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390节
曹睿抿了抿嘴,前面那些好听的话在耳中自动过滤下去,唯独卫臻说到的两线作战,这一点算是有些道理。
不过曹睿还未开口,刘晔就又在一旁劝道:
“陛下,卫仆射所言有理。陈司徒在寿春、赵都监在襄阳、徐元直又方去了荆州,算起时间应能赶上。一处关西、一处荆州,陛下在洛中坐镇岂不更好?”
曹睿看着众臣的反应,董昭没有应答,反倒司马懿好像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一般。
“司空有何言语?”
司马懿拱手说道:“与荆州相比,关西有大将军、张征西、郭征蜀、陆护羌在,更为稳妥一些。臣以为当以荆州为重,陛下不妨至许昌坐镇!”
许昌,洛阳……
曹睿依稀想起,去年年末之时,就在此地书房之中,他与臣子们就曾议论过许昌的重要性。
吴与蜀,吴国国势更强、兵力更多、战线更广。
对吴还是对蜀,以哪一方为重,这个结论几乎显然。
曹睿背手在后,从容看向众人:“司空所言有理,居于许昌一地,可以同时控荆州和扬州两处,自是许昌更好。”
“诸卿方才的言语,朕都已经听进去了。朕亲移驾许昌以掌全局,诸卿可有异议?”
“陛下明鉴。”司马懿见自己方略得到认可,当即起身行礼。
许昌也是正经都城,无论如何都比亲征更好。方才劝阻皇帝亲征的卫臻,也开口表示同意。
董昭、刘晔、王观、裴潜等人也一并表示赞同。
曹睿点头:“那好,就以去年年末的安排,枢密院、尚书台尽数随朕前往许昌。”
话音刚落,曹睿几步走到了董昭身前:“董公年长,这次就由董公为朕坐镇洛阳吧。统管洛阳宫城都城内外诸事,统管九卿,加司隶校尉之衔,可好?”
不仅董昭惊讶,书房内其余臣子们也都颇觉反常。以前这个差事都是卫臻来领的,若是董昭在此,那卫臻呢?
董昭自己也忍不住说道:“多谢陛下顾念,臣虽年老,可还能在洛阳为陛下盯着。可若臣在洛阳,卫仆射呢?”
曹睿微微点头,复又转身看向卫臻:“卫师傅为朕去一趟关西可好?虽说大将军、张征西等诸多良将在西,朕从军事上不甚担忧,可粮草后勤却是一个难处,若无重臣前去,朕不放心。”
“臣去陈仓?”卫臻双眼微微睁大,顿感惊讶。多次为皇帝坐镇后方的经历,使他已经习惯了在洛阳驻守。这一出镇,多少有些不适应的感觉。
凭直觉来说,曹睿认为是应有人去关西坐镇的。不是说为曹真军师的杜袭不好,也不是说任督粮御史的邓艾能力不行。只是为了从更高的层次上,为关西之事加上一层保险。
这个人选,需要曹真认可、臣子们认可,最好也不要太有锋芒、避免和曹真相争。思来想去,还真是卫臻最为适合。
“对,卫师傅去陈仓吧。”曹睿神情笃定的点头说道:“杜袭在陈仓任大将军军师,朕也不好将他罢了。卫师傅此去需要什么职位?”
卫臻想了几瞬,摇头道:“臣为国家大臣,以尚书右仆射之衔监督粮草,哪里还用额外加衔呢?”
曹睿一时也难决策,就在曹睿想着之时,董昭在旁轻声提醒道:“不妨加卫仆射关西护军之职。护军并不常设,有此军职、官职再加上持节,各州刺史可皆应他调遣。”
几乎眼前一亮,曹睿当即点头应道:“董公此言甚妥。”
第491章 司空府邸
本在司空府后堂闲坐绣花解闷着的张春华,听得前院喧哗,出来查看之时,却发现府内又在收拾起来了。
此时已经入夜了。
院中的灯火下,张春华看得分明,光书籍就带了一大车。细软衣物,惯常用具,一样样被捆扎起来装到车上,不像是出门,倒更像是搬家,故而脚步匆忙的走到了司马懿的书房之外:
“夫君这是又要去哪?”张春华立在门坎之外,目光向内探去:“不是前两日刚从邺城回来吗,怎么又要走了?”
