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60节
朱桓回应道:“臣能任到什么官职,这就要看大王能够许臣以什么官职了。”
孙权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孤看你朱休穆,是可以任州牧的!还有你全子璜,也是可以做到州牧的!”
立于武昌城上,面对着滔滔江水,孙权此言已经近似于许诺了。
一旁听着的全琮起了心思。
全琮何等精明?有着孙权和朱桓的话语在前,全琮再不犹豫,退后一步俯身下拜:“臣愿助大王以成至尊,从此鞍前马后、至死方休!”
朱桓只是性直而已,有全琮在前面做了示例,见状也赶紧下拜:“至尊!臣愿为至尊效死!”
孙权看着两人下拜的身形,又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大江。此刻的城头之上,似乎站立的更加挺拔一些了。
江东众武臣之中,有朱然、诸葛瑾这般忠诚用命的,有朱桓、全琮这般热心功业的,也有陆逊这般不愿大战、只愿守成的。
朱桓为将进攻勇猛,全琮为将稳重老成,但此二人都没有在复杂战况之下,指挥十万之众的能力。是将才而不是帅才。
孙权自己也不行,他很清楚这一点。
整个东吴来说,能够指挥十万之众运用自如,并且争得胜机的,只有陆逊陆伯言一人。
但陆逊却倾向偏安,不愿进取。
这也是在陆逊到来之前,孙权将朱桓和全琮二人召至武昌的原因。
以陆逊为帅,统十万大军。以朱桓和全琮为左右两翼,孙权自在陆逊中军坐镇,这是孙权心中早就定好的方略。
不过全琮的称呼,却让孙权一时出了神。
至尊……父兄基业到我手里已经二十六年了,何时才能成就至尊呢?
……
虽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要从高处着眼,但具体的战场之上还是要从细处着手的。
吴国的周鲂此时已经在鄱阳集结兵力,准备出兵北上皖城对面的历口。
而魏国这边的大军屯驻在寿春左近,沿分布于淮水两岸的码头处,搭建的临时营寨密密麻麻,足足延绵五十里之长。更别说那些本就屯驻在寿春旁边固定营房里的外军了。
在寿春附近的诸军里,此时唯一领到作战任务的,只有豫州刺史贾逵所率的部队。
大军开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谁说修筑工事、搭建营垒就不是战斗任务呢?
被曹休派出去的贾逵自己都没话说。
贾逵领着一万人从寿春向南出发,沿苕陂过舒县后分兵。
其中的四千人直接南下到皖城,将本只有一千守军的皖城提高到五千守军,并在皖城整修城防、储存木材等军资。
贾逵自己领着六千人,其中两千人分别在夹石的南北口修筑营垒,而贾逵自己领着四千人在无强口修筑营寨。
都是大军南行的必经之地。
简要来说,从寿春出发前往皖城南下,在舒城以南必须要经过夹石和无强口两个要地。
夹石在西,顾名思义就是两山所夹的一个山谷,南北走向,地势甚为关键。
无强口在东。如皖口、濡须口之例,无强口自然也和水有关。无强口被西边的山和东边的湖泊沼泽夹着,一边是山一边是水,地势也同样险要。
让曹休派人去夹石和无强口修筑工事营寨的命令,是皇帝刚刚从洛阳出发之前就派人来寿春下令的。
正好贾逵从豫州到了寿春,这种苦活累活就让贾逵去干吧。
贾逵其实对这种提前修筑工事的命令,也有些觉得莫名其妙。但当贾逵本人亲自率一万军队来此之后,瞬间就明白了皇帝旨意的正确性。
夹石、无强口,这两个地方真的太重要了!
只要魏国堵住了夹石和无强口,多少吴兵都无法通过此地北上合肥和巢湖一带。
反过来说,若是被吴兵占据了这两个要地,即使十余万大军在南,恐怕都会被堵在皖水和此地中间。
贾逵虽然知道曹休是为难自己,但是到了此地亲眼看过地形之后,就沉下心来努力修建营寨。按照皇帝旨意里面,无强口附近要修建八个万人规模的大寨。
此时正逢冬季水少,贾逵命人在无强口多筑土为垒,在垒后挖好堑壕,外面增加木栅和鹿角。八个大寨,绵延数十里,贾逵手下这些人马自然是不够的,只能先修一个、再修一个这样子了。
贾逵正于帐中安坐之时,亲兵进入帐中传信,称夹石处的军队在巡逻时抓住一人,其自称为周鲂信使。
贾逵捋着长须思索片刻说道:“此人可曾带了文书?”
