却还是这个阳平关。如今再取阳平关要几日?”

  张郃看着曹真带笑的神情,略微想了一想:“五日?”

  曹真哈哈大笑:“张将军还真是与我想到一起去了!五日已经足够!”

第335章 轻取阳平

  张郃笑着说道:“大将军可以试着派人劝降阳平关守将。”

  “若是不成呢?”曹真反问。

  张郃拱手应道:“倘若劝降不成,我部明日到达之后,我在此地率军翻越走马岭、围攻阳平关就好。大将军可以从容向汉中腹地进发。”

  曹真想了几瞬,点了点头:“那就有劳将军了。明早我遣那个刚刚归顺的傅昕去送信。”

  ……

  汉人之名来自汉朝,汉朝来自刘邦昔日的汉王封号,汉王来自于汉中之地,汉中来自于流经此地的汉水。

  而有意思的是,当下的人们却往往将汉中西段的汉水称为沔水。

  阳平关就座落在汉中平原最西端,北面临走马岭、南侧临沔水,乃是如潼关一般、山水相夹的险要地形。

  更有意思的一点,阳平关扼守的是金牛道、也就是汉中通往蜀中的道路。

  阳平关,防的是益州、而非陇右和关中。

  当年刘备攻击汉中,就是因为没能攻克阳平关,才率军翻山到了定军山,成功将驻守阳平关的夏侯渊和张郃分开。

  张郃继续留在阳平关、夏侯渊屯兵定军山下。

  这才有了法正声东击西之计,黄忠阵斩夏侯渊之勇。

  曹真率军从沮县来汉中、完全不用经过阳平关,而是直接从阳平关北侧的走马岭经过,通过马鸣阁道进入汉中。

  而这个马鸣阁道,离阳平关的直线距离也不过六里罢了。

  十日上午,曹真派遣前日归降的沮县长傅昕前往阳平关,进城不到一个时辰,傅昕就回返到了曹真身边。

  傅昕拱手禀报:“禀大将军,阳平都尉张楷已经答应归顺大魏。”

  “哈哈哈哈。”曹真与张郃对视一眼,脸上皆有喜色。

  “傅县长不负众望,劝降了阳平都尉。来日我会向陛下替你表功的!”

  傅昕拱手应道:“阳平都尉张楷也只是庸常之人。”

  “我与其说了诸葛亮在略阳、赤亭和武兴的三场败绩之后,此人的心绪就已经动摇不稳。”

首节 上一节 258/5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