坐在桌案前写着什么的司马懿,刚要出言斥责,可当他抬眼看清张春华只站在门槛外,并没进门,态度这才收拢了一丝:
“难道我愿奔波吗?朝廷有令,不得不为罢了。”司马懿回应道:“这次是去许昌。”
张春华继续问道:“上次去许昌,也没见夫君带这么多东西,好似搬家了一般。”
司马懿皱着眉头,出言说道:“上次是上次,这次是这次。事关朝廷机密,具体事情我也不与你多说,总之是要在许昌久住些时日的。”
“那……”张春华想了一想,又试探问道:“可以带家眷随行吗?我也想到许昌去,顺便看一看昭儿。”
司马懿无奈的将手中毛笔放下:“带什么家眷?到许昌是办正经事的,如何好带你前去?你且回去吧,勿要扰我做事了。”
“是。”张春华抿着嘴唇,双眼微微流露出一丝感伤之色。停了几瞬,却没等到司马懿再看她一眼,终于哀叹一声转身离去。
张春华还未走出多远,就看到一人从廊外急匆匆的走了过来。直到此人来到近前,才发觉正是司马懿的族弟、身为太仆的司马芝。
可以直接在司马懿府邸穿行之人并不多,除了好友蒋济,也就是司马芝、司马孚等寥寥数人了。
“见过嫂嫂。”司马芝匆忙拱手:“兄长可在书房之中?管家让我直接来寻。”
“是子华来了。”张春华略一回礼:“就在书房之中,子华可以自往。”
“好。”司马芝点了点头,接着匆忙向内走去。
做了司马懿多年的妻子,张春华如何不知,此时定是朝中出了大事?定是吴国那边出了乱子。
黄初年间,先帝曹丕出征,司马懿位居许昌统揽后勤,这样的事情就出现过两次,张春华猜也能猜到了。不过前两次都是能带家眷的,为何这次就不行了呢?
既然猜度到了大概,张春华略显无奈的向外走去。不知怎的,她鬼使神差一般又朝着妾室伏氏的院中瞥了一眼,可这一眼看去,顿时让张春华血气上涌,几乎站立不稳,只能匆忙扶住旁边栏杆。
伏氏的小院之中,下人们竟也在收拾行李!
……
司空府的书房之内,司马芝泰然自若的走了进来,而后转身关上房门。
“兄长,”司马芝微微拱手,而又寻了一处坐下:“不知兄长趁夜唤我前来,可有要事发生,刚才在前院之中……”
“要去许昌了。”司马懿面无表情的说道:“你为九卿,现在与你说了也无妨,反正明早都是要知道的。”
“本月十日,孙权来犯襄阳,陛下准备亲自到许昌坐镇,我自然应诏随行。如去年年底一样,尚书台、枢密院同去,你们九卿留守于洛阳。”
司马芝摇了摇头:“兄长,我有一事不懂,还望兄长给我解惑。”
司马懿略一挑眉:“何事不懂?”
司马芝轻咳一声:“若是有军情,陛下将枢密院带着也就算了。可为何每次还将尚书台带着?就拿今年来说,尚书台先至许昌、又至邺城、而后匆匆赶回洛阳。其间许多政事,都在邺城与洛阳之间疲于传递。我看不出此举的深意来。”
“深意?”司马懿哑然失笑,摇了摇头:“哪有这么多深意?陛下自己都未必能想到这么多深意。”
司马芝没有说话,直直看向自己这位族兄。
司马懿解释道:“子华有所不知。去年年末之时,董昭、满宠二人撺掇陛下移驾许昌,以统揽对吴军事和屯田诸事。出了洛阳就算战时,何事都能往军事上靠一靠,西阁和枢密院之权也会渐涨。”
“那年初为何要带尚书台呢?”司马芝问道。
司马懿道:“以我来看,陛下只是不愿将中枢离开自己太久罢了。”
司马芝一阵语塞:“倒也不用这么大费周章。”
“我还没有说完,子华莫急。”司马懿笑道:“可这半年多下来,虽然陛下没有明说,我也猜度到了几分。陛下是变了主意,而且是变得越来越高明了。”
司马芝摇头以示不懂。
司马懿说道:“大魏有五都。洛阳居天下正中,长安、邺城、许昌、谯县居于四方。先帝在黄初元年定下五都制度,本就是为了应对四方形势而定的。如今陛下所做之事,不过是将此制度做得再深一些罢了。”
司马芝的眉头渐渐皱起,能做到九卿,他并非愚笨之人,已经猜度到了其中一二,开口徐徐说道:
“若朝廷着眼于西,陛下与中枢可以居于长安。着眼于北,可以尽至邺城。用事东南,可以居于谯。用武荆州,可以至许昌。天下无事,则在洛阳。”
“就是此理。”司马懿笑着点头:“由今年尚书台、枢密院的事情可以得出,中枢在邺城做事,与在洛阳做事并无多少差别。”
司马芝咂了咂嘴,叹了一声:“我虽听懂了兄长之语,却还是不懂为何要这般奔波。汉朝四百年间,皇帝或在长安、或在洛阳,虽偶有出巡却从不外镇,哪有在几座城中来回奔走的呢?有失体统!”
