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33节

  孙资答道:“荀粲年只十六岁。傅嘏也才十七岁。”

  曹睿摇了摇头:“十几岁的少年罢了,他们在谈些什么?”

  孙资略显迟疑的答道:“臣也颇为疑惑,若按校事所言,他们谈论的学说名叫‘玄学’。”

  感谢书友们的阅读,新人第一次写书,正在推荐的关键期,还请有票的朋友帮忙投个多余的票支持一下,没票追读一下也好,感谢~

第51章 诈降之策(求追读)

  玄学?

  曹睿听到这个词语后愣了一下,但随即反应过来,这玩意不就是魏晋玄学嘛!好像就是在大概这个时间段诞生的。

  夏侯玄、何晏、阮籍、竹林七贤、魏晋名士……一些在脑中尘封已久的概念,如今一股脑的冒了出来。

  荀粲来了洛阳,何晏和夏侯玄等人在太学开始邀请荀粲谈玄,这似乎在思想史上是个大事件。但曹睿此时并不想过多干涉,毕竟玄学是精神的,世界是物质的。

  这些理论学说想影响政治,还是有些时间要走的。

  曹睿随口说道:“孙中书,你来安排一下,过几日之后让何晏和夏侯玄入宫,我好好问一下他们这个玄学。”

  孙资应承下来之后,开始汇报起了最后一件事情。

  “启禀陛下。”孙资抬头瞄了一眼曹睿的神情后说道:“雍丘王曹植,近日似乎颇为活跃,屡屡在其王府饮酒时与宾客议论时政,甚至还称要给陛下上表。”

  曹植此人,其实在整个黄初一朝,都受到了曹丕的抑制。换句话说,曹丕的近支宗亲,也就是那些可以封王的宗亲,曹丕对他们的态度一向是谨慎而又提防的。

  黄初二年,曹植被封为安乡侯,邑八百户。同年七月,改封为鄄城侯。黄初三年,曹植被升为鄄城王。黄初四年,曹植又被改为雍丘王。

  按照汉魏的制度,诸侯王是不能随意离开封地的。曹丕随意更改曹植的封地,实际上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将自己的这个同父同母的弟弟,强行逼着他搬家迁徙。

  曹睿听闻孙资关于曹植的汇报后,此时竟也只觉得麻烦。曹植极有文才,后世之人曾说:“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

  但曹植的才只是文才,而并非经世济用救国救民之才,可偏偏曹植就和那些浮华派一般,认为朝廷不用自己乃是颇为屈才,这就显得荒唐了。

  更何况,曹植此人还在追悼曹丕的《文帝诔》中的最后几句写道:“独郁伊而莫诉兮,追顾景而怜形。”

  先帝崩了,你在这伤感自己干嘛呢?还不是觉得自己郁郁不得志,不被重用吗?

  曹睿不是傻子。这种曾经和曹丕竞争储位的长辈,且不论他有没有、有多少才能,用了他就是给自己埋雷。

  曹睿微微摇了摇头:“既然雍丘王想上表,监国谒者也据实禀报了,那就等他上表来吧,他是长辈,朕又不能堵了他的嘴。”

  如何对待曹植,这其实是一个严肃的宗室问题,好在曹睿的时间还有很多。

  说到宗室,前段时间曹睿已经恢复了曹洪的待遇,命曹洪为卫将军、乐城侯、食邑千户。

  算是继曹休的大司马、曹真的大将军之后,又增加了一名曹氏宗亲的高级将领。

  其实曹洪算不得什么大才,但是关系近资历老,对曹操历来忠心耿耿。官渡之战中曹操亲自奇袭乌巢,负责替曹操看守大营的就是曹洪。

  建安二十二年的时候,曹洪率军在武都抵挡来犯的张飞、马超、吴兰,曹操就和时任曹洪参军的曹休说道:“你虽名为参军,但实际上就是这支军队的主帅。”

  曹休是曹洪的亲侄子,这种名义上曹洪为主帅、实际上由侄子曹休为主帅的任命,让曹洪保留了面子。只是到了其子曹丕在位的时候,对曹洪就没有这么温情脉脉了。

  曹睿看向孙资问道:“曹洪现在到哪里了?”

