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31节

  几瞬之后,外面之人竟没等司马懿说话,便径直推开了书房的大门,一脚深一脚浅的走了进来。

  两人抬头一看,来人正是蒋济蒋子通。

  蒋济进来笑着说道:“仲达,你们兄弟二人在书房里谋得好大事,我在门口便听到了!”

  司马孚对蒋济不甚熟悉,听闻蒋济之语,刚刚安下些许的心又砰砰跳了起来。

  司马懿显然早就熟悉了蒋济的嘴毒属性,向司马孚的方向扬了扬下巴:“正好子通来了,你给叔达讲讲,当今陛下为什么厌弃浮华。”

  蒋济毫不客气的坐了下来,就如在自己家中一般随意:“有什么可说的,厌弃就厌弃吧。叔达,你就做个散骑常侍不好么,还是嫌弃这职位不够高?多少人都羡慕不来呢。”

  司马懿闻言说道:“我正与叔达议论朝中之事,你既然晓得就与叔达说上一说,我这还有公文要阅览。”

  蒋济伸了伸脚:“出身世家就是好啊,我可没有个录尚书事的哥哥。”

  司马孚闻言站起,话中颇带怒气的说道:“蒋子通你竟敢辱我!”

  蒋济也只是嘴毒而已,并不想与人结怨,见司马孚明显动了火气,连忙起身拱手:“叔达莫要动气,我与你兄长都曾执掌选举,浮华之事早就与主上心照不宣了,叔达知与不知对做官并无大碍。既然仲达有命,我就试着分说一下。”

  司马孚见蒋济赔礼并欲解说,也就顺势坐了下来,并且盯着蒋济的脸。

  蒋济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叔达,你可知汉末乱局从何而起?”

  司马孚说道:“自然是黄巾与董卓了。”

  蒋济哼了一声:“名为黄巾与董卓,实际是党人祸乱天下。”

  司马孚听了蒋济之语,竟也点了点头。

  此事不难理解。在汉末桓帝、灵帝之时,士人互相崇尚和标榜名节,互相成赞赏以成朋党,当时的朝廷对士人吹捧结党从而把持选举的现象不能制止,于是桓帝掀起了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简而言之就是禁止一部分士人做官,强行打断了士族争取权利的进程。

  为何说是党人祸乱天下呢?大将军何进固然在宫中被宦官砍了,但你袁绍身为党人领袖,难道就能趁乱带兵入宫么?说袁绍开了祸乱天下的口子,还真不是强行黑他。

  好笑的是,下令为党锢之祸的平反人,正是被袁绍率领联军讨伐的董卓。

  司马孚问道:“是因为陛下不直党人,而党人多有浮华之辈吗?”蒋济想了一下:“确有一些关联。武帝执政后深感士人求名以乱政,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才不论德行而论治世之能。”

  “三次求贤令分别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和二十三年。从‘唯才是举’,到‘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再到‘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武帝的态度变化已经很明显了。”

  武帝,自然指的就是曹操。

  蒋济双手叉腰看着司马孚:“武帝不只是嘴上说说,实际上先后由崔琰、毛玠、陈群、钟繇执掌选举,选的都是注重才能之士。而崔琰、毛玠、陈群、钟繇这些人,又多支持先帝。”

  “这就造成一个非常显然的现象:与先帝友善的崔琰、毛玠、陈群、钟繇等人,掌权期间选用的都是忠正远见而有实干之人,也就是所谓的事功之人。”

  “叔达,别忘了先帝当时正与雍丘王曹植争储,这些人被选用了之后,剩下的名浮于实、注重虚誉的无能之辈,也就是你兄长所称的浮华之辈,自然就都绕在雍丘王曹植周围了。”

  司马孚恍然:“原来如此!我怎么之前就没想到!”

  “子通,若按照事功与浮华两派分野来看,先帝朝的重臣,从钟繇、陈群和我兄长,到侍中刘晔、辛毗,以及朝中地方许许多多官员,仅皆是事功派了!”

  蒋济缓步走到司马懿的桌前,用手拿起笔架上最好的一支毛笔端详起来:“正是如此。”

  司马孚摇头说道:“原来昔日在邺城‘作乱’的魏讽就是浮华派了,当日我差点就被株连,多亏兄长救我。当今陛下竟要把我列入浮华派之列吗?还好并未严惩。”

  蒋济嗤笑道:“叔达,你确实该谢你兄长,上次还有这次,多半都是看在你兄长的面子上。不过先帝杀魏讽,本就是为了树立权威之用,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

  见司马孚的疑惑已被解答,蒋济看向了坐在桌案后批阅文件的司马懿。司马懿在两人说话时头都没抬,就好像两人谈话与他无关一般。

  蒋济说道:“仲达,外面都说你要被封王了!”