司马懿捋须道:“这就是我方才所说,陛下的高明之处了!”
“此话何解?”司马芝上身微微前倾,似要着急听到结果一般。
司马懿道:“汉朝皇帝庸弱,这才足不出京都。汉武帝、汉光武这般雄主,又有哪个是被京都困住的?只要他们不怕麻烦,不都是说走就走?”
“中军在握,连尚书台和枢密院都随陛下心意随意搬迁。中枢之中,又如何会有庸碌之人呢?就如同水塘中养着的鱼儿一般,若一潭死水全都在那不动,病鱼、死鱼都会杂在鱼群之中。都城一变、换一换水,整个中枢都动上一动,中枢里面的鱼儿就都活蹦乱跳的了!”
司马芝愣了许久,还是自嘲的边笑边摇头:“若按照兄长的说法,陛下只管着中军、尚书台、枢密院就好了,我等九卿都成了无用之人,被弃在洛阳城的死水里了!”
司马懿嗤笑一声:“怎么,你不愿做这九卿?颍川太守董胄刚滚到幽州去了,你愿去颍川吗?颍川太守,不比河南尹差了!”
“兄长这是说的哪里话。”司马芝有些不好意思:“九卿还是比太守要好些的。”
“这不就是了吗!”司马懿哈哈大笑:“子华啊子华,人苦无足!这次卫臻被陛下派到陈仓去帮大将军了,坐镇洛阳的是董昭。你与他乃是近亲,此人惯会护短,家中、族中未出仕的子弟,都可以找他寻些美职了。”
“董公留在洛阳了?”司马芝略显兴奋的搓了搓手,不过神色转眼就黯淡了下去,苦笑道:“哪有这般好事?许昌离洛阳并不远,如同在陛下眼前一般,如何敢做?”
“哎。”司马懿嫌弃的看了司马芝一眼:“董昭不是刚当了太尉,还未来得及开府吗?”
司马芝点了点头:“兄长所言有理,我知晓了。”
“不过,兄长还是指点我一二。这次前方战事如何?陛下是否又要亲征?”
司马懿道:“九成是不会了。陛下动过亲征念头,被卫臻给劝住了。众人皆以为吴蜀会两路进攻,孙权领兵攻襄阳,诸葛亮领兵再攻一处,两相呼应,要不陛下为何派卫臻到陈仓去?”
“长安程喜的羽林右军,被陛下划归卫臻指挥了,为他在大将军面前多些分量。王凌则是半路上直接前往许昌。对了,方才北宫还给徐庶加了一道诏书,说夏侯儒去了江夏,徐庶就不必再去了,统揽汉水以北战局,连牵招的武卫营都被陛下指给了他。”
司马芝倒吸了一口气:“这么说来,徐元直这回发达了?这般事情都被他赶上了。”
“谁说不是呢?走一步看一步吧。”司马懿道:“我随陛下在后日,也就是十五日出发许昌。你也是做过河南尹的,洛中事你多留心些。”
“兄长放心。”司马芝连连点头。
第492章 洛阳襄阳
此夜的洛阳城中,与司马懿府邸之中类似的宅院不知凡几。
北宫诏令都已从中书省颁下了,命令尚书台、枢密院这一台一院,加起来五、六百名职务不等的官吏,悉数要因公迁往许昌。
今晚下诏,明日由河南尹统一派车将行李拉走,后日出发。而这些臣子们的家眷,则要再晚三日再走,还是由朝廷负责。声势做的这般大,似要在许昌久住一般。
而皇宫之内,曹睿身为皇帝,却也难以回应妃嫔关于为何要走的灵魂发问。
皇帝管着天下之事,却也是宫中女子们的朝思暮想的夫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八、九个月不见,思念就像灼骨蚀心一般。见不到夫君还能忍耐,可若见到了,得以开泄的情欲像八月洛阳不断的大雨一般,绵绵难舍、长夜纠缠。
十一日夜,曹睿去看望了诞下皇三子曹寿的苏美人。
十二日夜,曹睿似乎第一次发现,随着年纪见长,毛妍的身子也越来越熟了,采撷起来更得心应手。
十三日夜,轮到了孙鲁班侍寝。
两人沟通过后,孙鲁班蜷着身子,缩在曹睿的臂弯里如同一只小猫,小声呢喃了许久,竟梨花带雨的啜泣了起来。
“陛下怎么才回洛阳就要离开?就不能带妾一起去许昌吗?”
曹睿盯着孙鲁班瞧了片刻,开口道:“大虎,你,是不是猜到朕为何要去许昌了?”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