亲兵答道:“禀方伯,此人确实带了文书。属下把此人带来?”
贾逵点了点头,随即低头看书。
片刻之后,两名亲兵一左一右,将这名‘周鲂信使’押送到了贾逵的帐中。
贾逵本就不信什么周鲂诈降这个说法。按贾逵本来的思路,皇帝和曹休这是被周鲂蒙蔽。皇帝刚刚继位需要威望,曹休初任大司马需要功劳,两人一拍即合后,才信了周鲂的鬼话。
贾逵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并没有见过当今的皇帝曹睿。从心底里说,贾逵是存了几分小视之意的。武帝曹操和文帝曹丕伐吴多次尚且无功而返,二十多岁的皇帝继位不到半年,就要用兵攻吴?还信了周鲂的诈降?
贾逵在桌案之后抬头,冷冷的看着这名信使。
贾逵问道:“你是周鲂的家人对吧?你们是怎么有胆子来骗大司马的?”
被两名武士夹着的人正是邵南。先前他与董岑两个人偷偷前往皖城,被守将寻获之后送往寿春,当时就在大司马府里被曹休吓过一次了。
董岑被扣留在寿春,邵南则被派回去给周鲂回信。
之前两次都畅通无阻的夹石,谁能想到现在修了工事,还有魏兵在这里巡逻?
邵南此时心中暗暗叫苦,但在被抓来的路上,邵南就已经知道此人乃是豫州刺史贾逵,面对一州刺史,邵南心中的惶恐不比面对曹休时少多少。
邵南跪俯于地,双手从怀中取出信来托起:“方伯在上,这是我家太守给大司马的文书。我家太守归降大魏一事千真万确,还请方伯看信。”
亲兵将邵南托在手中的信件拿起,走了几步递到了贾逵的手上。
贾逵看了一眼上面的火漆、以及‘大司马亲启’这五个字,随即又将信扔回到了亲兵的手上。
亲兵顿时有些手足无措,看看自家方伯,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邵南,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
贾逵见状轻咳了一声:“把信还给他吧,我就不看了。带他去帐外候着。”
亲兵将跪在地上的邵南直接拖了出去,丝毫没给邵南说话甚至站起来的机会。
而贾逵自己,则拿起笔墨,开始给皇帝上书。
贾逵动笔极快,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写完了给皇帝的上表。下令以骑兵十人押送邵南前往寿春,并且把自己的上表交给皇帝。
这些事做完之后,贾逵背着手踱步走到帐外。周围简直成了一个大工地,四千人分为不同工种,或伐木、或掘土、或筑垒、或运输,颇有些热火朝天的感觉。
当然不可能四千人都在干活。贾逵留下了五百人着甲持兵、列阵坐于在南北两面,一边作为警戒,另一边作为轮换的部分休息。
贾逵一边引着几个亲兵,背着手在营中散步视察修建的情况,另一边思考着这场即将发生的战争。
刚才贾逵给皇帝上书中的内容,除去对皇帝的问候,以及赞美皇帝、祝福皇帝的多余用语,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其一,周鲂此人未必可信,诈降的成分居多,还请陛下用兵之时心存戒备。
其二,贾逵描述了夹石和无强口这两个地方的地势,表示皇帝和朝廷下令在此处修建工事的决定非常英明。
其三,描述了从夹石、无强口以南的地形。按照贾逵的话来说,此路右边是山,左边是湖泊和沼泽,前进容易、但退后很难。希望陛下派人加大力度,多派些人来和自己一起筑营。最好沿路多修筑一些保障后勤和军队的营垒。
贾逵并没有说什么不该打这一仗的扫兴之语。皇帝都南巡了,十几万人都在寿春附近了,这个大势是贾逵一人逆转不了的。