  即使以才能无比自矜的司马懿,听到这种把人架在火上的言论,也是感到颇为不适:“子通,这种话怎么能乱说?是谁传开的?”

  蒋济回答道:“是谁传开的?我怎么知道,总之整个洛阳都已传开了。”

  “外面都说,陛下拿东吴作为赏格,就是想令你们几个辅臣潜心用命,说曹休能拿个首功、你司马仲达和曹真、陈群,你们三人也能拿个王爵。”

  “仲达,日后你若封了王,可不要如韩信见樊哙一般,耻与我等为伍啊。”

  司马懿抬头盯着蒋济的脸,反而哈哈大笑了起来:“子通啊子通,你这张嘴真是厉害。”

  蒋济倒是没笑,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我蒋济不是只会动嘴之人,只是我实在看不懂,陛下要如何十年之内破吴。”

  司马懿闻言也收拢表情:“陛下之意,攻吴比攻蜀要简单很多,需做之事无非是培育水师、积蓄粮草和增加军队罢了。”

  “若有十年之功,并非做不成事。”

  蒋济疑问道:“水师、粮草、军队,哪个不要数年之久?怎么能成功的如此之快呢?”

  司马懿点了点头:“所以陛下才要增加边军战力,这是短期之内最好的选择了。真不知是谁为陛下出的主意。”

  还有一章,同时发出~

第50章 中书校事

  洛阳,北宫。

  曹睿倚在躺椅上,手持一柄新制的羽扇缓缓扇着风,他也不知此时的诸葛丞相是否是羽扇纶巾的形象。

  躺椅确实变得更舒服了,在曹睿的吩咐之下,皇帝书房躺椅的软垫已经迭代了几个版本。第一个版本的软垫是用虎皮包裹,但坐上去颇热。第二个版本的兔皮又太滑,最终版本用了鹿皮倒还不错。

  有了虎皮就有虎肉,太官令曾问过皇帝是否要尝试一番虎肉的味道,但得知御厨并没有烹饪虎肉的经验后,曹睿还是微笑着拒绝了。

  此时,中书令孙资正站在皇帝的躺椅前,向皇帝禀报着校事府近几日收集而来的情报。

  校事府,乃是由曹操首创的特务机构。校事的主要职责,乃是替曹氏刺探群臣、监视士族大姓的政治动向,因此校事府的吏员多出自寒门。

  校事府的负责人被称为抚军都尉,虽然官秩比两千石,但是多为当时大臣所不齿。

  曹操在位时的校事负责人卢洪和赵达,通过刺探百官情报而惹得朝野侧目。当时盛传一句话:“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

  校事府的威力大抵如此。

  而在朝中,具体领导抚军都尉的,原是曹操的秘书系统。自曹丕以魏代汉以来,秘书改为中书,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这两人也接管了曹魏对内的情报工作。

  就凭执掌机要、负责情报这两条,曹操、曹丕、曹睿再怎么信重刘放孙资都不为过。

  孙资执掌机要,日常的工作内容中就包括了向皇帝汇报,对皇帝书房早已十分熟悉了。皇帝倚在躺椅上听取汇报,已经见怪不怪了。

  孙资手持文卷问道:“陛下,这是三日内校事府的简报,臣是否可以汇报了?”

  见曹睿点了点头,孙资缓缓说道:“河北校事来报,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吴质,近日在邺城酒宴上,醉后公然辱骂魏郡太守郑浑,说郑浑一家乃是袁氏之犬。”

  曹睿的面孔有点不自然:“这吴质竟如此耍酒疯?郑浑好歹也是两千石太守,也是能当面骂的?”

  孙资说道:“郑浑之兄为郑泰,昔日董卓迁都长安,时为尚书郎的郑泰也随董卓到了长安,后来又南下投奔袁术去了。”

  董卓、袁术,都算不得什么好人,但是吴质骂的也太过了些。

  孙资见曹睿疑惑,随即解释道:“禀陛下,吴质素来恃宠而骄。先帝在时,吴质自诩得到先帝宠信,连大将军曹真都敢在酒桌上辱骂。”

  曹睿并不生气,只是觉得新鲜,他还没见过这么狂的人物:“吴质敢骂曹真?怎么骂的?”