  孙资拱手回答道:“曹洪现在已经到了邺城,按照陛下的安排,曹洪此行正是从河北各州郡及边军中挑选军士,来充实中军的缺员。”

  曹睿点了点头。曹洪这种资历深厚但又能力不行的宗室,让他去做为中军挑选兵员这种重要但不难的事情,也算是一个合理的去处了。

  这就不得不提到魏国目前的中军架构了。

  中军,又名禁卫军,乃是魏国中央直领的精锐部队,员额五万。

  其中,武卫营员额两万五千人,中坚营八千人,中垒营七千人,五校尉营四千人,中领军直领三千人,大将军直领三千人。

  在魏国的大小战事中,中军往往东奔西走打满全场。仅在曹丕年间,从讨伐凉州胡人叛乱,到三次征讨东吴,中军每次都在主攻方向参战。

  曹魏的中军确实拿得出信得过,但常常调度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军队损耗过甚,员额缺了近三成。

  而曹洪此行前往的河北,就是曹魏东南西北四个战略方向中,唯一压力轻一些的区位。

  此时河北有田豫、牵招、梁习等人镇守北疆,辽东的公孙恭也素来恭顺,整体上军事压力并不严峻,也自然有余力从边军和州郡兵中优选一部分士卒,从而分配到中军去。

  毕竟中军的待遇确实高了不少,在北边防御鲜卑人,还不如作为天子亲兵在洛阳待着呢。

  与此同时,吴国,鄱阳郡。

  鄱阳太守府的大堂内,时为鄱阳太守的周鲂与解烦督胡综,两人刚刚收到了来自吴王孙权从武昌发来的敕令。

  孙权说的很明白,鄱阳境内的叛贼彭琦联系魏国的大司马曹休,准备引曹休过江入鄱阳而来。

  而正在武昌的吴王孙权和荆州牧陆逊,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诱敌深入的机会。于是命令周鲂再去寻找一些适合诈降曹魏的叛贼头领。

  命令倒是十分简单,但是此时身居鄱阳城里的周鲂和胡综却犯了难。

  孙权的命令根本就行不通!

  理由也很简单,彭琦本就为鄱阳郡一带的山越首领,而且彭琦的势力徒众已经达到了万人规模!

  换句话说,现在鄱阳郡的范围里,要么是居住于县城及周边的吴国子民,要么就是以彭琦为首、在山里和湖中据险叛乱的山越,再没有其他势力了。

  面孔精瘦的周鲂坐在堂中一脸愁容。出身吴郡大族的周鲂年近四十,履任鄱阳已经两年之久了,剿灭彭琦这伙山越的任务依然进展不大,而此时吴王孙权又派来新的任务。

  周鲂是真不知道如何去做,只得求助于胡综:“伟则兄,此事该如何去做?你与吴王相熟,还请伟综兄教我。”

  胡综摸了摸胡子,也略显为难:“吴王并不知鄱阳郡叛贼彭琦的细情,想必吴王只是想在鄱阳这里,有个足够能被曹休重视的人去诈降,从而引得曹兵南下罢了。”

  “至于是谁,并无太大关系。吴王不是也没说明吗?”

  周鲂闻得此言,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第52章 投身功业(求追读)

  说起来,彭琦在鄱阳作乱已有两年了。

  这个作乱,也只是东吴视角的‘作乱’而已。若从彭琦这些山越渠帅的视角来看,你们这些官军来强迫我们纳粮、强迫我们离山定居,简直过分之极。

  一切都是立场问题。

  周鲂出身吴郡阳羡,少年时就被举为孝廉,后因率众斩杀钱塘的贼寇彭式,而被提升为丹阳郡西部都尉,官居两千石。

  简而言之,周鲂就是靠搞定山贼山越升官至今的。这样的履历,面对鄱阳郡的山越作乱,仍然还是搞不定的原因,是鄱阳多山而且有湖。

  鄱阳有湖,名为鄱阳湖。这就造成了彭琦为首的山越,官军围剿之时,可以进山。在山里腾挪周转艰难之时,还可以进湖。

  东吴确实擅长水战,但是谁也不会傻到把长江沿线守备的、珍贵至极的水军开到鄱阳湖里,冒着江防露出缺口的风险,去围剿山越,实在是划不来。

  就这样,周鲂一年多了还未搞定彭琦,孙权又派了直属他的解烦兵前来围剿。顿感压力变大的彭琦,不知是听了谁的建议,竟向北联系起了曹休。

  周鲂面对孙权的命令疑难之时,向胡综求教是情有可原的。

  胡综少年之时,就依孙策之命在吴郡陪伴孙权读书,后来一直为孙权执掌机要,算是孙权一等一的信重之人。而后孙权又令胡综建立直属于己的解烦军,更是凸显胡综的宠信身份。

  就在刚刚,熟悉孙权性格的胡综,已经帮周鲂分析出孙权的基本意图了。

  其一,孙权想要一个在鄱阳有名有姓之人,令其向曹休诈降,引诱曹休过江。

  其二,在保证诈降效果的前提下,孙权并不在乎找谁。

  这就让周鲂心里盘算开来了。

  诈降曹休,有性命危险吗?貌似没有,只需诈得曹休到了江边,到时自有吴王率军去处理,自有陆逊、朱桓、全琮等人作战,哪里用得到我!