既然无能为力,索性就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吧。
就在贾逵一边踱步一边思考的时候,营寨东边似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此地贾逵共有四千士卒,三千五百人在修筑工事,两百步兵在东北处列阵、两百步兵在西南处列阵,而正东面一里处的一百弓弩手,就隐藏在高不过二十丈的矮山之上。
贾逵转身看去,一名骑士疾驰入寨,翻身下马后单膝跪地向贾逵禀告:“禀方伯,山上的弓弩队发现东面有一队吴兵正在向西前进,数量约有百人。”
贾逵微微眯眼,随即向身边的亲兵说道:“你去将此事告诉陈虎,让他按兵不动。我自去矮山之上弓弩手那边,若要动兵再与他讲。”
陈虎乃是贾逵麾下的得力校尉。此时贾逵军队大多都在筑营修建工事,陈虎目前就在北面的二百人中负责守备。
亲兵领命,随即骑马而去。贾逵自己也骑马随着刚才报信的斥候,一起去往东面的矮山之上。矮山东边陡峭而西边平缓,因此贾逵可以直接骑马上山,或者说上到这个丘陵之上。
一刻钟后,贾逵在山上眺望着东边的吴兵。
这队吴兵显得有些奇怪,离贾逵所在的矮山约有数里远,倒也没有直直向西,反倒像是在找寻道路一般。
此处统兵的百人将向贾逵问道:“方伯,是否需要准备一下?”
贾逵摇了摇头:“数里远,你能射到他们那里吗?敌军不过百人左右,应该还没有发现我们这里。再等等看。”
百人将自然听命。若非他正好驻扎在此,平时连方伯的面都见不到的。今日能因公事与方伯说上几句,已经值得出去和人夸耀了。
若从贾逵的视角来看,不仅这队吴兵出现在这里有些莫名其妙,甚至整场即将开启的战争,都有些莫名其妙的。
周鲂找了个理由就降了,朝廷和大司马曹休直接就信了,随即就集结了十几万军队就要南下了。
贾逵此时是有些搞不懂了。
就连寿春驻扎的十几万人,清楚本次作战意图的都不超过一个巴掌之数。
不过无需担心,再过几日,皇帝就要到达寿春了。
第100章 抵达寿春
或许此时魏国、吴国两方谁都想不到,巡视一州的豫州刺史贾逵,此刻正在淮南的一个矮山之上蹲守,身边不过弓箭手百人。
而让堂堂一州刺史观望了一个时辰的,仅仅是一支百人左右的吴军步兵。
贾逵明白,若是这支吴军走得再近些、抵达这座矮山附近,恐怕就有可能发现无强口这里修建营垒的事实。
如此大的营地规模,若是被吴军将领探知,说不定会影响战争的走向。
这队吴兵到底还是没有走过来,在前面河流、湖泊交织的地方绕了半晌,便向东边回去了。
此时贾逵所在的无强口,正东北方向百里外乃是巢湖。
巢湖向东南方向流至长江要经过濡须水,而大名鼎鼎、被曹军进攻多次却依然没能拿下的濡须坞,就在巢湖和濡须水的连接处。
若要算起来,濡须坞距离无强口也有将近两百里远了。刚才的吴军不过一百之数,吴军将领肯定不可能仅派一百人走出这么远的距离探查,后面说不定跟着五百、甚至一千人。
难不成吴兵开始集结了?
贾逵平日所在的豫州虽然南边被大别山阻隔,从而不与吴国直接接壤,但豫州乃是重要的后援力量,向东可以援助扬州曹休处,向西可以援助荆州陈群处。
贾逵不仅知兵,而且还知晓东吴日常兵力的布置。若是和平日对比,疑点就出来了。
吴国从濡须坞派兵出来将近两百里,而且好巧不巧的已经到了无强口附近,说明吴国在濡须的守将朱桓认为这边可能发生战事。如果无事发生,朱桓不会到无强口这么偏僻的地方探查。
若以皖水注入长江的皖口作为基点,周鲂的鄱阳乃是上游,朱桓的濡须乃是下游。上游的周鲂欲要投降,下游的朱桓隔着八百多里、提前十天就知道了?
朱桓又不是神仙!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