  孙资微微回忆了一下,随即说道:“吴质素来与先帝交好,吴质在河北之时,先帝曾屡屡写信给吴质讨论文学。”

  曹睿点了点头,表示这个他是知晓的。

  孙资说道:“黄初五年之时,吴质从河北回朝觐见,先帝令重臣们都去吴质家中饮宴,还领宫中负责膳食的太官令给吴质家中送去酒菜。”

  “吴质此人酒品素来不好。当日同席之人颇多,吴质见曹真肥胖、朱铄瘦削,就令倡优前来,让倡优品评两人的肥瘦。”

  ‘这……’曹睿颇为无语。

  曹睿问:“那曹真能忍么?”

  孙资摇摇头:“曹真时为上军大将军、都督内外诸军事,和吴质相比又为宗亲,哪里能忍?曹真当时怒起,旁边的曹洪和王忠连连劝说,才将曹真劝得坐下。”

  曹睿点点头:“吴质确实过分。”

  孙资迟疑了片刻:“陛下,此事还没完呢。曹真被气得向吴质拔刀,说再敢言语如此轻浮,就要斩了吴质。吴质却也把剑放在桌案上,反而骂起了曹真。”“臣不是有意要记此事,只是……只是此事过于劲爆,臣只是一直未忘罢了。”

  曹睿正听在兴头上,喝了口水说道:“快说,快说!”

  孙资继续道:“吴质当时对着曹真骂道:‘曹子丹,汝非屠几上肉,吴质吞尔不摇喉,咀尔不摇牙,何敢恃势骄邪!’”

  曹真以权贵自诩,吴质以亲宠而骄,两人谁也不肯相让。这种陈年老瓜吃起来,还是相当的有意思。

  孙资说道:“朱铄起身劝说吴质,又被吴质骂了,于是朱铄气得拿剑斩向地下,酒席上的众人随后不欢而散。”

  曹睿此时也是相当无语。吴质凭借曹丕的亲宠,连曹真都敢当着众人辱骂,确实是恃宠而骄。

  曹丕和吴质的关系确实好,与陈群、司马懿、朱铄这种不同的是,曹丕和吴质的心灵沟通特别多。

  本质上是个文艺青年的曹丕,遇到苦闷之时往往会给同样文艺的吴质写信,两人常常讨论文学、讨论人心。

  有这样深层次的心灵交流作为依仗,吴质恃宠而骄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毕竟是当面骂了郑浑这个两千石。郑浑在魏郡做事堪称得力,日后曹睿再补偿他一些便是了。

  此瓜结束,曹睿看向孙资:“孙中书继续吧。”

  孙资继续说道:“校事府在蜀汉的探子来报,自去年攻伐南中之后,蜀汉开始通过益州、永昌二郡,向掸国、盘越国、天竺国贩卖蜀锦。”

  曹睿微微挑眉,难道诸葛亮此时已经开展国际贸易了?丝绸之路现在曹魏控制之下,看来蜀汉这是从云南方向,向东南亚和印度卖蜀锦去了。

  还是有点东西的。

  曹睿问道:“我国的探子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孙资回答道:“回陛下,此事其实并不隐秘,成都织锦之人颇多,官府作坊和百姓之家皆可织锦。时人又称成都为锦里、称濯锦之江为锦江。”

  成都嘛!曹睿当然清楚。成都的几个著名景点他都去过,甚至还去武侯祠里拜过呢。

  蜀汉通过外贸来筹军费了……心里记下这一件事后,示意孙资继续往下说。

  孙资清了清嗓子:“数日前,荀彧幼子荀粲从颍川来洛阳,与北地郡素有神童之称的傅嘏辩论,太学数百学子围观。”

  “昨日何晏何平叔又在太学聚集多人,请了荀粲和夏侯玄、司马师等人,共同辩论。”

  曹睿微微不解:“荀彧死了十几年了吧?他的儿子有多大?”

  孙资答道:“荀粲年只十六岁。傅嘏也才十七岁。”

  曹睿摇了摇头:“十几岁的少年罢了,他们在谈些什么?”

  孙资略显迟疑的答道:“臣也颇为疑惑,若按校事所言,他们谈论的学说名叫‘玄学’。”

第51章 诈降之策

  玄学?

  曹睿听到这个词语后愣了一下,但随即反应过来,这玩意不就是魏晋玄学嘛!好像就是在大概这个时间段诞生的。

首节 上一节 31/1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