  需要我去送信吗?曹休若信我,那就势必要留我在江南策应,用不着像黄盖一样以身犯险。若曹休不信我,那我无功无过,又不费什么气力。

  而且数日之前,周鲂与胡综二人,都收到了北面送来的劝说文书,就是那个带三千人过江、就封三千户侯的那封。这时去诈降,也就更加可信了。

  这买卖做得!吴王之计若成,说不得我阳羡周氏,若干年后也有机会如那顾陆朱张一般,成为名门望族!

  周鲂心里盘算了半晌,看着堂中那位被孙权信重的解烦督胡综胡伟则:“伟则兄,你看我行不行?”

  胡综皱眉:“什么行不行的,吴王有令,你我二人还能不去寻吗?”

  周鲂连忙解释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要说,如果我去诈降,吴王会同意吗?”

  “你?”胡综闻言一惊,站起身来走到周鲂身前,迟疑的俯视着周鲂:“你这是何必呢?哪有两千石太守主动投降敌国的道理?”

  周鲂解释道:“对啊,正是因为没有两千石主动投敌的例子,那我此行前去,岂不就更加可信了吗?”

  胡综沉默着半晌没有回话。

  周鲂此时已经略显着急了,站起来施了一礼:“伟则兄,请你务必帮我一帮,不管是从国家来说,还是助我周鲂成就功业,我都愿意一试!”

  两人相距也就三步之近,胡综就一直盯着周鲂的双眼看,一动不动的盯了半晌。就在周鲂快要忍耐不住的时候,胡综终于开口了。

  胡综说道:“子鱼,你是个有胆气的!那我胡综就助你一臂之力,此事我来帮你与吴王分说!”

  周鲂连连拱手。

  胡综身为吴王孙权的亲信,又督如此重要的解烦军,由胡综说话自然比周鲂管用百倍。而且,胡综还有一个特长,就是胡综文采斐然,在整个东吴都能排到前列的那种。

  胡综这般技能,又对孙权、对东吴军力如此通晓内情,由他来帮周鲂写诈降书,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

  数日后,武昌。

  孙权确实收到了胡综的信,也知晓了周鲂愿以两千石太守的身份去找曹休诈降一事。

  但孙权此时没有半点开心。收到周鲂来信的同时,孙权也收到了一个坏消息。

  惹怒孙权的是,继叛逃曹魏的韩当之子韩综之后,又有一名吴国将领北上投魏了。驻扎在彭泽的牙将翟丹,收到魏国散发的文书之后,竟直接率领所部的一千兵过江投魏去了。

  纵使孙权多年为君气度颇佳,此时也气得拔出了剑。韩综带了三千人、翟丹带了一千人,此消彼长,一来一去就给魏吴两国,造出了八千的兵力差距来。

  那可是八千的差距!要知道,吴国可战之兵,一共也就十万出头!再来几次这种叛逃,孙权这个吴王干脆也别做了,直接跳了大江喂鱼算了。

  陆逊此时颇为尴尬,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也不好去劝说正在暴怒中的孙权。只能默默在席中低着头不敢说话。

  反倒是诸葛瑾当起了和事佬:“大王,这倒也不是个坏事。周鲂不是说他愿去诈降吗?有了韩综翟丹在前,周鲂此次诈降也就更可信了。”

  孙权一声叹息,默默的把剑放在桌案之上。又俯身从桌案上拿起了周鲂送来的文书,文辞优美语句顺畅,一看就是胡综所写。

  孙权看向陆逊:“伯言,诈降之计是你提出的,周鲂如今毛遂自荐,你觉得周鲂能行吗?”

  陆逊拱手说道:“子瑜所言有理,翟丹原本驻扎的彭泽本就在皖城南边,翟丹这么一去,离彭泽不远的鄱阳也欲投降,就更加合理了。”

  “不过,臣以为大王还可以在武昌再做些事情,让周鲂的诈降变得更可信些。”

首节 上一节 3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